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涛 发表于 2005-1-29 23:06

人性的突破(一)

自信和自我陶醉

一:容易和“自信”混淆的“到底我才是...........”
    自信是人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非常羡慕那些能充满自信的人。但由于我们过于渴望拥有“自信心”,以致往往分辩不出真正的自信,和只是拥有“到底我才是”意识的“自信家”,有什么不同。
   “我到底是公司内的第一号情报员”,“到底我才是这个社区中的大美人”,“到底只有我才是最了解市场动向的”...........说上面这些“自大狂”话的人,正是自古以来,人们所揶揄嘲讽的对象。俗话说的好“自大和疮疤一样,是每个人身上都有的东西。”或“驴子听到自己的叫声,也会觉得格外动心”。这些话正说明了在每个人的心底,多多少少潜存着“到底我........”这种意识。
   “到底我......"这句话,和真正的“自信”的最大不同点,就在“自信”是我们用理智来评价我们本身,而产生出来的信念。“自大”却是用感情评价自身的产物。有句俗话“只要是喜欢的人,就连他脸上的青春痘也会看成酒窝”。这就是说,我们对自己喜欢的对象,有一分盲目的崇拜心理。“自大”就是我们盲目地崇拜我们自己,而陷入“自我陶醉”的状态中。
“到底我才是...........”这种意识的最大问题在:第一、自我陶醉的心理意识,阻碍了我们对自我的了解。第二、连自我了解都受到阻碍,更不必谈什么了解别人了。
    总言这,具有“到底我才是...........”这种意识的人,已陷入自我迷失之中了。他不但不能听到自己的声音,更无法了解别人所说的话。所以我们要说自我陶醉的心理状态,正是我们对自我了解的最大阻碍。
    最糟糕的是,我们往往无法察觉出自己已被“到底我才是...........”这种意识抓住了,更不知道自己正陷入无法摆脱的命运的掌握之中。

二:任何人都会不知不觉地陷入自我陶醉之中
   苏格拉底曾在他的很多学生都自以为是地大谈人问题时说过一段话:“在讨论任何人生大问题之前,每个人都必须有‘无知’的自觉才行。而我所以能比你们任何人都能更深入问题的核心,其原因就在这里。”这段话,可说是针对喜爱自我陶醉的人而发的。
   苏格拉底就在告诉我们,大多数人本身一无所知,却还不自知,若能自觉“无知”,就是“知”的第一步。所以有“到底我......"这种意识的人,不可能具有“无知之知”,倒是“无知之无知”的成分居多。
一个“无知之无知”的人常是大家都破他而他却仍蒙在鼓里,造成许多滑稽的场面。所以俗语说:“自傲自负的人都是傻瓜。”或说:“自大是智慧的终点。”
虽然如此,人们还是免不了会有自傲的心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虽然还不到自责自傲的程度,但多多少少我们会出乎意料地,陷入自我陶醉之中。你敢说没有这种情形吗?
   比如我们常听人说“我太操心别人的事了。”又有人慨叹“为什么别人不关心我不了解我?”更有许多人说“我为他付出那么多,为什么他无动于衷?”又如做父亲的照顾儿子,为儿子担心,而儿子却毫不领情等等。这些例子比比皆是,多属一厢情愿,引不起他人的共鸣。常常有这种情形,很多自命正派或常作自我牺牲的人,他的自我陶醉的意识也一定很强烈。而这种人的行动和想法,事实上并不会带给别人多大的影响。
   “只有我在为他人着想”、“到底只有我在拼命地工作”等等说法。显示出说这种话的人在无意识中,放弃了思考的能力,无条件地肯定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到底我....."这种意识,就是把我们自己封闭在自我陶醉的心理状态中,而我们还不自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无意识地陷入这种心理状况,所以我们必须时时提高警觉才是。
   
      三:如果不用清醒的眼光观察自多的话............
   我们要想打破“自我陶醉”的心理意识,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想到是否已陷入这种意识中。
我们一看就知道,沉溺在自我陶醉意识中的人,从来不管自己的行为会带给他人什么样的影响。这种人就是自我中心意识过强,从来不理会别人的眼光,更不会站在客观的立场来观察自我。他不会证旁人眼中的“我”来驾驭自己,也不会用批评的态度,或清醒的眼光来“观察自我”。他只是主观而武断地高估自己,然后随着自我评价而行动,完全是一副不可一世的姿态。
   因为这种人从来不会站在客观的立场观察自己,所以他一直自由奔放地实践他心目中的“自我”,于是给人一种充满自信和活力的印象。事实上,他的行动却往往得不到他人的赞赏,也不能获得同情和了解。
如果我们过分沉溺在自我陶醉这中的话,就往往形成一种夸大性的心理状态。更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变成“夸大妄想狂”。我们把自己封闭在自我陶醉之中。这样一来,你无法和他人融洽地相处,别人也对你敬而远之,而你就会在恶性的循环中,永远沉溺在自我陶醉的世界中。而常常在现实生活中也会陷入自我陶醉后的失落中。
四:怎样避免陷入“自我陶醉”
由于以上可以看出来,我们知道站在客观立场,用清醒的眼光来观察自己,这对消除自我陶醉心理状态是何等的重要。那我们应如做呢?
第一,我们不该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 所以你如果觉得快乐的事,就必须多加考虑,想想看别人是否也和你一样快乐?这就是说你觉得快乐的事,正是你要多加反省的事。你快乐的程度愈强,陷入“自我陶醉‘的可能性也越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陷入”自我陶醉“心理意识的机会,可说比比皆是,我们必须步步为营。可见我们在从事任何一件事时,都不能太自以为是地不知上进。
第二,具有”到底我......."意识的人,所表现出来的思考形态,就是他常常使用“我这么努力怎么会.....""这应该是绝对正确的呀怎么会.......”这种语气。如果我们也常这样想时,就必须立刻反省,想想自己是否真正努力过?是不是有地方做错了?更积极的做法是,立刻把前述的想法根本驱逐掉,若真能做到,对我们的人格修养必大有助益。
古人有言“施恩慎勿念”,不正就道破了人性的弱点?我们如果做了好事后,一直不断想“我为他做了这么多事,为什么他不回报我?”日久之后自会生出自我陶醉的念头了。所以在这时候,我们要反省,要想自己做这事对他人是否真的有用。
   所以如果我们能用清醒的眼光来观察自我,锻炼自我,避免陷入“到底我......."的自我陶醉之中,那么我们必能重新创造更真实的“自我”

