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道有方 发表于 2020-8-31 15:55

女人的钱最好赚,投资什么有数了吗?

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占据日化行业半壁江山的大类——化妆品,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
其实,化妆品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了,那个时候一些部落在举办祭祀活动时,就会把动物油脂涂抹在皮肤上,使自己的肤色看起来健康而有光泽,这也可以算是最早的护肤行为了。。
在公元5世纪到公元7世纪期间,就有了不少关于制作和使用化妆品的传说和记载。比如古埃及人用粘土卷曲头发,古埃及皇后用铜绿描画眼圈,用驴乳浴身,古希腊美人亚斯巴齐用鱼胶掩盖皱纹等等,还出现了许多化妆用具。
而中国古代化妆品的代表有胭脂、鸭蛋粉、头油、香囊。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就有“纣烧铅做粉”涂面美容的方法记载,铅粉敷面有较强的附着力,但若是保管不当,容易硫化变黑,故古代较常用的化妆用粉是米粉,米粉是米粒研成粉末后加入香料所制。
除铅粉和米粉外,在这一时期还有一种水银做的“水银液”,传说是春秋时期萧史所创作的,以供其爱侣弄玉敷面所用。涂抹方式通常以粉扑沾染妆粉,再涂抹于脸上。当时的粉扑则是以丝绸之类的软性材料制成,在脸颊上涂抹胭脂是也古代女子通常所用的方式。
商、周时期,化妆似乎还局限于宫廷妇女,主要是为了供君主欣赏享受的需要而妆扮。直到东周春秋战国之际,化妆才在平民妇女中逐渐流行。殷商时,因配合化妆观看容颜的需要而发明了铜镜,更加促使化妆习俗的盛行。
在两汉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审美意识的提高,化妆的习俗得到新的发展,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阶层的妇女都会注重自身的容颜装饰。汉代妇女也喜好敷粉,并且在双颊.上涂抹朱粉,这可以从汉代陶俑面部的装饰清楚地看到。
据史记记载,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在汉武帝时(大约是公元前138-126年间),途经陕西一带,该地有焉支山,盛产可作胭脂原料的植物红蓝草,当时为匈奴属地,匈奴妇女都用此物作红妆。当“焉之”这一词语随“红蓝”传入汉民族时,实际上含有双重意义:既是山名,又是红蓝这一植物的代称,由于是胡语,后来还形成多种写法,例如:南北朝时写作“燕支”;至隋唐又作“燕脂”;后人逐渐简写成“胭脂”。
在中唐以后曾流行过一种颈部、胸部也都擦的白粉,起到美化的妆饰作用。脸部所擦的粉除了涂白色被称为“白妆”外,甚至还有涂成红褐色被称为“赭面”的。在安史之乱后,传说还流传出一种“杨妃粉”,是一种具有润泽肌肤美容功效的粉。
而辽代妇女在面部妆扮方面最大的特色,就是以一种金色的黄粉涂在脸上,这种妆扮被称为“佛妆”。早在汉代,妇女就已开始作额部涂黄的妆扮,到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很盛,人们在日常生活各方面受佛教的影响极大,以致涂金的佛像也带给妇女美容方面的启示,于是额黄的妆饰法在南北朝时十分盛行。直到辽宋时期,还延续这种妆饰习惯。据史记记载,在南宋时期,杭州已成为化妆品生产重要基地。“杭粉”已久负脂粉品牌的盛名。
由于篇幅原因,今天就先说到这里了。若想要了解化妆品的后续发展,敬请关注后期发文。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女人的钱最好赚,投资什么有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