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13日(周一)谈盘说股茶馆,欢迎大家参加!
没有狂风暴雨,没有起伏震荡,一切都是来得那么自然。尽管1300点被公认为上证综指5年铁底,但空方仍然不需要太多的抛压就将之踩在脚下。上证综指昨收于1284.31点,跌1.91%;深证综指收于322.56点,跌2.06%,逼近了“5.19”行情的最低点308.29点。 上市公司曲线MBO涌动 三大软肋可能令国资流失
从近期的一些公告来看,上市公司曲线MBO(管理层收购)又进入了高发期。8月以来,就有栖霞建设、山东海龙、豫光金铅等相继发布公告,称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了大股东股权,间接控股或参股上市公司。
有关专家分析这些案例后指出,曲线MBO在实施过程中的定价、受让方考核标准、信息披露等三方面有待规范。
收购价打折
价格是MBO过程中最敏感的话题。直接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权,每股净资产是价格底线,但如果收购大股东股权,则因大股东是有限责任公司,没有严格的政策规定约束,所以价格的弹性空间要大得多。如在豫光金铅的曲线MBO中,豫光集团把所持有豫光金铅57%的股权,以1.28亿元卖给了国众投资(主要控制人为豫光金铅高管)。而根据2004年半年报,豫光集团所持上市公司股权的净资产价达到3.49亿元。也就是说,豫光金铅高管通过收购上市公司大股东,达到了以小搏大。
其实,豫光金铅管理层能够成功以小搏大并不具有偶然性,因为一些地方曾出台过相关政策,鼓励外资企业、民营企业收购国有企业。如某地区就规定,收购国有企业一次性付款的,可以按企业净资产70%的价格出售,而可以出售的国有企业当中,就包括上市公司的大股东。
考核标准自行制定
除价格之外,考核受让方的条件也存在较大操作空间。
在转让大股东国有股权中,各地对受让方的要求不尽相同。从近期发生的一些曲线MBO案中,可以发现,管理经验、发展规划等等软性指标也成为考核受让方的内容。但业内专家称,虽然软指标相当重要,但目前受让标准大多是各地自行制定的。并没有统一的考核方法与考核指标,因此,操作的随意性还是令此类股权转让存在暗箱操作之嫌。
信息披露存在盲点
在曲线MBO中,还存在颇多信息披露盲点。据记者了解,在已经发生的MBO案例中,收购方资金的来源多为银行贷款,而所收购的股权大多进行了质押。如果直接收购上市公司股权,股权质押势必要进行披露。但如果是大股东的股权被质押,则完全可以规避信息披露。
但招商证券的一位保荐代表人称,大股东的股权被质押,有可能造成上市公司最终持有人变动,而这一点对公众投资者而言又相当重要。因此,收购大股东股权造成的信息披露盲点值得有关部门注意。
上海证券报记者 袁克成 调查显示:超过70%投资者称有钱也不准备买股票
沪市跌破1300点,宣告5年来的市场大底失守,其影响应该是相当大的。从来自证券营业部的反映却是,超过70%的投资者表示有钱也不准备买股票。
现在的股民毕竟是经历了多年熊市的考验,大风大浪见多了,而且又比过去理智多了,因此见怪不怪,从容应对股市的跳水。
有人作过调查,现在仍然坚持到营业部关心股市、随时准备买卖股票的投资者已经不多,而且这些人手中的股票绝大多数是被套住的,而且其中的大部分还套得非常深,股指不涨几百点根本就不能解决问题,因此早就没有了止损操作的意愿。
股市破不破1300点,实际上对他们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的关系。由于股市下跌已经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其间没有像样的反弹出现,这就使得投资者难以产生对市场的兴趣,普遍回避操作。有统计表明,超过70%的投资者表示有钱也不准备买股票。这样,1300点的破位即便有再大的影响,反映到他们身上,自然也就变得无声无息了。
在这样的心态下,股指的破位无法激起市场反应的浪花,而同时成交量则毫不留情地一路减少下去。很难想象这种趋势再发展下去会有什么结果,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市场失去了群众基础,彻底地被边缘化。
股市总是有涨有跌的,下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投资者对股市表示沉默,没有了入市的意愿,也不再关心其未来。这种信心的丧失,会将多年来形成的投资基础给毁了。由此看来,重树市场信心的问题,现在已经非常尖锐地摆在了人们目前,而怎样保护投资者利益,也已经成为当前市场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股市低迷太保上市时间不推迟 最早于11月A股IPO
国际金融报记者 卫容之 发自上海
经历了上证指数跌破1300点的股市狂挫后,太保的上市时间表又一次成为市场的关注焦点。
“最早于今年11月上市的计划没有变更。”9月12日上午,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董事长向本报记者独家披露,“先在内地发行以人民币为单位的A股,此后将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王国良没有透露具体定价,但他称在港IPO的价格会参考中国平安和中国人寿,“应该是他们的中间价。”
