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发表于 2003-9-29 19:47

证券投资心理分析方面的优秀帖子

投资前心理技巧的准备

  (1)自律
很多人在股市里一再犯错误,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严格的自律控制,很容易被市场假象所迷惑,最终落得一败涂地。所以在入股市前,应当培养自律的性格。使你在别人不敢投资时仍有勇气买进。自律也可使你在大家企盼更高价来临时卖出,自律还可以帮助投资者除去贪念,让别人去抢上涨的最后1/8和下跌的1/8,自己则轻松自如地保持赢家的头衔。
  (2)愉快
身心不平衡的人从事证券投资十分危险,轻松的投资才能轻松地获利。
  保持身心在一个愉快的状态上,精、气、神、脑力保持良好的状态,使你的判断更准确。大凡会因股市下挫而示威游行,怨天尤人的投资者,基本上就不适合于股票操作。对股市的运用未有基本了解的投资,保持愉悦的身心不失为良策。
  (3)果断
成功在于决断之中,许多投资者心智锻练不够,在刚上升的行情中不愿追价,而眼睁睁地看着股票大涨特涨,到最后才又迷迷糊糊地追涨,结果被"套牢",叫苦不迭。因此,投资人心中应该有一把"剑",该买就按照市价买入,该卖就按照市价卖出,免得吃后悔药。
  (4)谦逊、不自负
在股票市场中,不要过于自负,千万不要认为自己了解任何事情,实际上,对于任何股票商品,没有人能够彻底地了解。任何价格的决定,都依赖于百万投资者的实际行动,都将会反映到市场中。如果因一时的小赢而趾高气扬,漠视其他的竞争者存在,则祸害常会在不自觉中来临。在股市中,没有绝对的赢家,也没有百分之百的输家。因此,投资者要懂得骄兵必败的道理。
  (5)认错的勇气
心中常放一把刀,一旦证明投资方向错误时,应尽快放弃原先的看法,保持实力,握有资本,伺机再入,不要为着面子而苦挣,最终毁掉了自己的资本,到那时,就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了。所以失败并不是世界末日的来临,而是经由适当的整理和复原,可以使人振作和获取经验。在山重水复的时候,一定要有认错的勇气,这样就会出现柳暗花明。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6)独立
别人的补品,往往是自己的毒药,刚开始投资股票的投资大众往往是盲从者,跟着"瞎眼"的后面不会有什么好结果,了解主力所在,跟随主力有时是上策,有时却是陷阱,试着把自己作为主力去分析行情的走势往往有极大的帮助,真正能成为巨富的人,他的投资计划往往特别独行,做别人不敢做的决定,并默默地贯彻到底。请记住,在股市中求人不如求已,路要靠自己去探索。
  (7)灵感:
股票市场中的高手常常能够通过观察、感觉产生预测未来的想象力。人类拥有视、味、触、嗅、听五种感觉,均是可以实体感觉到,唯有灵感来自不断地学习知识,积累经验,从而达到领悟到预测股市走势的能力。灵感也称为第六感。譬如某人专门绘K线图及指标,久而久之,心有灵犀一点通,对未来的走势常能抓准。又如运用中泰JTC投资人专家系统观察长期走势,许多使用者能确实了解股性,并以此作为买卖的依据,因而常能稳操胜券。由此看来,长期实践经验,理论知识的不断积累,到一定的时候,常常会产生灵感。

