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集集团看短线与长线之争——如何寻找发现大牛股之四
从中集集团看短线与长线之争——如何寻找发现大牛股之四2005年04月11日
在股市实战中,短线波段操作与长线持有一直是一对矛盾,两种操作方法很难说谁优谁劣,都不乏成功的案例,也都有失败的情况。
波段操作看上去很美
从理论上说,波段操作每一次都能成功,那么,其累积的收益应该超过长线投资,原因是其中有个复利,收益呈几何级数增长。举个例子,如果每次波段操作能获得30%的收益,一年做3次,那么,其一年的累积收益将达到119.7%,第二年的收益可以达到382.7%,10年更是一个天文数字。而长线投资一只股票,要每年翻倍,几乎没有可能。
遗憾的是,这种理想状况的成功操作者,在股市中几乎没有。从全世界的范围看,最大的赢家,基本上都是长线投资者。华尔街精英很多,也不乏短线获得超额收益的聪明人,但全世界除了巴菲特,没有第二个依靠股票投资使个人财富超过400亿美元的,而巴菲特是一个典型的长线投资者。
基金对中集的波段操作
如果美国的例子离我们太远,那么,看看我们身边的例子。
中集集团是近年一个大牛股,从2002年底至今涨幅接近4倍,作为专业投资者,许多基金在这期间参与过该股票,但在这2年多的时间里能享受到如此巨额收益的基金寥寥无几,原因就在于许多基金喜欢所谓高抛低吸,结果反而失去了大段“肉头”。
基金裕元是最早介入中集集团的基金之一,2002年底仅这一家基金持有中集集团股票,最多的时候持有485.76万股,但该基金三个季度后(到2003年9月)完全退出,其间股价的波动约在10%左右,显然没赚到多少钱。如果参与增发并持有至今,那么可获利2亿元以上。
最遗憾的是华夏成长基金,该基金在2003年6-12月曾经大量持有中集集团,最高持股1092万股,达到流通股比例15.75%,当时市值约1.69亿元。2003年四季度,中集集团在原流通股6933.33万股基础上,增发12000万股,增发价每股15元。华夏成长可能是出于回避增发的原因,到2003年底已经完全退出,自然也是获利有限。如果该基金完全参与增发配售,并且持有到现在,预计可盈利4.78亿元。这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可惜,已经到嘴边的“肉”给他们吐掉了。
与此对应的是南方基金公司旗下的南方稳健和基金隆元,均在中集集团增发时重仓介入,并不断加仓。粗略统计,南方稳健在中集集团上获得了1.78亿元的利润,相当于其净值的6.89%。
最终赢家仍然是长线
华夏成长基金是比较崇尚波段操作的基金,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往往不长,但该基金净值的表现也实在一般,处于中游水平,目前的净值低于南方稳健。可见,波段操作可能有利规避风险,但实际操作中也很难获得超额收益,不如长线投资。
在我们股市中大多数投资者都喜欢高抛低吸的波段操作,短线投资盛行,然而,14年下来,这样的成功投资寥若晨星。这是为什么?其实,伴随短线投资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因为不太可能每次都成功,而每失败一次其风险也是放大的。
举个例子,如果每次波段盈利30%,一年操作3次,累积收益可以达到119.7%,但是,如果接下来一次亏损30%,那么,累积收益一下子下降到53.79%,如果再亏损一次30%,其累积收益只有7.65%。也就是说盈利3次,只需要亏损2次,基本就打回原形。
从概率上说,操作次数越多,失误概率也越高,所以,要取得短线投资的不断成功十分困难。而长线投资由于操作次数少,避免了这种失误的风险。当然,长线要真正成功,需要选择一个公司业绩不断成长,股价又没有高估的股票,这自然也十分困难。(记者 连建明)
新民晚报
好帖,顶!!楼主字字句句皆真言.
就算为了凑足一百分,我也要顶上去!!好
现在还可不可以买啊 哈哈,看上去很美。 好文!我当吸取教训。 Originally posted by chenyoung at 2005-4-12 08:41哈哈,看上去很美。 我也曾经将嘴里的肉吐出来,就是中集,想来是自己心里太浮躁,明知道她业绩不错,但禁不住别的诱惑,忍是战斗!更是一种心中无股的超脱 不错,长短线结合吧.我就是.不过暂时没赚大钱.哈哈 不过国情不同也让我们难以有股神的风范呀 非常有道理,失败一两次太致命了. 呵呵:)`只不过是 基金经理互相捧 臭脚而已 ,互相抬骄互相利用 !!!
反正也不是 基金经理 自己腰包里面的钱,让 基民 去留血去吧:)~!!哈哈和活该 !!
中疾集团的投资价值 也就是在 2元左右 !! 最终赢家仍然是长线 失败2次就等于白做 我不好轻易下结论,思考一下 同意,基本上只作长线,只是在短期风险较大的时候抛出一部分, 对呀
瞎忙呼
实际上是在为券商打功啊 Originally posted by 知行合一 at 2005-4-12 08:03
从理论上说,波段操作每一次都能成功,那么,其累积的收益应该超过长线投资,原因是其中有个复利,收益呈几何级数增长。
股市中存在着众多的理论,
而且还在不断的“创新”,
几乎每个股民都有极强的创新意识。
但是,
似乎为数众多的人都还忽视着一个问题,
创新的代价是大于求精的,
紧紧的把握住一种经典的理论,
哪怕就是简单的均线、简单的K线,
把它深入的研究下去,
其作用不会小于创新的。 学习中.... 长短线结合吧.我就是.不过暂时没赚大钱. 好帖,顶!!楼主字字句句皆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