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怕谁 发表于 2005-1-12 11:24

我们究竞应该如何投资

曾几何时,大盘在1300点见底回升,市场产生价值投资的共识。在一轮又一轮的波段中,投资者跟着主力的思路进行炒作,在这一价值投资演变过程中,能赶上热点与节拍的,成为与机构共舞的“英雄”。没有有效踩准的,不幸被市场抛弃,从2002年“6。24”之后一批成长股价值的原始起动。到2003年经济复苏中利润体现明显的汽车、钢铁、石化、银行“五朵金花”。在到2003年下半年,跟踪石化、钢铁、氧化铝等行业盈利增长。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强调商品价格,低市盈率股票受到热烈追棒。市场在发生价值的变革,投资者亦感受到推陈出新的残酷现实。这种一阵风似得价值理念变化,让人眼花暸乱,到了最后,市场自发形成的煤炭、电力、港口、有色金属、运输等板块热点,商品价格上涨成为这些个股的联动效应,大家似乎忘记了买股票是买公司基本面这个出发点了,买股票变成了“赌”明天商品的价格。

  随着国家宏观紧缩政策的出台,期货商品价格的大幅回落,这些“绩优股”立刻因为商品价格的缩水成为了“绩平股”、“绩劣股”。我们最终发现,它们是一批鱼目混珠的品种。一批又一批如汽车、石化、钢铁、银行、航空等板块的“蓝筹股”主动大幅破位。机构或许只是把它们当做了一段时间炒作的对象而矣,我们仍然没有寻找到价值投资的长线品种。

  我们理解这一年多的投资历程是投资者不断成熟的过程,股票定价趋向合理有效的主题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但这一主题的载体(板块和个股)确实发生了几次大的变化。 “投资主题在2004年的表现形式:行业景气可能将让位于持续成长、投资拉动逐步递延至消费推动、行业配置转向个股分化、价值回归转向价值重估、静态估值转向动态预期。” 目前来看,在周期性股票的估值泡沫告一段落,趋于合理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价值重估呢?需要什么样的价值投资呢?

  首先是“自下而上”的选股思路将取代“自上而下”的选股策略。以行业景气来选择投资对象的命中率大大下降,选择公司成为首要的任务;股票定价趋向合理有效的载体在下一阶段将是各行各业中的龙头企业。当然,成长性良好的小型企业也会有佼佼者在几年后加入它们。

  其次,以动态价值发现取代价值简单定位。判断公司的价值,不能简单以市盈率估值,公司的持续成长能力、业绩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公司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管理层素质等都是重要的考核指标。持续健康成长并且估值合理是我们选择股票的核心。

  与此同时,价值重估的重点在于这些行业龙头股票上。A股市场的结构分化和革命性变革才拉开序幕,一大批低劣的股票将被投资者永久性的抛弃,战略性品种是这个市场极其稀缺的,而成熟机构投资者的增多会逐渐锁定这些筹码,优质证券一定会以价格上涨来应对供不应求,届时他们在业绩增长、股价重估双重因素的推动下,股价一定会给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一个惊喜和奖赏。这也将是未来推动中国股市上行的核心力量。

谁怕谁 发表于 2005-1-12 11:25

看换手率 捉强庄股

主力机构在廉价筹码吃了一肚子时最有炒作激情,因此,在一段区域内换手率愈高,意味着该股的股性越活跃,而换手率较高的股票多为市场热门股、题材股或庄股,是短线或者阶段性操作的最佳对象。

    一般来说,日换手率小于3%,属于冷清不活跃;日换手率在3%至7%之间,属活跃,表示有主力机构在积极活动(但受消息一时形成的换手率除外);日换手率大于7%,且常常超过10%,则表明市场筹码在急剧换手,这往往是短线资金追逐的对象,投机性较强,股价起伏较大,风险也相对越大,此时,就必须要对该股进行判断。通常如果发生在高位,尤其是在高位缩量横盘之后,很可能是主力机构出货(此时往往有相应消息配合)。但如果发生在低位,尤其是通过第一个阻力区时,很可能是强庄积极进货。因此,在操作上,我们可以据此将10日平均换手率大于3%作为一个选股的基本条件,重点研究那些比较活跃的股票,以提高选股效率。尤其对那些已被高度控盘的股票,10日平均换手率大于5%,而后又缩量至换手率小于3%的股,要重点关注。

  以世纪光华(000703)为例,该股在年初的行情中,股价的整体涨幅明显小于大盘。统计显示,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该股的换手率已达到了64.5%,尤其是上周三和周五的换手率都在10%左右,这意味着有机构在吸货、囤积筹码。而整体分析该股,通过近7个月的调整,该股基本上确认了5.6元至7.2元为该股的中期底部区域,目前正有突破的迹象。

  总的来看,股票上升的原动力是资金的推动,而换手率达到10%往往为大资金所为,通过积极的换手清洗市场中浮动的筹码,一旦重新站稳日换手率为10%的股票区域,则表明股票洗盘已经结束,股价将进入新的上升阶段

谁怕谁 发表于 2005-1-12 11:26

选股重于选时

一系列的紧缩政策在给宏观经济降温的同时,也使众多基金一致看好的蓝筹股破位下行。在这个场内交投清淡、场外冷眼观望的调整世道中,基金的投资理念变了么?

