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江恩的帖子 偶一定要顶不过偶并不完全认同这篇文章请不要介意
看到不同的意见,是我一个前进的机会,欢迎发表您的不同看法! Originally posted by richerone at 2004-9-27 22:00:
废话一堆-看与不看一样
不比较哪来的看法。说说高见,给我一个学习机会。 Originally posted by longly at 2004-9-28 10:05:
说得很笼统,没有什么太大的指导意义。
论坛大家说侃的地方,可以有您开始,让他不再笼统,充实起来。谢谢1 谢谢! ok 学习 做到知己知彼 Originally posted by 知行合一 at 2004-9-27 08:37 AM:
好帖子。晕,怎么没有文字版本
用〈尚书六号表格文字识别系统〉可提取文字,OK!
看看
==========
时空理论(四大循环)
关于对技术分析及理论的认识
自资本市场诞生以来,人类出于不同的原因,对此领域的探索分析从未终止,
其间涌现出查而斯.道、嘉洛兰、罗小物爱德华、伯恩期坦、艾略特、威尔斯、威尔
德、杰克雷恩等一大批人杰地灵,人们敬称其为技术分析大师。他们对人类社会的
贡献被载入光辉的史册,但无论从内容、范围、功绩、层次诸项看,均难以与一代
宗师,伟大的先知威廉姆.江恩先生相提并论。江恩先生享年77岁(1878—1955年),
幼年受到基督教影响,在圣经中发现了主宰世间万物变化的自然规律,发现自然力
是影响市场的决定性力量,通过天文学、几何学、数字学等方法将其运用到市场之
中,成功地对美国道指及多种期指及股票做出过精确成功的预测,并且在投资生涯
中取得了至少5万倍的利润。他对此领域的最大贡献是一种极为神秘的技术分析方法,
名称是“波动法则”。它的功能是能够十分精确地预测到未来的变化:一特定时间;
二.特定价位;三.是否高点;四.是否低点,总而言之有探测未来特定时间及特定
价位的功能,从而深刻地证明了自然与市场密不可分的关系。再有,技术分析研究的
对象不同,象成交量、多空力量对比、图形、均价、均线、成本等仅占市场的一小部
分或一部分的外在表现,属于常态分析范围。它们大体上属于低级理论,其代表象K线
理论、均线理论、通道理论、周期理论等并不揭示市场本质,作用及可靠性较低。再
高一层次的象道氏、形态学、四度空间比率学、指标学派、相反理论、趋势理论只能
在一定的范围内解决一些局部问题,作用一般,原理简单,程度不深刻。更在其上的
具有代表性的著名理论有波浪理论、大波浪周期理论、费波纳茨对数螺旋历法,主要
以时间、比率、图形演变;以理象数来表现万物的一个层面;以大干世界为研究对象,
提示市场形态、幅度、运行轨迹及时间,有揭示市场本质的功能。它们均将自然规律
作为基础,从自然的角度看问题,用一个平面两维的方式将两者有机结吉起来,范围
较前面的初级理论广阔的多,也可以认为进入相对高级范畴。另外,有一种方面属目
前最高水平、世界第一的方法学:中国的易学,他集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只是未能
与当前的市场相结合从而创造出领先全世界的预测方法,我相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周易无论从数学、天文、几何、物理、哲学、数字学等方面均领先当代,对其开发运
用这一知识宝库是当今科学急待解决的问题。第二,在实践中应用的最高理论当属目
前领先于主世界的赫赫有名的“江恩理论”,他全方位地揭示了金
融市场的未来轨迹,并且证实了市场有序、有规律、有市场原理的真理。他从事物发展过程及运动规
律,万物运动的本质、事物本质诸多方面着手,有机地将自然与市场融合在一起。通过以上分析对比,
我相信读者会有一十客观的评价和认识,我个人经多年研究发现,“波动法则”还可分为“时间法则”
及“价位法则”,通过该法则我成功对2000年、2001年及1999年的上证指数相关,行情作出过预测,
事实表明准确度较高,如基本图形极为相似,转折率超过80%,高点2000年正确,2001年正确,1999年
相差7天,前两者相差约3日,幅度方面,2000年非常接近,仅低点相差9点,小型级高低点可靠性不
高,仅约66%。
①.时间循环
循环是周而复始的运动。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正指由低点至低点的运动。由此延伸出高一高,低一
高及高一低四种方式,再分为长中短期的类别,至于多长及短至何种分寸,并无严格届定,仅是相对而
言,也从侧面表明时间的无限可分特性及无限延长的物理特征,它早于人类就存在于宇宙之中,另外,
宇是空间的别称,宙即时间代表,宇宙即是“时空”。
它由过去、现在、未来三者构成,是一十连续体系,具有不可逆性及连续性,景重要的物理特点是
重复性,惜称循环周期。由于它的无色无形的抽象特点,只能通过空间物质位移来感知。另外,它的长
度与物体运动速度相关。从科学角度看,事物可分为有序及混沌两种状态,几乎万事万物表现出有节律
性的周期性运动的特理特征,多数,情况下为“外源性”,来源与宇宙节律同步,或者说自然节律是万事
万物节律的来源。
综吉所述:构成了江恩周期理论的客观基础,他的时间波动法则可分解出一.数学周期;二.几何周
期;三.天文周期;四.数字周期。或者说由以上数项周期理论筑成他的时间法则基础。
笔者通过数学学习总结出,数学周期、几何周期、天文周期、数字周期及对称与不对称周期及长中
短周期数项方法组合成时空理论中的第一项循环一一时间循环。可下设分析指标。
