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均线的使用的变化过程
记得刚刚入市就知道有均线,那时候的我,想想有点可笑,我记得当初我设计了大约能由100多套均线组合,那时候就知道均线的支撑压力功能,换来换去的,结果是可想而知,哪个组合也不咋样。接下来,放弃了均线,还夸口自己可以不用均线了,只用直线,其实,自己是均线,直线,都不会用。
后来,结合道氏理论,开始使用3根均线,但是依然是死死咬住他的支撑和反压功能,依然十分不能另自己满意。
刚好一位朋友,另我明白了一根均线就足以操作的道理。真的十分感谢。
那位朋友用的是30均线,但是我短抄,所以,30,和10日均线配合,但是效果依然不好。
突然有一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到底是10日均线支撑,还是股价运行在10日均线之上?这两种说法似乎没有区别,但是迂腐的我认为,这是有本质上的不同的。
均线到底应该怎么用呢?个人有个人的看法,就10日均线而言,如果谈到10均线的支撑作用,我们是不是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理解呢?股价回到10均线,就是现在市场成本回到了10天前的市场成本,也就是说,股价回调道10均线就再次上涨,这是不是可以看成类似于时间周期的那种循环模式,也就是说我胡乱的把它叫做,价格循环。
均线我还在用,但是基本上已经不再考虑他的支撑和反压作用,而是作为纯粹的趋势线,基本上说应该就是均线粘合的那种用法吧。不管用多少条均线,粘合到一起的时候,代表什么呢?中,长,短期趋势的趋同,那么之后的启动呢?就应该类似与共振的原理了。 与练武术一样,
但真打起来,
没人会按照套路出招 挖掘投机的机会 记得一小和尚看见风吹树在动时,老和尚说了一句非常精彩的话:风没动,树也没动,是我们的心在动。
其实,我感觉均线系统、趋势线的支撑与压力作用,与老和尚讲的道理相通,大多情况下都人的心想象出来的,股市中真正一轮行情来临之时,那一根真正起到过作用呢? 均线在趋势上代表了其上一级周期趋势的方向并且是滞后的以30天均线为例其方向代表了120天(假设这个周期存在)波动周期的趋势并且滞后15天 左移15天则是下一级周期的波动平衡线 Originally posted by 全新的我 at 2004-7-30 08:17 PM:
记得一小和尚看见风吹树在动时,老和尚说了一句非常精彩的话:风没动,树也没动,是我们的心在动。
其实,我感觉均线系统、趋势线的支撑与压力作用,与老和尚讲的道理相通,大多情况下都人的心想象出来的,股市 ...
股价的涨跌并不是均线的作用但是均线告诉我们股价运动趋势的事实 交易兄,
我提个思路不知对不对:每个股票有其独特的股性,是否观察一下个股是以什么均线为支撑的? 楼上的的解释一下 Originally posted by dxzcjkcq at 2004-7-30 08:25 PM:
交易兄,
我提个思路不知对不对:每个股票有其独特的股性,是否观察一下个股是以什么均线为支撑的? 这个问题,就是趋势的问题,各股不同,但是我们总是用一样的指标看他,参数一定要调整吗?不一定,就如同,中期均线,中期趋势,我用20到70能不能就涵盖了呢?支撑的问题,我无法回答,因为我现在已经不考虑支撑的问题了,确实知之甚少。 Originally posted by 武强年画 at 2004-7-30 20:34:
楼上的的解释一下
我曾听说有的主力他用的均线的设置与别人不同,如30天的他设置为32天.散户看时就认为,30日均线不灵. 交版说得好,启人思考。 Originally posted by dxzcjkcq at 2004-7-30 08:25 PM:
每个股票有其独特的股性,是否观察一下个股是以什么均线为支撑的?
俺个人意见,短期均线可以适当参考,不过也只是对短期价格的一个直观表示而已.关键在于:是价格决定所有均线(是所有!)而不是均线决定价格(即使是下一秒钟的价格). 不是均线,不是股价,是市场,是人。
可是一旦形成了历史,也就有了趋势。
未来,靠自己。 Originally posted by 天阳行者 at 2004-7-30 10:27 PM:
不是均线,不是股价,是市场,是人。
可是一旦形成了历史,也就有了趋势。
未来,靠自己。
不是**,不是**,是市场,是人。
可是一旦形成了历史,也就有了趋势。
未来,靠自己。
呵呵,任何东东都可以代入这句话里呀~~
俺们讨论问题还是具体一点好,轻易拔高概念的话到后面就忘了前面要讨论地是啥了~~:*9*:
均线是股价成本的记录
Originally posted by 股市淘金 at 2004-7-30 10:40 PM:短期均线看做股价成本,中长期均线作为趋势判断
只对大盘有交好的作用,对个股要结合其他因素,如换手率,成交量等等股票原始数据 Originally posted by 交易 at 2004-7-30 19:47:
记得刚刚入市就知道有均线,那时候的我,想想有点可笑,我记得当初我设计了大约能由100多套均线组合,那时候就知道均线的支撑压力功能,换来换去的,结果是可想而知,哪个组合也不咋样。
接下来,放弃了均线 ...
越简单越实用,不过要坚守原则。 看本质更好 作者: 交易 谢谢,能把自己的心得写出来交流,是个很有意义的做法。
评分: 积分 3 点
标题: 我对均线的使用的变化过程
雅铭 两个问题:
1、利用均线的支撑、压力是很重要的技能;
2、均线流的粘合反映的是长短期支撑或者压力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