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ilun 发表于 2004-9-28 09:27

证监会新规带来市场机会
2004年09月28日 08:29:27 中财网


  昨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对流通股股东在上市公司增发、配股、发行转债等再融资行为时行使表决权作了特别规定,并要求上市公司应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办法。该规定会为两市绩优股带来机会吗?记者昨日对部分股市专家进行了采访。
  抑制圈钱冲动
  山东神光首席经济学家孙成钢:就我的理解,《若干规定》是目前仅次于解决股权分置的利好。今后,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将需要进行类别股东表决,这将有效抑制上市公司的圈钱冲动。这样,绩优股特别是基金重仓股的吸引力将增加,而未分配利润较高的上市公司在新规定实施后如何分红值得投资者关注。
  短期作用有限
  国信证券高级分析师肖建军:《若干规定》是落实国九条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意味着本轮政策推动的反弹行情仍将继续。另一方面,《若干规定》中的部分内容已经在近期市场的预期中有所体现,因此其短期刺激作用有限,考虑到1500点附近的年线压制,我们认为短线两市大盘继续大幅震荡的可能性较大,操作上仍然建议高抛低吸。(实习记者 蒲付强 刘锋 毛晋楠)
  成都商报

hailun 发表于 2004-9-28 09:28

利好效应减弱 各方矛盾有待破解
2004年09月28日 07:43:21 中财网


  落实“国九条”又一措施
  细读《规定》,我们无疑认为这是落实“国九条”的又一具体措施,对市场会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一是将有利于改变社会公众股东的弱势地位,有利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经营的影响力,从而将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二是有利于减少侵害流通股股东利益的事件,比如说收购资产总值达到或超过公司经审计的账面净值20%以上的资产重组也需要流通股股东同意,这将减少动机不良的资产重组发生的频率,中小投资者的股东地位将获得尊重,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无疑将会获得保护。同时,对于股东以其持有的股权偿还欠债也是如此,有利于流通股股东发表自己的看法,流通股股东的股东意识会不断提升,从而有利于塑造正确的投资理念。
  利好还需要各方的配合
  一是流通股股东意识的觉醒,在前不久电广传媒“以股抵债”的股东大会中,居然有95.95%的流通股股东没有委托代表参加股东大会,参加股东大会的流通股股东中又有4%的比例投了赞成票。为何那么多流通股股东没有参与股东大会,为何流通股股东不能在网上发表自己的意见?这里最关键的还是流通股股东没有认识到自身的权益。
  二是经过多年的市场震荡之后,投资者明白了应该做与如何做的区别,同时,投资者也明白了真正意义上的牛市是不需要利好的,因为真正意义上的牛市是市场自发的,是上市公司业绩不断提升带来的,就如同去年底由核心资产股引领的一轮行情一样。而《规定》虽然对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但却难以提升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这可能也是利好效应递减的原因。
  各方矛盾有待破解
  不过,在为《规定》叫好的同时,我们要看到,如何衡量上市公司经营发展的长期趋势与中小流通股股东短期之间的利益平衡。众所周知,上市公司经营需要长期规划,而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又是短暂的,甚至会短到明天股价能不能上涨的程度。比如说银行股的增发,固然有圈钱之嫌疑,但是如果银行股不增发,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正常经营,因为资产规模的扩张必然会受到资本充足率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所以必须再融资。但流通股东有时出于短线思维,难以理解上市公司的长期规划,从而“用脚投票”,但流通股股东在类别股东大会中,流通股股东还迫不得已“用手投票”,如此,公司如何实施再融资就成了投资人不情愿的问题。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疑惑,那就是上市公司是否会选择另外一个通道——控股股东买流通股股东股份,或者通过其他或明或暗的关联方买入流通股股东股份,然后再行难言之私,华侨城在上周五的公告不知会否有这样的考虑。当然,这仅仅是一种猜测,但难说其他控股股东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 秦洪   北京晨报

hailun 发表于 2004-9-28 09:28

股市发展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
2004年09月28日 06:54:39 中财网