②.涨跌循环
当市场涨跌交替出现时,大约要经历几个必要的阶段:一.低谜期;二.初升期;三.回裆期;四.主升
期;五.未升期;六.初跌期;七.主跌期;八.反弹期;九.末跌期。历此九个过程完成同一级别的涨跌
循环。一.低谜期。当市场经过长期或者大幅下跌后,人们亏损累累,悲观气氛笼罩市场,许多没耐心
的投资人纷纷认赔出局,成交清谈,各种刹空预期充斥于大街小巷,舆论几乎一致看空,市场岌岌可
危,股票价格已跌无可跌是其主要特征。
二.初升期。主要特点是对底部持怀疑态度,走势呈不确定性,飘飘忽忽、升多跌少,高低点上
移,成交量小幅增加,有部分股票呈强势特征,多数股票窄幅波动,徘徊不前,套牢者不愿斩仓,抛出
者不愿进场,市场已小幅上升是主要特征。
三.回裆期。市场经过筑底盘升后,市场观点出现分岐。多空对峙,市场被迫回头确认底部,出现
回档走势,成交量随下跌而逐步减少,向下时出现强烈的惜售现象,先期转强的股票开始领导其它同类
股票转强,空头意识到市场已转强停止抛售,转持观望态度,市场仅回到相对低位无法下行是此阶段特
征。
四.主升期。强势股已大幅上升,一涨再涨,成交量成倍增长,目前仍离回档低点不远,空头亦回
补,上升速度愈来愈快,向上缺口频出,利好出现,市场做多激情出现,多数人已解套获利,投资者均
出现极高的获利预期,舆论亦呈一边倒态势,群情激奋,市场升幅大、时间长,是此阶段的拄术特征。
五.末升期。历史上一阶段大涨后,预期仍会延续前面的状态,却出现故量滞涨现象。此时多方仍
占优势,但抛售压力无形增加,人们仍不愿抛出,甚至仍在买进。股票上升时量开始减少,下跌时反而
增加,多数人对此视而不见,暴跌之后再被拉起,大幅振荡,各种指标已出现背离。此时风险极大,有
部分投资者浅套,但不愿割肉离场,反而幻想解套出局,盛极一世,然其内质已虚,是此阶段本质。
六.初跌期。前两十过程是事物发展至极点,无以复加,市场已至高位,尽管多头仍能控制局面,
但事物内部机制已倾向于反方,市场潜移默化地由量变到质变,进入物极必反的过程中,已初露衰败之
相,无可奈何地向下运行,正所谓大势已去。
七.主跌期。与主升期方向背道而驰,连续出现跳空向下的缺口,价跌量增,每日以最低点收市,
利空频出,通货紧缩,违法违纪事件频出。多数散户已被套高位,无法斩仓,欲哭无汨。多杀多现象严
重,反弹之力无足轻重,多方主力无影无踪,自相践踏,惨不忍睹。
八.反弹期。市场在超速下跌后,过低的指标在超卖区爬行,高位出局者不甘寂寞,用少量资圭搏
反弹,以消磨时光。逆向波出现,呈快速及小幅回升状,时间短幅度小是主要特征。主要出现在大幅下
跌之后。
九.末跌期。市场空头气氛肆虐,九成人士看跌,但市场已不再大幅下跌,市场中门可罗鹊,交易
清谈,满目苍穹,一派消亡之相。但此时却是孕育生机之时,故盛则衰、衰则更生,实则虚、虚则实。
虽穷途末路,但已至无可复加的程度,空方耗尽景后的气息,希望之星随之出现。
此过程为万事万物的运行程度,虽有时可略过某阶段,但总体为此。
②.强弱循环
当分析认识一件事物时,它总是可分为相互对利、相互依存的两十方面,当分析一十升跌循环时,
通常会出现由弱转强,再由强至极强,再转弱至极弱的循环过程。如道家的太极图,揭示了万物相生相
克的本质。弱即是强,强即是弱。
当市场处于低价区时,趋势的本质已由极弱孕育着强将诞生,然后逐渐由弱转强,再进一步加强,
直至极强,虽经数反复,但此是必由之路,走势由呆板转为活泼,然后加速上涨,是强劲升势的外在表
现,直至进入超强状态,转而生弱。
就如同我们人类的一分子,生命历程由幼稚的弱小诞生开始成长,由婴儿、儿童、青年、状年、中
年、老年,由弱到强、由强至弱的生命循环。
此循环与量价循环配合时,弱与量与小时表示极弱状态,容易形成底部,市场机理在下趺末期成交
量小,表示抛压将尽,与大成交量及已经过一段时间上升后,强的状态加上无量的条件一极强状态,容
易成为顶部。与涨跌循环配合时,以确定市场处于某种状态过程中,更便于分析及操作。
自身可用强弱类指标制作成曲线。
④.量价循环
这里讲的是,股价自高一低或低一高循环过程中,普遍出现的过程。股价随成交量的增加或减少出
现的一般性规律,从股价位置变化及成交量变化的角度揭示它们之间的客观关系。
股谚云,先见地量后见地价,先见天量后见天价,此为量价循环的理论基础,以此为前提可分为
一.低量区域与低价区域,当分析市场或多数股票时,其实际走势是自高位下跌至低位时,成交量会递
减。市场机理是:股价从不合理的高位下跌至不合理的低位,实质是超买至超卖的过程,直至跌无可跌
而出现各种形态的底部,此时表现为卖压极轻,梢有买盘,股价就能上行。虽有反复,但抛盘很少,这
时市场敏感人士见其跌不下去,便乘机吸纳成交量略增,多方开始占忧,此为量价循环的第一阶段,低
量低价阶段。
二、价升量增。当股票经过前一阶段后,走势开始活跃,上升时间较前期增加,调整时间较短。忻
量关系方面,价升量增,价跌量减,呈正比关系。此过程可认为是上升中途性质,当经过反复上下的过
程后,价格的位置已向上运行了一段,方向与价格呈正比关系,虽有曲折反复,但总量较前一阶段相比
有明显增长,此阶段处在良性的上升趋势中。可以认为处在初升期中。
三、突破放量。股价经过前两阶段后已经有一定升幅,已处于相对超买阶段,强度已高。获利盘随
之出现,每当至某一位置或前期密集区时,或前期顶部时阻力显现,多方每次上攻均被压回,形态上出
现整理图形,标致着目前多空力量的平衡,形成相持格局。从本质上看,此阶段,多方仍主宰趋势,只
是暂时受到多项不利因素的困扰,一旦整理结束,就会故量上攻,再向上走一程,此阶段经常出现突破
阻力带放量,突破密集区放量,属良性的加速上升过程,多头攻克一个个空头堡垒,势如破竹,是上升
