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0-2025经济发展脉络看当下机会(超级精简版)
1949年以后,国家在经济方面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1951年到1956年对业、手工业、工商业进行了专项改造,以及1953年苏援156个重点项目,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这些制度安排,第一次实现了国家资本的积累与建设。后来在人民公社主要延续的20年里,形成了重要的资产积累在这个特殊阶段,特殊的制度设计,特殊的国有企业的政企合一的管理模式,并不能适应发展,从1978年政企分开,到1984年产权制度创新,再到2003年国资委成立与完善出资人制度,在国有资产部门化改制过程中,规模进一步增长,到目前总资产超过350万亿
在这个过程中,有昙花一现的乡镇企业,也有借着改革的春风茁壮成长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还有不少的外资,他们形成了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因为时代与制度变迁,乡镇企业陨落了
1994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在经济发展与GDP考核的动力之下,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地租又带来的庞大的资金用于城市和产业发展,形成了有点类似80年代只要产品生产出来就不愁卖、21世纪初贷款买水泥钢筋建材,就像捡钱一样的发展逻辑
国有资本扛大梁。比如,以国有资本为主,从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农业基建、农村能源、粮食储备、物流供应链六大领域进行布局,使央国企继续做大做强做优,并优先提前布局,比如中铁十四局、二十局、铁建城发等在承接高标农田建设、盐碱地治理、水利设施环保建设、现代农业建设等,早已布局,这样的央企还有中国建筑、中国电科、中国物流、中国林业等十数家企业。这也是贸易冲突之下,农业并不能成为要挟我国的手段。我们可以不买美的农产品,但是他们却少不了我们的生活用品。国家早有布局
发展到今天,地方债务是个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主要也是因为历史文化传承下来的流官制度,所以给地方纾解债务包袱,政府角色可能从管理者到服务者,再到管理与服务并重,双轨发展成为必然
在当下,科技投资与新质生产力投资,关系到国家经济转型,是重要方向。这也是一次制度设计
如果仔细看以上内容,应该已经捕捉到了一些信息。机会也在这里
清楚方向,知道自己的能力,想办法让自己具备一些能力,然后踏上制度的快车,让自己过的更好一些
如果将现在的机会比成一锅炖肉:吃肉有点难,从事与政府管理、化债、产业相关的,可以啃肉骨头,当然肉有多少,二级市场是被别人啃过扔掉的骨头棒子,也能咂吧出点肉味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