知行合一 发表于 2003-9-29 19:48

"投机"需具五字心理要诀

  (1)稳
在涉足股票市场中,以小钱作学费,细心学习了解各个环节的细枝未节,看盘模拟作单,有几分力量作几分投资,宁下小口数,不可满口,超出自己的财力。要知道,证券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再加上资金不足的压力,患得患失之时,自然不可能发挥高度的智慧,取胜的把握也就比较小。所谓稳,当然不是随便跟风潮入市,要胸有成竹,对大的趋势做认真的分析,要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而非随波逐流。所谓稳,还要将自己的估计,时时刻刻结合市场的走势不断修正,并以此取胜。换言之,投机者需要灵活的思维与客观的形势分析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2)忍
股票市场的行情升降、涨落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而是慢慢形成的。多头市场的形成是这样,空头市场的形成也是这样。因此,势未形成之前决不动心,免得杀进杀出造成冲动性的投资,要学会一个"忍"字。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步,海阔天空。
  (3)准
所谓准,就是要当机立断,坚决果断。如果象小脚女人走路,走一步摇三下,再喘口气。是办不了大事的。如果遇事想一想,思考思考,把时间拖得太久那也是很难谈得上"准"字的。当然,我们所说的准不是完全绝对的准确,世界上也没有有十分把握的事。如果大势一路看好,就不要逆着大势作空,同时,看准了行情,心目中的价位到了就进场作多,否则,犹豫太久失去了比较好的机会,那就只能望看板兴叹了。
  (4)狠
所谓狠,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当方向错误时,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认赔出场。另一方面,当方向对时,可考虑适量加码,乘胜追击。股价上升初期,如果你已经饱赚了一笔,不妨再将股票多抱持一会儿,不可轻易获利了结,可再狠狠赚他一笔。例如,在台湾,77年初买股票,到7月时已赚进30%,如果你这时出货,那么,两个月后当它涨幅超过百分之百时,你就会捶胸、顿足,后悔不已!(5)跑在股票市场投资中,赚八分饱就走,股价反转而下可采用滤嘴原理即时撤兵,股价下跌初期,不可流恋,要壮士断腕,狠心了结。
  当空头市场来临,在股票筹码的持有上应尽可能减少,此时最好远离股市,待多头市场来临时,再适时进入。
  上面所谈的稳、忍、准、狠、滚五字心理要诀,在整体策略使用上,准还是其次稳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任何一种技艺中,准需要靠在赋,稳则靠策略及资金,进而可通过管理的手段来达到。所以,一般人应该建立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上,才能平步青云,一飞冲天。

知行合一 发表于 2003-9-29 19:48

买卖股票时心理需贮存四个"不"字

  (1)不怕
举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两辆自行车在一条小路上迎面而过,此时你若心中越怕则越容易和对方碰撞。股票买卖不外乎是两种情况:一种是赚,另一种是赔。只要自己的指标出现买点即毫不犹豫地买,出现卖点时,即毫不犹豫地卖。
  否则一方面怕亏本,另一方面又嫌赚得太少,又怕获利回吐。
  如果是这样,一定成不了气候。还不如把钱存回银行,要有虽干万人吾往矣的气概,漠视群众的存在,这样才有希望踏上投资坦途。
  (2)不悔
看破风尘值千金,把输赢看成是兵家常事,下决心设立获利点及停损点,别人怎么说,都应置之不理,这就是不悔的真正意义。
  要想当一个成功的投资人,需要学习能够在亏本时,不感到自尊心受到创伤,并且能够保持情绪稳定。这样定能踏上成功之路。在赢利时,不骄傲,才志得意满。在股市中如果一次成功就踌躇满志,一次失败就万念俱灰,这两者到头来都是悲剧。
  (3)不贪
①不贪买卖多种股票。
  ②量力而为,不扩大信用。
  ③行情赚八分饱。
  ④心中价位到立即到市场中去买卖,不贪一点点差价。
  "水田里有一种鱼叫骷鲍,一看到饵料就跳上去想吃,这次没钓到,下次还会再来,很快就会被人家钓回去煮了,一个追涨的投资者就类似这种鱼,很容易地就会被主力把钱钓走。"
(4)不急
焦躁必败,不要争先恐后,怕赶不上车,如果好不容易攀上车门,一遇到大震荡,又会不幸地掉下去,掉下去之后,短时间是爬不起来的。要注意今天股市有好的行情,明天或后天还会有,所以不要太急,心急是不能吃热粥的。

