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ABC 发表于 2004-5-5 00:32

我不管那么多理由.
势到,有量就进.

ytzdd 发表于 2004-5-7 19:34

真是不容易啊

wsange 发表于 2004-5-7 20:56

学习 学习

wsxy 发表于 2004-5-7 22:15

辛苦了。不过,我还是认为:简单的往往是最好的。

baiwan 发表于 2004-5-8 08:31

不错不错

燕赵之子 发表于 2004-6-16 16:32

谋定而后动    知止才有得    简单就是真    顺势能成功

零度幻想 发表于 2004-6-16 22:57

多谢指导,受教 受教... ...

爱递 发表于 2004-6-16 22:58

您好,文章很好

zhudg 发表于 2004-6-17 12:16

thank.

木卡姆 发表于 2004-9-23 13:34

好文章不妨一读再读,:D

bear1 发表于 2004-9-23 13:37

顶!

飘香剑雨 发表于 2004-9-25 22:53

好文

why5421 发表于 2004-9-26 06:13

Originally posted by money一世 at 2004-5-4 15:54:

能不能说的具体点

延城股民 发表于 2004-9-26 10:58

鹏鹏5910 发表于 2004-9-26 11:11

非一般人所能,大概需要注册会计师的水平了。其实很多基本面的东西可以从技术面上反映出来的

真炮手 发表于 2004-9-26 11:51

Originally posted by 延城股民 at 2004-9-26 10:58 AM:
600267这股票短期遇到了很大的财务困难,不知细心的股民发现了没有?
愿闻其详~~

carhed 发表于 2004-9-26 12:36

谢谢!

股市淘金 发表于 2004-9-26 12:43

  好文 ,学习 ,谢谢

why5421 发表于 2004-9-26 13:47

Originally posted by 延城股民 at 2004-9-26 10:58:
600267这股票短期遇到了很大的财务困难,不知细心的股民发现了没有?
请详细说说,感谢

周月关 发表于 2004-9-27 22:35

不知道这个有用吗?

海正药业MBO拷问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8日 13:57 中国经营报



  作者:文静 耀文

  8月2日,海正药业一纸增资扩股的提示性公告引起市场高度关注。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浙江海正集团拟增资扩股。现台州市椒江区财政局与浙江荣大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杭州工商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增资协议书》。增资后,海正集团注册资金由1亿元增至2.5亿元。





  海正药业正在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MBO。据记者了解,此番作为股东的杭州工商信托实际上只是受托人,系接受海正药业管理层、骨干和员工共1908人的委托出资1.19亿元,持有改制后的海正集团39.864%股权。

  蓄谋已久

  海正药业前身为浙江海门制药厂,是全国520强重点企业,总资产达25亿,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而环保和安全对制药企业至关重要。公司最近一两年来发生了多起爆炸事故,造成5死17伤的惨剧,经济损失数百万元。由此,海正药业的社会责任心备受拷问。

  但这并不能阻止海正药业高管施行MBO的决心。市场人士指出,海正药业MBO若能完成,管理层将至少诞生2个亿万富豪、数个千万富翁,数十个身价超百万的成功人士。

  海正药业高管MBO蓄谋已久。据知情人士透露,海正集团的改制已酝酿近一年,期间数次向职工募资。目前,海正集团持有海正药业55.56%股权,共计138674560股,相应的管理层则间接持有海正药业22.1%股权。按8月4日海正药业收盘价20元计算,管理层持股市值高达61294万元。即使按平均持股计算,每个员工的个人财富也超过30万元。

  更令人疑惑的是,海正药业——这个安全事故频仍、屡次制造污染事件的上市公司,2003年在环保上的投入只有仅仅400万元,而同期管理层新增计提效益奖却达到了9000万元之巨。

  7月31日,海正集团同杭州信托等签署增资扩股协议,然而就在7月24日,海正药业原第二大股东国投创业公司将其持有的16.24%股权(计4052.54万股)协议转让给浙江荣大集团,价格为4.934元/股,总价近2亿元,并且还要加上今年二季度的新增利润。同是海正药业股权为什么16.24%要价2亿元,而22.1%反倒只有1.19亿元?

  管理层持股只用了一半的价格,但投资回报率却高达31.8%。大通证券的马明明分析认为,按今年一季度季报,海正药业净资产10.31亿元,22.1%股权对应的净资产为2.28亿元;再从盈利指标看,海正药业去年净利润1.72亿元,22.1%股权对应的净利润为3800万元。总之,海正员工只需拿出净资产一半的价格,就买下了这样一块国有股权,投资回报率高达31.8%。

  海正集团的资产评估存在严重不实。据公告称,海正集团增资前,经“评估、剥离、提留、核销等程序后”,国有净资产为1.2亿元,即集团净资产才1.20元/股,杭州信托和荣大集团正是以此作价参与改制的。而2004年3月9日,海正药业在一份重大关联交易公告中曾披露,截至2003年12月31日,海正集团总资产26.17亿元,净资产6.75亿元,利润总额2.51亿元。令人费解的是,为了改制,6亿多元的国有资产经过“评估、剥离、提留、核销”,一下子缩水5亿多元,个中细节,值得深究。

  尚存变数?

  除国资评估让人看不懂外,管理层收购资金来源也颇让人困惑。

  据了解,这次海正改制涉及的1900多名出资人,全部通过自筹以现金方式出资。一般员工每人出资2万元问题不大。但关键是管理层及骨干,共分6个等级,其中最高等级,包括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白桦等人出资额则高达2000万元,这么多的资金又如何“自筹”呢?

  笔者仔细分析公司年报发现,公司2003年净利润增长2.4倍多,达到1.72亿元,当年支付员工工资也高达1.58亿元,其中6852万元已发放(已比2002年的4848万元增长41.35%),另外9000万元效益工资则放着尚未领取。有了这样一笔“效益工资”垫底,出资1.19亿元尚不困难。

  种种迹象表明,海正药业正效仿康缘药业(600557)和美罗药业(600297)来实施MBO,前者将国有股拆细分散转让,被迫成为大股东。后者则采用了迂回方式——绕开上市公司,通过集团管理层对集团的MBO来实现对上市公司的间接掌控。从海正药业目前的动作来看,更似接近美罗药业的MBO操作路径。

  日前,国资委、商务部等监管部门已分别批准了康缘药业、美罗药业的MBO计划。而记者最近获得的消息显示,近期,国资委对于MBO似有松动迹象。但有市场人士指出,海正药业的MBO方案很难获得通过。

  根据《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中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价格在不低于每股净资产的基础上,参考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合理定价。“可见不低于每股净资产,是国有股转让的铁底,如果MBO打破这个底线,首先过不了国资委这道关。”国资委政策法规处有关专家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康缘药业之所以能够过关,关键一点在于其国有股价格相对净资产溢价了16%。

  据消息人士透露,海正集团的增资扩股以及海正药业的MBO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对此,国资委政策法规处的专家认为,十六大确立了国有资产分级所有和管理的格局,这让很多地方政府产生了认识误区,以为属于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国有资产,地方就说了算。但实际上根据我国的法律法规,上市公司及其母公司国有产权转让的决定权,当前仍然牢牢控制在中央国资委手中。与地方政府相比,中央国资委立场很坚定,必须“防止一些当事人利用新的交易形式谋取不当利益。”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我的选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