如果上市成功,太保将成为首家在中国内地股票市场挂牌交易的保险公司。
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在2003年至2004年期间,已相继登滩香港股市。太保此番决意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之前,先选择在沪市发行A股,多少出乎外界意料。“这是证监会的要求,内地金融股太少,板块不成气候。而且A股和H股在价格上已经没有太大差异。”王国良对此解释。
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近期在香港股市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有国际投行分析师最近指出,目前并非太保进入股市的最佳时机。王国良说,“大家都因为时机因素推迟不上市,那么就增大了外界投资太保的机会。”
而在太保上市筹备中一直若隐若现的全球最大私募基金之一的美国凯雷集团(TheCarlyleGroup),被王国良证实,双方已进入谈判的最后阶段,粉碎了外界关于“凯雷参股太保浅搁”的传闻。
记者还了解到,因为“估价原因”,太保暂无意收购其他同类中小保险公司。但会最早在明年上半年,成立一间独立核算的资产管理公司。 李若谷:国有银行上市没有时间表 质量是第一位
国际金融报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9月12日在北京表示,“中国这次银行的改革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机制,我们希望这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公司治理原则上,至于它什么时候能上市,要看它的改革情况,要看市场对它的接受情况,因此我们没有特别具体的时间表,但我们希望它改得越快越好,但是质量是要第一位的。” 证监会首试托管新模式汉唐证券面临分拆命运
中国经营报
作者:胡朝辉
9月5日,券商危机再次爆发,包括汉唐证券在内的4家中小型券商因严重违规经营被托管。与以往不同的是,资产管理公司首次成为了托管方。同此前被行政接管的南方证券和其他被关停并转的中小券商相比,以上4家券商的命运因为资产管理公司的介入更增加了悬念。
据宏源证券内部人士透露,9月初,在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组织下,包括宏源证券有关人员在内的托管小组即奔赴汉唐证券着手托管工作。资料显示,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宏源证券的第一大股东持有其37.28%的股份,市场由此猜测宏源证券可能担当起重组汉唐的重任,宏源证券股价也因此一度达到涨停。
“目前看来,宏源证券接管汉唐证券营业部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全面重组汉唐对宏源来说负担太重了,再加之资产管理公司的介入等”,对此,某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汉唐证券的资产可能面临被分拆处置的命运。”
证监会发布公告称,自9月3日收市时起,委托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对德恒证券、恒信证券和中富证券托管经营;委托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对汉唐证券托管经营。
近几年对一些违规券商的处理,一般是先通过托管的形式进行过渡,最终有可能采取关停并转等风险处置手段,而托管之后的解决方案又不尽相同。
今年年初,积重难返的南方证券被行政托管。虽然南方证券的重组方案目前尚未最终落实,但是为了维持社会稳定,作为政府出面的行政接管,包括央行在内的有关部门已经为此付出了近百亿元的资金代价。
据业内人士不完全统计,从2002年起,人行先后向鞍山证券、新华证券、南方证券发放了15亿元、14.5亿元以及80亿元再贷款。而自1997年以来,央行在清理整顿各类金融机构过程中,已向地方政府发放了1411亿元再贷款。
央行显然已感到了沉重的压力。
对此,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曾表示,“我们必须建立这样一个机制,使差的金融机构,特别是最差的金融机构能够被淘汰出局!”因为,如果政府一味地兜底,“就削弱了市场和社会的作用,造成了市场约束的缺失。”
周暗示央行今后将不再为此类违规金融机构买单。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正是在此背景下,4家问题券商被托管给了两家资产管理公司,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统统由政府买单。
广发证券的分析师陈晓舜分析指出,资产管理公司相对于券商,经营范围更广泛,而且又可以承销股票,具有券商的职能,而管理层此次委托资产管理公司托管问题券商,更看重其处置不良资产的能力。