知行合一 发表于 2003-9-29 19:49

反群众心理是股票操作的一大技巧

  在股票操作学的领域里,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实行与一般群众心理相违的反向操作。即在群众的一片乐观声中,应该警惕,在群众的一片悲观时要勇于承接。因为,群众大都是"抢涨杀跌"的。在股票理论上,股价愈涨,风险愈高,然而群众却愈有信心,股价愈跌,风险愈低,但一般的投资者却愈来愈担心。对投资者而言,如何在投机狂热高涨时,保持理智的研判,以及在群众恐惧害怕的时候,仍保持足够的信心,对其投资能否获利关系甚大。
  在股市波动幅度比较小的时候,更可显示反群众心理操作的重要性。
  例如在民国76年初,台湾的一般经济学者或经济专家均认为台币升值,以出口为导向的台湾经济,势必会受到拖累,间接地使经济增长减缓。反映在股票市场中也将会出现一季比一季淡,一季比一季差。然而结果是,股市连创新高,到了9月份,更加狂涨不止,就在这群众一片看好,股市将创5,000点之际,厄运降临,股市大幅挫落,加上美国股市暴跌的影响,台湾股市跌幅超过50%。民国78年初,一些专家学者也预测估计经济成长率将减缓,股市将仅是跌深反弹,没想到股市却又再创新高峰。这些现象均显示股市的走向,往往与群众的心理背道而驰。
  主力也往往采取与一般的群众心理相反的操作方式。例如在线路上破底,群众一片悲观而杀出股票时,主力却大力买进,在线路上穿过头部,群众一片乐观而抢进股票时,主力又大力卖出,进行调节。
  既然要与一般群众反向操作,就必须了解群众的一般心理,要了解群众的一般心理,下列指标可供参考。
  ①投资顾问意见,大多数的投资顾问都鼓励客户逢低买进,逢高卖出,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例子都显示,投资顾问经常作出相反的建议,因此,当大多数投资刊物看法乐观,行情往往趋近顶峰,大多数投资刊物看法悲观时,行情往往接近谷底。
  (2)共同基金持有现金比率。共同基金的投资组合中持有现金增多,表示股价要下跌,持有现金减少,表示股价要上涨。因此持有现金的比率,可当作一指标,当现金持有比率非常高时,往往股价已接近谷底,反之,现金持有比率非常少时,股价常接近顶点,另外,共同基金中的现金持有数与前三个月累积要求购回数之比率,亦可当参考,因基金在股价下跌时,有赎回压力,因此若现金持有数与前三个月累积要求赎回数比率大于8倍时,基金购回的压力较小,当此比率小于或等于8倍时,此时少量的现金(购买的能力较小)与较大的卖压,常导致股价的下挫。
  (3)融资余额的趋势与额度,由于投资余额表示投资人信心的增减,在股价的循环中,由谷底复苏时,融资余额反缓慢增加,随着股价的上涨,投资人信心的增强,融资额度及增加的速度逐渐增加,终于达到顶点,此时融资部分成为股票重要供应来源,反转时,融资较多的股票,往往跌幅最重。
  (4)证券公司人气是否畅旺,如果以往喧腾不己,而如今人烟稀少,且顾客无视其行情好坏、漠不关心股价的开跌在下棋聊天,书报摊有关股票方面的书籍卖不出去,此时通常股价已跌至谷底。反之,当人气沸腾,一开盘即全面的涨停板,此时股价通常接近高峰,宜减少持股或退出观望,有两句证券俗语,即"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及"人不凑在一起时才是购买时机"乃最佳写照。
  总而言之,投资股票除了要了解基本分析及技术分析外,群众的心理亦必须加以研究,毕竟成功的投资者,通常是特立独行,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并择善固执的投资人

知行合一 发表于 2003-9-29 19:49

深圳人的"孤岛心理"应消除

  世界各国的股市对于市场扩大规模,上市公司的增多,均认为是利好信号。但在我国的深圳股市,每逢有出新股的消息,总是变为利淡的消息。究其深层的原因,深圳市人深层次的心理有"孤岛心态",深圳特区是前有"一线"后有"二线",全部用"铁丝网"隔开的一块地方,亦可以把它看成是孤岛,近期特区居民存款愈70亿元,每当有出新股的消息,人们总是担心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支持不断上市的新股,每当股市不灵光时,人们自然又把目光寄希望于上海、珠江三角洲的资金入市。不管大家意识到没有"孤岛心态"由此而产生。这是一个移民心态和孤岛心态共有的城市,短期内很难用说理的方式去医治这深层的心态病,只有经过若干次新股上市后的市场繁荣事实,才能彻底医治这种孤岛心态。客观地说,请股民注意:市场规模的扩大,应该是利好信号。

