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爆炒的“连花清瘟”,背后是资本让中医的“没落”,也是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的悲哀!
24粒连花清瘟60元起,48粒超过100元,这要是让“医圣”张仲景看到了,气的饭都吃不下,现在的社会是怎么了?本应扛起救死扶伤重任的医学,怎么成了赚钱的工具?现在怎么西医一家独大,这背后是什么在作祟?我们经常看抗日抗战电视剧,里面少不了为了一盒盘尼西林(青霉素)就要牺牲几位同志,这个被无限放大的剧情,让人对西药产生了依赖,只有这玩意能杀菌救命,中草药呢?去哪里了?中华文明繁衍至今,治少乱多,受伤是经常的事,不都是中医在治疗?
建国后,人口快速增加,医疗资源不足,为了解决问题,1969年由上海中医学院、浙江中医学院等集体编写的《赤脚医生手册》,到现在对于中医知识的普及都具备价值,据说各种版本发行超过2亿册。赤脚医生这个时代的名词,用中医学解决了多少病痛,在进入21世纪之前,在城县乡镇,最多的就是各种中医诊所,哪个村没有一两个赤脚医生?
中医医疗资源与诊疗价格的低廉,成为广大低收入群体的主要医疗资源与手段。但是现在,我们经常听到的是看病贵,看不起,看个感冒,先一堆化验,上一千块是常事,但是有可能十几块的小青龙汤就搞定了。
中医学发展几千年,现在被西医学给边缘化了,也就是这二三十年,西医大行其道,这是不正常的现象。中华民族几千年繁衍生息,大小瘟疫也是不少,全部都是中医扛起了大旗,都给搞定了,才有了民族的发展。但是到了21世纪,中医却成配角的奇怪现象。除了制度,比如除了行医资格证的限制外,这背后,还有利益、资本的推手,甚至是假借某些名义,抹黑中医学。
中医学讲阴阳、讲五行、讲自然循环和谐相处与共生。
西医学讲证据,讲指标,头痛治头、脚痛医脚,哪里有问题就割哪里。本来两种医疗体系是共生、相互辅助,让人们更健康,但现在却不是。中医学有自己的优势,西医学也是一样,也有自己的优势,但为了利润,总有一些人做法欠妥。如果两种医学可以很好的融合应用,那么医疗费用可以大大地降低。那么有些人钱就赚得少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对于癌症的治疗,西医是割掉癌细胞,通过各种放化疗手段,杀死癌细胞,一般来说,经过一系列治疗之后,预后相对不佳。但是对于中医,因为不做手术,细胞一直在,相当部分,可以通过一定的治疗,与癌症共生,活一二十年的例子也不少。从治疗费用上来说,西医治疗,那是天价。医院现在可以靠一个拍片室和化验室养活,因为只要进了医院,一通检查少不了。对于中药,大部分就是中药、针灸等等,所以中西医学两者合理科学的结合,发挥各自长处,会有更好的效果,而且对于吃紧的社保资金来说,也是大有益处。中华民族包容性极好,但是我们在接受西医的同时,不要将自己的本搞丢了。
我们来说连花清瘟,其组方可以分解为两个经典方子麻杏甘石汤和银翘散,这两个对于有中医来说,手到擒来,很常见,对于瘟疫还有经方大小青龙汤可以用,也很便宜,但是对于形成中成药,那需要的时间与代价就大了。曾几何时,我们发现中成药,从原来几元,到现在动辄3、50元,甚至上百元,越来越贵,中成药也是一波一波的,板蓝根、双黄连、六味地黄丸、银翘颗粒、蓝芩口服液、藿香正气水等等,中医传承这么多年,怎么就这些成了我们熟知的中成药?
经典方剂何止几百,有一些方剂,在药厂研发提纯之下,国家绿色审批,完全可以形成中成药,占据药店医院大半江山才对。我们知道很多人对中医嗤之以鼻,不知道是什么成分起了作用,但是就是有效,这也是有些西医自己看不好,找中医看的原因。
在中医学文化传承的现在,需要弘扬中医学文化,挖掘更多的经方,和西医诊疗结合,将医疗成本降下来,最终让人们花最少的钱,看最好的病。
一位中医医生,啥病都治,望闻问切后,几十块的药,扎几次针、正几次骨,可能就有了很好的效果,但是进了医院,几千、几万,几十万,谁是背后的推手?大家心知肚明。只希望在政策制定与倾斜上,扶持传统中医学发展,在医药诊所上,门槛更低一些,上市的中药企业,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尤其是国有控股企业,更应该承担中医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为利而去,因利而失。
推动中医学发展的工作者们,受益者,一起为中医学加油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