过程中力度最大升势最凌厉的阶段。主要特点是成交量巨大,升速最快,是主升阶段。
价升量减。股价经过大幅上涨后,已至不正常的高位,但依升势惯性仍能上行,但总体上看,内质
已虚,表面上看仍狐假虎威、气势汹汹,K线图上与普通指标体系呈现明显的顶背离关系,成交总量减
少,此阶段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具体过程,由极强转弱,股票进入上升的景后阶段,成交量已无法放大,
即先见天量后见天价。
价跌量增。市场见顶后大约会出现两种方式,一种即刻下行,另一种会在高位盘桓一段时间一一构
筑各种行式的顶部形态。此时成交量会减少,但市场已经历了长时间的上升,幅度也非常大,低位介入
者已获利非常丰厚,此时去意坚决,后者在经历一段整理后买家已愈来愈少,通常在击穿整理形态的下
限后会出现带量的下跌现象,其中主要成份是获利盘,但也有止损盘及恐慌盘,K线图上会出现缺口、
长上影或大阴线等现象,为主要下跌阶段。价跌量减。当市场经过大幅下跌后获利盘大为减少,一部分
高位买盘已深度套牢,沉淀在场中,随市场位置下移,成交量减少,仅有部分短线盘较活跃,频繁进
出,由于阶段性超卖时有反弹产生,也能使短线有小的收获,主要形式为跌的多涨的少,局面反弹穿
一,总体上看空方占优,但多方也小有抵抗。从月线或周线图上看,跌速减慢,幅度减少,整个阶段空
方仍占优势,属下跌中途阶段。低量低价。此后将进入由于成交量减少,市场跌无可跌进入末跌期,市
场终将见地量而回升进入底部阶段。
================== 时空理论<四大循环)
关于对拄术分析及理论的认识
自资本市场诞生以来,人类出于不同的原因,对此领域的探索分析从未终止,其间涌现出查而斯
道、嘉洛兰、罗小物爱德华、伯恩期坦、艾略特、威尔斯、威尔德、杰克雷恩等一大批人杰地灵,人们
敬称其为技术分析大师。他们对人类社会的贡献被载入光辉的史册,但无论从内容、范围、功绩、层次
诸项看,均难以与一代宗师,伟大的先知威廉姆江恩先生相提并论。江恩先生享年77岁(1878—1955
年),幼年受到基督教影响,在圣经中发现了主宰世间万物变化的自然规律,发现自然力是影响市场的
决定性力量,通过天文学、几何学、数字学等方法将其运用到市场之中,成功地对美国道指及多种期指
及股票做出过精确成功的预测,并且在投资生涯中取得了至少5万倍的利润。他对此领域的最大贡献是
一种极为神秘的技术分析方法,名称是“波动法则”。它的功能是能够十分精确地预测到未来的变化:
一特定时间;二.特定价位;三.是否高点;四.是否低点,总而言之有探测未来特定时间及特定价位的
功能,从而深刻地证明了自然与市场密不可分的关系。再有,拄术分析研究的对象不同,象成交量、多
空力量对比、图形、均价、均线、成本等仅占市场的一小部分或一部分的外在表现,属于常态分析范
围。它们大体上属于低级理论,其代表象K线理论、均线理论、通道理论、周期理论等并不揭示市场本
质,作用及可靠性较低。再高一层次的象道氏、形态学、四度空间比率学、指标学派、相反理论、趋势
理论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解决一些局部问题,作用一般,原理简单,程度不深刻。更在其上的具有代表
性的著名理论有波浪理论、大波浪周期理论、费波纳茨级别数螺旋历法,主要以时间、比率、图形演变;
以理象数来表现万物的一个层面;以大干世界为研究对象,提示市场形态、幅度、运行轨迹及时间,有
揭示市场本质的功能。它们均将自然规律作为基础,从自然的角度看问题,用一个平面两维的方式将两
者有机结吉起来,范围较前面的初级别理论广阔的多,也可以认为进入相对高级范畴。另外,有一种方面
属目前最高水平、世界第一的方法学:中国的易学,他集中华民族数千年智慧,只是未能与当前的市场
相结吉从而创造出领先全世界的预测方法,我相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周易无论从数学、天文、几何、
物理、哲学、数字学等方面均领先当代,对其开发运用这一知识宝库是当今科学急待解决的问题。第
二,在实践中应用的最高理论当属目前领先于全世界的赫赫有名的“江恩理论”,他全方位地揭示了金 规律被发现后必然失效 哈特定理与反射理论
通过将资产专用性与产权配置效率内在地联系起来,从而揭示一体化规模经济的形成机理。这些有关关系专用性资产的产权配置原则,称为经济学中的“哈特定理”。
在社会科学中也有一个哈特定理。它是二十世纪初期美国气象学家,哈特发现的一条有关预测研究的规律:社会科学的规律一旦被发现,经历一定时期的运用之后就变为无效。
现在我们要重点讨论的是对我们股市研究影响重大的社会科学中的哈特定理。
简单的说在股市中某种"稳定"获利的方法可能"存在",也可能被我们发现。但是任何方法、法则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从不存在永远的金律。一旦我们认为自己找到了开启市场的钥匙,总会有人来更换把门的锁。
江恩是20世纪初美国最著名的投机家,他精确的预测技巧和极高的交易胜率至今无人能及,因此有"交易大师"的称号。江恩在中青年时期由于对自己的交易技术极有自信,曾多次公开进行交易演示,让公众观摩,从而留下了一些极具公信力同时可以让任何时代的职业投资家都叹为观止的交易纪录。但是江恩的操作技术在其晚年效益大大下降,以至于穷困潦倒而终其一生,主要原因就是其分析技术变得过于公开化和流行化,严重伤害了其有效性。
