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当下国人如此热衷于拼多多?
本文约1400字,阅读时长约为5分钟在上周的文章中,解读了伴随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工人做为生产者的一面,这篇我们聊聊其做为消费者的一面。
导读消费行为与习惯"赶上琼斯家"拼多多、沃尔玛、好市多
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工人们的消费行为与习惯也在发生变化。在刘易斯拐点前的工业化阶段,绝大多数工人所得很少,其有限的产出所得份额成为消费约束,并且他们的低收入也阻碍了更多储蓄。所以,绝大多数的储蓄和投资都是资本的行为,资本具有更高的边际储蓄倾向。由于在这个时代里,资本不仅拥有更大的产出份额,而且具有更高的储蓄倾向,国内供给常常超过国内需求,导致价格受到抑制。一旦经济跨越了刘易斯拐点,工资水平快速增长,消费者的理念开始变化。随着未来一片光明,他们开始需要高质量产品与奢侈品,这在刘易斯拐点前的时期是他们梦中才有的。基于他们所拥有的财富,许多人开始展开竞争,这在美国有个别称叫“赶上琼斯家”,我们称为“攀比”。这时企业努力确保拥有一系列产品,用来吸引不断提升品质要求的消费者。典型如汽车厂商生产不同档次车型来满足消费者对更好汽车的需求。在那些岁月中,消费者愿意两年就换一台新车,不仅仅是因为感觉起来很好,还有个很重要的原因为“攀比”的心态。自始至终,汽车厂商都在努力抓住每两年要提高汽车档次的消费者,这称为“全系列营销”。我们把目光转向日本。当经济进入刘易斯拐点后的黄金时代,基于他们拥有的财富,家庭之间开始互相攀比。当一个家庭买来一架钢琴让孩子可以学习钢琴时,邻里家庭就会感到压力,也会购买某种乐器,以便他们的孩子也可以参加学习音乐课程。这种攀比心态强烈到高中女生或年龄再大一些的女性觉得必须要有一个路易威登品牌包,才好去上学上班。拥有更好商品的竞争或“赶上琼斯家”的心态对经济形成了巨大的正向反馈,消费与GDP都在快速增长。可是,一旦经济进入了刘易斯拐点后的被追赶阶段,不受限制的收入增长预期消失,消费者被迫重新安排其消费优先次序。由于收入增长放缓或根本没有增长,消费者被迫自问还能得到货币收入否。同时,外国廉价商品大量流入成为刘易斯拐点后被追赶经济体的关键特征,从而创造了此前不存在的各种购物选择。在这个调整的过程中,攀比消费的心理淡化了,大多数的家庭停止了频繁换新车的消费行为。他们开始“货比三家”,浏览打折网站等,以确保购物物有所值,不关注产品在哪里买的、哪里生产的、什么生产的。在 CHN表现为拼多多的崛起,在美国表现为沃尔玛及好市多这种巨大的折扣零售商成长起来,在日本,表现为所谓“100日元店”的爆发式增长(花100日元就可以买到店内所有商品),同样在英国也出现了“1英镑商店”。看来大家都开始要求货币带来更大的价值了。回顾历史,消费者行为出现这种变化完全是合理的,当生产的汽车使用寿命更长时,消费者每两年就换新车,或者大部分女性背挎路易威登、爱马仕包包走在街上,显然是荒诞的。正如刘易斯拐点后被追赶时期工人“靠自己”一样,消费者在此阶段被迫变得更精明、duli。某种程度上,他们不再容易被愚蠢的狂热和时尚所左右,因为许多人已经无法负担起那样的消费行为了。经济发展不同的阶段中消费行为变化,对影响经济增长和通胀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皆有根本影响,我们下一篇聊聊三阶段中不同的通胀趋势。
撰文:沙州刺史(术道有方研究中心投研总监)
术道有方线下行研会招募地方分会合伙人,如果你有100人以上的群,就可以加入,我们提供服务支持,共同成长。联系方式:别站/电话:18292674919,添加时请注明地方合伙人。
术道有方会员俱乐部,分享最新研报、热点、估值报告,扫码添加客服小姐姐咨询详情,别站/电话:
{:7_317:}{:7_317:}{:7_317:} 创意哦!楼主高人啊 谢,好东西哦,大家不要光看不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