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雪 发表于 2005-4-23 17:28

★ 谋略 ★

                                   -----一笑解千愁 
   谋略它是人类的高级思维劳动,人类的思维是认知活动的最高级形式,它包括了感觉丶知觉丶和记忆等低级认知形式,同时又具备新的质,能完成低级认知形式所不能完成的任务:概括规律、推断未知。它是个体在复杂的动机体系中主导性动机推动思维活动而完成的一项重要心理活动,是个体实现意志行动的智慧保证,是将动机转化为行动的关键一环。
  
  “谋略”最早是个军事术语 ,军事谋略的产生是与阶级和国家的形成同时出现,它最早服务于统治阶级的作战,争霸;而今军事谋略已进化到谋略文化,并形成一套严密,规范,科学的系统,它大量地吸取了现代科学文化的研究成果,特别是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兴学科,如:思维科学,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预测科学(可不是周易,八卦那种)。现在谋略已运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实在在的,是由施谋主体,施谋对象,施谋目的,施谋焦点,施谋方式所构成。它可以是隐藏不露的政治计谋、运筹帷幄的军事战略战术,也可以是事半功倍的做事方法、风云变幻的人生策略。
  我国自商周以来就有重视战略谋划的传统,例如:商朝的伊尹和周朝吕尚就是杰出的谋略家。在商汤灭夏的战争中,伊尹为之策划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诸如逐步剪除夏朝的羽翼,改变力量对比,采取战略伪装,麻痹夏桀,选择战略时机,突然出兵,勇猛追击,乘胜攻掠土地。其后的军事谋略的代表人物有:孙武、吴起、孙膑、司马穰苴、尉缭、韩信、诸葛亮、曹操、李靖、耶律楚材、刘基等。人生谋略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鬼谷子,黄石公等(鬼谷子的弟子有苏秦、张仪;黄石公的弟子有张良)。
  本人认为,要精通谋略学除了有军事头脑,还要有另外两个头脑——哲学头脑和政治头脑,同时兼修社会心理学,思维科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天文地理等自然学科(当然还想学太极,八卦,周易请自便),哲学头脑是用来学习和理解谋略思想精髓,如:奇与正,迂与直,虚与实,取与予,主动性与灵活性等等的辨证关系,政治头脑是用来施展兵法威力的有效武器。政治头脑在经济社会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对谋略的分析:
  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谋略,那它就是主体的认识,意识,思维等多种心理机能的综合产物,根据主体的活动方式,可以把谋略分为常规式,利导式,迂回式,冲击式四种谋略。
  1. 常规式:
  主体的习惯经验比较充分,这种习惯经验是主体长期从事某一活动所积累的,他在处理某一事件中,虑谋过程比较单一,而且是倾向性质的,带有典型的“循规倾向”。也正因为如此,他不适于纵横交叉的搏杀局面。
  2. 利导式:
  是主体在研究施谋客体的自身动势的基础上,利用其符合主体意愿的发展因素而制定的谋略。对于谋略的设计和制定,顺乎施谋对象的发展动势,沿着其原来的意志,已有的动因,充分地诱导。
  3. 迂回式:
  就是在分析被作用对象与外部联系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外部条件而间接地作用于对象的谋略,这种谋略才取的是迂回曲折的方法,如:调虎离山,借尸还魂,釜底抽薪。它的特点是,利用、改变或创造外部条件去影响、改变直至最后指导对方的思想和行动,从而达到施谋者的意愿。它通过间接地、逐步地、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施展谋略活动,它走的是绕圈子式的路线,绕圈子是晃子,是圈套,关键在于通过迂回,由迂到直。
  4. 冲击式:
  其特点和迂回式正好相反,它在于使用正面对抗的、强制的活动方式作用于施谋对象,以期实现谋略目的。它的表现常常是用措不及防的、暴力的、突发的、强硬的、剧烈的。因此必须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从认识论的角度理解谋略,它就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之间的一种认识活动,而这种认识活动并不是一种呆板的,直线型运动,主体的认识不仅限于运用感官直接反映外物,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形成概念,逻辑范畴,以此认识外部世界的普遍规律性。也就是主体在认识上的能动性,它拥有丰富的谋略思想,这种谋略思想是主体创造性思维及其活动的结果!!! 创造性思维及其活动就是主体的虑谋活动(也叫决策活动),其内容也只能是创造什么和怎样创造,创造什么是虑谋目标,怎样创造是虑谋计划。认识的目的就是在发现事物规律性的基础上预测事物发展的方向和未来,科学地,正确地虑谋,立谋,施谋,以此指导实践,使谋略思想得以实现,满足主体的需求。优化的谋略就是一种最优的决策!
  
