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shan2000 发表于 2003-12-8 14:25

Originally posted by 古悠闲 at 2003-12-8 14:12:

老朋友,很活跃啊!欢迎您!以后多来这玩玩!
---以为大侠失踪了,原来在这里,我最近才来这里,这里不错


:*10*:晕,电脑反应真慢,居然按错。。

海杉 发表于 2003-12-8 14:30

主流,追还是不追

主流,追还是不追

2003年12月8日 13:50

  放眼2004
  李云
  上周大盘冲击到年线的点位时,市场又燥动起来,那么,是否又到了可以追高的时候了吗?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先预测一下大盘2004年的行情。
  展望2004年的行情,先要明确回答的问题是市场调整是否已经到位。股价是否调整到位,有两层含义:其一,股价是否跌至合理区域,即从高估状态回到合理状态;其二,股价是否被低估,进入了投资价值区域。我们认为近两年半来股市只完成了第一层含义的调整,即整体下跌至相对合理定价区域,但股价并未调整到整体低估状态,合理区域并不等于价值低估区域。预计2004年股指仍将继续处于低调的箱体运行阶段,全年单边强势的可能较小,投资机会只出现从箱底到箱顶间的有限空间中,这样,后市的局部投资热点仍将围绕着三大类个股展开,即新型价值类个股、题材股和超跌股。
  至于近期市场中一些超跌个股的强劲反弹,笔者认为带有浓重的投机色彩,应该是游资所为。在金融环境日趋活跃的情况下,在我国经济和金融发达地区已形成了一股规模较大的游资群,它们在各个市场中灵活地寻找获利机会,进入股市多以短线为主。从以往游资介入股市的情形看,短线游资有其严格的操作规则,一般不会长期持有一个股票,而是追求短平快,急拉快攻,然后迅速获利了结。所以,对于超跌类个股,投资者还是要采取短线的思路来操作,因为这些股涨得很快,跌得也将很快,如果追高很容易被套。投资者应该选择走势稳健、从行业或公司角度看业绩可能出现增长的股票逢低买入;对处于上升通道中的股票可继续持有;对已经涨幅较大的个股,追高应该谨慎。
  好戏在后头
  陈长远
  上证指数自1307点反攻以来,最大升幅已经达到12%,对于那些在蓝筹概念股和超跌反弹股上已经成功掘金的投资者来讲,现在对后市一定会更有信心;对于那些守着一批弱势股还没有找到感觉或者踏空的投资者而言,心底的缺憾我们也可以心领身受。无论是哪种投资者,后市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在大盘蓝筹概念股和超跌反弹股都已经大幅上涨之后,投资策略究竟该如何调整?
  首先,真正意义上的蓝筹股仍然值得买入并持有。尽管前期蓝筹概念股大面积涨升,但是如果通过考察行业成长性,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以及公司目前的盈利能力,我认为有一部分蓝筹概念股仍然值得挖掘,而那些涨幅大的品种后市如果有合理的回调幅度,也会再度出现买点。
  其次,基本面上佳、前期反弹表现温和的个股有望走出跨年度行情。具体可以细分如下:第一种是像中远航运、荣华实业、茉织华等次新股,它们往往具备较好的行业竞争力,业绩增长趋势明显,股价长时间回调后目前处于恢复性上涨途中;第二种是像申达股份、鲁抗医药、南山实业、万杰高科、深南玻等业绩较好的老股,它们的特点是市净率和市盈率偏低,低位放量显示有新增资金在默默吸纳;第三种是行业特征决定的潜力股,如煤炭行业中的安泰集团、神州股份、西山媒电、盘江股份等个股,再如有色金属行业中的锡业股份、东方钽业等个股。最后,物价因素导致一些上市公司的机会显而易见,如北大荒、新农开发等个股。
  基于以上分析,前期行情演绎中虽然有部分品种的涨幅已经较大,但是,大盘跨年度行情的性质决定了好戏还在后头。
  一动不如一静
  黄湘源
  这里所说的“一动不如一静”当然是相对的,但适时适度的“静”,对于在频繁的换股中可能一步错、步步错的投资者来说,却显得特别重要。
  “一动不如一静”,就是说,与其盲目滥用逆反思维,不如信守价值理念。价值观并不是简单地反对投机,因为投机之所以有机可投,本质上也是抓住了投资价值的结果。就拿本次行情来说,不少股票的超跌反弹就是其内在投资价值的体现。如果没有超跌,也就没有投资价值,同样的,也就没有投机价值。在某种意义上,不妨说,机会是跌出来的,而机会就是价值。但是,换个角度看问题,也可以说,有价值就不会没机会。时间常常会证明,炒家不过是替股市当搬运工,而藏家收藏的却是聚宝盆。不是吗?由于频繁换股而错失机会的投资者,如果静下心来想一想,就不难发现,假如自己不是对手里的超跌股失去了信心,不也就用不着悔不当初了吗?在这里,投资价值固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投资价值是万万不能的。投机如果不考虑投资价值,到头来也不过是开自己的玩笑。
  “一动不如一静”,当然并不是主张买入股票后一动不动,而是说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都必须掌握适时适度的原则,做到对象适当,时机适当,方法适当,力度适当。在这里,作为市场的参与者,无论资金量大小,关键都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心态一稳,适时适度并不难做到,心态不稳,就难免动辄得咎,事事出错。
  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或推荐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专家意见,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证券时报(2003年12月8日)

