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铭 发表于 2004-10-20 09:45

国务院五条铁律防守千三关口

国务院五条铁律防守千三关口


2004年10月20日 07:20:39 中财网


  “9·14”行情就此结束了吗?
  10月19日,上证指数开盘一举放量冲上1350点,一改近期颓势。在千三要紧关口的多空博弈下,政策一路绿灯。
  10月18日晚七点,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推出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券业务,同日晚八点,中国证监会公布修订证券公司发债条款。
  据权威人士认为,政府高层已把“落实国务院九条意见,拯救证券市场”提到从未有过的革命性高度,千三关口逐渐被夯实为近期股市铁底。
  该人士进一步透露,日前,在北京召开的有国务院高层参加的内部会议上,政府高层针对目前资本市场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了五大对策——
  一、尽快制定证券市场十年发展大纲,解决市场扩融与保护投资者利益之间的问题,基本原则是“市场在先,扩融在后”;
  二、解决股权分置问题不等于全流通;
  三、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可以采取多渠道、分步走的方式,在股市低迷与企业改制不达标的情况下,不设上市时间;
  四、降低交易成本;
  五、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对市场敏感问题,任何部门在该问题未明确解决之前,不得公开发表倾向性意见。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五大对策是对资本市场发展的重新定义,以政府名义统一了目前市场中来自各种利益集团的不同声音与思潮,的确是稳定市场的重大利好。
  而10月17日,在中南海召开的中国证监会国际顾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言辞慷慨,用了“至关重要”与“非常重视”来表示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作用。黄菊还进一步要求,此前为落实“国九条”而成立的六个跨部委工作小组要尽快出成果。知情人士透露,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这几个工作小组已经有部分方案上报了国务院。
  重提白皮书
  该人士介绍,继今年2月推出国九条之后,国务院再次把要求有关部门尽早制定证券市场十年规划,即业内俗称的“白皮书”推向议事日程。
  他透露,2003年初中国证监会曾召开务虚会,就中国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形成了若干共识?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准备制定中国证券市场的中长期规划?即以《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白皮书》的形式将市场发展的大政方针确定下来,以提高证券市场发展的稳定性。
  早在去年8月券商峰会之前,业界就传出颁布“证券市场白皮书”、券商发债等消息。
  但在券商峰会当日,白皮书并未推出。
  业界分析,原本中国证监会安排规划委主任李青原牵头制定《证券市场发展白皮书》,试图拿出一个有关证券市场发展的中长期规划。
  但苦于证券市场深层次的问题非证监会一个部门所能解决,如果没有政府高层的一个态度,《白皮书》即使很快推出也很可能仅成为监管部门的一家之言。
  于是,在2003年10月14日,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资本和其他要素市场,积极推进资本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后,首先建立原则性、纲领性文件——国九条的想法在监管层内部应运而生。

雅铭 发表于 2004-10-20 09:45

  随后,中国证监会开始顺理成章地起草《国九条》。
  “可以说,《国九条》的出台是为《白皮书》的出台奠定了基础,也为证券市场深层次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契机。”申万研究所人士称。
  但国九条是一份原则性、纲领性文件,其中有许多内容需要进一步扩充与详实。
  “目前正是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十字路口,不仅矛盾集中突现,而且思潮汹涌,因此,理顺市场各部门、各利益主体的矛盾关系,保护广大投资者权益,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上述人士表示,这急需一部市场中长期发展规划来指明道路。
  因此,在某些敏感问题未明确解决之前,政府希望各部门不要从自身利益出发公开发表倾向性意见。
  市场在先,扩容在后
  “这次政府是动真格的,为稳定市场防止市场再次击破千三,宁可牺牲大型国企的发行时机。”某业内专家指出。
  业界把自9月24日以来的一路下跌归结为市场大规模扩容忧虑压迫市场,特别是关于大型公司上市融资的预期阴云难散。
  市场不仅盛传中石油将在年内“海归”,而且交通银行预期在年底发行上市,此外,宝钢股份增发新股获得股东会议通过,而华夏银行增发方案又不期而至,
  近日市场又风传中小企业板块将加快上市步伐。
  而在今年2月24日召开的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表态是:“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要加快重组上市步伐,集团一级能上市的要积极上市。必须在两年时间内,使中央企业成为各行业的排头兵,达不到的自找出路。”
  于是,在国资委鼓励央企上市的坚决态度下,几乎所有央企包括上汽集团、神华集团、中国电信集团、华源集团等,无论是否条件成熟,均提出三年整体上市计划。
  一时间,不仅短期,而且中长期扩容大浪压顶。
  日前,上交所高层对市场“恐大风”的宣传,又被市场误认为将为一批大盘蓝筹股上市做舆论准备,暗示新股恢复发行为期不远。
  市场闻风下跌,短短数天几乎把1259点以来的胜利果实抹净。
  面对被各种杂乱的扩容消息充斥的市场,投资者需要政府的声音。
  此次国务院五大对策中的第三条“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可以多渠道、分步骤的上市”明确了国企可以在不同的市场、逐步地融资,并非一步到位;其次,明确国企上市要考虑市场的承受能力,当股市过分低迷时,国企融资必须让步;而在国企改制没有完成之前,国企不得随意对外宣称上市的时间。
  “这是值得拍手称快的消息,”申银万国人士说,“以往,各地国企上市的数量是评价与考核证监会或地方政府政绩的重要指标之一。”
  消息人士透露,日前,中国证监会正在抓紧制订《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这份经过重大变革的、包含IPO、增发、配股、可转债与定向发行的管理办法主要宗旨是严控发行人滥募集资金、损害投资者利益。该办法将在近期出台。
 

