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8-20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即将于8月23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财富》杂志发表封面文章称,油价在飙升,每天都有“罪人”。8月5日的“罪人”是俄罗斯石油巨头尤科斯原油出口出现危机的消息。当地政府部门宣布将再次冻结尤科斯公司的账户。这则新闻将已经处在“高温层”的油价拉高到每桶44.41美元,打破了21年的纪录,使道·琼斯指数狂泄163点。仅仅在此三天前,使油价狂涨的“罪人”则是另外一条消息——报道称基地组织计划攻击美国的金融机构。
文章称,事实上,不管在哪一天,有何等数量的事件,都有可能引起油价同样的攀升,伊拉克的石油管道爆炸、委内瑞拉的政治动乱、尼日利亚的工会骚乱、沙特阿拉伯的恐怖袭击。有时,仅仅是一起小事故的“喃喃细语”都会起到同样的作用。然后,这一个个冲击将“疼痛”的波浪传到股市、传到诸如航空业等等的“赖油型”行业,最后传到消费者,使他们经受着加油站的油价达到每加仑2美元的“一波接一波式”的痛苦。
《财富》杂志称,美国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还不习惯于将俄罗斯的税务争端、尼日利亚的劳工抗议视为自己生活中的驱动力。但事实却是,那些看起来“遥远而微不足道”的事情却对美国——不是其安全,而是其福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后9·11”时代,美国的能源安全——确保美国有足够的石油运行经济——依然相当脆弱。“生产能力被扩张到极致,需求一直居高不下,供给充满了不确定性,离下一次石油危机,我们仅仅只有几次骚乱和爆炸之隔。” 油价上涨使旅客出行成本增加[图]
8月18日,一名乘坐英国航空公司班机的旅客走出伦敦机场大厅。由于目前世界原油价格猛涨,各航空公司燃油成本也大幅增加,旅客因此面临更高的机票价格。英国航空公司向乘坐该公司远程航班的旅客征收的燃料附加费从2.5英镑增到6英镑,以弥补该公司因油价上涨而额外产生的2.25亿英镑的燃油成本。这意味着旅客往返飞行一趟将额外付出12英镑的燃油费用。 石油涨价 两类商机不可错过
素有“经济血液”之称的石油价格一涨再涨,已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经济学家茅于轼说,“如果油价继续猛烈上升,世界经济将蒙受巨大打击。”中国也不例外,对国际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越大,油价上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就将越明显。
但有专家称,石油涨价一面是危机四伏,一面是商机无限。沿着石油涨价的产业链梳理发现:带来的是两类商机。一类是油价上涨,逼迫我国考虑建立和加大石油储备,而这一策略带动了信息服务、远洋石油运输、石油码头建设甚至石油储备基地建设的发展。
中石化经济研究院专家张抗说,到国际市场采购石油需要石油交易所,离不开价格体系。道琼斯等石油信息服务商争先恐后推出面向我国等主要进口国的油价服务信息。
而把石油运回国内,需要大型油轮。交通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90%以上的进口石油需要从海上船运,而海上船运的90%又是由外轮承担的。为此有关规划确定,在2005年以前中国的油轮运载能力将翻一番,从520万载重吨增至1000万载重吨。即到2005年,中国50%的进口石油将由本国油轮运输。
已拥有油轮运输能力总计340多万吨的我国最大国际原油运输商——招商局集团目前正在加紧运力扩张。而中远集团现有油轮船队规模已超过200万载重吨。3年内,这个数字还要翻番。
随之而来的还要有停靠油轮的码头建设和扩建。英国的BP公司在宁波投巨资建设5万吨级石油码头和5000吨级液化气码头。国家批准的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建设也会给所在地基建带来商机。
西气东输管道公司负责人介绍,在陆路,我国需要建立陆上石油运输管线,管道建设企业有了用武之地,随之大型钢铁生产企业有了巨大市场。而国外的压缩机等企业也有了向我国提供产品的可能。
另外一类是石油涨价为其他替代能源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目前“节约优先”被放在我国能源中长期战略的最重要位置。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负责人介绍,为节约我国传统能源,到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将替代传统能源3亿多吨标准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0%以上。
国家在黑龙江、安徽和河南等8个省推广的乙醇汽油,到2005年底,约占全国汽油消费的四分之一。乙醇和汽油按1比9混配的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量将达1000万吨以上。
在煤变油方面,最大煤炭企业神华集团将投资600亿元在内蒙古建立煤炭液化厂。2008年一期工程建成,可生产合成油产品500万吨,二期可使产量达1000万吨。届时可与中石油、中石化鼎足而三。 资料收集得还真多。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