知行合一 发表于 2003-9-29 20:57

耐心是散户制胜的法宝

  其实散户用自己的资金炒股,只要不贪婪,不恐惧,在股海搏击中可谓成本较低,不像机构成本较高。往往沉不住气,急于求成,长期耗下去,先撑不住的未必是散户。而且散户船小易调头,进出股市极为方便,所以只要有一定的耐心,在个股走熊时,静静地等待它从暴跌到慢跌,再到止跌。当机会来临时,就可以逐步大胆买进,庄家打压得越凶,我们进的货越便宜,何乐而不为。同时,如果没有好的股票,即使一年不做又何妨。反之,一旦建好仓,我们就心平气和地持有,要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当个股走牛时,只要我们买的是较为便宜的潜力股,就不必害怕机构的疯狂洗盘,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迎接丰硕成果的到来,要有不获大利,决不动摇的豪气。
  当然,要想造就培养一个拥有极大耐心的良好心态,还必须在平时炒股时多思考,只有多想想国家的宏观面,股市所处的区域,才能更清晰地认识、理解这一市场。看大势赚大钱,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要具备一种全局的战略性投资眼光。只有看得越真切,耐心才能保持得越久远。第二,要多学习、多整理。只有对一只个股的公开资料了如指掌、烂熟于胸,才能识股得当,否则随便买了持有,耐心就成了死多头。对个股基本面精心研究之后,就会拥有强大的自信,能经受得住机构的各种考验。
  第三,要有一定的学识,多分析、借鉴机构的操盘之道,如此就不会被蝇头小利所迷惑。因为庄家进驻了一只股票,没有一定的空间,无法全身而退,更不用说满载而归了。所以,对于一些局部的头部、短期的高点,我们大可不必斤斤计较,要做到手中有股,心中无股。
  第四,要提高思想境界,做一个有品位的股市投资者。在股海搏击中,万变不离其宗。搏到最后,归根结底是搏心态。如果我们拥有了较好的忍耐力,强大的自创力,就能心如止水地看待股市中的风云际会,在炒股时真正做到“涨跌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得失随意,望天上,云卷风舒”。一旦拥有这样的耐心,这样的境界,我们散户终能笑傲股海!(张海森)