据知情者透露,汉唐证券托管小组大约有100人左右,其中就有包括宏源证券副总经理在内的相关工作人员,而在托管工作结束后,汉唐证券所属的22家证券营业部很可能被宏源证券接管。“对汉唐来说,恐怕也只有营业部的资产还有利用价值,而其所负担的债务,仅靠宏源证券是无力承担的。”
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6月,宏源证券净资产约为12亿元,每股收益不足1分钱。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汉唐其他资产和负债很可能交由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处置,由此汉唐将面临被分拆的结局。 考验心态
2004年09月13日 07:58:42 中财网
上证1300点大关破了,舆论一片哗然。1300点号称“铁底”,5年来没有被破过,因此,1300点也成为市场的心理关口。而实际上,类似的“心理关口”太多,而且多数已经破了。
一是净资产。据统计累计已有30只股票跌破净资产,其中沪市A股有12只,深市A股有3只,上海B股有7只,深市B股有8只。在这些股票中,折价最厉害的是ST达尔曼,其市价仅为净资产的0.43倍。该股目前已经停牌。目前仍在交易中的折价最厉害的股票是古井贡B和深康佳B,其市价相对于净资产折价率分别为0.65倍和0.67倍左右。更有人因此猜测,管理层有可能在这种时候解决“全流通”问题,因为股价已经接近甚至低于净资产,国有股转让不存在补贴股民的问题了。
二是发行价。据统计,三成新股已经跌破发行价,于是放弃新股认购的比例也创了历史之最。这就威胁到市场的筹资功能,而这又是股市最为管理层所看重的功能,与其说这是市场心理关口,还不如说是管理层的心理关口。
三是面值。ST东海B早已跌破面值。8月19日收盘,ST东海B报收于0.93港元,至今累计已经有多个交易日跌破了面值。老实说,一个股市有“仙股”存在才是合理的,因为市场存在大量的亏损股。但在“壳资源”依然“吃香”的情况下,跌破面值的确加重了不少人的心理负担。
四是非流通股转让价。截至目前,今年跌破转让价的4只股票是重庆啤酒、乐凯胶片、天山股份和深长城。这无疑很让那些非流通股股东伤心。
五是市盈率低点。目前两市平均市盈率29倍左右,其对应动态市盈率为20倍左右,前者与1996年6月份沪综指处在800点附近的情况类似而较低,后者则与1996年沪综指510点附近的市盈率相当,比1994年市场处在325点时的市盈率略微高一点。这样的统计表明,当前市场的市盈率水平已经创了近10年新低,而中国股市只有12年多的历史。可以说,眼下是近10年来股市收益最差的时候。“炒股炒心态”,这一切都在考验我们股民的心理承受能力啊,特别是那些“套牢一族”。我已经看到一些“套牢者”开始斩仓,这就是心理失衡的表现,以相反理论看,真正的“底部”应当临近了。
□ 金谷明 证监会:欢迎保险资金直接入市
2004年09月13日 08:16:18 中财网
坚守五年的1300点关口被击破后,陷入恐慌的深沪股市正在翘首等待“输血者”。
“我们欢迎保险资金的直接入市。”昨天,中国证监会基金监管部主任孙杰不下两次表态。孙杰是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和瑞泰人寿主办的“投资连结保险与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研讨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可以预见的是,此事将成为近期国内股市的重大新闻议程。
孙杰的这一表态意味着:在股市1300点的心理防线跌破后,作为资本市场监管者的证监会,对保险资金的直接入市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
跌破1300点关口的股市也似乎更加期待这样一位“安慰者”的出现。“只有长期资金注入,资本市场才能长治久安,”孙杰说,“去年,长期资金、机构投资者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不敢说它们改变了整个局面,但至少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局面。”
显然,在目前的紧急情势下,保险资金正是符合如上条件的一位“候选人”,保险公司是资本市场最渴望的长线投资者。
几天前,有权威媒体报道称,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相关管理规定已制定完成,保险公司投资股市总额不得超过上月末该公司总资产的5%。
最新的数字则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保险资金可运用余额9839亿元,按5%的直接入市比例,这就相当于500亿元左右的保险资金有望直接入市。
值得关注的是9月9日,也就是国内股市跌破1300点的当天,中国保监会的“全国保险资金运用工作座谈会”也正在进行之中,其中一些谈话透露出了相当重要的信息。
“对内控制度健全、风险控制较好的公司在投资的比例和范围等方面适当放宽限制。”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说。他甚至已经开始谈及保险资金“开闸”后的实施细则。
但是,即使监管层“开闸放水”,那些期望通过直接入市拓展资金运用渠道的保险公司会不会立即进入?