  谋略能不能系统化?我们来看这么一段文字“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此言出自《论系统工程》希望有关技术派三思!)。它应该有这样几个特点:1.整体性2.关联性3.动态性4.预测性。关于整体性我在“探索科学操作理论”一文里也讲到“整体性”,这里的整体性是讲要以整体面目对待客观事物,一事当先,先从整体出发,确立整体目标,整体功能,然后再据此考虑各个层次,各个部分的具体内容和特定功能。用俗语讲:分析问题要全面噢!
  
  谋略离不开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它要求在不同层次水平上研究人的行为,包括个体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施谋者充分认识到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又是由需要引起的,简单的说就是:需要引起动机,动机支配行为。
  
  再来谈谈谋略中的预测(好象股市中天天都离不开预测噢),所谓预测它必须根基于这几个方面:1.立足于过去和现在,展望未来,具有历史感(这一点我在“探索科学操作理论”里也提到);2.从已知出发,从人们熟悉的现实中分析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从而探索未来,预言未来,具有现实感;3.通过定性定量的分析,进而判断未来的可能性和发展趋势,预测的结果和方法具有可验证性。它的特点表现在:提前性,时间性,描述性三个地方。预测主体根据他要预测的对象,搜集整理有关预测对象历史和现状的资料,数据,同时使用适当的预测技术方法,进行整理,分析,加工。然后得出有关预测对象的未来和未知状况的推知或判断,预言或预报,也就是预测结果(注意:这只是谋略中的一个方面)。谋略预测就其性质而言,是谋略活动中对具有全局性,长远性,稳定性的事物及其未来发展趋势,进程,结果的一种超前认识活动,它集中表现为对谋略目标的预见,其中包括谋略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相应条件及谋略目标实现后所可能引起的一系列后果的预见。它基于四个原理:1.连续性原理2.相似性原理3.可控制原理4.反馈性原理。连续性原理是指预测对象的发展有一个连续的,统一的过程,其未来发展是这个过程的继续,预测对象发展过程的过去、现在、未来这三者,处于一种辨证的,统一的,连续的关系之中,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和了解,正是连续性原理赖以存在的认识论基础。
  预测方法:预测方法的种类有很多,谋略预测最主要使用以下方法。
  1.回归分析法,也叫相关分析法。是原理统计学中的一项基本分析技术,分析两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数量形式。回归分析法就是通过假设,估计参数,检验验证这一过程来探索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在现实中,某些变量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赖关系,一变量的变化会引起另一变量的变化。当人们能很准确地确定其数量关系时,就表现为函数关系。当人们难以准确地确定其数量关系时,就表现为相关关系。人们为了定量地把握事物的因果规律性,需要使相关关系转化为函数关系,这种转化的中介就是回归分析。
  2.外推分析法,外推法的理论依据是连续性原理。其有效性,一是取决于决定事物发展、方向、进程、结果的因素,在整个预测期间的连续存在;二是取决于由这些因数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发展趋势在未来的连续性。对事物的未来进行外推,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定量外推,一种是定性外推。前者依据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数量关系,外推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和结果;后者依据事物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外推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和结果。
  3.模型分析法,主要是指数学模型法,就是用一个或一组数学方程来表示所预测的事物随时间变化的形式或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来计算事物未来变化和状态,达到预测之目的。如果数学模型代表事物随时间变化的形式,它属于趋势外推的预测技术,如:线性模型、二次抛物线模型、指数模型、对数模型。关键是对历史数据的定型、定量分析,建立最符合历史数据的变化曲线。如果数学模型代表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它属于“因果法”的预测技术。如计量经济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其关键是事物之间的客观关系应抽象成怎样的数学方程式,以及方程式中参数值的确定。
  4.类比分析法,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发展过程之间的相似性,是类比法的客观基础。当两种事物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时,则它们很有可能在其它方面也有共同之处;或者两种事物的发展在发展条件、发展过程等方面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时,它们的发展趋势和结果也会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时。
  
  谋略是心理的抗衡与较量!谋略从何而来?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来自于人的智力。克劳塞维茨认为:“智力到处都是一种起主要作用的力量,因此,很明显,不管军事行动从现象上看,是多么简单,并不怎么复杂,但是,不具有卓越能力的人,在军事行动中,是不可能取得卓越成就的。”从现代信息论的观点看,智力是人脑高级神经信息活动的转换和传递的综合作用。智力在谋略活动主体身上的表现就是必须具备快速的反应能力,分析判断的能力,决策的能力,组织指挥的能力,应变的能力,研究和创造的能力。
  
