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杉 发表于 2004-7-1 08:35

选择仓位较轻的基金介入
2004年07月01日 07:30:19


  昨日随着沪深大盘的反弹夭折,基金整体也出现了冲高回落的态势。
  随着基金重仓股的下跌,基金的净值和市场价格同时出现缩水。以开放式基金而言,至6月30日,公布净值的68家开放式基金,只有25家净值还在1元面值上方。净值最低的融通深证100指数基金只有0.874元,最高的博时增长基金虽然有1.113元,但较之前期也出现大幅缩减。而在封闭式基金上则表现为市场价格的大跌和折价率的明显提高,目前两市已没有一家封闭式基金的价格在面值以上。至6月30日,最高价的基金科汇不过0.944元,与之相应的是折价率普遍徘徊在20%至30%之间,最高的基金裕隆达到了31.235%,如此高的折价反映了投资者对基金价值的不认可。
  笔者认为,由于一季度末基金没有明显的减仓行为,因此大多没有逃顶成功,本次下跌对基金的净值打击很大,后市能够弥补净值的因素主要是其认购的中小企业板块股票。考虑到封闭式基金已经跌到了历史低位,投资者可以选择一些目前仓位较轻的基金择机适量介入。

海杉 发表于 2004-7-1 08:35

风控管理决定保险资金入市规模
2004年07月01日 08:00:29


  现在保险公司对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准备工作已明显加速,包括平安保险在内的几家保险公司已经先后搭建了能够适应各种不同投资工具的投资平台。不过,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规模和速度取决于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控制能力和水平,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监控管理的完善,是保险资金顺利直接入市的首要前提。
  1、从监管机构来看。有效防范和控制保险资金的运用风险,提高保险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当前保险资金运用所面临的最关键问题。在保监会机构调整以后,资金运用部门从原先的保监会财务部门中分离出来,单独成立一个部门,这为加强对保险资金运用的监管做好了组织准备。当前监管层应当尽快制定保险资金风险控制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措施。例如,对保险资金的投资品种、入市比例和入市规模等作出规定属于事前控制;建立保险资金投资管理信息的呈报制度和投资情况的实时动态监控制度属于事中控制;对违反有关投资管理规定的保险公司予以查处(如强行进行仓位调整、对有问题的保险公司实行市场禁入等),从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以设立投资风险损失基金则属于事后控制。
  2、从保险公司来看,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要求保险公司不断提高投资管理水平,增强投资运作能力,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能适合自身需要的投资组合,这对保险公司的风险控制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建立保险公司自身的内部控制机制是确保监管有效性的基础,而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机制得以有效运行的前提。只有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条件下,保险公司的内控机制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规范和完善保险公司治理结构是增强其风险控制能力、提高监管实效的客观需要。
  保险资金投资最重要的原则是资产负债匹配,包括结构匹配、期限匹配。应当根据不同保险公司的性质,制定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不同规则。
  3、从制度安排来看。于2004年6月1日起施行的《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明确了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的基本原则,确定了保险资金运用的组织环境控制,规定了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的主要内容及其检查、监督和评价。《指引》的制定体现了审慎监管的要求,不仅有利于指导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进一步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管理,切实防范和控制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有效保护被保险人的正当利益,也有利于进一步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提高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水平,更好地发挥保险业的资金融通功能。
  《指引》的出台是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一个制度前提。此外,保监会还将出台相关的监管制度,建立一整套法规体系。近期《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市场管理办法》已进入广泛征求意见的后期阶段,实施方案随时可能出台。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后的投资范围将有所扩大,除了国内已发行上市的流通A股外,还可以投资国内A股市场的非流通股,包括国有股、法人股、可转债,以及保监会认可的与A股相关的其他品种。《管理办法》规定,国内保险公司的资本金、营运资金、公积金、未分配利润、各项准备金、其他负债和其他性质保险资金形成的各项资产,均可以投资国内股票市场。从监管角度来讲,需要对保险资金直接投资资本市场设置一定的比例控制,包括对入市资金占保险公司总资产的比例、对单一投资品种的投资比例进行限制等。《管理办法》规定,保险公司投资资本市场的总额不得超过该保险公司上月末总资产的5%(这符合国际惯例);投资单只A股股票按成本价格计,不得超过保险公司可用资金的10%;投资单只A股股票按股份数额计,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流通股股数的10%,对投资非流通股则另作要求;投资可转债按照《保险公司投资企业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国际经验,将有步骤地逐步提高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比例。
  在内部控制方面,《管理办法》规定,保险公司应设立防火墙,保证股票交易、资金调拨和会计核算的相互独立,保监会将对此进行实时监控。保险公司股票投资业务的原始凭证以及有关业务文件、资料、账册、报表等材料至少需要妥善保管15年,并在保监会备案。另外,旨在建立保险资金运用防火墙制度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内控制度建设指引》也将于近日出台。
□ 陈峥嵘

海杉 发表于 2004-7-1 08:35

近年股市大案回顾
2004年07月01日 08:00:25


  中科创业:中国股市头号大案
  该案涉及违规资金高达54亿余元,波及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0余家单位及个人、120多家证券营业部卷入其中。
  2002年6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连续3天审理了备受关注的中科创业操纵股票价格案。涉案人员丁福根、朱水祥等人受到刑事处罚,但该案“主谋”吕建新(吕梁)和朱焕良则仍未归案。
  亿安科技:疯狂操纵股价
  1998年10月起4家公司集中资金,广东欣盛等4家公司利用627个个人及3个法人股票账户,疯狂操纵深锦兴(后改名为亿安科技)股价,致使其股价一路飚升,最高达到126元。
  2001年4月23日,中国证监会宣布没收联手操纵亿安科技股价的广东欣盛等4家公司违法所得4.49亿元,并处以等量罚款。2003年,参与此案的李鸿清等5人被法院判定违反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被判刑2年3个月至3年半不等,但亿安科技董事长罗成逃脱。
  银广夏:高成长大牛股的惊天骗局
  2001年8月号《财经》杂志刊登题为《银广夏陷阱》的文章,揭露“高成长绩优大牛股”银广夏业绩主要靠造假而来。中国证监会立即立案稽查,初步查明银广夏通过各种手段虚构利润7.45亿元。证监会2002年4月23日对银广夏作出行政处罚。同时银广夏的部分责任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中国证监会负责人明确表示鼓励中小投资者状告银广夏,在全国引发了众多要求赔偿的诉讼案。
  今年4月20日,即在此案诉讼时效仅剩最后3天之时,银川市中级法院突然宣布开始受理此案。截至6月3日,银川当地法院已受理银广夏虚假陈述民事赔偿案件85件,涉案总标的1.45亿元。
  郑百文:疯狂造假触目惊心
  新华社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揭露郑百文这个靠造假包装的绩优股资不抵债的事实。随后,中国证监会进行全面稽查,查明公司上市前后大量虚增利润并隐瞒亏损。中国证监会对郑百文罚款200万元,对责任人罚款10万到30万元。原董事长李福乾因涉嫌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被罢免人大代表资格,并被司法机关依法予以追诉。其他相关责任人也已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东方电子:三名原高管被判刑
  东方电子虚假财务报告案2002年11月29日由山东烟台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昌邑市异地开庭公开审理。东方电子原董事长、总经理隋元柏,原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高峰,原财务总监、总会计师方跃等涉嫌提供虚假财务报告罪受到审判。
  2001年7月中国证监会对东方电子展开调查。经查验证实并经司法判定、司法审计、会计鉴定,东方电子于1997年至2001年共计虚增主营收入17.0475亿元。经当地法院审理,东方电子原董事长、总经理隋元柏因提供虚假财会报告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其它涉案人员也受到相应刑罚和罚款。
  蓝田股份:原高管受审
  1999年,蓝田股份因在股票发行申报材料中虚增无形资产、虚增银行存款、缩减公司股本等违规行为,受到中国证监会的处罚。2001年中央财经大学刘姝威教授在内部资料上公布了对蓝田业绩的质疑,12月,蓝田股份公司以此起诉刘姝威侵害名誉权。此事揭爆了蓝田内幕,众多银行起诉蓝田。2002年1月12日,蓝田事件受到关注,三名高管和七名中层干部被拘传。被拘传人员涉嫌造假事件已进入司法程序,公司原董事长瞿兆玉被起诉。审理结果尚待公布。 (资料整理:飞 鹰)
  证券时报