雅铭 发表于 2004-10-20 09:46

 该办法第七条规定“发行人最近一期财务报告显示的货币资金投资于有价证券的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委托理财合计不超过本次募集资金的40%,金融类上市公司除外”,这意味着,监管层不鼓励发行人利用闲置资金去做风险较高的委托理财,发行人必须专注于主业才能再融资。第十一条要求“上市公司最近三年未有现金分红,且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公司不能融资”,第二十三条规定“上市公司配股,老股东认购不足发行股份上限的50%,那么上市公司要在规定时间内将认购金额返还给股票”等一系列条款,均站在保护投资者立场上严控发行规模。
  解决股权分置不等于全流通
  全流通恐慌症在平寂了一段时间后,又被市场上一则传言挑起。10月14日,前证监会主席刘鸿儒通过媒体建议中小板可试点全流通,这也是他一个月内两次提到全流通。
  刘鸿儒话音刚落,有消息称,深交所策划国际部总监隆武华透露,深交所计划“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推出另一个上市要求较低的板块,这样多层的结构将类似于纳斯达克的全国市场和小型股市场,此后还可能会建立场外交易公告牌市场。隆武华预计,到明年5月,深交所的中小板将有200~300家上市公司,到2007年7月将增至500家。
  当天,在深交所中小企业板挂牌的38家股票共计有29家跌停,深圳综合指数随之下跌4.99%,比创下两年来跌幅纪录的上证指数还要多跌1.11%。
  投资者面对不少专家或学者随时随地在证券市场放置“全流通消息”的地雷,甚感恐慌与担忧。
  “国家有必要对解决全流通问题进行重新阐释与明确。”权威人士认为。
  他认为,“解决股权分置不等于全流通”的含义是非流通股东可以含权持有股票,且在较长时间内不出售股票,这样不仅可以稳定市场,而且避免投资者在非流通股东抛出股票的过程中遭受损失。
  此前,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已表达过“A股含权”的观点。
  2004年9月9日下午,国资委主任李荣融邀请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到国资委讲课。尚福林说:“股权分置问题,对价格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长期存在不仅不利于流通股股东,对非流通股股东也不利,会是一个双输的结局。实现多赢,就要通过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让A股变成‘含权股’。”
  尽管这一阐述未说明解决股权分置的具体办法,但国家将想尽办法在解决问题时不损害投资者利益的立意一览无余。
  “实际上,目前的股价还是相对较高,如果要股价趋向合理,老百姓会遭到损失,引起社会不安,”中国证券业协会分析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长虹指出,“目前摆在国家面前的根本难题是既要股价回归,又保持投资者不遭损失。”
  而限制企业扩融的政策并不能消灭圈钱的动力,降低交易成本也是治表措施。“最好的解决方式是既要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同时使投资者受益。途径是让上市公司既得利益者——大股东让度部分资产向流通股股东换取流通权利,并承诺锁定流通时间。”张长虹最后指出。(莫菲)

取势 发表于 2004-10-20 10:40

过于强化"政策",可能会使人们往往忽视了对市场本身的观察和思考.在油价高涨\宏观经济调控下,现实的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偏高.