  谋略的运用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方法,进行科学的归纳,概括,判断和分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立谋者的分析,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其创造素质的优劣和创造力的强弱,因而,也直接关系到谋略活动的成败。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防止经验主义,谋略充满着“不确定性”,真真假假,互相掺杂,只有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才能不被假象所迷惑。因此,它要求主体具有很强的观察力,能够通过事物的表像看到本质,它是思维的“触角”,观察力如何,不仅是智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产生科学判断的前提。
  这里所提到观察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观察力至少要做到这么几点:1. 观察要迅速,能在及短的时间内捕捉到事物的主要特性;2. 观察要准确,善于辨别事物之间微小的差别;3. 观察要全面,要善于发现别人不易发现或不易看到的事物特征和形态上的变化,不遗漏任何细节。
  
  那么观察力对于谋略活动主体究竟有哪些要求?我觉得施谋者本身应该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因为观察是一个有目的地知觉活动,施谋者能根据需要,主动地进行观察,并能够适当地,有效地分配注意,快速正确地确定和及时转移注意中心,使观察收到良好效果,不然就抓不住观察重点,注意分散,也就不能发现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情况。同时观察要与积极的思维活动相结合,对事物的观察能够做到严密的分析,否则,观察得到的印象必然是表面的,模糊的,笼统的,杂乱的,认实不到事物的本质。
  克劳塞维茨说:“战争中行动所依据的情况有四分之三好像藏在云雾里一样(股市的情况也是这样吧?),是或多或少不确定的。因此,在这里,首先要有敏锐的智力,以便通过准确而迅速的判断来辨明真相。”
  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谋略活动主体只有对观察的情况进行仔细严密的分析,认真加以研究判断,才能趋利避害,达到预期的目的(呵呵 不要被假象给骗了),这种谋于先而动于后的行为,如果离开积极的思维,是无法做到的!
  
  谋略做为智力活动对人的想象力有很高的要求。想象力是人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对旧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成新组合新形象的一种能力。伟大的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腾飞的翅膀,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作为主体要想把握住客体,把握住主动权,就必须对谋略活动结果进行预测和构思,同时,一个优秀的施谋者,在谋略活动中必须具有运筹能力,决断能力和应变能力,而这些和丰富的想象力又是分不开的!只有合理地分析主客体的基础上,在头脑中预先构思成面临的场景,然后,才能正确地施谋,否则即使到了“知己知彼”,也还是不可能达到“百战不殆”之目的。
  
