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
本文约700字,阅读时长约为3分钟量化宽松政策并没有增加日本、英国及欧洲的货币供给
自2008年(日本于1990年)资产泡沫破灭以来,所有这些国家仍处于资产负债表衰退中,这些国家的私人部门都处于大规模去杠杆化的进程中,也就是说他们出现了大量的财务盈余,尽管是在零或负利率政策下。可就这样他们还是在去杠杆,因为债务融资泡沫的崩溃给他们留下的是悬在头上的巨额债务。尽管中央银行总是能够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向银行部门注入大量的流动性,但是银行必须将这些钱借出去,使之进入实体经济(银行不能丢掉这些钱,因为钱是属于储蓄者的)。那么如果私人部门集体去杠杆,借款人的缺乏将阻碍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流动性锁定在金融体系内部,使中央银行无法向实体经济扩大货币供给。尤其是货币供给最主要的构成是银行储蓄,而银行储蓄是银行系统的债务。对于银行系统来说,债务增加资产也必须增加,也就是说银行必须贷出更多的货币。正如前面几篇文章所述,如果私人部门不借款,那么银行就无法增加贷款。结果是在所有经济体中,货币供给和银行贷款的增长均呈现出最温和的状态。无论英、日、欧洲,基础货币在量化宽松政策下增加了数倍,可银行贷款仅仅增加不超过10%,通货膨胀率依然维持在0附近。这有助于说明,当私人部门存在强烈的资金需求时,“无论何时何地,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这句话是站得住脚的。可如果在零或负利率下,私人部门也拒绝借款,那事情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尽管可以认为真实的通货膨胀总是货币现象,但是认为中央银行总能够通过扩大货币供给来创造通货膨胀,这就片面及不明智了。
撰文:沙州刺史(术道有方研究投研总监)
术道有方线下行研会招募地方分会合伙人,如果你有100人以上的群,就可以加入,我们提供服务支持,共同成长。联系方式:微信/电话:18292674919,添加时请注明地方合伙人。
术道有方会员俱乐部,分享最新研报、热点、估值报告,扫码添加客服小姐姐咨询详情,微信/电话: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