海杉 发表于 2004-7-1 08:36

[新闻视点] 失真
2004年07月01日 07:30:43


  这两天市场的注意力都放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却忽略了一个重大变化:前天(6月29日)深证综指最低跌至349.24点,打穿了自去年11月初发动的本轮行情起涨点:349.86点。在此之前的前一个交易日,上证180指数最低跌至2495.21点,更是率先打穿了本轮行情的起涨点:2525.36点。尽管深证成指与上证综指距其行情起始点仍有相当的距离,但是深证综指与上证180成份指跌穿行情起始点,似乎还是能够说明本轮行情已告终结,这也就是说上证综指从1307点到1783点的涨势只能看作跌势行情的反弹,而不能看作是新行情的起始。
  事实上,还有个统计数据也很能说明问题:仅从指数表现看,目前的上证综指似乎距行情的起始点还有约6.7%的下跌空间,但是上海市场A股的均价与1307点时相比其差距只有约0.7%。换言之,就股价的真实跌幅而言,如今的上证综指已经逼近了行情的起涨点。
  这样说来两地股指实际已经跌穿或逼近本轮行情的起涨点,但是值得市场注意的是,为什么上证综指不能准确反映这个现实呢?原因就在于规则的改变,将新股上市首日的涨幅计入大盘指数,然后大量发新股从而导致市场指数的失真。
  比较深证综指与上证综指,不难发现深证综指往往能够相对准确地反映股价的变化,这其中的奥秘就是目前的新股大量屯集在上海,直接导致上证综指的失真。
  从绝对股价的变化看,1999年5.19行情前上海A股的平均股价在9元上方,当时的上证综指约为1050点,现在平均股价约为7.45元,但上证综指却在1400点附近徘徊。排除近几年低价大盘股大量上市的因素,出现这样的反常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股上市后过分虚抬指数。由此可知,现在的上证综指已经不能准确反映股价的真实涨跌幅度,可如果指数的涨跌已经不能反映股价的真实涨跌幅度,那么研判指数还有什么价值呢?技术派人士所谈论的数浪理论还能成立吗?
  据专业投资人士介绍,他们现在看市场已经不太关注上证综指,而更多的关注各种分类指数,比如中信指数等等。如果所有的投资者都不看上证综指了,那么上证综指还有存在的价值吗?从这个方面讲,建议有关方面还是应该考虑考虑如何解决这个指数失真的问题,毕竟指数涨跌已经成了投资人判断市场最直接的标准。要是标准本身就有偏差的话,要据此作出准确的判断那可就有点悬了。
  由此还想到,目前市场流传的大盘该跌到多少点多少点的看法投资者也不能尽信之。要知道这个指数到底是失真的指数,既然是失真,当然就不能全信之了。(流水)
  上海证券报

海杉 发表于 2004-7-1 08:36

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现状分析
2004年07月01日 07:30:19


主持人的话:
  委托理财是上市公司为了提高资金利用率进而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一种投资方式。随着监管的加强和市场风险的增大,委托理财的风险越来越大,委托理财的资金规模呈现下降的趋势。本期聚焦主要介绍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现状。
  一、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统计分析
  我们收集了从2001年开始至2004年6月15日所有上市公司关于委托理财的公开信息。从2001年至2004年6月15日,共有216次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信息披露,涉及182家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资金规模达到120多亿。从发生的委托理财次数和委托资金的规模都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呈下降趋势。
  1、委托资金规模。大多数公司委托理财资金规模在5000万元,规模超过1亿元的委托理财次数39次,占总次数的18%。如国风塑业委托资金达18000万元;上海贝岭委托资金17000万元;ST吉轻工15000万元。大部分资金是公司自有资金,但也存在使用募集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的个别情况。
  2、委托资金的投资范围。有180次委托理财与受托方约定了委托资金的投资范围,占总数的83%。其中,委托购买国债的有89次;约定参与股票、基金投资的约70次。也有个别公司的理财计划还较为另类,如三一重工的9000万元是用于购买信托产品;上海梅林、全柴动力则用于委托贷款;金地集团则同公司第二大股东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签定了一个房地产投资资金信托合同。
  3、委托理财投资期限。委托理财期限是3个月到60个月不等。其中,60%的公司委托期限为一年。超过一年的5例,如东方钽业委托期限为24个月,金地集团委托期限为60个月。
  4、受托机构。受托机构主要为证券公司、特别是知名证券公司,另外也包括信托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投资公司和银行,其中受托方为证券公司的198次,占92%。
  二、委托理财缺乏约束机制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国有股股东缺位,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不健全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实际权益资本成本低于负债资本成本,引发上市公司盲目圈钱行为。上市公司从股票市场募集资金的资本成本较低,且对所募资金的使用没有相应的硬约束机制,这是上市公司将大量募集资金进行委托理财的主要原因。
  通货膨胀的出现导致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升温。目前储蓄存款的实际利率为负,这就意味着,现在的银行存款,无论是企业存款,还是居民存款,都是在不断缩水,如果任这种趋势进行下去,那么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需要创造更多的利润才能弥补负利率带来的损失。因此,对于上市公司,与其被动地把资金放在银行导致企业价值缩水,还不如主动进行对外投资,来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值保值。可以说,是负利率的出现,催热上市公司委托理财。
  委托理财资金大部分流入了股票市场,且委托理财协议规定的期限一般在一年左右,因此委托理财应看成短期投资的一种方式。对于亏损的上市公司将大量资金用于"短、平、快"的委托理财,注重短期利益,试图通过委托理财扭亏为盈。
  三、委托理财风险进一步加大
  由于上市公司委托理财的资金相当一部分进入了股票市场,大多数上市公司为了保证一定的投资收益率,在委托协议中都加入了保底收益条款。而保底收益条款缺乏法律保护,只能凭借协议双方的信用维持。上市公司委托理财主要面临以下三种风险:
  1、市场风险。股票市场本身具有高风险性,一旦股市行情欠佳,上市公司就会出现投资亏损,有时甚至血本无归。自今年5月下旬以来,由于委托闽发证券进行国债托管等委托理财业务而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的上市公司达到6家,涉险资金少则1000万元,多则达到1.5个亿。
  2、法律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上市公司委托理财没有按照股东大会或董事会的授权进行,而不按照董事会授权比例委托投资等违规行为有可能招致证监会的查处。上市公司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披露委托理财的相关信息。之所以未及时披露委托理财信息,除法律意识淡薄外,还有下列原因:一是委托理财资金来源不明,操作不规范,难以理清是自有资金还是募集资金;二是上市公司与主承销商关系不明,尤其是对首次公开发行的再融资的上市公司来说,如果委托理财的受托机构是主承销商,那么主承销商必须对募股时的投资承诺负责,因此上市公司不愿公布委托理财事项。上市公司委托理财协议中的保底收益条款违反了《证券法》的相关规定,这些保底收益条款并不能得到法律的保护。上市公司全权委托证券公司等机构代为理财违反了《证券法》的相关规定,而部分上市公司的委托理财实质上就是一种全权委托。这种风险在股市行情欠佳、证券公司损失惨重致使上市公司难以收回资金时表现得尤为突出。
  3、受托机构信用风险。受托公司包括证券公司、投资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由于受托机构的相互竞争,很多机构为了拉生意不计成本,而一旦出现亏损,只能用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填补,甚至互相拆借、连环抵押。目前券商的净资产总额多的也只有数十亿元左右,而其管理的资产总量有的却超过几百亿元。当行情出现调整时,大多数券商损失惨重,且委托理财协议规定的期限一般在一年左右,因此券商将面临严重的偿还危机。
  四、委托理财的风险防范
  1、限制委托理财资金规模。
  由于委托理财实质上只是对外投资的一种方式,而上市公司对外投资规模不得超过其净资产,因此委托理财资金限制在其资产的一定比例内,有利于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上市公司自身的经营与资金安全。此外,建议在有关法规中将此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
  2、加强监督募集资金使用。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是委托理财泛滥的根本原因之一,在公司未建立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或董事会很有可能自行决定将募集资金用于委托理财,而无须经过股东大会的授权。监督并制约董事会投资权限主要依靠监事会和独立董事。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普遍未能发挥,造成投资的随意性和低效率,容易将上市公司拖入高风险的境地。
□ 胡天存 陈超