“从中国人寿、人保财险和平安保险上半年的财报可以知道,这三大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的投资都有不同程度的浮亏。股市的不景气其实已让保险资金很无奈。”一位研讨会的参与者私下对记者说。(记者 李隽琼)
北京晨报 国资委掀央企审计风暴 企业诸多行为纳入范畴
2004年09月13日 08:10:43 中财网
国资委昨日发布《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指出,今后国有企业法人代表离任或任期届满,都应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涉及的企业改组改制、上市融资、资产重组等行为都纳入审计的范畴之内。
应审计的内容除了包括经营成果的真实性、财务核算的合规性等内容以外,还需对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进行审计,包括:涉及的证券、期货、外汇买卖等高风险投资决策的审批手续、决策程序、风险控制、经营收益或损失情况等;改组改制、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兼并破产、股权转让、资产重组等行为的审批程序、操作方式和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情况等,有无造成企业损失或国有资产流失;对外担保、对外投资、大额采购与租赁等经济行为的决策程序;重大投资的资金来源、决策程序、管理方式和投资收益的核算情况等。(记者 于 扬)
证券时报 两系持股市值锐减十亿 国企集团入市昙花一现
2004年09月13日 07:52:10 中财网
2003年,当证券市场基金风光无限的时候,另一支机构军团——国企集团异军突起,宝钢系就是其中的领军人物。
然而,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挤压下,国企资金正在大规模退潮。《证券市场周刊》初步测算,2004年中期,申能系和宝钢系减持的股数达一亿股之巨,两系持股市值锐减10亿元。
2004年3月,上海国资委颁布的《上海市国有资产营运机构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上海国资委明令严格限制宝钢、申能等归口国企从事期货投资、股票投资和委托理财。
尽管宝钢等极不情愿把自己的操作与上述政策联系起来,但国资退出的轨迹还是清晰可寻的。国企集团这支曾经强悍的机构力量,可能因此在中国股市上失语。
入市趋于谨慎
2004年中报显示,国企集团投资资金净流出大于净流入,其撤资意图明显。
以2003年12月31日和2004年6月30日为时点,《证券市场周刊》初步测算,宝钢系持股市值减少7.83亿元,申能系持股市值减少2.53亿元。宝钢系和申能系持股市值减少已逾10亿元,主要是由于两系从股市撤出资金所致。2004年中期与2003年持股数的比较显示,宝钢系减持了7147.74万股,申能系减持了3028.33万股,申能系和宝钢系减持的股数达一亿股之巨。
2003年年报显示,52家上市公司的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出现宝钢系身影。2004年半年报显示,宝钢系依然持有35家上市公司的流通股,然而其中已经发生了巨变,宝钢系完全从长江电力、士兰微、金杯汽车、上海家化等35家上市公司中抽身而退;另新增持福建高速、赣粤高速、开滦股份等18家上市公司,然增持股份比减持股份少7950.53万股,市值减少6.98亿元。
2003年申能系持有11家上市公司流通股,2004年中期依然持有10家上市公司流通股,然而,申能系剔除了太钢不锈、春兰股份、长江电力等7只股票,新增持青岛啤酒、士兰微、穗恒运A等6只股票,增持股份比减持股份少3650.21万股,市值减少2.58亿元。
显然,国企集团投资追高意愿不足。宝钢集团资产经营部相关人士向《证券市场周刊》坦言,宝钢集团入市采取的是保守的策略。
