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 警告背后的潜台词
2004年04月28日 07:30:51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博鳌亚洲论坛2004年年会上的一席话,令在场的人绷紧了神经。
关于央行此前出台的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吴晓灵说:"这一调控措施是善意的、温和的,希望各有关部门自觉控制,以免矛盾激化,导致央行采取大家不愿看到的更强硬措施。"她进而警告道:"不要因为央行现在出手还比较温和,就想趁这个机会赶紧‘干一把’,导致经济出现大的波动,造成今后的政策更加严厉。"
从吴晓灵的这番话,人们读懂了背后的潜台词:别逼我,逼急了只会招来更严厉的招数。
中国的央行官员首度在公开场合借媒体向欲与央行博弈之人提出警告,并且口气强硬,让人相信,央行已对调控经济过热预备了多套方案,不仅志在必得,而且胜券在握。
事实上,吴晓灵的警告并不突兀。就在不久前,关于中国的利率政策,吴晓灵代表央行发表了看法。她说,市场经济环境中央行的利率政策,是通过利率水平调整影响市场筹资成本和宣示央行对经济发展和银根松紧的判断。
实际上,近年来利率水平的宣示作用大于对经济实体财务成本的影响。现在到了将这两个作用颠倒过来的时候了。特别是在目前投资需求膨胀过快、货币信贷增长偏快、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灵活调节利率水平,宏观调控经济金融,央行理由十足。
因此,已有业内人士对央行下一步的"招数"作出了估计:如果通过提高准备金率来减少金融机构可放贷资金的"温和"政策不奏效,央行将采取提高贷款利率等"激烈"措施。
尽管那样做肯定有"副作用",但吴晓灵的警告就是央行的警告,央行也肯定"该出手时就出手"。希望相关各方人士能够读懂央行这一善意的警告,急欲谋求发展甚至想乘机"干一把"的大小企业,能遏制靠贷款发展的欲望,潜下心来关注一下企业内部的各项建设;企望以发放贷款获取利差收入的商业银行,能抑制靠放贷赚钱的冲动,多把目光放在其他能给银行带来收入的业务上,以实际行动落实央行和银监会关于严控向过热行业信贷的政策。
要让央行的警告仅仅是警告,就必须放弃与之博弈的念头。可以使人松一口气的是,四大商业银行已经齐刷刷地向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等过热行业亮起了警灯,严控政策已一一到位。作为微观的商业银行把钱袋子捏紧了,宏观调控政策就成功了一半。
□ 薛莉 上海证券报 呵呵,最紧张的还是我们参与股票市场的普通投资者,那些大干快上的的人或许要比我们轻松多了,否则何来警告之说?!不过我们还是要万分小心为妙,可能警告会落到我们的头上。 警告最终会落到广大散户的头上! 倒霉的还是老百姓 问渠哪得浊如此,唯有源头脏水来。 咱们老百姓还是做好思想准备吧 正以为我们消息不灵通,我认为才要从技术面提高,当一个后知后觉者也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