海杉 发表于 2004-7-1 08:37

发改委主任:中国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但潜力巨大
2004年07月01日 07:44:36


  中国发改委主任马凯昨天在此间指出,改革开放以来已取得长足进步的中国服务业,其发展仍相对滞后,但未来潜力巨大。??
  马凯在中国国际服务业大会和展览会开幕仪式上指出这种滞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近几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GDP占比一直徘徊在百分之三十三左右,不仅远低于世界平均百分之六十四的水平,而且也低于低收入国家百分之四十五的平均水平。??
  其次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占百分之四十左右,而现代服务业还不足百分之三十,同时城乡服务业发展水平也存在明显差异。??
  第三是产业竞争力不强,服务业总体技术水平较低,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经营方式比较落后,服务效率和附加值不高。??
  但马凯同时表示,从目前情况看,中国服务业已具备加快发展的巨大潜力和现实条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正向更加注重提高生活质量的方向迈进;城镇化进程加快,使能够享受现代服务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多;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将对住房通信、旅游休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方面的物业产生巨大需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会极大拓展相关生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服务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有利于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和增加有效供给。(记者 刘育英 翁阳)

海杉 发表于 2004-7-1 08:37

专家为中国城市“把脉” 坦称城市面临“三缺”
2004年07月01日 07:36:16


  国内老牌专业咨询机构普惠咨询集团董事长吴道新今天在北京举行的“省、市长与企业家高峰对话”上指出,目前中国城市经济正面临三缺:经济总体上的“城市短缺”,人才建设上的“市长短缺”,城市经营上的“个性短缺”。
  吴道新认为,二十一世纪的竞争集中的表现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竞争,而目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第一缺就是城市短缺。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程度均超百分之五十,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也达到百分之四十二。而中国到一九九九年时城市化的比例仅为百分之三十点九。若按照城市化进度每年百分之一的比例来算,中国城市化到二0二0年将达到百分之五十,意味着要再过十六年,才能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目前中国城市经济面临的第二缺是“市长短缺”。吴道新认为,目前中国缺少富有创业精神的企业家,更缺乏富有创新精神的市长。为什么会缺市长呢?其原因是中国实行市场化经济的时间还不长,在并不十分完善的市场经济环境里,要培养出既懂公共行政又懂市场化运作的市长还勉为其难。
  城市经济面临的第三缺就是“个性短缺”。吴道新认为,目前中国城市经营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从城市建设来看,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千城一面让人走到哪都似曾相识。另一方面很多地方互相照搬别人的发展模式,完全没有个性可言。
  吴道新建议,中国城市发展必须做好优势诊断、定位诊断和营销诊断,找准自己的优势和定位,采取营销手段经营城市,促使中国的城市高效优质地发展。(记者 吴庆才)