古悠闲 发表于 2003-12-8 14:30

我的观点是现在退出,大盘进入整理,没必要同主力们整理.退出是万全之策.等待30日均线上来作托!30日均线的支撑有效我们再做股票不迟!

海杉 发表于 2003-12-8 14:32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2003年11月21日 15:44

  在2001年9月,我写过一篇小品《在可预见的未来中》,主要谈论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内对这个市场投资者生存状况的担忧。两年多时间过去了,市场投资者目前的处境究竟如何呢?就在上周,我看到了《证券市场周刊》中一篇《股民生存状况调查实录》的记者观察,详细描述了目前市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生存状况,所得出的结论是非常不乐观的。
  可以说目前市场中股民的生存状况是在很久之前就可以被预见到的,这也许是一种宿命,可以预见却不能够回避它发生,或者说这本不应该成为一种宿命,我们明知道情况会这样发展,却有意让它就是这样发展!从个案上来说,股民的生存状况艰难有可能有自身的因素,但是从整体来说,这是由市场造成的,只要目前市场的结构特征没有发生改变,在可预见的未来中记者所观察到的事例还会不断重复的出现。
  什么叫做这个市场的结构特征呢?首先是这个市场的定位。不可否认目前市场完全定位在筹资的角度,股市与其说是投资市场还不如说是筹资手段。市场的定位不可避免的导致了这个市场的利益倾向性,它的利益倾向于筹资者而并不是投资者,这个市场的设计上就会产生这么一种结果:投资者做贡献,筹资者得好处。
  一种特殊的市场定位自然需要一种特殊的体制来保证它实现,而目前的股权分裂制度恰恰是体现这种定位的“最佳”体制。将市场所有的股份划分为流通与不流通的两极,本来市场所有的股份持有者都应该是投资者,但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一极为投资者,而另一极并没有把自己当成投资者,它们成了奇特的“筹资股东”。我不想再在全流通问题上做过多讨论,目前这个问题的讨论已经够多的了,我只想指出一点——同股同利、同股同权、同股同价是市场三公原则的前提,失去了这个前提,必然影响到某一部分投资者的生存状况。
  所以我们在分析股民生存状况时,不能过于局限于技术层面与操作层面,首先要看到产生问题的根源。“周刊”的调查中提到了一种现象,那就是每一波行情过后都会淘汰一批股民,行情所体现的特征不是它的收益性,而是它的杀伤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也跟市场的思路有关,每一波牛市行情的启动都带有吸引股民入市的诱导性,带有吸引资金的目的性,并非是市场真正有了很雄厚的基本面支撑。发动行情的动机不纯,所倡导的投资理念也无法在这个市场当中生存长久。
  其实这个市场当中不需要有人去宣传什么理念,需要的是一种“干净”的规则,在这个意义上,不论是大多压箱底的科技股,还是大多数机构核心持仓的蓝筹股,我认为都没有本质的区别,个人有个人的风格,不需要有人来教我们做什么股票,只是不希望有人总是盯着我们口袋里的银子。