格拉姆教授是基本分析流派的奠基人,并且至今仍被尊为该流派的理论之父。但是,就在格拉姆于1976年去世前不久,在他接受美国《财务分析师》杂志的访谈中,却宣称他不再信奉基本分析流派,而最终相信"效率市场"理论。他认为,靠证券分析方法中刻意创立的分析技术,已不再能发现超值获利的投资机会。在他的《证券分析》一书出版的年代,确实存在这样的机会。利用价值分析法发现被低估的股票价值。但是当整个投资行业都在用同样的方式来发掘股票价值时,分析的成本就被极大地提高了。尽管市场中价值确实存在,但价值发现的成本已经远大于价值被低估的差价。而且价值投资人在投资时必须先确定对象的价值之所在才作决策,费时又费事,势必影响投资者对趋势的追随。
通过江恩和格拉姆教授的例子我们发现。股市中不可能存在人人使用而且必胜的方法。如果存在这样的方法,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又因为它是必胜的,所以结果将是每个人都赢。而股市在一定程度上是零和竞局,不可能每个人都赢,所以不可能存在这种方法。可见,人人都能使用和必胜是互相矛盾的,如果一种方法是必胜的,那它一定会因为某种原因不是人人都能使用的;反过来说,如果一种方法是人人都可以使用的,那它肯定不是必胜的。
从中外股市中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长期表现来分析也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它们的市场表现往往不及市场平均水平,这也是"零和游戏"的市场本质所决定的。正因为这样的公司在当时是被整个投资界所公认的优质成长性公司,成为多数人一致看好的股票。市场就决不会按照多数投资人的共识来发展,从而保证股票市场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成为最后的赢家。
通过哈特定理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国内市场另外一个特别的现象,股评现象股评行情。在国内的股市中,经常出现一些交易者或分析师因为"正确地把握了市场方向"而获得声望。通常,这种声望或者来自在无人信服时作出对市场的精确预告(或号召),或者来自比任何人都更长久地坚持正确的特定市场观点。他之所以形成行情的原因在于价格运动在领导功能中的角色起了作用,一个发言人出面发布成功群体的信念,极大地放大了最近价格运动的效果。市场价格趋势在这些时刻被这一类个体的情绪所影响。因而形成了特定个体对投资群体心理的影响。
但是,对发挥这类领导功能的个体,有两点重要认识需要明确。第一,注意力向来只给予那些已经获得声望的个体----很少有人会相信一个新出世的"大师"所作的首次预言,不论那些预言事后证明何其精确。第二,一个特定的个体在通常意义上去影响价格运动会变得越来越困难。这种悖论的发生是因为"越多的人相信一个趋势,留下来坚持它的人就越少"。一个"成功的号召"迟早会因为太多人相信而走向自己的反面,这个号召所推动的价格运动很快就会逆转,一大批追随该领导者的个体将会产生亏损。所以市场上的股评人物是各领风骚两三月。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为具有社会公众行为的股市,任何一种投资方法或者测市理论使用的广泛性与其有效性都应该是成反比的。
那么到底在股市中有没有有效的投资方法、投资理论呢?
只有建立在完善的理论基础上,并经过实践检验,而且其方法还未被大众所广泛认可时的投资方法,才可能有效的预测市场。
索罗斯所提出的反射互动理论就具有这样的效果。
现在的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两种分析法建立的前提是两个共同的假设:技术面分析法认为人们借助过去的信息可以预测市场,它假设现实是周延的,它受制于某种确定的规律性和完整性,简言之它假设的市场或现实是可被准确预测的;基本面分析法认为人们借助现在的信息预测市场,它假设的前提是借助于判断现实的信息是完美的。
很多年来市场分析人士很少有人怀疑这样的假设,这是整个市场分析的基石。但是索罗斯通过研究实践提出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现实是不周延的,也就是说现实是不可能被准确预测,因为周延被认为是能准确预测对象的最基本要求。而他发现古典经济理论假设参与市场的人是根据完整的知识行事,这个假定是错误的,因为参与市场者的知觉已经足以影响它们所参与的市场,但市场的动向反过来也足以影响他们的知觉,所以他们无法得到市场的完整知识,因为他们的思考在不断的影响市场,而市场反过来也在不断的影响他们的思考。因此人们对世界的理解从来都是有欠完整的。他用这个事实证明经典经济学理论界定的市场均衡说是不周延思考带来的幻觉,信息是不完美的,市场是在信息不完全形式下进行的矛盾运动。
经过从市场本质特征判断到深入到市场主体的分析,再由主体行为追溯到主体的思考,最后通过分析主体的思考,他发现了市场变动的特征和原因。他认识到:在金融市场中不会存在一个像卡尔·波普D-N模式(逻辑上的演释模式)那样的普遍有效的预测模式。通过从事态发生的原因分析再到发生具体事件的过程来看,金融市场实际上是一个历史进程,是偶然事件,既不可逆又不可量化。正是由于偏见是无法量化的,所以市场的变化结果也是无法量化或精确预期的。这是金融市场的本质预
测对象即现实存在特征的不同,相应的影响到预测方法的选择。在一个不可逆、不确定、不可量化的市场面前,所有的预测活动只能是定性的和互为因果的,以此为原则的投机活动也要相应的随时处于根据变化所作的动态调整中。