知行合一 发表于 2003-9-29 21:14

散户群落的入市心理

  绝大多数的散户是在利益的诱惑和驱动下,抱着一夜暴富的心理探头探脑,赤手空拳地走向这个“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场的。要了解他们时下的生存状况,就不能不从他们的入市心理着手。我就不信买不到地板价
  一入市就受到重创的散户们,多数接下来开始奋发图强,发誓要竭力寻找失败的根源……若干个日子过去了,散户们学会了看曲曲折折的K线,明白了那红红的叫“阳”线,那绿绿的叫“阴”线,那不红不绿的叫“十”字星……回头看看那个叫人心痛的地方,他们一拍脑壳,仿佛恍然大悟,“我说怎么会赔钱呢,原来买得太高了……”他们似乎一下子聪明了很多。于是乎吃过追高苦头的散户开始转而买跌,股票从10元涨到11元觉得涨了不敢买,接着到了13、14、15……当涨到35元时,散户们有的开始后悔当初为什么不买进呢?现在看看当初的价位,那可是真正的地板价呀!另一部分自以为冷静的散户咬牙切齿地叮嘱自己,“追涨杀跌呵,你是我心中永远的痛!”他们暗下决心:一定要等,等到,等到,等到什么来着?啊,是回调啊(多么时髦的名词)。功夫不负有心人,回调终于来了,该股从35元下跌到30元。他们开始窃窃私语,“嘻嘻,某某某35元买的呀,我在30元吃进,比他便宜多了。等他解套,我就赚了5元……”就在这种攀比和相对低点怪圈环绕下,股价一步一步,涨少跌多,又一次走上了漫漫阴跌的熊途…… 我就不信坐电梯的总是我
  这其中也不乏一些老股民,在股价鸡犬升天时,他们忘记了主力做庄之目的,忘记了自己介入的初衷,他们在耳濡目染着对该股的美好前景的描绘下,光芒四射的眼中,只有那遥远且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
  他们从“地狱”走向“天堂”,又从“天堂”再一次地走回了“地狱”……
  也有的股民在某股上涨一段时间后卖掉了,但股价仍不屈不挠地向上攀升,于是新股民就产生了“买进来就跌,卖出去就涨”的感觉;老股民就有了“跑得快了撵上熊,跑得慢了熊撵上”的无奈……
  于是,在散户圈里开始传出“上了一当又一当,当当不一样”的感叹。这时一部分历经大熊与大牛的老股民开始明白自己刚入市时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可笑了(譬如:笔者在两年前,就遇见一位新股民,姑且称A吧,他总是说:“我就不信邪,低买高卖会赔钱?想不通、想不通!”)我就不信技术指标有多难
  最近常在网上看到一些朋友们发明的神经兮兮的秘技,感到非常幼稚和可笑。其实各项技术指标,无不外乎量与价,以及均线之间的关系演变,与其去看技术指标和所谓的秘技,为何不直接去看量价关系呢?打个通俗的比喻,与其去从人的影子的移动去判断人去留的方向,为何不直接去看人本身的移动方向呢?(一年之后,我再次与A邂逅时,我打量他浑身上下,唯一的变化是手中的报刊变了,变成了《炒股多少多少招》、《某某某线的应用》,从此,我们每次相遇,常听到A股民大谈技术指标譬如:“某某某线处在什么位置会怎样、怎样……”“某某指标开始向上发散到多少、多少点如何、如何……”当我几个月前再次见到他时,问他收益如何?得到的回答却是吱吱唔唔、模棱两可的话语。其后他突然话锋一转,面带喜色地对我说,“我已把这些指标的优点结合了起来,去掉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我发明了一种某某枪法,看天下谁能敌我?”) 我就不信谁能骗得了我
  这种心理在老股民圈中极为常见。笔者有个朋友,1993年入市,炒到今天,从几十万资金炒到现在的几万。在1997年的行情中偶尔成功地操作了一只股票,直到前几天的酒席上还在夸夸其谈,沉浸在过去的辉煌之中。每每在我给他推荐股票的时候,他都能找出该股不好的原因,比如业绩不够优秀、盘子较大、行业前景不行等等。他买的股票总是在他心目中最优秀的股票,但他心目中最优秀的股票却总是在跌,中间偶尔小有反弹,立即就会增加他对该股的持仓信心,只到深深套牢……然后斩仓出局,历史惊人相似地重演。比如1998年他在某股主力已经出货的时候介入该股,并信誓旦旦地与我理论是上升途中的回档而决非出货,一直从10几块历时一年拿到几块钱,当初的短线已经演变成长线,一直到1999年的10月份,当新主力已经建仓的时候,他终于忍受不了黎明前的黑暗,弃股而逃。到如今,该股从当初的几元钱一直沿上升通道走到20几元……也有的股民在幸运地连打几次胜仗后,就摆出了老子天下第一的态势,并不认真总结自己成功与失败的客观、科学的原因,直到又一次把赚取的利润重新返还给市场。笔者的一位朋友在1996年的行情中连胜几场,最后在摩天大楼的旋转餐厅里,左手握着酒杯,眼望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声喝道,“谁敢惹我!”但到今年春天再次见到他时,他却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 我就不信没你调头快
  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一种人,他们在进入股市前就经常听到这样的告诫,“这个市场上,总是少部分人掌握真理,要想赚钱,就必须反向操作。”他们不止一次地被灌输着老和尚炒股的故事:从前有个老和尚买股票,总是慈悲为怀,当大家都一窝蜂地抛售股票的时候,他总是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持币购进大批股票,而当股价飚升,大伙又一窝蜂地抢购股票的时候,他又悲天悯人,默默地把股票卖给大家,因此老和尚也成了百万富翁。有许多人把这个故事当做是自己的葵花宝典,贴在床头,默默背诵。孰不知股市风云变幻,岂能被一个故事所左右。况且这个故事只是说明了一种心态,万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地用于实践操作,因为这样无疑是刻舟求剑。当大家意见一致时,比如说牛市来临,大家都看好后市,就有人的反向思维开始作祟,“怎么,大家都看好,嘿嘿,真理总是在少数人手中,我偏偏不看好。”所以,他就错过了一个大牛市。等到大盘见顶,个股一片疯狂,他又忍受不住诱惑,再杀进去就会被栓上一个大套子。反之,当大家一致看某股出货,争先恐后地逃跑时,但是反向心理如果在此时作祟,想大家都不要这股了,我何不拾个便宜?这就是所谓的抢反弹,但反弹也不是好抢的,庄家执意要走,你是抢不住反弹的。深深宝在2000年5月到6月间,明显地出现了放量滞涨的形态,只要有点儿常识的人都看出了庄家有减仓迹象,但我身边的一位新股民却在此大谈反向心理,认为所有人都说出货的股票不是出货,就在19元附近大量吃进,又在下降通道中多次欲抢反弹,至今这位可怜的新股民已经被赶出了大户室。(一介散民)

