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5421 发表于 2004-9-17 06:27

股票的本质是商品,商品对于商品的所有者来说最关键的是销售,只有能找到顾客的利益所在才能把他卖出去,在当前形势下,只有价值增长才能吸引人,因为顾客只有认为买到的是个可以每天继续下2个蛋的母鸡,才能为这只母鸡付出超过每周继续下2个蛋的母鸡的价格,才能好卖,现在我看仅仅靠讲故事,便瞎话已经很难吸引人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9-17 08:49

编故事就是炒题材,但听多了听众也大有上当地感觉!不过市场如此之大,总有一些想赚快钱的人喜欢听,加上不少托在里面鼓噪,这些故事是永远不会消失地~~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9-17 11:42

C 用定性分析确定目标股,并进行量化。用PEG(即市盈率以及未来盈利增长性的比率,动态市盈率)和PCF(价格/现金流比率)两个指标进行筛选。然后从核心竞争力、管理层管理体制、财务状况三方面对公司综合评分,打分比较高的进入到核心资产库。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9-17 11:51

D 评判并量化成长性
  主要有三个指标,销售收入增长率、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毛利率对于判断公司产品处于什么样的竞争阶段很有效。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成长性通常会逐渐下降。如果一个企业处于充分竞争的行业,它必须有很强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推出该行业最新的产品,才能保证较高的毛利率水平。
  
  E 其他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9-17 11:55

1997年入市以来,始终坚持这种方式。当然还有自己独特的技术指标,呵呵。具体说就是"先发掘金矿再博取价值"。个人扁好自然垄断与经营垄断融于一体的上市公司。做过的个股中如下:
  
  600009虹桥机场,
  000792盐湖钾肥,
  000629新钢钒始终处于投资组合的核心(另有600111稀土高科一直在观察);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9-17 11:56

进入2001年后,作为避险功能的保守品种,600033福建高速和600018上港集箱首次纳入重仓组合。
  6.24行情前夕600026中海发展纳入组合,600050作为投资兼投机之佳品上市之初就被纳入重点组合。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9-17 12:01

2003年春季行情和600016民生银行做为最为看好银行股进入重仓,着眼于民营经济是中国的未来。
  同时持有部分600000浦发银行。600036招商银行没有搞懂。
  随后的大物流类股000088和600004白云机场进入核心资产。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9-17 12:04

2004年,随着世界产业化向中国转移和消费升级的到来,600600青岛啤酒、600694大商股份、600037歌华有线等作为核心资产首次进入核心资产。000930丰源生化600812华北制药作为次选。
  
  以上这些股仍将长期作为本人的核心资产,大部分无限期持有,直到基本面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9-17 12:34

当然,期间还有一些股也是曾经当成“炒做”、被机构认定的“大盘蓝筹股”,如600019宝钢股份,600104上海汽车、000625长安汽车,000800一汽轿车,600900长江电力,600002齐鲁石化、600362江西铜业等。垃圾股做过600799科利华等(当时看错了)。
  
  在过去多年上缴的巨额学费中,99.99%以上都是“短期行为”造成的,因此,今后只做中长线,坚决杜绝短线。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9-17 12:37

关于分析策略,先看行业、再看公司、后看股价。首先是以企业基本面为基本支撑,兼顾多方面。过去现在未来3-5年的大致情况。公司管理层是首先是我最重点分析的,其次是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合理。
  把公司的性质进行分类和排序,划分出容易管理的和很难管理的公司,应该买容易管理公司的股票而应避开复杂的企业。这一点很重要,主要是因为目前中国的企业很不规范,或者说缺乏企业文化。如大物流类公路、港口,以及电力、电信等业务单一的企业,相对容易管理;而综合性企业、系统集成和软件企业、科技企业、银行、保险公司和医药企业则相对不容易管理,在分析时要大打折扣。

rose123 发表于 2004-9-17 17:20

Originally posted by why5421 at 2004-9-17 06:27 AM:
股票的本质是商品,商品对于商品的所有者来说最关键的是销售,只有能找到顾客的利益所在才能把他卖出去,在当前形势下,只有价值增长才能吸引人,因为顾客只有认为买到的是个可以每天继续下2个蛋的母鸡,才能为这 ...
整个世界财经界就没有人认为股票是商品.

rose123 发表于 2004-9-17 17:26

费用/营收比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来判明管理层水平
财费/营收比率观察公司管理层的风格和企业属性.
营业利润/营收比率观察公司适应市场程度
这些指标需要横向和纵向比较才有效果.

rose123 发表于 2004-9-17 17:31

Originally posted by studystock at 2004-9-16 11:13 PM:
对于价值分析,首先应该问的问题就是,当你看好一间企业,如果你要买下整间公司,你愿意花多少钱,当你估算出这个价钱后,用总股本去除,就得到了每股愿意买入的单价,再加上点趋势分析,你就有可能买到 ...
不错啊,国际通行的IPO估值法.

rose123 发表于 2004-9-17 17:36

Originally posted by studystock at 2004-9-16 10:51 PM:
   “增长型投资”和“价值型投资”是价值投资的两种基于不同的分析角度细分的方法,它们分析基础的都基于现金折现模型,所谓的“增长性投资”更看重企业利润的增长而“价值性投资”则更倾向于花0.50元 ...
我们面对的市场,任何估值法都有可能失效,问题出在缺乏强有力的法制保障.比如造假一旦发现,不仅公司和个人要受严厉的处罚,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对你永远关上了大门.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9-17 20:58

法制保障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再成熟的市场也有造假问题,只在于俺们如何去分辩.

rose123 发表于 2004-9-17 22:47

Originally posted by 真炮手 at 2004-9-17 08:58 PM:
法制保障是另外一个问题了.再成熟的市场也有造假问题,只在于俺们如何去分辩.
计帐规则是否改变,观察往来项的变动,营收关注来源,一般都列示最大几家关联商,现金流和报表附注.蓝败于没有资金流,广厦失在关联交易,东方财务没有缺陷但同业比较其利润率奇高,还有业内没有什么名气.^_^主要是很多局压根就没见过它的产品.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9-17 22:53

蓝败于没有资金流,广厦失在关联交易,这些在财报上都能看到的.东方财务没有缺陷但同业比较其利润率奇高,过尤不及呀,到了"奇高"的程度只能论为题材了,可能正常搞财报分析地人心里都会觉得很不自然!

俺不需要题材,只希望见到一份正常,健康,稳定的财报,如果它能符合俺地要求的话.

kkofsnkk 发表于 2004-9-17 23:22

好文,谢谢

毛盾 发表于 2004-9-18 11:39

多谢几位高手的文章.
不过,
studystock\真炮手\rose123
这些公式、方法在应用时候的缺点有哪些?
如何应对?


不好意思,潜水多时,第一次说话

[ Last edited by 毛盾 on 2004-9-18 at 11:41 ]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9-18 12:03

欢迎你来本版交流!

这个贴子俺还会慢慢发,主要是这种长篇大论的尤其是关于价值投资方面的讨论,需要耐心地去思考才能了解发贴者的意见.

对于这些方法的缺点,俺觉得首先要保证财报数据的可靠性.因为这不像股票价格,由市场"投票"决定,而是由公司的管理层按其管理思路来定,有时有水分,有时不真实,有时做修饰,但这些就影响了财报的可靠性,进而直接影响俺们下的判定结论.

对于其他在成功率,稳定性,效率方面的问题,就见仁见智了.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增长型投资的定性分析和指标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