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技术分析系统中的技术指标使用问题
技术分析系统中,指标占比3-5成左右,是非常重要的,对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但是技术指标很多人在使用时,都会出现误区,或者只重结果,不重原理。技术指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供真正想研究技术的朋友参考和讨论。1、过度计算问题。当原始的价格量能等数据,经过加权反复取值计算,就会造成过度技算问题。
2、计算不足问题。如重要的数据没有计算进去,再比如周期的取值依据,或是权重不对等。
3、过度拟合问题。为了达到出现某个提示点或交易点,特定的制定一些策略组合,导致信号量极低,甚至无信号,错信号问题。
4、算法原理与目标匹配问题。就是你需要了解算法原理,以及和你策略、应用的标的是否相匹配的问题。
5、应用场景识别问题。技术指标难在应用场景的识别,而不是信号的简单应用。如果知道在什么场景什么时间使用,胜率则会非常高。
抛砖引玉。
认同过度计算,内核机理同样再计算也一样,或许只符合当时,场景条件很多可以用大数据处理模式,但我的理念是较跟踪不是精确跟踪,留思考空间,简化复杂而多的曲线指标,信号制成考虑提前量了解环境变化,。。。。。。。。 任何曲线指标都有滞后的反映,在不同周期里更如此,我的方法启用回归概念,。。。。。。。。 有个指标,经过6层复杂运算,是否过度拟合 以前还试过归化,搞不定,阶段性数据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