海杉 发表于 2004-7-1 08:38

美联储局加息25个基点 主要股指收高
2004年07月01日 07:02:57


  在联储局如预期宣布将利率调升二十五个基点后,主要股指振荡上行。
  这一决定使联邦基金隔夜利率达到1.25%,这是联储局四年来首次升息。联储局的声明就未来加息的时机与幅度问题上仍保留了“稳步”的字眼。
  声明表示,“由于预期通货膨胀仍将保持在低水平,委员会认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将稳步收紧。”
  联储局公开市场委员会表示,将会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来制定相应的措施,在促使近期价格上涨的因素中,有一些是暂时性的因素。
  Shields & Co.市场分析师约翰-休斯(John Hughes)指出,虽然升息幅度符合预期,但此次升息仍是今年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休斯表示,“根据声明,葛林斯潘似乎并不对通货膨胀感到特别担忧,因此声明仍保留了稳步这一字眼。他所强调的临时性因素告诉我们联储局认为能源价格等的只带来一时的通货膨胀压力。”
  截至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上涨了22.05点,至10435.48点,涨幅为0.21%。那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了12.86点,至2047.79点,涨幅为0.63%。
  在联储局发表声明前,道指下跌了大约15点,那指基本持平。
  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了0.41%,至1140.84点。罗素2000种小型股指数上涨了0.6%,至591.52点。
  Jefferies & Co.首席市场分析师阿特-霍根(Art Hogan)表示,联储局的决定以及声明的措词对股市是一大利好因素。
  他表示,“虽然这是四年来首次升息,但这仍是好消息,因为我们的预测被证明都是正确的。声明中没有令市场不安的东西,在本周余下的时间里股市有望上涨。”
  Spencer Clarke LLC首席市场分析师迈克尔-谢尔登(Michael Sheldon)对股市的前景依然看法,他指出,“期货市场目前预期联储基金利率将在年底前提高至2.25%,在2005年底提高至3%。”
  他解释称,“联储局从未在债务如此巨大的情况下加息,因此除非通货膨胀出乎意料之外地飙升,联储局将在加息问题上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
  他继续表示,“虽然伊拉克与恐怖主义的阴影近期不会消失,但历史站在了投资者这一边。在以往四个紧缩周期里,标准普尔500指数在头六个月里平均上涨了8.1%,在加息后的一年里,标普500平均上涨3%。”
  High Frequency Economics首席美国经济学家伊恩-谢泼德森(Ian Shepherdson)表示,“声明的措词为在未来通货膨胀压力增强时大幅提升利率铺平了道路。”
  他表示,“如果经济数据,即非农支薪人数、失业率与核心个人消费支出/消费者物价指数进一步强劲攀升,那么联储局将会加息五十个基点。我们认为这一点不可避免,只是时间问题。八月份可能就会进行第一个五十个基点的加息。”
  道指三十种成份股中共有十八支股票上涨。沃尔玛、联合科技、JP摩根与波音上涨显著。
  麦当劳下跌了1.6%,跌幅名列道指成份股榜首。该股已连续五个交易日下跌。没有其它道指成份股涨跌幅超出1%。
  纽约证交所成交量为14亿7400万股,那斯达克市场成交量为17亿4800万股。纽约证交所上涨股以24比8领先于下跌股,那斯达克市场上涨股以19比12领先于下跌股。
  经济数据显示六月份芝加哥地区制造业的成长速度低于预期,但这一经济数据似乎并未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
  国债、美元、黄金与石油市场
  由于联储局升息幅度符合预期,且未来升息也将稳步进行,美国国债市场价格上涨,殖利率下滑。十年期国债价格上涨了24/32点,殖利率从联储局发表声明前的4.62%下降至4.60%,周二殖利率为4.72%。
  美元对欧元汇率继续走低,但对日圆汇率恢复上涨。美元对日圆汇率上涨了0.8%,至1美元兑换109.01日圆。欧元对美元汇率上涨了0.8%,至1欧元兑换1.2175美元。
  纽约商业交易所八月份黄金合约上涨了20美分,至每盎斯393美元。该合约本月共下跌了1.80美元。
  原油期货有所上涨。纽约商业交易所八月份原油合约收盘37.05美元,上涨了1.39美元。该合约本月共下跌了2.65美元。能源部报告在截至6月25日为止的一周里,原油库存下降了50万桶,至2亿490万桶,与市场预期相反。但美国石油学会表示在截至6月25日为止的一周中原油库存下降了420万桶,至3亿460万桶,也与市场预期相左,且降幅超过了能源部的50万桶。
  经济数据
  芝加哥采购经理人集团周三表示,六月份芝加哥地区制造业指数为56.4%,远低于经济学家的预期。
  CBS MarketWatch调查的经济学家此前预期为65.2%。该指数已连续十四个月超出50%,超出50%则意味着制造业呈现扩张。
  公司新闻
  Research In Motion(RIMM)上涨了15%,至68.45美元。这一Blackberry无线文本通讯设备制造商报告的第一财季业绩好于预期。该公司还调升了第二财季的盈馀预期。
  Lexar Media(LEXR)下跌了17%,至6.68美元。该公司在开盘前表示第二季度将出现亏损,这一预期令华尔街感到意外。这一总部设在加州的数位媒体产品制造商将此归因于产品定价问题。RBC Capital将该股评级调降至“类股表现”,并将该股股价目标设定为4美元。
  General Mills(GIS)报告的第四财季业绩超出了华尔街的平均预期,但该公司表示,2005财年业绩将受到商品成本提高的冲击。该股上涨了3.1%,至47.53美元。
  西尔斯(S)签署了协议以6亿2100万美元从K-Mart(KMRT)手中收购五十四家店面。K-Mart上涨了5.2%,至71.80美元,该公司还宣布了一项1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西尔斯下跌了1.3%,至37.76美元。
  新浪财经

海杉 发表于 2004-7-1 08:38

保险业步入非常有利发展时机
2004年07月01日 06:58:57


  吴定富表示,要抓住机遇用10到20年时间做大做强保险业
  吴小平提出,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培育多层次的保险市场体系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日前表示,保险业要抓住机遇,利用10到20年的时间做大做强。为此,要重视和加强对保险功能理论、发展理论和监管理论的研究,推动保险实践发展和创新。
  吴定富阐述了他所提出的现代保险功能理论,认为在传统保险理论的经济补偿功能基础上,现代保险更凸显了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功能。从经济补偿功能的发挥上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保险业对于地震、洪灾等自然灾害及海船失事、井喷等事故损失累计赔付超过6000亿元,对于恢复生产、稳定生活、社会安定起到了重要作用。谈到保险资金融通功能,他认为,保险功能发挥的空间和潜力非常之大。目前,可运用的保险资金超过9000亿元,其中,50%存在银行,30%购买企业债,占企业债总量的一半,对于证券基金的投资占基金总量的三分之一。保险公司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和主导力量。
  吴定富认为,目前已经在探讨保险资金直接进入资本市场及投资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等途径,这也有助于减轻银行存款较多的压力。他表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养老保险、健康保险、责任保险等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社会管理功能。保险业越发展,其社会管理功能的发挥也就越充分,可进一步促使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保险业的发展阶段与社会发展水平也很不相称。我国的GDP已经超过10万亿元,在全球排名第6位,而保费规模为3800亿元,保险密度(人均保费297元)和保险深度(GDP占比3.33%)处于世界第60至70位之间。
  保监会副主席吴小平昨天在"中国国际服务业大会和展览会国际金融服务论坛"上指出,在当前国内良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及国际环境的影响下,中国的保险业已开始步入非常有利的发展时机。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培育多层次的保险市场体系,是我国保险业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发展的主要思路。
  吴小平说,对外开放为中国保险业注入了巨大活力。从1992年起,外资保险公司进入市场以来,中国境内的保险公司数量从6家增加到61家,其中24家是中资,37家是外资,外资占一半以上。外资在华保险公司总资产从1999年的44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197.8亿元。目前,保险业对外开放城市已经增加到15个。这不仅从数量上丰富了保险市场的主体,而且促进了保险市场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对于培育多层次的保险市场体系,吴小平指出,今后一段时间内,首先,要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保险企业集团,允许保险公司根据市场定位和业务发展整合内部资源,设立各类保险专业子公司,成为主业突出、优势互补的企业集团。其次,要完善保险市场准入机制,增加市场主体,为保险市场注入活力,有侧重地批设专业性养老保险公司、健康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公司。第三,要积极培育再保险市场。支持保险公司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参股或设立再保险公司,增强我国再保险市场整体承保能力。第四是规范发展保险中介市场。鼓励和促进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创新经营模式,发挥专业经营优势。
  吴小平说,现阶段保险业面临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居民对住宅、汽车、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健等改善生活质量的需求明显提高,保险的空间也越来越大。同时,正在经历重大变革的社会保障体制,每年新增的1000万左右的人口,也为保险市场提供了丰富的潜在保险资源。他预计,以2002年世界保险深度(8.1%)和保险密度(423美元)的平均水平为基础进行初步测算,到2020年,我国保费收入将达到30000亿元,保险业总资产将超过65000亿元,资金运用余额可望达到60000亿元。外资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预计将超过10%。
  吴小平乐观地表示,未来的十五年,中国保险业将会有更大地发展,并将成为世界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 卢晓平 雷玲昊)
  上海证券报