通过对流行于市场的两种分析法前提的否定以及对市场特有的观察分析。索罗斯建立了一种新分析法反射互动理论。这种分析预测市场的方法既不是技术面的也不是基本面的。索氏将自己的分析法称为潮流理论或市场不安全性分析。
通过随后投机活动的实验,他在预测市场的方法上完成了思想上的创新并且成功的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
运用反射理论预测市场的成功点在于,正确与否在于市场,不管我们预测结果如何,市场总是正确的。参与者与市场正确走向形成正反馈的联系。这种理论能保证预测正确时获利最大化,而错误时损失最小甚至还能获利。
反射理论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从相互关联因素分析市场,关联因素包括某一市场内在关系也包括市场之间的关联,因此反射理论分析市场有两方面内容即微观经济的和宏观经济的。索罗斯充分运用了市场之间的关联性,当市场间反射关联性被确认时,市场趋势将形成,投机于这些关联市场的风险较集中,以此认识为基础,我们发现反射理论分析市场时具有运用金融衍生品即发挥杠杆作用的巨大优势。
索罗斯的成功就是在反射理论的指导下,将资金杠杆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通过对量子基金进行战略和战术上的部署,方法上既进行投资组合又突出资金安全性,操作上运用杠杆操作充分发挥效益,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巧妙结合在一起,大胆地在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投机。
依据哈特定理,索罗斯将自己的反射理论公布后,他的有效性将逐步消失。对于这点我们要重点注意。首先反射理论和我们所用的技术分析基础分析有本质不同,那两种分析方法是建立在假设前提的基础上,在操作中是纯粹的分析。而反射理论是建立在市场本质的研究上的,他和具体的操作是联系在一起,因为这样的参与才有这样的结果,没有具体的参与就不会有具体的反射结果。其次这种理论方法目前市场应用者有限,其有效性不会受太大影响。
哈特定理和反射理论告诉我们,在证券市场上不要过于炫耀手中的利器。不要做太多去证明什么。一旦你说服了足够多的人头或者特定量的资金,你的霉头就在不远处等着你了。交易系统的成功恰恰就是导致它失灵的原因,正是它的流行消灭了它的赢利性。所以,要记得把握分寸,适可而止。成功的证券投资需要想象力、独立思考、忍耐力和一点叛逆精神,而非机械地跟从法则
===============================================
时间系列之一
<时间>系列之一 :时间与时间量
《时间》系列
前言
时间,应该说是哲学中的最最抽象也是最最重要的范畴。其抽象性和重要性是任何其他哲学范畴所无可比拟的,包括物质、意识、运动等等哲学范畴。
时间是什么呢?这也许是令古往今来的哲学家和科学家最为困惑的难题之一。不少哲学家和科学家都自以为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不然。
流行的哲学观点习惯于把无力解释的时空、运动等哲学范畴都说成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我们知道 所谓“基本形式”,说到底,当然也是一种形式。什么是形式?形式与内容是一对基本的哲学范畴。内容是指事物内部要素的总和;形式则是统一内容诸要素的结构或者表现方式。形式和内容是同一具体的特定事物的两个方面,内容是该特定事物形式的内容;形式则是该特定事物内容的形式。形式与内容没有什么绝对的局限,作为一定内容的形式,可以是另一个形式的内容;作为一定形式的内容,也可以是另一个内容的形式。但是内容不能同时又是同一事物的形式;形式也不能同时又是同一事物的内容。
如果要说“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的话,那么时间就应该是物质存在之内容的的形式,是把物质存在内部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者表现方式。也就是说,这句话应该是有前提的,即必须先要弄清楚物质存在的内容是什么,以及时间作为基本形式又是如何把这些内容的诸要素统一起来成为结构或者表现方式的。遗憾的是,在一些流行哲学观点的代表作里对此却找不到片言只语提及。因此就令人不禁感到困惑:对于流行哲学观点而言,莫非形式是比内容更为重要、更具有决定意义的东西?抑或时间作为形式可以脱离内容而独立存在?流行的哲学观点认为时间与物质不可分割,时间是如此重要,那么时间为什么不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内容”呢?
尽管在一些流行观点的代表作里,都列举不少事例来证实时间和物质的不可分割,可是证明了时间与物质不可分割却并没有、也不能证明时间就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两者之间不存在什么由前提到结论的逻辑关系。按照流行的哲学观点来看,物质不能脱离时间而存在,不能设想存在于时间之外的物质;时间也不能脱离物质运动而存在,也不能设想脱离物质运动的时间。先不去说这些观点本身是存在问题的。即使如果以这些观点为论据能够证明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的话,那么为什么不能同样证明物质存在是时间的基本形式呢?