本文总结:1,对自己喜爱的事要特别持怀疑态度。2,要把“我.........为何........”之类的语气从日常生活中驱除。 3,你所做的“善事”,真的对他人有益吗? 4,要用敏锐的眼光,客观的立场来观察自我,锻炼自我。

   写了这么多,不知对你在生活中是否有所帮助?“自我陶醉”是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的事,所以我们应该努力避免它。它不光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在股市中也不例外,所以炒股也应该克服它。
    (有时间写《放纵自我和自我进步》, 现在好累,休息一下先)

猎鸟的鹰 发表于 2005-1-29 23:26

Originally posted by 培涛 at 2005-1-29 23:06
自信和自我陶醉

一:容易和“自信”混淆的“到底我才是...........”
    自信是人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非常羡慕那些能充满自信的人。但由于我们过于渴望拥有“自信心”,以致往往分辩不出真正的自信,和只是 ...
为什么要对自己喜欢的事持特别怀疑的态度呢?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做股票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是在挑战自我,
怀疑可以增加谨慎,
怀疑可以从多方面分析问题,
怀疑可以否定自己的判断,
...
敢于怀疑不见得是坏事,
失败是成功之母,
怀疑也许是自信之师吧。

鼓励原创,奖励4分

elodiw2004 发表于 2005-1-30 11:27

有见解

狂飙股 发表于 2005-1-30 11:43

方法最重要!其他都是扯淡!方法不正确,无论怎样都白扯!

知心大姐 发表于 2005-1-30 11:48

1,对自己喜爱的事要特别持怀疑态度。2,要把“我.........为何........”之类的语气从日常生活中驱除。 3,你所做的“善事”,真的对他人有益吗? 4,要用敏锐的眼光,客观的立场来观察自我,锻炼自我。
--1。所以女孩子无时无刻都在检查男朋友的短信;
2。所以大家常说:“你看XXX,人家怎么怎么。。    ”
3。所以我从不做善事
4。所以我常说“没看见过这么帅的老大?”

培涛 发表于 2005-1-30 11:50

Originally posted by 猎鸟的鹰 at 2005-1-29 23:26

为什么要对自己喜欢的事持特别怀疑的态度呢?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做股票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讲是在挑战自我,
怀疑可以增加谨慎,
怀疑可以从多方面分析问题,
怀疑可以否定自己的判断,
...
敢于怀疑不见 ...
一个不敢于“怀疑”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可以因敢于怀疑而发现了很多市场的错误,因敢于怀疑而早一步避免风险。谢谢版主加分

培涛 发表于 2005-1-30 11:52

Originally posted by 知心大姐 at 2005-1-30 11:48
1,对自己喜爱的事要特别持怀疑态度。2,要把“我.........为何........”之类的语气从日常生活中驱除。 3,你所做的“善事”,真的对他人有益吗? 4,要用敏锐的眼光,客观的立场来观察自我,锻炼自我。
--1。所 ...
   呵呵。。。。。

9413 发表于 2005-1-30 14:27

学习
世界的怀疑与谨慎会使问题的决策延迟时间
但是一般会令问题更加全面地看待和解决

深圳王朝 发表于 2005-1-30 16:44

学习:)

ls729 发表于 2005-1-30 16:55

很深奥,谢谢,学习中

狂飙股 发表于 2005-1-30 17:10

Originally posted by 培涛 at 2005-1-30 11:50

一个不敢于“怀疑”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可以因敢于怀疑而发现了很多市场的错误,因敢于怀疑而早一步避免风险。谢谢版主加分
起作用的是你的操作,而话题说到底是研究方法的问题!如果在操作中乱怀疑,可想而知,又该把失败归罪与心态了。方法最重要。

培涛 发表于 2005-1-30 17:33

Originally posted by 狂飙股 at 2005-1-30 17:10

起作用的是你的操作,而话题说到底是研究方法的问题!如果在操作中乱怀疑,可想而知,又该把失败归罪与心态了。方法最重要。
此怀疑非彼怀疑。你可能并没有仔细理解我说的怀疑的意义吧。

培涛 发表于 2005-1-30 17:36

Originally posted by 狂飙股 at 2005-1-30 17:10

起作用的是你的操作,而话题说到底是研究方法的问题!如果在操作中乱怀疑,可想而知,又该把失败归罪与心态了。方法最重要。
我觉得方法很重要,但最重要的不是它,而是:在什么时候知道做什么事,还有就是对资金的合理管理。

24k 发表于 2005-1-30 18:53

怀疑,是为了弄清事实,怀疑,是为了更明白、更坚定地喜爱。
没有怀疑,就没有真正的自信。
但是,在清楚的事实面前,不能“怀疑”(犹疑),而是要行动。
怎么行动,就是具体的方法问题了。

[ Last edited by 24k on 2005-1-30 at 18:55 ]

glymh 发表于 2005-1-30 19:15

最自信的时候也是死得最惨的开始。

zhuyxal 发表于 2005-1-30 19:4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性的突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