  分析每一轮行情的启动和新的投资理念出现,都和市场当时的筹资需求密切关联,在以前是这样,其实在今年也不例外。股民的生存状况其实不在于行情,而在于他们在这个市场中以及在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善良的人总是容易宽容,虽然周刊的调查中有62.5%的股民表示如果能够找回成本就永远离开股市,但是我相信真的到了那一天他们其中的大部分人并不会那么做。
  一轮又一轮的行情考验着股民的善良与忍耐,我也不知道有多少爱可以重来?附旧作:(2001年9月3日)在“可预见的未来中”
  2001上市公司中报已经结束,从收益情况来看,历年来上市公司的平均赢利水平变动幅度很小,尤其是净资产收益率一项几乎是停滞状态,可是如果看一看股价,变动可谓惊心动魄,不仅仅是个别股票,而且是整个市场。
  从规模上来看,整个证券市场确实是发展壮大了。不过这种壮大很大程度上是扩大投入的结果,还是一种相当粗放的市场。也就是说,这种壮大不能给投资者带来“额外”的收益,相反,当速度过快时,在同一时间点上,投入大于产出,当然,这种情况不可能长时间维持,我们毕竟在“可预见的未来中”要求回报。
  目前中国股市似乎正在经历一个高积累、低分配甚至是不分配的时代。无论什么样的绩优股,如果将社会流通股东与上市公司之间的现金流抽象出来考察,会发现流通股东如果想保证股本比例不变,则现金流为负,必须不断的追加投资,
  即使不参与再筹资,则实际上每年的现金收入相当可怜,远低于社会上任何一种其他的投资方式。高积累、低分配,效益低下、经营粗放的时代往往有整个一代人作出牺牲,那么股市中呢?“下岗股民”有多少?有谁做过统计?在中国股市中,被行情淘汰的大户已经不止是一代人。因亏损告别股市的呢?近期行情中,恐怕又有不少股民“下岗”。不过股市似乎永远是流水席,有人如果在“可预见的未来中”看不见有资金枯竭的迹象,就不会有兴趣改变现状吗?
  股价下跌对于投资者来说很痛苦,所有人都希望股指能够涨上去,这样大家才有钱赚,但这种愿望这违背了市场的规律。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不提供做空机制的市场往往容易积累更多的风险,从合理的角度来说,允许人们做多就应该允许人们做空。二是这是一个没有收益的市场,所谓没有收益也就是说除了炒作股票差价增值收益之外,投资者正常从上市公司那里得到的现金收益往往为负值,至少从目前来看如此。也就是说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大家还必须依靠差价炒作来生存,所以投资称为“炒股”,投资者称为“股民”。
  我最怕听见投资者对我提这样的问题:“60元买的长虹,如今已长期被套,应该如何操作?”我的回答只能是“在我可预见的未来中,你都不会有解套的机会”。因为我们炒股票无非是在炒一种对未来的预期,但是在我可以预见的未来中,不断可以看到很多股票一旦从一个位置下来之后,就不可能再有回归的机会。亿安科技是一个例子,长虹发展也是一个例子,如果我们将在可预见的未来再缩小定义为“可以预见的行情周期中”,那么象银广夏、中关村、梅林、综艺也都是这样的例子。
  所以证券市场流传一个笑话:短线不成做中线、中线不成做长线、长线不成就为中国证券市场做贡献。
●徐胜治


大摩投资(2003年11月21日)

古悠闲 发表于 2003-12-8 14:32

Originally posted by foshan2000 at 2003-12-8 02:25 PM:

---以为大侠失踪了,原来在这里,我最近才来这里,这里不错


:*10*:晕,电脑反应真慢,居然按错。。
没关系,常来玩吧,这里的高手如云,这绝对不是我夸张!事实如此!