也有市场人士表示,宝钢系、申能系频频减仓源于上海国资委颁布的限制投资的《暂行办法》。
宝钢集团资产经营部相关人士极不情愿记者把宝钢集团持股变化与《暂行办法》相联系。她向《证券市场周刊》表示,宝钢集团持股的变化,只是阶段性的投资策略,与《暂行办法》的规定没有关系。
“我们没有收到《暂行办法》,它也没有影响到我们的操作。《暂行办法》限制的应该是非正常理念下的无秩序操作。我们是合规合法的操作,我们内部制定了相关的对外投资管理办法,对投资股市的比例在年度策略中也有相关规定。”该位人士表示,“宝钢集团投资股市有不同的账户管理人,资金有些是理财的、有些是资产管理的,不能简单地说宝钢集团从股市中撤出部分资金。”
宝钢集团一位高层曾向媒体表示,政府的控制尤以钢铁和房地产行业为首。但他同时表示,还是市场的需求让其从金融市场撤出资金。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祖尧指出,国企在股市套利失败的教训太多,像上海的爱建、兰生等都出事,国资部门出手约束国企投资股市可以理解,何况《暂行办法》也没有禁止国企投资股市。
湘财证券战略发展委员会主席施光耀指出,企业集团参与证券市场投资,这是资产保值、增值的机会。股市是高风险的地方,但风险对投资主体都是一样的,企业集团应该通过加强内控机制来规避风险,简单的撤资,不是很好的办法,这反而会错过配置资产的机会。企业集团原来是做实体经济的,现在投资股市做虚拟经济,这是一个跨越,对企业集团而言,完善内控机制任务很重。
强悍的机构力量
国企集团堪称中国股市一支机构力量,其进入资本市场的途径多样,操作手法凶悍,且对政策具有高度的敏感。
宝钢系在资本市场亮相的子公司多达9家,申能系旗下也有申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申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上海申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申能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上海申能实业有限公司、上海申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6家公司。
施光耀指出,企业集团入市的渠道比较丰富,有财务公司直接进的,有资产管理的,有其他形式进来的,因此对于入市的资金量有多大,很难测算。但每次央行紧缩银根,企业集团撤出部分资金,市场都有反映,由此可见,企业集团入市的资金量是不可忽视的。
闽发证券研究员周春发做过一个统计,早在1999年企业将定期存款的10%投入股市就能增加股市资金供应量近1000亿元。
吴祖尧指出,按现有的规定,国企集团入市的资金只能是自有资金。企业集团利用自有资金投资股市,应该没有什么法律障碍。
1997年5月以前,国家也未明文禁止国企资金入市,相反在1992年股市低迷时,甚至鼓励国企购买股票。一时国企入市成风,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1996年11月至1997年4月间,辽宁省建设集团采用集中巨额资金、利用他人名义开户、分仓和连续大量买卖等手段,操纵金帝建设(600758)股票价格,获取暴利。由此直接引发1997年5月三部委发布《关于严禁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炒作股票的规定》,禁止国企炒作股票。
1999年9月8日证监会解除禁令,在恢复国企的证券投资主体资格的同时,也限制了它们的炒作行为。这份《关于法人配售股票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国有企业、国有资产、控股企业、上市公司所开立的股票账户,可用于配售股票,也可用于投资二级市场的股票。但在二级市场买入又卖出或卖出又买入同一种股票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6个月。”
