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跌市也这么少人啊,谁想深入了解指标的用处?
留贴指导。当然问我拿什么的话就拿不出了,给出个解释可以 你倒是说呀 说你想知道的,不想说我自己的,你想知道什么呢 哈哈,兄应该抛砖引玉才对。你对家户指标怎样看?
你由比盘面基本数据更好的指标吗?能否说说? 其实指标是一种好药吗,还是一种假药?先看看是什么症状再说,别人说的什么信号买卖,数量如何多,分布如何广,但却是不可能有一单一指标有这功能的,用反推系统就可看出,一个能操作的交易方法,本就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时候。那我们首先做的是分开上升市,下跌市,盘整市,而这三种情况又以什么条件来确定,将起决定性作用;能确定上升市后,只能表明已经上升了一段空间,而我们要看的是未来,将来的是继续涨,还是盘,还是跌,这又把我们重新带回到思索的起点。
究竟我们是根据历史的走势来确定以后的走势呢,还是根据点位的状况来判断,前一种理由还可以简单的成立,但后一种理由就是一个对财经,行业,环境有很深了解的人才能做出,这就是基本分析的来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基本分析的,如果他没有一定的系统深造过,我相信他自己也不能完全相信自己的分析。能骑上而没被抛下马的就只剩下一些高人和傻子了。
呵呵,看来我做不了高人,还好不是傻子! 其实纯基本面的分析根本就不用理会股价的高低和走势,可以做的就是等待;看来我国现在还没有这样的环境说明基本分析的成功,毕竟我们的股市还年轻,要不早有了中国的巴菲特了,本来持有亿安科技的老太太将是我们的典范,可惜生不逢时!深发展呢,要是在97年后持有的,也说不上是巴菲特的后备军。万科在97年后持有的也涨幅不大,德隆系看来及时跑掉还是成功的,但是现在的大环境是不是就变坏了呢,不是的话,它的行业又时怎么回事?媒体上的分析就只有资金面的短缺,这还要篮版来说说,我等着. 继续说判断的想法:
分开上升市,下跌市,盘整市,而这三种情况以什么条件来确定?能确定上升市后,只能表明已经上升了一段空间,而我们要看的是未来,将来的是继续涨,还是盘,还是跌,这又把我们重新带回到思索的起点。
上升后又分为反弹和反转,下跌也分为调整和反转,盘整是盘了一段时间,最后是升还是跌,还是无法确认。所以单从图表来看,似乎判断的都有点武断,除了猜测还是猜测。
以大众的思维来看,是以一定的涨跌过程(时间)和一定的涨跌空间来确认现在是涨了还是跌了。从有了指数后,总体的看还是上涨市,(里面不深究是单纯的市直增长还是股票的数量多了)但为什么01年下半年开始到03年都说是下跌市呢,看来我们都看得挺短,其中的几次反弹为什么就是反弹呢,是因为涨幅不够大还是时间不够长,如果从2002年一月一直的慢涨,涨到现在这个点位(上证:1697开盘),那么这段时间就是升市了,但02年7月那段现在为什么不叫升市而是反弹呢,原来是时间不够长。
[ Last edited by xzpchi on 2004-4-15 at 13:19 ] 现在引伸出一可时间空间论,时间不够长,那么空间一定要够大,空间不大.时间一定要够长。那么接下来分析的事好象有点苗头了
德隆系的说法,转过来
http://bbs.macd999.com/viewthread.php?tid=425203&fpage=1 指标不是万能的,在基本数据上下工夫,肯能够收获会更大。 Originally posted by 知行合一 at 2004-4-16 07:26 AM:指标不是万能的,在基本数据上下工夫,肯能够收获会更大。
照办!!! Originally posted by 知行合一 at 2004-4-16 07:26 AM:
指标不是万能的,在基本数据上下工夫,肯能够收获会更大。
总觉得有好多疑问,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 Originally posted by 知行合一 at 2004-4-16 07:26:
