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文章,多思考就能规避大量投资雷区
本帖最后由 术道有方 于 2020-8-12 15:42 编辑投资股票市场最怕什么,满仓跌停?还有一种叫踩雷,满仓连续跌停,跑都跑不出来,只能每天看着自己账户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水,关着灯吃面。
东北企业,有一句话叫投资不过山海关,说的意思就是东北的企业喜欢造假,不值得投资,我们追根溯源一下,为什么东北企业出问题的多,会有这么强烈的地域性。
就历史来看,东北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建国初期重工业都依仗东北,当时也是牛气一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兴起,东北逐渐落后了,但是长期的重工业主导加上国企众多。很多观点说是东北的营商环境恶劣,办事效率低、缺乏契约精神等,再加上人口的长期流出,人口是经济发展的长期推动力,长此下去后面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愿意到东北投资。这些让东北的改革难度很大,经济增长慢,企业赚不到钱,政府也没钱补贴,特别是上市公司还得向社会公布财务状况,这就为造假滋生了土壤。
这些企业不胜枚举,像创业板退市第一股欣泰电气,还有像抚顺特钢这种甚至连续造假8年,虚增利润。这个其实不止是东北企业,很多经济不强的省份都有可能出这些问题,对于多数人而言,可能有所熟知的只有第一句,而对后面的三句并不太熟悉“投资不过山海关,投资不去云贵川,投资不上太行山,投资不到宁藏甘”。而这些地方都是造假重灾区大多是人口流出,资源型城市多的省份。
举个例子,青海省也有这些问题,西部矿业是青海省一家大型的资源企业,100亿的资产凭空减值,贤成矿业本来也是矿业企业,现在变成了卖冬虫夏草的青海春天,曾经的深市市值前10的盐湖钾肥去年亏损466亿元,这些都是青海省的企业,而且青海省的上市公司两只手都能数过来,其他几家也是各有微妙。投资环境如此,踩雷风险岂不非常高?
除了地域以外,还有哪些我们需要注意的雷区呢?就行业来说,农业股爆雷很多,也闹出了很多的笑话,为什么农业股是个雷区呢?
农业产业化始终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不论中央还是地方都高度重视,都在政策上给予不遗余力的支持。我们接触很多农业产业化企业,在主营业务上其实并不赚钱,每年以各种名义从中央到地方所能拿到的补贴和扶持资金,往往成了企业主要的利润来源。因此,对于农业龙头企业的造假,其实地方政府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农业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原料采购和销售,很多都是涉及农民个人而不是规模化企业,这种交易对象分散,交易手段大量采用现金支付而非银行转账支付的方式,不易留下交易凭证,因此更容易造假。
因此我们看到了很多的笑话,比如雏鹰农牧把猪饿瘦了饿死了,然后拿肉偿债。这也是一个雷点,就是农业的存货难以统计,浑水摸鱼的空间大,给了上市公司操作的空间。
另外遇到自然灾害那真是很不幸,当然可能更不幸的是投资者,自然灾害给是给上市公司造假,多报损失形成了强有力的背景,投资者就容易吃哑巴亏。
如果把地域和农业联系起来会是什么样子?獐子岛就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用扇贝游走了连续剧,疯狂打投资者的脸。獐子岛还有这不同于其他海洋养殖企业的模式,别人都是划定范围,用网兜之类的保护住自己的劳动果实,獐子岛是直接往海洋里丢幼苗,任其野蛮生长。看到这里大家是不是嗅到一些问题,播没播苗,播的是什么我们都不得而知,扇贝游走了变成连续剧也就不稀奇。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的全部内容只提供给读者做参考之用,不作任何投资建议。且不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