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与黄连,黄连与瘟疫,瘟疫与双黄莲蓉月饼
我们上上个礼拜的文章,老拿双黄莲蓉月饼打岔,开玩笑,提了好多次。我一直觉得,大家应该知道这是段子,所以没做过任何解释。
没想到后台还一直有人在问,而且看了问的人的语气,不像是开玩笑。
是认真的。
我想,这种事,关系人的安全,还是要严肃对待,故此特意澄清。
首先解释一个问题,什么是双黄连口服液。
药品的成分,你可以在网上查,搜索关键词,是每个人必备的技能。
双黄连口服液的成分是金银花、黄芩、连翘。
黄芩的黄,连翘的连,各取一个字。
就像那次我们之前聊江苏的起源,江宁的江,苏州的苏,各取一个字,一个道理。
所以有读者跟我说,双黄连口服液是双份的黄连,双份就比单份的药效强。
我也是醉了。
双黄连口服液,和双份黄连,没啥关系,这个很容易查证。
第二个要解释什么呢?
有读者,喜欢看《神医喜来乐》,尤其最近焖在家里,回顾神剧,这本是好事。
但你看了不要没来由的联系。
电视剧里说,古代瘟疫,常用黄连,那我们有的读者看了,瘟疫,黄连,他就联系到一起去了。
黄连治瘟疫,病毒也是瘟疫,双份的黄连,岂不是更有效果?
这就是瞎扯,人家说前门楼子,你理解成胯骨轴子。
黄连确实是古代常用来治疗瘟疫的一味药,它被广泛应用的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便宜。
任何东西,大规模采用,都得考虑成本。
如果你说人参可以,就算可以也不可以,因为量不够,太贵了,没法大规模应用。
黄连的好处就是便宜,所以葛根黄连汤,里面确实有黄连,也确实是治疗瘟疫的药方。
就跟《神医喜来乐》里面我记得喜来乐的胖徒弟,被师父勒令背诵小柴胡汤。
柴胡也是一味药。
我们小时候流感,发烧,经常会打一针柴胡,也挺有效的,80年代的事儿了。现在的孩子们都是用头孢的比较多。
但医生也常会给你开小儿柴桂颗粒,柴桂就是柴胡,桂枝。
这两味药方谁记载的呢?
《伤寒论》记载的。
过年前,年三十之前,我建议读者待家里,为了说服大家,还推荐过一款游戏。
我说日本光荣公司上个月16号刚刚发布三国志第十四代,你可以在家里玩。
三国志系列是光荣公司最有名的系列游戏之一,与太阁立志,信长之野望,大航海时代齐名。
话说这一点,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曾经有过一些经典的游戏,比如金庸群侠传,仙剑,但最终没有形成稳定的系列,也没有形成文化IP。
像轩辕剑这种起初很好,但后来也坚持不下去。何况它是台湾公司出品。内陆做游戏的,都去做网游了,没有静下心来,弄出点能持续的IP。以至于三国志这个题材,长期被日本人开发。
言归正传,我为什么提《三国志》。
因为这个游戏里面有个宝物,叫做《伤寒杂病论》。在游戏里的作用就是延长武将的生命。
比如你玩刘禅,诸葛亮要挂了怎么办呢?
没关系,送给他《伤寒杂病论》,他就能多活好些年,就不会出师未捷身先死。
《伤寒杂病论》是谁写的呢?
张仲景。
这在中医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一个人。
他做过长沙太守。
他是刘表占领荆州期间,由王粲推荐出任长沙太守的。
你注意这几个名字,常玩三国志系列的人,都特别熟悉。
但很遗憾,在游戏里,刘表没有占据荆南四郡,比如长沙,就是个空城。
等到刘表死后,小儿子投降曹操之后,荆南四郡独立了,长沙被韩玄占着。
他手下还有两个著名的大将,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和后来跃居张飞之前做了汉中太守的魏延。
这都是选刘备的玩家,经常去挖墙角的武将。
这个没出场的张仲景,是怎么从太守变成医圣的呢?
一切要从东汉末年说起。
三国志系列游戏,讲的永远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战争,英雄和美女。
但实际上,东汉末年最多的是什么?