海杉 发表于 2004-7-1 08:39

QDII应该缓行
2004年07月01日 07:30:43


  最近以来,有关金融监管机构的负责人分别谈到我国正在考虑推出QDII制度。由此可见,关于QDII的讨论已经到了相当成熟和高级的阶段。然而笔者认为,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经济金融安全来看,QDII都应该缓行。
  对内地资本市场影响巨大
  首先,现在推出QDII将对我国的资本市场带来重大的打击。现在内地同类证券的价格,大约比香港高出50%至100%。以同时在上海和香港上市的中国石化股票为例,其6月29日在上海的收盘价是4.78元人民币,在香港是2.82港元,上海的价格比香港高出约60%。从整个市场看,上海相对于2003年利润的平均市盈率在30倍左右,而香港仅15倍。在这样大的价差下,若允许QDII推出,相对于投资内地市场而言,QDII资金投资到海外市场就有了无可抵挡的预期收益优势。这势必将促使内地市场的投资者卖掉证券,将资金以QDII的形式投资到香港,从而大大压缩两地价差,造成内地市场的深幅下跌。
  也许有关方面目前在考虑QDII时,设想的只是允许很有限的一部分钱(比如不超过10亿美元)出去。但在这样显著的利益差别驱使下,一旦开了一个小口,就会有巨大的压力迫使这个口子越开越大。如此,内地的资本市场将有可能失去其资金充沛这个最大的优势。对内地市场的影响还不仅来自于现实资金的流失,QDII带来的心理压力也不可低估。
  从上市公司和投资资金互动的动态角度来看,QDII带给内地资本市场的负面影响就更大了。众所周知,我国绝大部分大型优质企业都在海外市场上市(或其主上市地在海外),并且这个趋势还在继续。我国的机构资金对收益要求一般不高,也就是资金比较便宜,如果这些资金通过QDII大量地流到海外,与纷纷到海外上市的我国优质公司相结合,那么海外的市场一定很活跃、很红火,这些公司到海外上市将很容易,QDII资金在海外投资的收益也一定很好。外流的资金和外流的公司一旦紧密结合,形成难以阻挡的潮流,那么内地的资本市场还谈何发展?
  对经济金融安全影响不可忽视
  其次,从当前我国经济金融安全来看,对推出QDII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也要给予充分估计。我国资本项下外汇的非法流出和流入一向存在,在大部分时间里是非法流出的多。只是近几年美元利率非正常的低,才导致非法流入较多。但美元利率已开始回升,非法流出必定伴随增加。若此时推出QDII,增加合法的流出,其时机是否合适?其对我国金融体系整体流动性的影响有无估计够?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外汇大量流失导致的各国国内金融体系流动性的严重缺失。
  QDII推出的恰当时机是内地市场的证券价格与海外市场大致相当的时候。这样才不会给内地的资本市场和经济金融安全带来严重的负面冲击。我赞成QDII制度,但首先要平稳地创造上述条件。
  (作者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 方星海,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
  上海证券报