我国证券市场按投资时间来划分,6个月以上为长期投资,由于国企入市的持股时间限制在6个月以上,故而国企只能作为长线投资者。然而,企业一般只能利用短期闲置资金投资股票,根本无法成为长期投资者,企业运用长期资金在股票二级市场进行长期投资根本就是不务正业,与自身的身份相矛盾。
区别于普通投资者 “T+1” 的交易规则,国企入市的交易规则等同于“T+180”。在“T+180”的限制下,股票投资的流动性大打折扣,在证券市场机制不健全的条件下,这意味着投资价值的降低,并使资金长期处于一种不能及时回收的高风险状态。
吴祖尧指出,T+180的规定,意义并不是很大,因为国企进入股市的资金是滚动操作的,比如买同一只股票可以在6个月内持续买进,等6个月后,就可以达到今天买,明天卖。事实上,很难监控国企是否按T+180来操作。
一位券商人士指出,T+180的规定虽然还在,但现在基本上已经形同虚设,操作上早已突破了规定,好像也没人去管。
另外, T+180 的规定,也使国企集团入市资金在选择股票时必须以长远和发展的眼光选择个股与板块。同时,由于国企入市资金并非专门投资于股市,要求随时可以变现,因而所选择的股票大都具有良好的流通性。(记者 陈玉强)
证券市场周刊 华融出手 难解德隆系5家公司退市之危
2004年09月13日 07:50:46 中财网
2004年8月末,在一拨拨逼债浪潮中,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华融)出手托管德隆系。《证券市场周刊》调查获悉,华融的现身,并非意味着德隆系上市公司重组的启动。
相反,随着华融的托管工作展开,出于对德隆真实资产状况的观望态度,潜在重组方原本沸沸扬扬的重组动作反而慢慢偃旗息鼓。
截至2004年8月31日,德隆系ST屯河(600737)、合金投资(000633)、湘火炬(000549)、天山股份(000887)和ST重实(000736)5家上市公司悉数公布了2004年半年报,其中4家巨亏。
上述公司的最新定期报告显示,由于大笔计提坏账准备和流动资金匮乏,公司的再生产能力几近枯竭。由于亏损额巨大,依据沪深两地交易所的退市规则,留给德隆系上市公司的时间已经不多。
尽管华融已经进驻托管,但华融并不是德隆的救世主,随着德隆系全面的债务清理,上述上市公司的退市危机并不可能得到缓解。
华融托管
2004年8月31日,德隆系旗下“三驾马车”——ST屯河、合金投资、湘火炬同时发布公告,华融于2004年8月26日在北京与新疆德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新疆德隆)、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德隆国际)和新疆屯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屯河集团)签订《资产托管协议》。新疆德隆、德隆国际、屯河集团将其拥有的全部资产不可撤回地全权托管给华融,由华融全权行使资产的管理和处置权利。
不过,托管协议并没有明确表示,华融托管德隆将直接进入重组程序。“现在德隆老三股以及后来收购的公司,几乎处于亏损状态。这些公司信誉受损,正常业务和拓展明显受阻,如何重组已迫在眉睫。”德隆的内部人士很忧虑,不知道华融到底能为德隆系上市公司解决什么实际问题。
让人费解的是,德隆系下另一家上市公司ST重实(000736)却未见相同公告。“华融托管的是德隆国际、新疆德隆、屯河集团,虽说我们4大股东与德隆有关联,但却是德隆国际自然人股东控制的自然人公司,我们现在还不知道怎么办,怎么告诉你将如何重组?”ST重实董事会办公室的人员在电话中说。
唐万里的初衷
“华融托管德隆的3大主要公司,并不代表华融就重组德隆的公司。”德隆国际原董事局主席唐万里的一位忠实追随者、德隆善后处理小组内部人员表示。他说,德隆出事后,原德隆国际总裁唐万新的确有过想逃避的念头,但唐万里一直在努力争取政府接管德隆。