海杉 发表于 2003-12-8 14:34

Originally posted by 古悠闲 at 2003-12-8 14:30:
我的观点是现在退出,大盘进入整理,没必要同主力们整理.退出是万全之策.等待30日均线上来作托!30日均线的支撑有效我们再做股票不迟!

支持。适应市场,就是“规律”!!“变”才是市场!!

:*19*::*19*::*19*:

foshan2000 发表于 2003-12-8 14:41

Originally posted by 古悠闲 at 2003-12-8 14:30:
我的观点是现在退出,大盘进入整理,没必要同主力们整理.退出是万全之策.等待30日均线上来作托!30日均线的支撑有效我们再做股票不迟!
要等到30日线吗?是不是过于保守?离的好远哪

知行合一 发表于 2003-12-8 14:45

Originally posted by 古悠闲 at 2003-12-8 14:30:
我的观点是现在退出,大盘进入整理,没必要同主力们整理.退出是万全之策.等待30日均线上来作托!30日均线的支撑有效我们再做股票不迟! 至少应该控制仓位。

知行合一 发表于 2003-12-8 14:46

Originally posted by foshan2000 at 2003-12-8 14:41:

要等到30日线吗?是不是过于保守?离的好远哪 如果这几天再向上,将影响明年的行情了。

海杉 发表于 2003-12-8 14:49

2004年没有大的好行情。最大就是反弹浪!!

股海蛟龙 发表于 2003-12-8 14:53

感谢各位捧场,因为单位有事情,下午才上来,大盘好惨烈呀!

古悠闲 发表于 2003-12-8 15:02

Originally posted by foshan2000 at 2003-12-8 02:41 PM:

要等到30日线吗?是不是过于保守?离的好远哪
30日均线是最坏的打算.调整成为必然,不调整就麻烦!我估计调整可能会以时间为主,不会以空间来进行调整.那样会影响整个作多的人气.所以应该是一种横向震荡调整.至于会不会调整到30日均线那倒未必.10日均线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支撑.如果在10日均线受到支撑.那行情比我想象的要乐观.总之现在5日均线拐头了.我们就没必要持股了.别抱有踏空的幻想.前段时间大盘是一鼓作气上来的.它需要调整,不要指望它来个二股作气.我还没听说过二股作气呢!此后大盘的走势挺重要,关系到是反弹还是继续向上的的行情的问题.我们无法引导市场,那是主力的事.但我们如果不出来,如果大盘转坏,我们势必被拖累!所以强烈建议出来规避风险.就如你的签名>提高警惕,保卫钞票!

古悠闲 发表于 2003-12-8 15:03

Originally posted by 知行合一 at 2003-12-8 02:46 PM:
如果这几天再向上,将影响明年的行情了。
确实如此!

股海蛟龙 发表于 2003-12-8 15:06

Originally posted by 古悠闲 at 2003-12-8 15:02:

30日均线是最坏的打算.调整成为必然,不调整就麻烦!我估计调整可能会以时间为主,不会以空间来进行调整.那样会影响整个作多的人气.所以应该是一种横向震荡调整.至于会不会调整到30日均线那倒未必.10日均线也是一个 ... 古兄说得真好,向你学习,建议编辑给您加分。
今天的走势是正常的,如果将来要上行,就应该在这里歇一歇,但不能跌破支撑线,如果有效跌破就麻烦了。
谢谢各位支持,欢迎大家常来!

知行合一 发表于 2003-12-8 15:10

谢谢各位支持,谢谢股海蛟龙主持,奖励股海蛟龙3分。
按照股海蛟龙提议,奖励古悠闲6分。

古悠闲 发表于 2003-12-8 15:17

Originally posted by 股海蛟龙 at 2003-12-8 03:06 PM:
古兄说得真好,向你学习,建议编辑给您加分。
今天的走势是正常的,如果将来要上行,就应该在这里歇一歇,但不能跌破支撑线,如果有效跌破就麻烦了。
谢谢各位支持,欢迎大家常来!
不好意思,一番废话,您的总结才是精辟!>如果将来要上行,就应该在这里歇一歇,但不能跌破支撑线,如果有效跌破就麻烦了。
页: 1 2 3 [4]
查看完整版本: 2003年12月8日股市茶座,欢迎您进来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