海杉 发表于 2004-7-1 08:39

市场修正期的策略选择
2004年07月01日 07:14:07


  长期趋势未改择机主动建仓——市场修正期的策略选择
  市场对调控反应略显过度
  目前的市场焦点问题仍是紧缩政策的影响。不过,随着调控初见成效,紧缩政策对市场的作用机理将发生很大变化。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市场对已出台紧缩政策的反应是过度还是不足?市场对未出台调控政策是否存在预期?紧缩环境下的市场估值水平是否合理?
  紧缩政策的系统风险基本消化完毕。首先,市场对政策带来的系统风险有了比较充分的释放。以5月10日为时间窗口,4月1日-5月10日为紧缩系统风险释放阶段,5月10日以后过渡为业绩成长风险。可以看出在第一阶段行业与个股普跌,受控行业跌幅更大,市场明显表现出规避系统风险的特征;第二阶段大盘有企稳的迹象,行业表现开始分化,行业内个股也在分化,预示市场开始进入消化非系统性风险阶段。
  其次,调控效果开始体现,继续密集出台紧缩政策的可能性降低。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宏观指标与受控行业投资、产量与价格增速开始放缓。统计局统计的70个行业主要产品中,2、3、4月产量同比为负的品种递增,依次为12个、42个、45个。从政策效果连续性和经济“硬着陆”风险考虑,管理层没有必要加大调控力度。紧缩政策带来的系统风险已见顶回落。
  第三,调控风险的载体向微观层面转移。宏观调控初见成效后政策性的系统风险将减少,因而市场继续恐慌性下跌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港股近期开始大幅反弹,内地股市与港股走势日趋同步的情况下,国际因素有利于消除对中国经济及股市的恐慌。紧缩措施在凸现宏观效果的同时,对行业与公司的微观效果也将开始初步显现,导致对业绩成长风险的预期将出现分化和纠错,股指将在上市公司股价的结构调整中获得平衡。今后一段时间,行业的分化程度可能会降低,这也意味着选行业的重要性下降。相反,随着紧缩效果的深化到上市公司层面和行业内部业绩分化程度的提高,通过选择个股将带来更多的机会。市场数据表明,生物制药、信息技术、运输、汽车、零售等行业内收益率的方差较大,在这些行业中选择个股机会较多。
  股指对加息影响已经提前反映。市场对紧缩政策反应是否恰当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对未出台政策是否存在预期,预期是否符合未来走向。这方面两个判断最为关键,一是对未出台政策本身的判断,二是对政策将来市场影响力的判断。
  由于调控进入观察期,近期更严厉紧缩政策出台的可能性不大,但基于金融改革本身的需要和调控的准备措施,提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仍将是央行下一步最可能采取的货币政策。央行首季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将密切关注二季度物价形势变动情况,研究运用价格杠杆等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赋予金融机构更大的贷款利率定价自主权,利率市场化的取向非常明显。
  在物价指数对加息压力最大的5、6月份,央行实行加息的可能性并不大。进入三季度,非典及食品季节性因素的消除、调控效果的体现,将导致加息的压力进一步减轻。不过,我们必须注意央行调整利率的另一个要求: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初期,除了利率提高的压力外,市场还将随利率调整频率的加快而对利率更加敏感。
  证券市场的敏感性的特点决定了股指对利率变动的变动趋势不可能不提前反映,在前期一系列调控措施出台的情况下,市场对加息的预期相当强烈。如果我们从市盈率水平急剧下降到5年来历史最低水平的现象来看,股指已经提前反映了加息可能带来的影响。后市假使推出利率调整的相关措施,对市场也不会再构成实质性的影响。
  策略选择基本思路
  紧缩环境下的策略选择,更应侧重于投资节奏的把握和投资思路的理性。
  先行把握政策信号的动向。可以预计,只要三季度的统计报告显示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初现,则继续出台强力措施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政策将进入到相对稳定期。考虑到股市反应具有提前的特点,则股市可能在三季度前就会开始转强。
  进入4月份以来,股市单边下滑与对当前宏观调控政策的认识不不到位有较大关系。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紧缩调控的环境下,一些积极股市政策因素却可能被市场所忽视。深圳中小企业板块的推出,是国务院九条《意见》逐步具体落实的开始,其中所隐含的积极意义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扭转目前市场的弱势心态。《意见》始终被市场认为是支持股市中期走好的纲领性政策文件,其对今年市场运行的利好支撑作用不可忽视。
  市场自我修正的特性将逐渐显现。目前影响市场最核心的因素就是政府宏观调控的成效,宏观调控的效果如何、是否还有进一步紧缩措施都将依赖对有关经济数据的判断和评价,进而影响投资决策。但在对紧缩政策的目标和今后中长期内经济增长速度完成理性的判断后,市场将会主动作出修正。从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已经由基本面转向了资金面,市场资金供求关系的失衡已经取代了对宏观调控的预期,成为造成目前股指不断下滑的主要原因。由于大盘蓝筹股已经提前调整完毕,指数继续下调的动力不足,沪市1450点以下将是资金投资性介入的良机。
  从关注经济增长转到关注企业增长。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在紧缩环境的背景下,选择公司应该比选择行业更为重要。只要上市公司的盈利基础较为牢靠,能够保持较好的持续发展能力,其抵抗环境变化的能力就不容忽视。在今后的投资过程中,投资策略的变化需要我们从关注经济增长转到关注企业增长。鉴于经营业绩的提升更多依赖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倾向于选择在经济增长变动的进程中具有持续增长能力的上市公司。无论是价值型、成长型,还是价值和成长相结合的投资,只要注重了企业基本面的研究,都会取得不错的收益。无论是大盘蓝筹还是小盘成长,只要有合理的投资内涵,都应纳入视野之中。
  调控环境下的投资困境
  投资策略需重新审视。实施调控到经济数据反映调控结果的数个月时间段内,投资策略需要正视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假使短期内大盘探出了底部支撑,但由于后续政策的不确定性,市场仍然缺乏大幅上行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的逐利性和博弈性,一部分谨慎投资者离场之时可能正是积极资金进场的机会。在这种市场预期的背景下的投资策略研究,其立足点的战略性色彩亦更加浓厚。在宏观调控尚未落幕的环境下,目前单纯从宏观和行业为出发点的投资策略和紧盯低市盈率的价值投资策略都值得我们去重新审视。
  自上而下策略进入两难境地。由于对股市长线看好的市场基础尚未受到实质性的动摇,市场整体水平也未全面高估,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回避调控行业,寻找避险品种,采取自上而下的策略进行投资应该是合理的选择。但我们认为其预期收益可能并不理想。以消费和服务行业为例,尽管可以规避紧缩风险而成为近期较好的防御品种,但这一行业也并非就是完全安全的避风港。一方面,与基础原材料、能源等周期性行业内上市公司不同,在消费品等行业中,因其竞争激烈、定价能力不强,难以实现像钢铁行业都能从价格上涨中受益,因而不会出现行业内上市公司业绩齐涨齐跌的格局。另一方面,受社会总消费规模短时间内不会快速增长的刚性制约,业绩提升不会十分明显。更重要的是,紧缩政策使固定资产投资急刹车,但并不代表经济增长模式就一定会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方向转变。央行发布的报告显示,从价格的传导过程看,目前价格上涨具有明显的初级产品高于中间产品、中间产品又高于最终产品的特征,此时,马上将投资重点向消费服务类行业倾斜可能还为时尚早。
  2003年受行业景气度影响,投资于钢铁、汽车、能源和有色金属等行业的收益不俗。依据从宏观和行业为出发点的自上而下的投资策略,在调控范围内行业中的上市公司应该是目前回避的对象。但如果仔细分析,依据并不充分。从宏观运行的情况看,2003年景气行业上市公司受益于投资品价格上涨而导致了业绩提升,但受调控行业上市公司2004年业绩是否就会出现下滑还应具体分析。统计显示,受调控行业中有代表性上市公司一季度的股价只是提前反映了对2003年的业绩的增长,而未包含对2004年业绩的预期,如果这些公司2004年的业绩仍会有一定增长,则在目前出现股价大幅回调的情况下对其估值可能偏低。因为对于多数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上市公司而言,毕竟宏观调控只是改变了对业绩增长速度的预期,而未改变其业绩增长的趋势。由于行业内部的分化,行业的需求与供给下降不会是同比例的,股价整体调整将凸显部分公司的投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由于调控而绝对回避相关行业中的优质上市公司显然过于片面和刻板。
  实际市盈率有上调要求
  市场的市盈率是否合理,紧缩环境下得市场估值水平是否需要调整,这是判断市场走势最关键的问题。目前两市的平均市盈率处于历史的最低水平,一般来说,市盈率低,投资价值高,应该是比较好的买入机会,但从动态看,市盈率低往往意味着经济周期和周期行业业绩到达了一个顶点,从成长性考虑应该卖出。低市盈率带来的这两种矛盾的结论,是目前市场给投资者带来的最大困境。
  目前市场的低市盈率需要辩证分析,市盈率低总体上能凸现市场的投资价值,但从2001年开始市盈率形成的下降通道有其必然性。原因在于GDP增速回落导致的部分行业周期性特征加强,进而对一些上市公司的估值时考虑了一定的贴水。
  目前接近历史低点的市盈率水平对市场将形成有力的支撑。但期待大幅提高市场的整体估值水平也不现实,市场规模的扩大、经济与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提高、投资者的成熟与理性都预示着市盈率将长期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从2002年开始,市盈率的走势比股指更稳定。从2002年下半年至2003年三季度,由于业绩的支撑,市盈率下跌比股指下跌慢;2003年四季度至今年一季度,基于价值发现与业绩增长预期,股价的上涨快于业绩的提高,市盈率有所提高但比股指慢;今年4月份以来,业绩仍在增长,但由于紧缩导致对经济和业绩预期的谨慎,股价的跌幅大于市盈率的下降。
  这里我们以市场市盈率为基准来判断市场的走势,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怎样确定市盈率的合理水平。在成熟市场中,合理市盈率是市场平均收益率的倒数,股市市盈率处于长期利率倒数与短期利率倒数之间。在我国,存款利率的倒数是63倍,贷款利率的倒数是17倍,区间太大,显然没什么实际意义,何况存贷利率的长期固定反映不出市场的资金需求。我们选取91天国债的回购利率来确定合理的市盈率水平,通过验证是相对符合历史经验的,因为回购利率倒数与市盈率之间存在很好的重叠性。分析的结果是,目前市场的实际市盈率比合理市盈率要低,因而存在一定的上调要求。
  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或推荐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专家意见,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 王凯 黄常忠   证券时报 华夏证券研究所