  自9月1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抓紧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促进资本市场稳步健康发展"的要求之后,股市迅速回暖,成交量明显放大,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召开前后,股市曾连拉五阳,飙升了200余点。业内人士称,大盘自2002年以来在1300点展开的若干次攻势,此次行情的瞬间爆发力最为强劲。投资者对中国股市的进一步走好,充满着期望。
  如何看待这波行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这是预期趋向明朗的结果,广大投资者对股市几乎丧失殆尽的信心重新积聚并得到了极大提振。也有人认为,能否有后续政策出台以及出台政策的力度大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证券市场的未来走向。人们以不同的视角对市场走势作出各自的判断,这是很正常的。问题是,要较为准确地把握好中国股市的发展趋势,首先需要对中国股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有科学的认识,对其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有敏感的体味。
  那么,中国股市发展的环境到底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呢?简言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国股市在制度变化方面果断破题。最明显的变化是,落实"国九条"各项政策措施的相关工作明显提速。
  "国九条"出台以后,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完善资本市场税收政策"、"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鼓励合规资金入市"、"积极稳妥发展债券市场"、"完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六个专题工作小组,除证监会外,涉及央行、银监会、财政部、国资委、劳动保障部、国税局、外管局等10个部门。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后,央行迅即召集四大行负责人探讨发展基金业务,提出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后,可发起货币市场基金、各类债券型基金以及股权投资基金。国资委负责人明确表示要鼓励国企上市公司分红。国家外汇局日前又连续批准若干家QFII增加投资额度,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推动该制度在我国的实施一直持积极态度,欢迎更多的QFII来我国投资。国税局日前也已完成了对股市税收情况的调查。由于落实"国九条"涉及到不少部委,一段时间以来,各相关部委能否加强协调,形成合力以尽快落实"国九条",一直是人们担心的问题。而上述这一连串动作显示,部委间的协调能力在加强,工作效率在提高,落实"国九条"的合力已经形成。
  昨日,中国证监会就《关于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权益保护的若干规定》公开征求意见,《规定》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措施:完善社会公众股股东对公司重大事项的表决制度;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维护社会公众股股东的合法权益;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保障社会公众股股东的知情权;推动和鼓励上市公司实施积极的利润分配办法;加强社会公众股股东对上市公司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等。社会公众股权益长期不受重视,是中国股市的一大顽疾,监管部门以往尽管出台过一些零星规定,但没有从根本上扭转这一局面,《规定》在保护公众股股东权益方面所体现出的系统性、深刻性和极强的针对性,无疑将使中国股市的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问题进入一个全新的高度。
  目前,落实"国九条"的工作一部分已初见成效,不少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拓宽基金和券商融资渠道、降低交易成本、保险资金入市等相关政策措施都将陆续出台。而且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政策措施所致力于解决的,都是中国股市长期积累下来的制度性难题,始终困扰着中国股市的稳定健康发展。"国九条"高屋建瓴的指导思想及其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无疑将使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获得持久的动力。"国九条"不折不扣的落实,也为市场的持续向好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截至9月23日,沪深两市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已有三分之一的公司在半年报中或以公告形式发布了今年三季度业绩预测,合计有245家向投资者报告了好消息,占预测的公司总数的六成,其中,钢铁、电力、有色金属、能源采掘、化工及交通运输等六大行业是预测业绩大幅度增长的重要群体。由于上市公司上半年业绩同比已经大幅增长,而宏观调控措施对上市公司业绩又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上市公司三季度业绩向好尤显难能可贵。上市公司质量是股市的根本,上市公司业绩的提升,也必将使中国股市的投资价值相应提升。
  第三,中国宏观经济的继续向好,为中国股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今年年初,中央高瞻远瞩,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过热现象,果断采取了宏观调控的措施。这次宏观调控的实质,是调整结构,改革体制和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消除经济生活中不稳定、不健康的因素,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践证明,这些政策措施是正确的、有效的。当前经济平稳运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下降,银行货币信贷增幅持续回落。与此同时,经济却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有识之士预言,今年GDP增长幅度可能为9%,CPI涨幅可能为4%,新的调控措施年内不会再出台,加息将与中国擦肩而过。经济运行向宏观调控预期目标发展,这就为中国股市的稳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股市能否平稳健康运行,事关一国的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中国股市发展环境出现的深刻变化,仍在进行之中。中国有句老话,"务得真实,每求真是"。敏锐地洞察这些变化,对于我们从政治和经济的高度深刻认识中国股市的未来发展趋势,至关重要。中国还有一句老话,"境由心造,事在人为"。良好的市场预期,由此提升对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信心,将有助于我们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手段去解决好中国股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老问题,从而使中国资本市场在实现本世纪头20年我国国民经济翻两番的战略目标中不辱使命,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上证报评论员)
  上海证券报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2004年9月28日(星期二)政策消息面情况专贴,欢迎大家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