我看试点
日前,试点公司的方案已经透明了,到底如何,相信大家心里都有数了。先不谈对市场的影响如何,单单就是本方案对公司治理的关系,就看出这次的决策简直就是玩笑.从方案我们就知道任何一家公司要达到股份的流动性,都需要两到三年以上的时间,这就以为着,我们的公司在两到三年内依然是一股独大的局面,目前的改革就是承认流通股含权而已。非流通股的流通预期不仅要对市场造成很大的压力,连场外的法人股转让市场都要受到严重的挫折。
没有战略投资人的资本市场,只有短期逐力资金的市场,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再论实质
从这四家试点公司推出的方案来看,基本上采取的是扩股流通方案,表面上看流通股股东获得了一定补偿,但实际上,流通股股东获利十分有限,甚至暗地里还有亏损。因为扩股会导致公司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等财务指标下降,实际上,上市公司质地并未得到一点改善,而非流通股股东却因做个数字游戏而获得了流通权,可以从容套现走人,这对大股东来说,确实是得了大便宜还卖乖。而对于流通股股东来说,获得的实惠只是因资本公积金转增多了点股权,而当因股本扩大导致其在市场上自然除权,其账户上的资产并未见得增加了。更有甚者,因非流通股转为流通股导致市场大扩容,其股价下跌不但不会使其资产增值反而出现缩水。利益驱动
今证监会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推出的方案,其国有股能够流通之后,所获得的利益在中央、地方和大股东之间如何分配,表面上与推出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方案无关,但实质上,决定了目前上市公司质量是否有根本性的转变。若是国有股流通之后,所获得的利益大部分甚至全部上缴中央,地方政府和目前上市公司大股东对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积极性就不大,不排除地方政府通过资产置换等方式把地方上的包袱装入身处当地的上市公司,再通过获取流通权而转让给市场。如此以来,沪深股市最终可能变成垃圾场。
若是把大部分利益留给当地或上市公司大股东,这就给了当地政府或大股东们极大的促进作用,他们将会积极地采取切实的行动改善上市公司的质地,从而因公司质量发生质变导致股价上升,他们能实实在在地获得大部分的增值利益。而且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给投资者让利的幅度也会小得多。 反弹需要量能的支持,明天继续无量应是对有效破1135点的反抽,明天会有结论。尽管上证指数很垃圾,无奈各类不折不扣的教条主义人士乐此不疲。历史上的底部是不可预测的,但真正大底伴随量大的证明是基本特征。 经济学家说的很不错。我有一个猜测:这次的全流通试点,可能不久以后又会想前几次那样宣布暂停。因为目前看到的几个方案只是对流通股股东一定补偿,并非对过去的贡献进行全部承认。而且越往后,试点公司的质地会越差,可能补偿都成了奢望。因此,我建议暂停这样的试点,管理层应该有这样的魄力:宣布从今天开始,全部非流通股都可自动上市流通,没有任何限制,让市场去寻找平衡点。让国家看看,他们以前上市都是什么样的公司。老百姓亏的是钱,但国家亏的可是信誉! 管理层应该有这样的魄力:宣布从今天开始,全部非流通股都可自动上市流通,没有任何限制,让市场去寻找平衡点,非流通股补偿全流通当天流通股东的差价。。。让国家看看,他们以前上市都是什么样的公司。老百姓亏的是钱,但国家亏的可是信誉! Originally posted by 黑蝎子 at 2005-5-11 09:34
管理层应该有这样的魄力:宣布从今天开始,全部非流通股都可自动上市流通,没有任何限制,让市场去寻找平衡点,非流通股补偿全流通当天流通股东的差价。。。让国家看看,他们以前上市都是什么样的公司。老百姓亏的 ...
惟恐不天下大乱?
黑黑,乱世出英雄的时代呀~~
鹅去抢银行,你掩护~~~ Originally posted by ♀经济学家 at 2005-5-10 18:33
从这四家试点公司推出的方案来看,基本上采取的是扩股流通方案,表面上看流通股股东获得了一定补偿,但实际上,流通股股东获利十分有限,甚至暗地里还有亏损。因为扩股会导致公司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等等财务指标 ...
请允许我指出经济学家兄的一个可能是不小心的误解,
本次的方案不是扩股,公司的总股本不变,支付流通股东的资源是从非流通股东口袋里拿出来的,每股收益、净资产等统统不变(除了分配的那8元)。 Originally posted by 黑蝎子 at 2005-5-11 09:34
管理层应该有这样的魄力:宣布从今天开始,全部非流通股都可自动上市流通,没有任何限制,让市场去寻找平衡点,非流通股补偿全流通当天流通股东的差价。。。让国家看看,他们以前上市都是什么样的公司。老百姓亏的 ...
哈哈,俺喜欢这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