本人谨将对于时间范畴进行思考的一己之得,写成时间系列逐步贡献给网上诸君,与大家共同探讨,衷心欢迎任何有实质内容的批评指教和疑问。
时间是事物在一个过程之中所处的先后位置;事物运动过程或者存在过程持续的长短是时间量而不是时间;通过时间公式可以计算时间和时间量;钟是计量时间量和确认时间位置的工具和方法;精神也是运动的,精神的存在同样与时间和时间量不可分割;静止是过程,静止过程的持续长度也是时间量;任何一个有限的时间过程都是具体事物所特有的,该事实决定了:时间和时间量与事物不可分离,时间和时间量的具体性、客观性,时间的一维性、顺序性,具体时间过程时间量的有限性和时间序列之时间量的无限性等性质,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回到过去;任何一个事物都处于不止一个相对过程之中,由此决定了事物的时间和时间量的相对性;混淆时间、时间量、钟三个概念可能就是一些错误的时间观产生的原因。
==============================================
一.时间与时间量
要弄清时间是什么,首先要给与时间一个明确的定义,因此也就必须将时间概念与时间量以及钟这两个在历史上(包括哲学史)和现实生活中一贯混淆不清的概念区分开来。
时间的定义应该就是指事物在一个过程中所处的先后位置。从事物运动的角度来看,运动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不同事物、不同现象的出现和消失都是有一定的不同位置的;从事物存在的角度来看,事物的存在一般都有一个从开始经过中间阶段到终结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各个点以及各个阶段,包括开始点和终结点都是处在这个过程中的不同位置的。一般说来,这个过程中的开始点、终结点以及中间阶段的各个点不可能重合,因为如果重合的话,这个过程也就不成其为过程,而只是一个点了。因此,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这里所谓的过程中的位置都是指时间。比如,不同事物、不同的现象在一个过程中出现和消失的位置也就是现象出现或者消失的时间;开始点就是开始的时间;终结点就是终结的时间;不同的阶段也就是不同的时间(段)。
如果我们将上述两种过程联系起来考虑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所谓一个事物存在过程中的开始的时间和终结的时间也就是某个质变过程中的事物和现象的出现时间和消失时间。那就是说一个事物的存在过程也就只不过是某一个质变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已。而且一个过程总是作为一个阶段而存在于一个大的过程之内;同时一个过程又总是将一些作为阶段的小过程包含在本身之内。
任何一个过程中的不同位置都必然表现为先后的顺序。这种存在于过程中的先后顺序就是时间的顺序性。时间的先后顺序也就是一个过程中位置的先后顺序。于一个过程中位置在先的,也就是时间在先;位置在后的,也就是时间在后。再者,时间的顺序也只不过是由过程中的先后位置决定的性质而已。在一个过程中所处的位置的不同,就是时间的不同;在一个过程中的位置的顺序,也就是时间的顺序。因此,时间就是指过程中的位置。具体地说,不同事物的存在,他们各自的开始或者终结(也即出现或者消失)在时间上是有一定的顺序的。
我们常说的“某年”、“某月”、“某时”、“十八世纪”、“公元前”、“二十年后”等等,都只不过是指相当于一类叫做钟的东西所经历过或者将经历的漫长过程中的不同位置而已。如果用几何图形来比喻的话,时间就好比是数轴上点的位置或者点的集合的位置,而我们知道数轴上的点和点的集合的位置是有一定顺序的。
至于传统上也被当作时间来看待的“过程的持续长短”。本文认为必须为其正名,应该确认它不是时间而是时间量。任何客观事物、客观现象的存在都是一个过程,或者说任何事物质的变化和不变都是一个过程,过程有长有短,这个过程的长短也就是“过程的持续性”。过程的持续必然表现为一定的长度,过程的持续长度其实也就是过程中的位置不中断地伸展变化的结果.反映过程持续长度的不是时间而是时间量.
作为“过程持续性”的时间量,它不一定与从何开始至何结束有关,但是却一定与从开始至结束的过程长短有关。譬如我们常说的“需要花多少小时”、“经过几十天”等等。如果用几何图形来比喻的话,相同的时间量就好比是数轴上不同位置但是相同长度的线段。诸如我们平时说的“每年”、“每月”、“每天”、“每小时”、“每分钟”、“每秒”等等都是与时间位置无关的时间量。
如果说时间回答的是“在什么时候”的话,那么时间量回答的则是“经过多少长短时间(变化)”。也就是说时间是指“在过程中的什么位置”,而时间量则是指“过程持续了多少长短”。从这个意义上说,时间量就是事物过程持续长短的量。因此与其将“过程的持续性”称作为时间,还不如将其称作为时间量更确切 。任何客观事物的存在都是一个有长有短的过程,事物存在过程持续的长短程度就是过程的持续性,也就是时间量。
时间顺序的先后只是指同一个过程之中位置先后的不同.如果位置不是在同一个过程上的话,那就不能直接确定时间顺序的先后,而得使用间接的方法才能确定时间位置顺序的先后.然而这也无非就是利用钟来作为工具罢了.可是,时间量的同与不同,可以是同一个过程中始终点同与不同的过程持续的长度,也可以是跟始终点无关的同一个或者并非同一个过程中的同与不同的过程的持续长度。
有时候时间的位置也可能用数量词来表示,但这并不是说时间和时间量两者没有区别。正如我们所知道的,“第一百个人”和“一百个人”是不可混淆的两个概念。与此相类似,譬如“二十世纪”和“二十个世纪”都是数量词组。但是两者决不可混淆。前者作为时间时,是指位置处于十九世纪和二十一世纪之间的共一百年长的一个时间段。而后者作为时间量则是指持续长达二千年之久的一个过程,而且纯粹是一个与始终点位置无关的时间量。
时间作为“过程中的先后”,跟作为“过程长短”的时间量是决不可混淆的两个概念。好比混淆了基数词跟序数词的话,连算术中的加减法也会做错。那么混淆了时间和时间量的话,又怎么能够弄得清楚什么是时间呢?
无论是时间还是时间量,都可能是一个过程中的一部分。因此两者可能是指同一个大过程中的同一个小过程,也可能两者本身分别是相同或者不同的大过程中的不同小过程。但是两者还是有分别的。时间的着眼点在于小过程在大过程中所处的位置,而时间量的意义则着眼于小过程所持续的长短程度。另外,同一个词汇究竟是作为时间概念还是时间量概念,也是需要仔细辨别的。不能因为是同一个词汇而将概念的含义不加以区分。更不能因辞害意而一错再错,甚至于进而将特殊的情况当作普遍的事实,认为时间量就是时间。
普通情况下,人们习惯于说“一点钟是时间”;“一小时也是时间”。那么如果我们试问“一点钟”和“一小时”是什么关系呢?凡稍有知识的人都知道,答案当然是没有什么明确的关系。其实,前者是时间位置,也即时间;而后者则是时间量,是过程持续的长短。那么作为人类思想先驱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又怎么能够并且又何必将两个没有明确关系的概念都称作为时间而不加以区别呢?