从强弃弱 发表于 2003-10-2 08:11

抗击恐慌

2003年9月30日 14:50

  笔者曾有过在1994年10月7日当天中午1时大盘大跌90点进货到收盘时高收100多点出货的成功经历,也有过1997年2月20日早盘跌停板出货,半小时后在涨停板位置排队等买入的痛苦经历。在投资生涯中这样极端的市场恐慌,投资人总要经历多次。而在那些价格反常时期,投资人怎样行动则强烈地影响到投资人的最终财富。
  市场恐慌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它带来了持续的心理震荡后果:人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很快接受相反的事实。即人们一旦在恐慌中抛掉了所持有的股票,往往不太可能在随后的低价位上把它买回来;相反,会在较长的时间内持观望态度,因为恢复再次买进的勇气需要一段理疗自尊心的过程。当市场价格经历恐慌后开始上升时,投资人受伤的心会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加快愈合,并最终完成疗伤过程。说不定会在接近顶点时,在恐慌时段已抛售的投资者才会再次买入。这种踏错节奏的操作会给投资者带来两种情形上的损失:一种是低卖高买的真实损失;另一种则是价格上涨期持币观望的机会损失。
  十年的投资经验告诉我,每一次我顺应市场的恐慌情绪而进行操作都给自己的资金帐户捅了个不小的窟窿;而每一次遭遇市场恐慌时的逆向操作却给自己带来了不少的惊喜。一般来说,市场下跌的早期是投资人须警觉的时期,但往往会淹没在一片乐观的欢声笑语中,浑然不觉;而下跌的中期,则给投资人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资金帐户上的赢利被拿走了,亏损又接连而至。心理上希望市场反弹出货的愿望紧紧抓住了投资人,而此时,市场主力根本没有闲着,加紧了打压市场的力度,步步近逼使投资人在心理上接近崩溃的边缘,整个市场哀鸿遍野,这时市场离恐慌只一步之遥。其实市场恐慌真正到来之时,所有极度恐慌的投资人都加入到了抛售的行列,正是市场空头被屠之日。所以在恐慌或崩溃之时,卖出股票绝对是一大失误。事实上在崩溃后的恐慌期去买入股票则是可取的,获取的超过平均收益的利润正是对投资者勇气的奖赏。
  因此,熊市下跌的最后阶段,投资人一定要多了解市场恐慌的实际意义,多用理智的方式去思考和操作,学习和训练自己承受痛苦的能力。要知道恐慌永远不会持久。
●田奎


中证报(2003年9月30日)  

双林 发表于 2003-10-2 10:23

鼓励发贴,奖励2分。

ytwd 发表于 2003-10-11 20:45

好帖!!!!!!!

四季常青 发表于 2003-10-12 12:28

看贴回贴

六月河 发表于 2003-10-12 16:40

好贴。

minibaby 发表于 2003-10-28 00:33

thx

hmlt 发表于 2003-10-28 01:05

下了两篇。谢谢。

lxylylwq 发表于 2003-12-16 02:23

顶   下了谢谢。

hbyfsw 发表于 2003-12-18 12:49

散户真可怜

mickey_829271 发表于 2004-2-6 12:59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证券投资心理分析方面的优秀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