取势 发表于 2004-10-20 11:08

五大因素造成主力机构动作谨慎

 2004年10月20日10:24 


  在节后一周多的时间里,大盘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并逼近千三点整数关口。在节前的上升阶段,基金重仓的大盘蓝筹类品种并未担当领涨任务,软件、硬件等科技类板块当时成为多头主力的主打品种;在下跌阶段,大盘蓝筹品种同样表现平平。在主要媒体反复渲染“落实国九条”的基本面背景下,基金等主力机构无论是在上升阶段还是下跌都做出积极的响应,到底是什么原因所造成的呢?抑制主流机构大规模运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清理整顿券商资产管理业务,部分违规账户将被迫套现。8月召开的全国证券监管工作座谈会上,国务院要求对全国券商进行大范围的彻查。在假期期间,证监会召集的各地证监局长会议悄然召开,尚福林主席在会上传达了对综合类券商进行现场彻查的通知。随后,各地证监局对辖区内的综合类证券公司?包括过渡期综合类券商?进行现场摸底调查,要求各综合类证券公司负责人积极配合。最新数据显示,全国综合类及比照综合类券商共计93家,除去23家高危券商中的综合类券商,此次彻查的券商约有70多家。同时,证监会各地证监局以通知形式下发各证券公司,要求各证券公司立即对资产管理业务进行全面的清理规范,立即停止未经批准的以任何形式开展的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和三方监管委托理财业务,同时暂停开展新的个人客户资产管理业务。此外,证券公司违规占用客户资产的情况也在全面清查之列。周一各个媒体都刊登了“明确对违规金融机构个人债权收购原则”的报道,透露出来在对部分券商违规占用客户资产情况有了了解之后,清理工作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而在清理整顿工作还没有结束的情况下,机构更倾向于保持观望,部分违规机构则被迫套现进一步加大了下跌动力。
  其二、宏观调控有进一步加强的趋势,机构对经济前景态度谨慎。近日,建设部向各地下发了《关于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推行工程建设合同担保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工程建设合同造价在1000万元以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在主要的建设环节中,需要进行担保,以降低工程风险,确保工程各方的权益。此消息显示政府有意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以防止投资过热的反弹。在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发布的2004年第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货币供应量增长基本适度,贷款增幅回落趋势减缓,不过总体上金融运行继续按宏观调控的方向发展。10月12日,央行240亿一年期票据上市,仅两天后,500亿巨额三个月票据登场,短短一周之内,两度刷新下半年央行票据发行量新高。由于年内加息可能无望,在这种情况下,央行将开始加重数量工具的调控砝码,来实现收紧资金的调控目的。显然,货币市场的资金面依然偏紧,暗示宏观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整体宏观经济尤其是限制类行业的增长速度将会放缓,以致机构投资者现阶段不愿保持较高的持股比例。
  其三、季报将显露宏观调控影响和各家机构操作意向,机构投资者必然屏气关注。上市公司在第三季度季报将公布前三季度的业绩状况,对于多数行业而言,其内容基本上已经确立了全年业绩的大局,而使机构提前为年报行情做准备奠定了基础。10月下旬将进入季报披露高峰期,机构投资者会逐步依据季报情况进行的战略性持仓结构调整,目前还处于密切关注阶段。
  其四、纺织、医药两个板块受到压制,机构择股范围收窄。欧盟贸易委员会委员帕斯卡.拉米日表示,鉴于中国纺织品和服装在欧盟市场上的竞争力已经足够强大,欧盟将取消对中国纺织品和服装的普惠制待遇。现在,欧盟纺织品和服装的平均关税为9%,中国相关产品享受比正常关税低20%的优惠。西班牙事件显露出欧洲各国政府开始受到来自本国民众的压力,而不得不对中国产品采取限制性措施。在宏观调控、消费难以整体转旺的情况,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存度上升,但目前看出口的前景也面临挑战,经济增长放缓似乎难以避免。另外,医药板块作为机构的防守型建仓品种也出现了利空消息。国家发改委、卫生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医药价格监管。通知中要求继续降低政府定价药品价格,部分医药上市公司的业绩将受到影响。机构择股范围被收窄,较难实现分散化投资,非系统性风险加大,迫使机构择股更加谨慎。
  最后、为大盘股发行唱好,市场预计大规模融资临近。上证所上市公司部总监周国庆指出,优质大盘蓝筹股是国家的稀缺资源,不能用老眼光来看待大盘股的上市。他同时强调,要把市场的扩容和大资金的扩容结合起来考虑,即既有好的上市公司扩容,又有大资金进入市场,才能保持证券市场总体的发展平衡。不过,唱好大盘股发行的理由,并不被市场所理解,反而预期大规模融资的临近。其中市场普遍预期交通银行将在年内以“A+H”的形式发行,而造成海螺水泥、华能国际等含H股的A股因比价效应而重挫。年底可能出现的海归潮,将迫使机构坚持H股板块中的部分股票。同时,IPO的恢复将实行询价机制,机构投资者也要准备出充裕的现金,以把握一级市场的投资机会。
□ 张刚   西南证券 

才源广进 发表于 2004-10-20 11:28

小农意识未变,游资就能收拾他

取势 发表于 2004-10-20 11:46

Originally posted by 雅铭 at 2004-10-20 09:45:
国务院五条铁律防守千三关口


现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出现政策边际递减效应,人们更关注的是股票的内在价值.

gffjw 发表于 2004-10-20 12:10

nan !!!

tigerfun 发表于 2004-10-20 13:03

政策绝对会护市的

jsy218 发表于 2004-10-20 13:45

唉吃劲

standy 发表于 2004-10-20 17:08

看什么时候出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务院五条铁律防守千三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