时间和时间量当然还是有联系的。当时间作为一个过程中的位置,并表现为一个具有开始点和终结点的时间段时,这个时间段就是一个具有一定的持续长度的过程,也就是说时间段是具有一定的时间量的。当时间只是一个点的时候,过程的持续长度为零,也就是说时间量为零。反过来,如果当一个时间量具有明确的开始点和终结点的时候,那么这个时间量同时也就是时间段,它就是一个具有一定位置同时又具有一定的持续长度的时间段。本文在这里要再三地强调,只能说时间段既反映顺序性又反映持续性,既是时间又是时间量。不能因为时间段具有两重性而就将时间和时间量混淆,认为时间量就是时间。对于既是过程中的位置又是过程持续长度的时间段,与其称之为时间,还不如称之为时间过程更合适,取其义为具有时间位置特征的过程。
上文已经说过,过程的持续长度其实也就是过程中的位置不中断地伸展变化的结果。因此对于一个时间段来说,时间量在数值上也就等于该时间段的开始和终结两点间的相对位置。如果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待时间和时间量,只要知道时间的开始点、终结点的位置和两点间的时间量三者中的两个量,就能算出第三者。即:
终结点的位置--开始点的位置==两点间的时间量;
两点间的时间量--开始点的位置==终结点的位置;
两点间的时间量--终结点的位置==开始点的位置。
我们可以把上述公式简称为时间公式.
综上所述,时间与时间量应该是两个概念,是两个相互不同但是又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概念。这是两个一贯被有意无意地混淆的概念,只有清醒地认识了这一点,那么我们才有可能站到正确认识时间的出发点上。
============================================
时间研究系列二
时间系列之二
《时间》系列 之二 《钟》
在《时间》系列 之一里,本文作者指出了:时间的定义应该就是指事物在一个过程中所处的先后位置,比如“一点钟”;被当作时间来看待的“过程的持续长短”,不是时间而是时间量,比如“一小时”。时间与时间量必须明确地予以严格的区别。
钟是计量时间量和确认时间位置的工具或者方法;钟利用的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均衡特点的运动过程;认为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的运动来度量和认识的看法是一种片面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观点,不能简单地认为时间是四维时空中的一维;运动过程的长短是可以比较的,不同的运动过程之间在数量上存在着确定的关系而不是任意的关系;时间和时间量的误差往往是由作为基准的钟的不稳定、不均衡造成的。
每一个具体的事物运动(静止)过程或者存在过程所具有的时间量,也就是该事物本身运动(静止)或者存在过程持续的长度。事物运动(静止)或存在过程的持续长度是客观的,因此时间量也是客观的。不同过程所具有的时间量的长短是可以比较的。当然,时间量的长短可以直接比较。譬如同时开始或者同时结束的两个过程,根据其相应的结束时间或者开始时间的先后,就可以判断出两个过程孰长孰短,即时间量的长短。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时间量的比较是借助于钟来间接进行的。
在《时间》系列 之一里,本文作者指出了由于当时间作为一个过程中的位置,并表现为一个具有开始点和终结点的时间段时,这个时间段就是一个具有一定的持续长度的过程,也就是说时间段是具有一定的时间量的。对于一个时间段来说,时间量在数值上也就等于该时间段的开始和终结两点间的相对位置。如果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待时间和时间量,只要知道时间的开始点、终结点的位置和两点间的时间量三者中的两个量,通过时间公式,就能算出第三者。因此,钟可以作为计量时间量和确认时间位置的工具或者方法。
由于一般被选作为钟的事物都具有相对稳定和均衡的特点,而钟所示的时间又是约定俗成为人们所公认,因此利用上文所述的时间公式,我们可以通过钟所示的时间位置的变化来计量时间量,也可以通过钟所示的时间量来确认时间位置。
历史上当作钟来使用的方法大致有观察天体、滴漏、燃香、机械钟、原子钟等等。
人类最早计量时间量的方法大约便是通过观察天体的运动来进行的。比如将日至正午,即太阳投影最短的时候,至下一次正午的过程间隔称之为一天;将月盈月亏的一个周期称之为一月;将太阳两次经过赤道的间隔称之为一年。太阳和月亮就好比是天然的大钟。而日晷则是利用太阳投影在一个有刻度的园盘上的位置变化而确定时间和时间量的仪器。
中国古代使用的滴漏,是将水装在一个桶里,在水桶的下部开一个小洞,让水自然地一滴一滴流到另一个容器内,然后根据水桶内水面下降的情况来确定时间和时间量的装置。
古时候人们会将燃香做成一定的长度,通过将香点燃以后观察其燃烧的进程,来确定时间和时间量。比如古人说的“一柱香工夫”就是指燃烧一柱香的时间量过程。即使今天,也有人会说“一枝香烟的光景”,所指的也是时间量过程的长短。
到了近代,西方人发明了利用发条的弹力带动指针转动的机械钟表。这是人们在计量时间量和确认时间方面的一大进步,这使得计量时间量和确认时间变得更为精确。
而今天,铯原子的振动(2.40乘以10的14次方)次数被定义为一秒。这使得时间量的误差减少到三千年不超过一秒。
以上的情况说明些什么呢?本文作者认为至少可以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
第一,所有的上述方法以及类似的方法,都是将某种特殊的运动过程作为计量时间量的基准或者说尺度。这种过程只能是运动的过程,而不能是静止的过程。因为即使是相对静止状态也会有一个持续过程的。而且这个过程应该是一个具有相对稳定、均衡特点的过程,人类对此情有独钟,纯粹是因为方便。