《证券市场周刊》获知,唐万里当初希望民生银行能接管德隆的金融资产,但是民生银行作为上市公司,董事会多有顾虑。最终,在唐万里写给中央的报告中,把中财国企投资有限公司、中粮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纳入重组德隆的战略投资者名单中。
德隆有着错综复杂的股权关系和各种金融黑洞,尽管银监会三令五申禁止逼债,但各大债权银行依旧毫不手软。由此,虽然中财国企、中粮集团等公司介入重组,却毫无进展。
据本刊了解,包括民间私募等方式进行的非法集资在内,德隆系的债务已经达到250亿元以上。《证券市场周刊》曾经就此向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建议,银行应该暂停对德隆的大规模逼债行动,监管部门应该找到德隆的资本运作核心人物唐万新,防止啤酒花事件重演。
8月初,唐万新在各方重压之下,回国交代德隆涉嫌操纵股价、涉嫌非法融资和扰乱金融秩序等问题。唐万新回国后,立即被公安机关监视居住。随后德隆新疆大本营的主要负责人何贵品、德隆系银行金融租赁系统核心人物李强、德隆国际的神秘股东二级市场操盘手王恩奎等德隆系核心人物也被公安机关监视居住。
眼下,公安、银监会、证监会等各方力量悉数进驻德隆,德隆正处生死存亡关头。
2004年7月26日,唐万里等人再次草拟《市场化解决德隆问题的整体方案》的“德隆公司建议稿”。建议稿显示,德隆在股市上蒸发的市值约达160亿之巨;2001年至2003年3年间,分别兑付的委托理财资金约为40多亿、20多亿和40多亿。截至2004年7月24日,德隆及相关金融机构已对303.78亿的债务通过关联交易拉直和债转股等方式,已完成了对238.01亿元债务的意向性处置。
建议稿中表示,到2003年底,德隆相对控股生产型企业177家,参、控股金融机构19家,年销售收入超过400亿元,年纳税总额近20亿元,现有员工5.7万余人,为社会提供了27万多个就业岗位,解决了包括新疆农牧民在内的100多万人员的生计。
“德隆的方案是想给监管部门施加压力,为了避免金融挤兑,让监管部门不得不出面接管德隆残局。”分析人士认为。
重组闹剧
“我们正在做新中基(000972)收购屯河番茄资产的最终方案。”一家著名券商的投行部人士早在今年5月就向《证券市场周刊》透露。德隆出事后,像这样打德隆实业资产主意的公司不在少数,沸沸扬扬的重组消息一直没有间断。
这位投行人员透露,当时双方就屯河番茄产业的收购已经进行了几次谈判,并在收购的价格上展开了拉锯战。但是,新中基当时最担心的还是新疆屯河的债权债务问题,所以双方一直没有签订协议。眼下,急于变现的德隆不得不放弃与新疆老乡的交易,转投中粮集团。
据ST屯河的公告,中粮集团通过委托贷款的方式向新疆屯河提供最高额不超过4亿元的资金,用于ST屯河收购番茄以及番茄酱的生产销售,ST屯河向中粮集团提供价值不少于所使用资金额120%的成品番茄酱作为抵押。为保证资金专项用于公司番茄酱的生产、销售及资金运行的安全,ST屯河董事会下设临时共同管理委员会,中粮集团派出三位工作人员参与管理,重组新疆屯河之心昭然。
同样,万向集团、精工集团、冶金集团、上海工业经济担保等公司都曾分别与湘火炬、合金投资、重庆实业、天山股份(000887)等德隆系公司进行过实质性接触,但在华融托管德隆后,中粮集团等积极分子的热情骤减。尤其是ST屯河9月3日的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4亿合作贷款协议,否决了中粮的代表进入ST屯河董事会的议案,令双方合作变数丛生,德隆系上市公司的重组反而随着华融出现而没有了动静。
正在此时,有消息说,“新德隆”在北京中苑宾馆的某间套房中成立。新的管理班子明确,由11人组成的执委会为最高决策机构,具体的则分为4个部门。董事局办公室由原董事局主席唐万里等3人领导,负责与国家部门和相关领导的对接,以了解动态、传达指示。产业重组委员会由原德隆国际的执委丁光平等3人领导,负责与业务部门、监管机构及债权人委员会及代表对接。金融重组委员会,由唐万新亲自挂帅,并由原中富证券董事长刘昌贵等人具体执行,功能比照于产业委员会。综合管理部,总揽行政、法律、审计等诸多事宜,由德隆原行政总经理沈巍领衔。
新德隆的成立是否意味着德隆系上市公司的重组将重新启动呢?
