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beishiren 发表于 2020-4-22 09:57

不再坚守2500,绝境让人理性,今年最坏情况下的风险与机会

写在前面国外疫情发展长期成为不稳定因素,疫情之下,由于活动受限,需求下降,复工复产率不足,供给与需求两侧均出现问题。由于疫情与阻隔病毒致使成本上升,对进出口依赖较高的企业运营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这是中期风险。而保障民生与新基建的方向,则酝酿中长期机会。
疫情之下的2500上证指数2500点上下一百点浮动,也就是2400-2600点的支持区间,从2015年之后,一直认为这是国内经济运行健康与否的分水岭。从市场经济角度切入,上证指数代表经济存量健康与发展情况,以及产生的产业链影响效应与行为效应,综合评估价值并给出的区间参考点位。 到上个月,长期预判依然认为2400-2600点有效。但是,在疫情之下,建议大家从最坏的角度进行打算,做好预防准备。
首先我们来看两个基本观点:1、资本市场大多情况下领先于经济运行状况。2、资本市场大多情况下都会过度反应,事件越大,周期越长,过度反应越大。 第一点的原理是资金最敏感、也最谨慎,一但感觉到风险,则会提前避险,反之当嗅到机会,也会提前布局,这是资本市场大多情况领先经济运行的原因。第二是情绪的传导有滞后性,在羊群效应和大部分资金缺乏判断之下,造成激进交易或恐慌抛售,形成市场过度反应。事件越大、周期越长,资金判断力越差,传导也越慢,则会形成温水煮青蛙的局面。 而现在,可能就是温水煮青蛙中水温缓慢增加的“危险的舒适阶段”。
下来的风险1、国内服务业受冲击较大,尤其是商业中心内倒闭、歇业的中小商户不在少数,造成后果是服务供给与需求(歇业失业造成)双降。当前输入性病例持续增加,影响可能还会持续。2、国内工业将逐步传导冲击。由于国外疫情发展,生活频率被动降低,我国出口与进口都将受到影响,冲击产业链包括半导体、机电产品、纺织化工、器械器具等,出口面临需求下降,进口面临成本上升,对国内产业链与企业运营造成较大压力。而我国出口最多的国家中,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疫情正在发展过程中,而进口影响产业链较大的日本韩国疫情也在发展。影响将在二、三季传递到数据上。拐点则在于疫情的有效控制。
如果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那么会加速传导到国内资本市场,并过度反应。我国经济基础与体量与其它国家不具有可对比性,国家在稳定货币政策并扩大投资、增加赤字、持续的消费刺激,围绕新基建带来的缓冲,有可能具备一定效果,但更大可能是减缓下降。而这些则带来一定的投资机会。
风险与机会1、受进出口影响较大的企业、受冲击较大的服务业等相关的上市公司,是需要适当回避的。出口下降造成业绩下降,进口不畅造成成本上升、甚至断供,直接影响企业经营,使财务数据很难看。2、食品行业、医药行业,与人生存、与健康相关的行业,则继续存在机会。
3、新基建。中期的比如部分区域的建材也存在机会,可以进行区域对比,就可以寻找出较好的标的来,如水泥;长期的比如人工智能、5G、云的相关传感控定类,都是长期关注的方向,但是需要等机会,比如等着深蹲一下。
在术道有方的研究中,中长期主要以食品、医药,长期以智能物联扩展三个方向,筛选上市公司,并进行分享。 作者:xibeishiren

9981664 发表于 2020-4-22 12:28

{:7_278:}{:7_278:}{:7_278:}{:7_278:}{:7_278:}{:7_27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不再坚守2500,绝境让人理性,今年最坏情况下的风险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