是瘟疫。
东汉末期的三十年,有历史记载的瘟疫十二次,平均每两三年爆发一次,最后一次,最严重,就叫做“伤寒病”。
据《晋书》和《三国志》记载,伤寒在建安九年到二十四年这十几年间肆虐中原,后世史学家统计,约有2000万人死于这场瘟疫。
所以曹操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不全是战争与饥荒,很大程度是瘟疫造成的。
史书上记载的伤寒是什么样的呢?
高烧气喘,身上浮现血块淤肿,不过两三日就死去。
你看到了哦,也有发烧,也有呼吸不畅,是不是很熟悉?
但伤寒的病程特别急,而且特别重。
这病是怎么来的呢?
据说是家畜传染给人的。
很值得玩味对吧,不只有野生动物会传染,家养的也会。
这有点像什么?有点像禽流感,变异了,变成了人流感。
曹植我们都知道,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说的就是曹植。
他留下来的《洛神赋》,据说是夸他嫂子的美貌,让后世无数YY小说家,可以借此瞎编,从此混个饭辙。
但他不只写过《洛神赋》,还写过《说疫气》,记录了那场大瘟疫。
有点意思对吧,不只是个文学家,还是个公众号作者,三国时期的公众号作者,喜欢发表时评。
《说疫气》是怎么说的呢?
“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这太可怕了,这就是说,东汉末年的伤寒,动辄灭门,甚至灭族。
张仲景,就是瘟疫的受害者之一,他的家族有两百多人,在十年内被伤寒夺取了近一半的生命。
你现在明白,神医是怎么来的?
切肤之痛。
所以三国志游戏里没有他,张仲景没有作为武将出现,不跟你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人家辞官隐居,潜心研究古籍,搞学术研究去了。
还真被他鼓捣出治疗伤寒的药方,据说是在建安十五年写成《伤寒杂病论》。
那时候纸出现了,但没有大规模使用,也没有印刷术,书写好又遗失了。
到了晋朝,太医令王叔和,几经搜罗整理,恢复的那部分书叫做《伤寒论》。
记载了几百条药方,前面说的葛根黄连汤、小柴胡汤,就是其中之二,流传千古。
也是打那时候起,伤寒不再是不治之症,那个年代如果有自媒体,张仲景就是东汉末年的钟南山。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人,华佗,同时期。一个是中医外科手术高手,一个是中医内科高手。
曹植,百无一用是书生,文章写的很华丽,但治不了病。
可他即便在那个年代,还是具备了医学常识的,他在文中说“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
这话什么意思呢?
是说有很多人家悬挂符咒来驱赶疫邪,这么做很可笑。
其实,时光过去了几千年,我们今天,可笑的事儿,并没少多少。
我前面给你解释了双黄连和黄连没关系。
黄连虽然是古代治疗瘟疫的一种药,但瘟疫有很多种。
病有很多种,药有很多种,不是说治上一个病的药,治这个病也管用。
《红楼梦》里,宝玉淘气,抢林黛玉的药吃。
林黛玉嗔道:“药岂是混吃的?”
你看,十二三的孩子,都知道药要对症,否则无效,甚至有毒。
所以,别迷信黄连,何况,双黄连里面,没有黄连。
至于最后一个梗,让人无语。
双黄莲蓉月饼,你知道成分么?
里面有莲蓉,有蛋黄,至于为啥要叫双黄,大概是有俩蛋黄。
这是我猜的,我也没问过厨子。
但我不问也知道,那里面不会有黄连。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说明什么?说明黄连是苦的。
月饼要是苦的,还能卖的出去么?
何况,黄莲,黄连,那儿“连”字儿也不一样啊。
这也许是我写过的最奇葩的一篇文章了,我自己都哭笑不得。
但愿对个别读者有帮助吧。
最后,没有什么一定是好的,什么一定是不好的。
如果你认真,哪怕玩游戏,也能学到很多知识。
如果你什么都想当然,哪怕吃个月饼,也会把脑子吃成浆糊的。
很多时候,不见得是专家故意要忽悠你。
而是你实在太好忽悠了。
他不忽悠你,都觉得对不住自己。
赵本山的《卖拐》怎么说来着?
媳妇:“这么做是不是太过分了?”本山:“过啥分?他还得谢咱呢!”范伟:“大哥,谢谢啊,缘分呐!”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傻子太多了,骗子都不够用了。
-碧树西风
谢谢分享了!,厉害!强~~~~没的说了!超級精彩,我非常喜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