海杉 发表于 2004-7-1 08:39

蓝筹VS“中小板”谁的机会大
2004年07月01日 07:16:32


  近日,大盘出现了较有力度的反弹走势,上证指数再次回到了1400点附近进行整理。而推动指数上行的核心力量依然是石化、钢铁等大盘蓝筹股。与此同时,经过连续两天的暴跌之后,中小企业板前8股止住了跌势,周三出现较有力度的反弹,精工科技盘中一度上攻至涨停板。很显然,在1400点附近的大盘低风险区间,蓝筹股的基本面优势开始重新吸引市场资金的关注,而中小企业板风险初步释放之后也得到短线热钱的加盟。那么,两者谁的机会更大?投资者又该如何把握呢?
  两类资金决定两种运行方式
  蓝筹股一直是基金等机构投资者重兵把守的阵地,虽然上半年基金主力在获利丰厚的情况下有一定的减仓行为,但从公开的信息分析,目前基金依然重仓持有石化、钢铁等蓝筹股。
  中小企业板由于上市股票都是袖珍小盘股,流通性因素就成为制约基金等机构资金进入的门槛,因此,介入其中的资金性质上往往以市场游资为主。同时,上市新8股定位明显偏高也让将资金安全性放在首位的基金望股兴叹,不会轻易介入。因此,在蓝筹股和中小板股票中运作的资金在性质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决定了两者的运行方式将存在明显差别。
  蓝筹股有望震荡盘升
  蓝筹股有望借助中报契机展开稳步盘升行情。沪深大盘都是在本周二创出的调整以来的新低,但我们注意到蓝筹股板块却早已经提前于大盘见底,尤其是在最近几周大盘加速下跌的过程中,蓝筹股表现非常抗跌,并呈现底部逐渐抬高的技术特征。特别是石化、钢铁等板块中的龙头品种作出了良好的表率,扬子石化、齐鲁石化、上海石化都是在5月初探底成功,最近开始逆市上涨,其中齐鲁石化已经在不经意间上涨了30%。钢铁板块也在宝钢股份、韶钢松山、马钢股份等带领下展开筑底反弹,对抵消其它板块的做空能量贡献不小。
  蓝筹股的走强一方面固然与技术面严重超跌有关,另一方面同时也是更重要的因素是上市公司即将展开今年中报披露工作,蓝筹股迎来了走强的契机。近期发布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不断增多,截至6月30日已有307家上市公司对2004年上半年业绩进行了预告,其中预盈和预增的上市公司共计185家,占已发布业绩预告上市公司的近六成。而且这些业绩预增的上市公司仍主要集中在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工程机械等行业,可见股价的下跌依然不改蓝筹股业绩优良的本色。由于目前距离上市公司集中披露中报还有一段时间,在业绩利好兑现之前,蓝筹股有望保持稳步盘升的运行格局。
  中小板新股将宽幅震荡
  中小板股票在短线资金作用下将出现宽幅震荡。中小板股票在首日的激情过后出现连续的暴跌,周三又出现盘中的快速反弹,短线波动剧烈。我们认为,新8股出现这种上窜下跳的走势,反映了目前市场中游资操作的固有特征。受大盘长期低迷的影响,这些资金存在强烈的盈利要求,一直苦于没有机会,中小企业板恰好给了这些资金一个运作的舞台,但新8股上市首日的偏高定位使这些资金再次遭受套牢之苦。周三的中小板股票的行情演变再次提醒投资者,市场游资是绝对不会放弃这个天赐良机的,后市还将在该板块中“兴风作浪”,这样,相关股票剧烈震荡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主要特征。
  两种策略应对两类股票
  对于两类不同的股票群,投资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投资策略。
  蓝筹股由于有中报良好业绩预期作支撑,同时经过充分的调整,风险已经得到较好的释放,投资者可以趁大盘回调之际对目标股票进行积极吸纳,并且中线持股待涨,等待其公布中期业绩。具体目标的选择,还是应以钢铁、石化、工程机械、汽车、水泥、金融、有色金属等调整充分的准蓝筹股为主,其它“个别”业绩大幅增长的品种也有望得到市场资金的青睐,从而提供不错的获利机会。
  而对于中小板股票,建议投资者采取谨慎态度,稳健型投资者暂时观望为宜。而对于反应灵敏的短线高手,倒是可以利用目前新板块波动剧烈的走势特征进行短线交易,从中套利,但要掌握快进快出的原则。
  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或推荐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专家意见,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证券时报 北京首放

海杉 发表于 2004-7-1 08:40

“五穷六绝七翻身”将重演?
2004年07月01日 07:18:51


  证券市场素有“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意思是5月行情往往会下跌,使得投资者亏钱,6月行情可能加速下跌并导致市场产生绝望情绪,而7月行情却往往会孕育翻身反转行情。最近两个月,深沪股市的行情发展似乎在遵循着这样的运行规律,那么,今年7月会看到市场期盼的翻身行情吗?我们认为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但短线的反弹却是可以预期的。
  政策面的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制约上扬行情的发展。目前的主要基调是宏观调控已经初见成效,但并不等于政策面的不确定因素已经消失,相反,很多预测分析都认为,央行的加息压力依然很大。另外,近期各大主流媒体关于QDII的分析讨论明显增加,QDII大门一旦开启,可能导致部分资金分流,同时逐渐影响目前A股市场的价值评估体系。
  从历年行情的阶段性底部来看,近期行情的调整尚未到位。也许大盘急跌过后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短线的反弹,但很难改变中期弱势格局。我们可以从时间周期来进行简单分析。从最近几年行情的反弹低点来看,2001年的低点出在该年的2月份,沪指探明1893点后延续牛市行情;2002年的2月初,沪指探明1339年的历史低点;2003年1月初,沪指探明1311点的阶段性底部后展开强势反弹,而2003年的11月,沪指在1307点附近结束短线的整理行情,并进入新的涨升行情。由于2001年行情还处于牛市循环阶段,因此其探底的短线低点并没有特别的指导意义,不过其时间还是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其一,每一个阶段性低点的时间间隔大约是10至12个月;其二,在最近两年行情中,阶段性低点呈现出依次降低的格局。从上述运行规律来看,既然上一个阶段性的低点是出现在去年的11月份,那么今年的阶段性低点可能会出现在今年的9月-11月,因此从时间周期来看,笔者认为大盘的调整还不充分。
  市场出现阶段性低点的一些规律。一般而言,行情经过比较漫长时间的持续调整后,会出现低位个股的破位杀跌走势,这是散户信心崩溃后出现的低位抛售操作,也是机构资金在低位积极收集底部筹码的过程。而近期行情中,虽然大盘持续下跌,但广大投资者采取的基本上是被动持仓策略,并没有进行低位杀跌,相反,在近期的每次反弹中,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都采取了拉高减磅操作策略,这与行情阶段性低点时的市况特征有着明显差异。由此可以判断,近期行情并没探明真正意义的阶段性底部。
  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或推荐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专家意见,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 季凌云   证券时报 北京首证

海杉 发表于 2004-7-1 08:40

六涨四跌 中小板步入分化期
2004年07月01日 07:43:49


  昨日10只中小板新股6只上涨、4只下跌,齐涨共跌的格局被打破
  中小企业板最初的3个交易日,“新八股”演绎出同进共退的格局———从首日整体暴涨,到随后两个交易日集体跳水,涨跌的节奏出现了惊人的一致。但昨日这种局面被打破,既有上涨6.68%的精工科技,又有大跌8.40%的大族激光。
  昨日是中小板开市的第4个交易日,这批新股显露出初步走稳的迹象,10只个股全部摆脱了跌停的厄运,成交量也得到有效放大。
  新股涨跌各异
  10只中小板新股昨日有6只上涨,4只下跌,前3个交易日一起涨、一起跌的局面被打破。其中,精工科技以6.68%的涨幅位居深市涨幅榜第二位,仅次于昨日上市的新股江苏纺织;被誉为“中小板新龙头”的大族激光和“中小板第一股”的新和成仍分别大跌8.40%和6.16%,列在深市跌幅榜上的第一和第四位。
  中小板新股为什么在上市前3天走势雷同,却又在昨天出现了这么明显的分化?中小板行情接下来又将以怎样的形式演绎?
  投资机会显现
  对此,国信证券的分析师陈芝妮称:“作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板块,‘新八股’开盘定价普遍整体过高,近60倍的市盈率让绝大多数人不能接受,这时中小板个股的下跌是必然的。但在普遍经过两个跌停后,整体市盈率已经降下来了,部分个股的市盈率已经到了30倍左右,甚至比其在主板中对应的个股还要低。中小板的投资机会开始显露出来,并得到了投资者的重视。”
  她认为,中小板个股未来的走势主要由个股的基本面以及与主板市场的比价效应来判断,主营成长性好、绝对价不高的个股容易受到追捧。
  申银万国的分析师谭凯也认为,开盘价过高以及大盘走势低迷给中小板新股带来了压力,导致上市后整体遭遇到恐慌性抛盘的打压。但是中小板个股成长性好、盘子小等优势并不会因此消失,在连续跌停后,个股投资机会开始显现,未来中小板新股的最终定价将由股票的内在价值所决定。(早报实习记者 施海南)
  天府早报