“那简直就是闹剧,按照公安机关等部门要求,防止关键人物突然失踪,现在在中苑宾馆的人在待命随时等候传唤,哪还能成立什么新德隆!”唐万里的追随者透露。
这位追随者说,新德隆的出笼,不过是唐万新鼓励大家的说辞。
这位追随者还透露,现在华融每天所做的就是清理资产,有关上市公司重组之事还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集体退市
德隆系4家上市公司合金投资、天山股份、ST屯河及ST重实的2004年半年报显示,各家公司均出现巨额亏损。
合金投资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3亿元;ST重实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98亿元;天山股份上半年净利润-1.91亿元;ST屯河上半年净利润-6.62 亿元。而去年同期这4家公司净利润分别是0.38亿元、0. 08亿元、0.22亿元、0.18亿元。
4公司的巨额亏损皆因为德隆系崩塌。ST重实称,由于对较大金额的对外担保、被公司实际控制人占用资金涉及的大量诉讼,计提了预计负债、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和坏账准备,导致公司亏损。合金投资则表示,考虑德隆目前的偿还能力以及公司当前追讨欠款的进展情况,对德隆及其关联公司的占用资金以及被挪用的短期国债投资,统一提取30%的坏账准备和减值准备,导致公司出现严重亏损。天山股份、ST屯河也出于类似的原因,而出现净利润为负数。
奇怪的是,德隆三剑客之一的湘火炬在半年报中,并没有针对大股东3.04亿元的占用资金进行减值计提。
德隆系的集体亏损早在市场预料之中。
德隆内部人士透露,华融的托管从理论上讲并不妨碍德隆系上市公司的重组,但是牵涉的债权人太多,尤其是银行。而那些已经上市的银行,更不可能轻易对债务实行豁免。目前,债权人对德隆抵债资产的评估价格非常关注,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抵债资产难以变现,而过低,德隆系不会答应。同时,华融托管的主要任务就是保护德隆资产流失或者贱卖。由于存在这样的债务处理矛盾,所以潜在的重组对象都驻足观望。另一方面,潜在重组方也担心德隆资产的一些隐形债务尚未充分暴露,欲待华融清理完全部资产后,再做打算。
据了解,合金投资因各债权银行停止放贷以及账户被冻结查封,各控股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性资金全面紧张,已经有个别子公司出现了由于拖欠大量货款,而供应商停止供货的情况,使现有订单不能保证按时出货,新订单也不敢接受。天山股份受德隆危机的影响,各债权银行对其采取信贷紧缩政策,公司不得不采取低价销售策略,加强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而ST屯河由于资金短缺,影响了果酱生产的正常开机时间,导致原料腐烂,致使成本上升,并令银行借款及票据逾期,产生罚息。
华融托管德隆,惟独ST重实没有发布公告。
据了解,ST重实控股的南方水务公司今年一季度处于停产状态,致使今年上半年的供水及发电收入出现下滑,受德隆危机的影响,市场信用大损,重组方在派员参与ST重实管理工作后都无声无息地退出。
据了解,现在华融还没有制定出重组德隆的明确计划。针对德隆系上市公司面临集体退市的危机,德隆的内部人士很忧虑:“如果真的全部退市了,德隆的罪责就更大了。”
有消息人士透露,华融资产将对德隆国际进行破产清算,而唐万新很快将结束被监视居住的状态,被执行逮捕。(记者 李德林)
证券市场周刊 大盘依然底米,农业还可以,,,关注中。 豫光集团把所持有豫光金铅57%的股权,以1.28亿元卖给了国众投资(主要控制人为豫光金铅高管)。而根据2004年半年报,豫光集团所持上市公司股权的净资产价达到3.49亿元
哈哈,能抢多少是多少,快动手吧~~ 长电昨天的长下影毫无招架之力,今天低开低走,继续看8.15的短线目标位. 成交量极度萎缩 这大盘真牛,上下都无量,眩晕。杀不出恐慌盘,心理上总是不踏实。 大盘到现在跌了将近一个点,还没见着有跌停的,看来大家都打算抱着一块死掉了,呵呵~~ Originally posted by 四季常青 at 2004-9-13 07:42:
没有狂风暴雨,没有起伏震荡,一切都是来得那么自然。尽管1300点被公认为上证综指5年铁底,但空方仍然不需要太多的抛压就将之踩在脚下。
上证综指昨收于1284.31点,跌1.91%;深证综指收于322.56点,跌 ...
你的头脑很聪明, 不用说我指的是什么了吧?奖励创意奖8分,合法不合情。 都已经麻木了 哇噻,我的000885发疯了,就是要把我洗出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