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回复:
提到美国,就会有一些民族言论出现(要么根本没有可比性 要么我们大A怎么怎么),好像后面的讨论有些跑题了。不谈主义,不谈意识形态。经济发展的规律都是相同的。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就是产业更替的历史---就是一部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转型期:从投资拉动型 向消费拉动型转型,量变到质变的进程(工匠精神以前企业过多的利润来自差价以后更多利润来源于附加值)一带一路 说白一些就是把中国过剩的基建产能转移到国外。银行利润占所有上市公司利润一半,利润都被银行拿走了,挤压了企业的盈利发展空间。企业给银行打工,也说明上市银行在贷款利率、中间服务收费等方面仍有较大下降空间(中国银行业更多的是垄断利润 缺乏充分竞争,利润率是其他国家的几倍)。金融业让利于实体经济才能互利互赢。银行股占权重比例高,牵一发动全身,中国证券市场被金融股绑架,缺少多元化市值结构。
中国经济转型,消费科技拉动成为未来的主流。从2009-2019年十年 我们也已经看到银行 基建占上证50比例过高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步伐。从前面的文章中也看到了 2016-2019年新增了消费科技类企业入选上证50指数,剔除了基建类的一些公司。但金融股仍然牢牢占据,过于单一的后果是定海神针在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会变成定式炸弹。
银行业是最挣钱的行业不可否认但 CHN银行业缺乏充分竞争,更多的是垄断利润。过高的利润率和过高的盈利规模,压缩了实体经济的盈利空间,实体经济给银行打工,这是本末倒置。已经拖累和阻碍了 CHN经济发展和 CHN证券市场发展前进的步伐。 金融股的作用就是调控指数,既然它已经不能代表 CHN经济和 CHN证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现状如此,改变也可能一蹴而就。那我们就要转变思路,多关注分类指数和行业指数,从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中找寻牛股。
借用bdyouyou 会员的一篇帖子 10年的成长:医药1466%中证消费690%养老产业887%{:7_317:}
讨论的目的 不是谁强谁弱谁好谁坏。经济规律就是经济规律 顺势而为。成熟发达经济体,成熟发达的证券市场曾经走过的路就是 CHN经济 CHN证券市场正在和以后要走的路。讨论的目的是找到 CHN经济 CHN证券市场 未来成长性行业企业 。 发掘 买入 盈利 这是目的。 版主和11楼的老兄都没错。 中国股市和其他国家的股市技术要求应该是一样的。该买的时候就买,该卖的时候就卖。
{:7_278:}{:7_278:}{:7_278:}{:7_278:}{:7_278:}{:7_278:}{:7_278:}{:7_278:}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