第二,有许多种运动形式的过程可以作为时间量的计量基准或尺度。比如滴漏和机械钟表利用的是势能释放的过程;原子钟则是由原子的振动频率来确定时间和时间量的;燃香利用的是化学反应的进行过程;当然,最长见的还是位移,比如太阳与地球的相对运动;而月盈月亏的月相变化过程似乎不能被简单的认为是传统意义上的位移。事实上我们知道,决不能将所有的运动过程都当作是位移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时间量的计量必然跟运动过程有关,但是并非只跟位移有关。特别是不能因为人们一般是通过对于位移的观察来确认时间的变化,从而认为时间只跟位移有关。比如(盲人)可以通过声音的间隔来确认时间;通过化学能、光能、热能等能量的互相转换来计量时间量和确定时间位置等等。那种认为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的运动来度量和认识的看法是一种片面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观点。只有当时间跟位移有关时,时间才是四维时空中的一维。
第三,既然许多不同形式的运动过程都可以作为钟,那就说明不管运动形式是什么样的,运动过程持续的长短都是可以比较的,而且各个运动过程之间在数量上存在着确定的关系而不是任意的关系。
第四,一个过程的时间量的计量,一般是通过将该过程与被用作为时间量基准的钟的运动过程相比较来进行的。两者的开始点和终结点如果相等的话,那么,两者的过程持续的长短也应该相等,也就是说需要确认的某个过程的时间量的长短就相当于钟所示的时间量。
第五,通过某个钟作为中介的时间量基准,来间接比较两个过程持续的长短,其结果与将两个过程直接比较的结果相等或者近似.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代数式:
过程 A/T1
------------------- ,
过程 A/T2
其中T1、T2 是钟所表示的时间量,如果所选用的钟是绝对稳定、均衡的话,那么T1=T2,于是有
过程A/T1 过程A
--------------- =---------------
过程B/T2 过程B ;
而当所选用的钟只是近似于稳定、均衡的话,那么T1 ∽ T2,于是只有
过程A/T1 过程A
--------------- ∽ --------------
过程B/T2 过程B .
(很抱歉,这里T1、T2中的1、2应该是T的下标,但是发贴时未能正确显示,只能在此注明,请注意)。
第六,时间量的误差往往是由作为基准的钟的不稳定、不均衡造成的。至今为止人们所认识的任何运动过程都不是绝对稳定、均衡的。既然一切都在变化,那么运动变化本身也不会例外,就是说运动变化本身也会变化。因此,所谓绝对稳定、均衡的运动过程是根本没有的,它只是一些人头脑里的一种主观理想而已。世界上也没有绝对稳定、均衡的钟,因此误差也就在所难免。
由于钟所具备的特征,因此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所必须的理想的时间体系就必然由那种被称之为钟的一类东西当仁不让地担当起来,本人将在《时间》系列的后续文章中具体阐述。
江恩原著:人类的躯体
人类的躯体
在头部有7个开放的孔--两只眼,两只耳朵和两个鼻孔,对称的分开,每一边有三个。通过这个我们获得了我们的“3的法则”,并且懂得了为什么在两个之后的第三个周期会发生改变的原因。头部的第7个开口是嘴,什么东西都会被咽下去。研究一下7年周期,你就会看到市场是怎么传承下去的以及是怎么形成头部或顶部的。
女人比男人更完美因为她们能创造生命。她们的酮体包含有12个孔。男人的身体只有11个。12代表了12个黄道符号。男人的身体只有11个孔的事实证明了为什么背叛基督的是男人不是一个女人。注意11.25的角度。在所有不同的图表里注意11。25。研究7的位置7X7=49在所有永恒图表里的位置。然后你就将明白为什么以色列的儿童要围绕着JERICHE外墙走7圈,吹羊角号7次,以及墙在第7天倒塌。这个法则同样可以被占星所证实,事物有多种验证方法,但是没有经过数字和几何学验证过的科学一定不正确。
人类的身体象征了时间循环和每一种角度的度量。你每只手有5个手指它们越过了腰腹部代表了10年循环或者两个5年循环,而10年循环和5年循环分别是20年循环的1/2和1/4。你有10个脚趾,一边各有5个,这象征着一个低于基准线的10年循环,一定有一个反方向运行的在基准线之上的10年,这些10和20年循环将形成的顶部和底部是可以从一个基准的起点被精确的测量到的。请仔细的研究你四肢的不同划分。
注意手指的第三节,这个手指的末段比其他两节短,大拇指只包含两节,而其他的都是三节。明白这个秘密你就明白为什么大拇指是如此的重要。学习所有这些重要的图表,在空间和时间中都存在,你将找到顶部和底部的成因并且你会知道如何确定阻力水平。回顾过去的历史图表,研究那些曾经出现过巨大抵抗的地方。
注意价格,并测量以周,月,日为单位的时间,你将能够明白和理解未来的走市怎么运动。在主要的12图表和9方图中查找,依照时间思考从西到东的几何角度,然后思考从不同基准和起点出发的角度,那你就能测定一个股票的位置。
9的方图,主12方图,几何角度都是数学方法,它们不是互相抵触而是互相协调,并且证明了不同的数学方法的统一有效性。
1931年1月17日,江恩签名 可以说这是一篇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好文。从四维空间揭示了股市中一些哲学性的问题。有些同志提出看不懂、没大作用也是很自然的。时间万物皆通,不从宏观上提高自己,永远是在浑浑噩噩中摸索。但是也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斑竹,是否可用更通俗一点的语言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使更多的人接受。 谢谢~~~~~~~~
收藏!! okokok
hao hao 江恩原著:WX: 顶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