海杉 发表于 2004-7-1 08:41

银监会取消八项行政许可项目
2004年07月01日 07:00:21


  中国银监会6月30日发出通知,公布了对现有行政许可项目进行全面清理的情况。经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审核确定,银监会共有59项行政许可项目,取消8项行政许可项目,保留了51项行政许可项目。银监会表示将于近期发布有关行政许可项目的具体实施规定,以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
  银监会取消的这八项行政许可项目分别为:国有商业银行支行副行长任职资格备案;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副监事长任职资格备案;农村信用社(联社)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备案;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乡信用社(联社)、邮政储蓄机构变更银行卡名称、修改银行卡章程审批;商业银行代理开放式基金的认购、申购和赎回、注册登记业务的审批;外资金融机构自递交解散或关闭申请之日起转移或出售资产审批;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联社)外汇资本金或者营运资金做本外币币种调整或者营运资金的增加或者减少
  审批;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外汇业务主管负责人和其他外汇业务人员从业资格认证。
  取消这八项行政许可项目后,银监会仍保留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设立(含筹建、开业)、市场退出审批;政策性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设立(含筹建、开业)、市场退出审批;城市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设立(含筹建、开业)、市场退出审批;城市信用社及其分支机构设立(含筹建、开业)、市场退出审批;农村商业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设立(含筹建、开业)、市场退出审批、农村合作银行及其分支机构设立(含筹建、开业)、市场退出审批、农村信用社(联社)及其分支机构设立(含筹建、开业)、市场退出审批等共51项行政许可项目。 (周菡)

海杉 发表于 2004-7-1 08:41

上半年 15只新股挂牌香港创业板
2004年07月01日 08:38:36


  今年上半年,共有15家公司发行新股后在香港创业板挂牌,一半以上为内地企业。其中,6月份新上市5家公司,是近两年来创业板新上市公司最多的月份之一。在6月份挂牌的5家新公司中,3家为内地的民营企业。此外,又有两家内地企业公布了招股计划,拟于7月初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海杉 发表于 2004-7-1 08:42

十大咨询机构看后市 看空机构占据多数
2004年07月01日 07:30:19


  渤海投资:昨日大盘蓝筹股尾市放量拉升,显示主力护盘心切,后市大盘仍将继续展开反弹行情。
  汇正财经:目前多空双方在5日均线展开激列争夺,今日股指仍将继续震荡向上,收复1400点关口。
  金美林投资:沪深大盘仍然维持震荡探底格局,不过由于技术指标超卖严重,短线技术性反弹将随时产生。
  博星投资:由于目前上档均线压力明显,短线大盘难有作为,今日股指将出现低位整理走势。
  武汉新兰德:由于市场成交量仍未明显放大,因此短线股指大涨可能不大,今日股指将继续横向整理。
  广州博信:昨日蓝筹股板块并未延续强势特征,显示投资者态度谨慎,后市大盘仍将继续向下寻求支撑。
  三元顾问:若无量能配合,今日大盘将继续出现震荡回落走势。
  北京首放:短线5日均线对市场具有较强压力,今日股指仍有继续向下探低的可能。
  浙江利捷:由于1400点再次失守,后市股指将继续震荡下行。
  青岛安信:盘中做空动能依然存在,后市股指仍将继续向下寻求支撑,操作中可关注中小企业板块。(主持人 李导)
  本版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本版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沙漠玫瑰 发表于 2004-7-1 08:52

证监会公布施行基金销售和运作两个管理办法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1日 06:42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鼓励基金产品创新

  北京消息 中国证监会今日公布施行《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和《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办法鼓励基金产品创新,不再统一规定基金投资债券比例。

  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共分七章,对基金管理人或者基金管理人委托的其他机构宣传推介基金,发售基金份额,办理基金份额申购、赎回等活动进行了规范。

  办法规定,基金销售由基金管理人负责办理;基金管理人可以委托取得基金代销业务资格的其他机构代为办理。商业银行、证券公司、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专业基金销售机构,以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机构可以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基金代销业务资格。该办法还对各类基金代销机构的准入标准作了详细规定。

  办法规定,基金管理人和基金代销机构的基金宣传推介材料,应当事先经基金管理人的督察长检查,出具合规意见书,并报证监会备案。基金宣传推介材料必须真实、准确,与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相符,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情形。

  办法还规定,基金管理人、代销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基金份额持有人账户和资金账户管理制度,以及基金份额持有人资金的存取程序和授权审批制度。应当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妥善保管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开户资料和与销售业务有关的其他资料,保存期不少于十五年。

  基金运作管理办法则对基金的募集、基金份额的申购和赎回、基金财产的投资、基金收益的分配、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召开,以及其他基金运作活动作了规范。

  办法规定,拟任基金管理人为依法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拟任基金托管人为具有基金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拟募集的基金应当有明确、合法的投资方向,有明确的基金运作方式,符合中国证监会关于基金品种的规定,不与拟任基金管理人已管理的基金雷同。

  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不再统一规定基金投资债券的比例,这就为基金产品的创新打开了空间。但规定了基金分类及相关的投资比例要求、基金投资限制。如规定一只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其市值不得超过基金资产净值的百分之十;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不得超过该证券的百分之十。此外,还规定封闭式基金的收益分配,每年不得少于一次,且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基金年度已实现收益的百分之九十。同时,要求开放式基金在基金合同中约定每年分红的最多次数和最低比例。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7-1 08:57

Originally posted by 雅铭 at 2004-7-1 08:29 AM:
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称新股发行节奏可能放慢
2004年07月01日 06:55:38


  证监会副主席屠光绍表示此举为避免进一步打压脆弱的证券市场
  昨日,在人民大会堂出席国际金融服务论坛的证监会副主席屠光 ...
:*30*:

txjian 发表于 2004-7-1 10:01

发改委公告称将动用53.6万吨国家储备糖平抑市场

本榨季全国食糖生产基本结束,全国食糖产量1005万吨,比上榨季减少近60万吨,供求存在缺口。按照国务院对食糖总量平衡和市场调控的批示精神,为满足国内食糖市场需要,决定投放国家储备糖。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 投放原则。国家储备糖投放坚持公开、公正、透明的原则,以稳定市场、保证供应为目的。在投放过程中,如市场糖价下跌到竞卖底价以下,国家即暂停储备糖投放。
  二、投放方式。国家储备糖通过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电子网络系统公开竞卖投放。
  三、投放数量、品种和时间。投放总量为53.6万吨白砂糖。投放时间为7—10月每月中旬,具体时间为:7月13—15日、8月17—19日、9月14—16日和10月12—13日。如有特殊情况需更改时间,另行通知。每期投放数量分别为7、8、9月各投放15万吨,10月投放8.6万吨。
  四、竞卖底价。本次国家储备糖竞卖底价为2800元/吨。
  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要按有关部门要求,做好国家储备糖网上竞卖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国家储备糖竞卖安全。
  其他有关竞卖具体事项由商务部另行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
  商  务  部
  二○○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国家发改委)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2004年7月1日各方面信息专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