指标不是万能的,在基本数据上下工夫,肯能够收获会更大。
请知版细说 03年3、4月份的时候,我一个朋友给我看一个聊天纪录,其中有一拨人搞出来的东西显示3、4月份是汽车和钢铁的天下,有人问网络概念股如何,他们中一个回答,根据我们的系统,这个板块会在这议论行情的最后,补涨阶段启动,这个后来在6~7月份绝对应验了,我的想法是他们肯定有自己的行情数据库,分析各个板块的流量与某一时段有效换手,后来我发现我找到他们的思路了,可能是他们统计了阶段的板块,从2002年底至2003年的4月前,在这个阶段其实有一个偶然因素,就是这个阶段大势探底确认,之间他们统计了板块的换手,然后按排行定了权,再统计这个探底阶段板块或者代表性个股的涨幅,也定一个权,然后比如相加相乘谁大,谁在前几个就是结果了。
他们分析成功其实有个巧,就是因为在他是在行情探底阶段,2002.12寻底,2003年头两个月还是确认阶段,这样效果就明显,2003年下半年也一样,但是道现在这样时候做就肯定不行了,道理很明显,现在涨的和大势危险时涨的意思很不一样,2003年初、年末行情起来涨的好的,都是当初大势不行时候,挺住不跌的(不是逆是涨,而是不跌)最明显的是石化和联通,之前的行情作了个箱体,我发现熊市上市未来的好股票,上市之初都有一个漫长的吸货期,当年的长虹、现在的连通都是一样,微软的走势,历史上也曾经有一个头肩顶演化失败的头肩型,后来继续上扬。因此我制订这个流程图。
这个方法我对2003上半年和下半年的行情做了几次统计之后看看,我想他的模型可能有更好的算法,但是思路绝对就是这个。 另外之所以进行比量和买比的移动平均,是因为消除个别数据的扰动,其实,真的要优化,肯定有更好的函数或者模型能解决这个问题,使扰动减少又无损真实性。目前这项工作还无法全市场、全部历史时期的测试,因为手工进行,加上检查修复数据,大约做10个票就要一整天的时间。唯一的缺点是他们需要和相应的k线成交量配合看,尤其那种比量大幅度上升,股价小幅向上波动,阶段区间的成交量和换手大幅度增加,其后缩量甚至无量下跌的时候,飙升就在随时的瞬间。但是这样要靠机器完成是非常艰难的,会使计算的复杂度与深度大大增加,而且,可能需要集群至少工作站的支持,兄知道,没有专门软件和编程人员的技术支持、不知道数据结构,没有很牛的硬件配备,海量运算是不可能的。君安有个人在2000年末做出一个叫做BP的分散跟庄系统,据说能到80%的收益,我想如果是真的,他肯定有一个规则甄别那些要被剔除出筛选范围的,可能对结果构成非常大损害的券种,否责分散的盈利还不够亏损,2000年下半年的行情兄应该清楚的。我想编制这个方案,就是解决这个问题,就是缩小观察范围,把那些历史成本不清楚的、难以判别的,还有明显走势不够健康的(比如丧失流通性的)剔除。 篮版已经被老X兄的篮球砸懵了,嘿嘿,说了一大段话后还在眩晕... 分时系统的比如十九强、大单提取等个人认为子走偏了,连通2003.01.14一天成交14万比,没有一个券商的服务器能真实再现,至多每分钟十比,合计2400比。就算有这个条件和数据,估计SUN最新的工作站就算一天可能要一整天,根本留不出判断的时间来又开盘拉。
我用飞狐的天网接口拿部分交易所的数据和匿名登陆到各大券商的券商服务器比数对照,只有个股日换收率2~3%内才能基本相符,除非满足这个条件。 呵呵,慢慢说
殊途同归,中学时的一到数学解题,同学的一个简单的解法比下了我绕了一个圈的解法,那刻永远刻在我的脑子里。
[ Last edited by xzpchi on 2004-4-17 at 00:41 ] 其实我有个很坏的习惯,不相信太简单的东西(不是要复杂化),只是我信大多数人想不到的东西,如了解了KDJ的缺点,改了以后,就看到了一个另外的世界了。每个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缺点,能克服将是我们的幸运。 其实这里ccfox兄和x兄都是这方面的高手,还有小胡,他们几个人要是能一起开个贴,从理念说起,到指标编制到最后的测试发现的问题都说说就好了。
总是凑不在一起,我们买票行吗?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