  引人注目的是,近来“选股”一词频频见诸基金的观点之中。通常,“选股”指个股的主动选择,基金往往采取买入后并长期持有的投资策略(Buy-and-Hold),与之相对应的还有“选时”(Market Timing)策略,即把握时段高抛低吸。基金强调“选股”并不新鲜,海外基金管理人普遍通过这一策略获得长期超额收益。但在近期大盘回调的时段,不少强调“选时”的论调又响起来,理由是2004年的中国股市将以宽幅震荡为主要特征,投资者们的买入时机至关重要。

  反差强烈的是,各路基金仍执著地捍卫着“选股”阵地。新成立的激进型“华宝兴业多策略增长”的基金经理表示,“一般不进行选时操作”,“在各风格板块中挖掘潜力个股”;而今年旗下“合丰成长”基金回报第一的湘财荷银更是旗帜鲜明地表示“选股重于选时”,甚至形象的描绘为,“一旦优质股票跌入价值投资区间,我们将主动吸纳,寻求套牢”。为什么要主动被“套”呢?湘财荷银的策略分析师指出,因为在股票市场上,没有人能够精确的预言底部的位置;基于对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增长的乐观预期,湘财荷银只要发掘出投资价值显著的股票,就会坚决买入并长期持有,而不管短期市场价格的波动。

  对比两种声音,我们不难发现两种不同的投资理念:重视“选股”的通过买入并长期持有可以坐享价值发现之利和公司的持续成长;看好“选时”的试图通过频繁的中短线波段操作来赚取高回报。但普遍认同的是,没有任何人能够以“选时”策略长期持续地战胜市场。因为没有人能够预知影响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并作出准确判断,无论是经典的有效市场假说还是后来的行为金融理论,都对其有效性作了质疑。当然,重视“选股”并不代表全面否定“选时”,任何成功的投资都不能忽视时机的选择。

  的确,中国股市还是新兴市场,波动性强的特征非常明显。但身处这样一个制度缺陷和信息不对称并存的市场,“选时”策略的实施难度显然更大。中小投资者不妨购买开放式基金,让投资专家为您带来丰厚回报。

谁怕谁 发表于 2005-1-12 11:28

熊市操作十五法

(一)熊市中,遭遇个股利空的股票,第一时间逢高出局以免深度创伤。

  (二)出现中长线利空的行业,逢高只出不进。比如目前的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含水泥、房地产、化工、纺织、印刷、机械尤其是建筑机械、轻工、部分医药行业。

  (三)熊市的脾气就是“不断创新低”,因此,熊市中阳线是假的,应该逢阳线卖,阴线是真的应该逢阴回避。

  (四)熊市中,弱势股轻易不可碰,往往其基本面有“地雷”,所以才阴跌。

  (五)卖出的时机问题上,股指反弹一天半到两天就卖。

  (六)盘中只要继续出现急跌股、跌停板,则不管技术指标是否超卖,仍不看好。

  (七)熊市中,短线指标金叉时候卖出是较好时机,因为熊市中金叉是假的。

  (八)熊市中出现利好,也是逢高卖出的较好时机。

  (九)熊市中阻力位上放量的时候,是较好的逢高卖出的时机。原因在于:熊市里面市场本来钱就少,稍微一放量,市场的存量资金就用完了。

  (十)熊市中地量不是底。而是下跌中继。

  (十一)牛市里,利好未尽继续涨;熊市里,利空未尽继续跌。

  (十二)熊市下跌途中只要出现十字星,往往就是反弹终结信号。

  (十三)熊市下跌途中,领先上涨的股票,往往没有板块效应,属于超跌反弹。

  (十四)熊市中20、30天线是中线下跌的压力线,个股反弹到此,往往是逢高派发的时机。

  (十五)熊市中,不要以为某个股票有庄家就好,庄家同样可能被套。

dujingang 发表于 2005-1-13 02:42

xiexie

雅铭 发表于 2005-1-13 03:48

Originally posted by 谁怕谁 at 2005-1-12 11:28
(一)熊市中,遭遇个股利空的股票,第一时间逢高出局以免深度创伤。

  (二)出现中长线利空的行业,逢高只出不进。比如目前的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含水泥、房地产、化工、纺织、印刷、机械尤其是建筑机械、 ...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欢歌笑语 发表于 2005-1-15 13:57

熊市中,遭遇个股利空的股票,第一时间逢高出局以免深度创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们究竞应该如何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