  谋略活动主体在想象力的基础上充分展示随机应变的能力,而这种应变能力实际上是一种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主客观条件,随时调整谋略行为的一种创新能力。施谋者不可,不能,不因该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一步一趋,要善于从表面信息中及时发现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认真思考,积极谋划,大胆提出新设想,新构思。说到底,应变能力,就是一种创新的能力,没有创新的胆略和勇气,也就没有应变的智慧和才能。没有创新的胆略和勇气哪来的“出奇”,没有应变的智慧和才能又哪里能“至胜”。
  现实中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施谋活动中能够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然而,拥有一个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指施谋者用已有知识为中介进行推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等环节,思维的基本方式就是概念、判断和推理。思维品质是通过以下几个特征表现出来:1.思维的广阔性2. 思维的深刻性3. 思维的独立性4. 思维的灵活性5.思维的创造性6. 思维的批判性7.思维的敏捷性。
  1. 广阔性,简单的说就是要具备广阔的思维视野,具备深谋远虑的思维品质,考虑问题全面周到,既要分析全局情况,又要分析局部细节,既考虑到谋略局部出发点,又要兼顾到谋略的整体效应,最大限度的壁免考虑不周带来的用谋失误。因此,施谋者只有思接千载,视野万里,纵横兼顾,心悉全局,才能作出周密细致的谋略。
  2. 深刻性,主体思维的最高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它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最后抓住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过成 ,它集中表现在是否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能否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能否预见事物的发展过程,它反映的是谋略活动主体的一种洞察力(有别于前面讲的观察力),能够透过事物现象抓住事物本质,并且善于把握住谋略发展方向和进程,能够在迷离混沌的施谋环境中看清本质,抓住关键,适时作出正确的决断,拥有冲破眼前局势束缚,高瞻远瞩地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韬略。克劳塞维茨说:“一,要有在茫茫的黑暗中找到微弱的灯光照亮真理的智力;二,敢于跟随这种微光前进的勇气”。
  3. 独立性,当然就是独立思考,独立发现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缺少了独立性,可以说他的人格是不完善的。人在思考问题、采取行动时,会经常受到他人的影响,从而陷入人云依云,优柔寡断和谋而不断的窘境。优秀的谋略活动主体应该能够力排众议,善于超常思维,不会为常见、偏见、浅见、陋见所左右。
  4. 思维的灵活性,它首先要求主体思维的起点要有灵活性,要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方向、方面和方法来解决问题;其次是过程要有灵活性,要能够从分析到综合,从综合到分析,灵活地进行“综合的分析”;再次是概括和迁移能力,是否愿意和善于运用规律,做到触类旁通;最后是思维的结果是不是合理且灵活的答案。这种思维与发散性思维有着密切关系,发散性思维注重联想,注重一题多解,注重新颖,这对思路的转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谋略活动主体在运用灵活性时并不排斥收敛性思维,相反,还要通过收敛性思维获得最佳方案。
  5. 创造性,所谓创造性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是谋略活动主体经过独立思考创造出有价值的新颖的产物的智力品质。是思维的高级形态,是智力的高级表现,是独创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因此,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创造,都会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前人、常人、本国人、外国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突破,求新创新,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谋略活动主体的创造性体现在,能透过常人司空见惯的现象,揭示事物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非常规性活动轨迹,提出与众不同的独立性见解。在谋略活动中由于主客体联系复杂,并非呈现单一的“联结形式”而常常呈现出许多令人眼花瞭乱的“复杂联结”形式,在这样一种施谋环境中,一般思维显得无能为力,难于胜任,唯有创造性思维,从不同方向探求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它最突出地表现在三个方面:I.独立性,创造性强的谋略活动主体总是独立而自觉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人云亦云,毫无个性;II.发散性,善于通过不同的途径解决问题;III.新颖性,创造性的思维成果,无论是概念、判断、假设、方案、或是结论,总带有新的因素,因而,新颖性也是创造性思维的最重要的指标。
  6. 思维的批判性,就是谋略活动主体在思维活动中是否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地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它要求主体在五个方面做到:一.在思维活动中能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所依据的条件和反复验证已有的假设、计划和方案;二.能够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策略和解决问题的手段,以及能够有效地执行这些策略和手段;三.能够善于考虑正反两方面的证据,随时修正错误;四.能够坚持自己的正确见解,不盲从、不轻信;五.思维的结论能够符合实际。
  7. 敏捷性,它是指思维过成中的速度和效率,它本身不能独立存在,它必须以上速六种思维品质为基础,同时又是它们的集中体现。它要求谋略活动主体反应快,思维速度快,分析、终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心理操作过程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遇到问题当机立断,及时解决。面对复杂的施谋环境积极思维,周密考虑,准确判断和迅速作出结论,也就是分析问题简单明了,解决问题干净利落。因此,每一位精明的谋略者,都应做到足智多谋、机智果断、随机应变、相机而行。
  
  (全文完)
  
  我的一点感想:
  在资本市场谋生,须要有相当的知识,但你必须把知识转化为智慧你才能有所建树,如今商场、股场如同战场,我们需要谋略来为我们制造财富,今天的经济准确的讲就是智谋经济。在这个竟争的时代里,善于学习、会学习,是事业成功的关键。对于学习的人来说,最忌讳的是教条主义,是算盘珠脑袋,不管你读了多少书,如果你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能做到思接千载,视野万里,你就会陷入僵化,顶多是个“书厨”,一个聪明的学习者,应该善于学习,讲求学习方法,能够做到学一得万,一通百通,一通万通,甚至无师自通。谋略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思维水平的差距和悟性的高低。把立场观点和方法学透了,把思维的方法学透了,就能融会贯通。

天堂小组 发表于 2005-4-23 18:13

lylwwf 发表于 2005-4-23 21:49

好贴啊!收藏中……

飞翔的小马 发表于 2005-4-23 22:03

读易好了,天下谋略无出其右。

两室一厅 发表于 2005-4-23 22:08

好文,谢谢。

willonf 发表于 2005-4-23 23:46

我酷我酷 发表于 2005-4-24 07:21

谋略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思维水平的差距和悟性的高低。把立场观点和方法学透了,把思维的方法学透了,就能融会贯通。

好文,谢谢版主.学习.

chenyoung 发表于 2006-6-21 01:46

谁是全球最美的女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 谋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