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应该顺势而为,
只是不知道怎样顺势而为!
耐心等待大盘及个股的最佳买卖时机波段操作
耐心等待大盘及个股的最佳买卖时机波段操作 大家辛苦,我以为趋势是已经被发现,利用股票反弹或回调机会卖出或买入.如何发现趋势,如何在合适的机会交易,这才是我们的标的
不知道这叫不叫趋势?
感谢!!版主说从零开始,真的是很感动,MACD因为有这样一种认真的态度而存在,是否因为一开始就错,以后永远都对不了,股市教训太多,引得大家都来深思,我认为正是有太多基本的问题都没有一个正确的定义,也许根本没有定义,比如趋势,比如K线,比如量价,其实关于趋势我并不是考虑的太多,不过即然是从零开始,不妨标新立异,胡说一通,请见谅:趋势具有一致性,如果要保持上升的趋势,就必须要有创新高的能力,平衡趋势要求不能创新低,而下降趋势必须不断创新低,所以,趋势是一种能力,价格突破的能力,那么分析趋势就可以量化,即分析股价突破的是速率....... 趋势从时间上有长短之分,多长为长,多短是短,不必规定。
趋势的种类,有多种多样,如均线,趋势线,还有许多其他指标等等,等等。 趋势的成因可能很复杂(各种因素之综合)
趋势的改变可能很简单(导火索引发临界)
复杂的东东我们尽量将之简单化以利操作的便利,简单的东东我们需要将之深化以利思想之深度。简、易之最终追求
确认趋势改变有三点:
以下跌趋势为例
1。不再创新低
2。破下降趋势线
3。破前波反弹高点
以上每一点的确认都是以时间、空间为代价的,想看得清楚点就需要付出点代价,稳健者可削头去尾直取鱼身,激进者可用小损搏大利。
其实三点满足也可能出现意外,市场唯一不变的是变,但转势三点可以简而化之,呵呵
重要的不是你如何发现趋势,而是在有利时仓位加重,不利时仓位减轻。我们是人,对事物的看法难免片面,出错是必然的,坦然接受有百利而无一害。
技术上的东西终归是技术
理念上的成熟将受益终身
一篇均线歌
年线下变平,准备捕老熊。年线往上拐,回踩坚决买!年线往下行,一定要搞清,如等半年线,暂做壁上观。
深跌破年线,老熊活年半。价稳年线上,千里马亮相。
要问为什么?牛熊一线亡!半年线下穿,千万不要沾。
半年线上拐,坚决果断买!季线如下穿,后市不乐观!
季线往上走,长期须多头!月线不下穿,光明就在前!
股价踩季线,入市做波段。季线如被破,眼前就有祸,
月线上穿季,买进等获利。月线如下行,本波已完成!
价跌月线平,底部已探明。20线是走平,观望暂做空。
20线往上翘,犹如冲锋号。突然呈加速,离顶查一步!
10天庄成本,不破不走人。短线看 3天,破掉您就窜!
长期往上翘,短期呈缠绕,平台一做成,股价往上跑! 判断趋势的转变不是几句话能说清楚的,应该包括均线、波浪、指标等的综合研判,即使这样,也不会100%准确,还得有必要的救济措施。 股市的本质是不确定性,任何明了的走势,都面临变盘。
顺“势”而为的本质就是提高交易的正确概率!
[ Last edited by 哲人003 on 2004-9-30 at 00:59 ] Originally posted by MWT at 2004-9-29 14:55:
我只是不明白,为什么出那么多的利好,大盘就是起不来,要么滞涨,要么盘跌。这意味着什么呢?于是我想,出的那么多利好最会影响到些什么人呢?最会引诱到些什么人做些什么事呢(散户是会买还是会卖)?最会支撑 ...
一句话,大盘处于熊市的末段,与消息无关! Originally posted by jspangwj at 2004-9-29 15:47:
各位试试看,能不能从中找到趋势!!!
精准看盘均线 理念
用一根K线的平均价,
通过动态趋势移动计算,使一条实用的看盘参考价格线,方便交易。
//精准趋势看盘均线//参数自定
U:=(o+H+L+C)/4;
p1:=MA(U, ...
拐点:先知先觉者,引导后知后觉者形成拐点。 哲人003,大厮
"拐点:先知先觉者,引导后知后觉者形成拐点。" 我觉得实战少的人趋势非常清晰.实战多的人趋势不清晰.
因为实战少的人看的是历史图,实战多的人看的是现在和未来.
着眼点不一样. Originally posted by 融者胜 at 2004-9-30 09:22 AM:
我觉得实战少的人趋势非常清晰.实战多的人趋势不清晰.
因为实战少的人看的是历史图,实战多的人看的是现在和未来.
着眼点不一样.
:*22*::*22*::*22*: Originally posted by 融者胜 at 2004-9-29 11:35 AM:
很多人讲顺势而为.但这不是问题的核心.
问题的核心是怎样顺势而为!
每个交易者都想进入美妙的上升波段中,确不自觉的走入了它的反面!
最硬的不是铁板,而是窗户纸.
很深刻,有思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进入股市莫非为利而来。然利字旁边一把刀!为何总是赢利者少而割肉者多?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