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N的散户那么容易消灭吗?
崇洋媚外的人们开始讨论美国的散户是如何被消灭的,拜托!这里是 CHN!机构不行!全靠我们散户撑着场面! 公募基金的模式和当初的义安科技有何不同,茅台怎么出货?唯崩盘尔! 去散户化的时代已经来临了,不是消灭的问题,是退市,每一只股票退市会让一些散户受到毁灭性打击,以后退市会越来越多 这是不良习惯媒体和上头串通的阴谋!把大A的疲软甩锅散户!散户和机构是平等竞争的关系! 去散户就是进步了?AI量化交易记录时髦了?狗屁! 本帖最后由 dxnb_lf 于 2019-11-9 12:22 编辑再谈去散户化
昨天某群有人说,某大户重仓600485st信威,不得已割肉了,3000多w仅剩几分之一,退市会让一些散户的投资烟消云散,这比被收割要狠,要快,我在2017年曾说“去散户化”时代来临,现在看来所言不虚。我们不妨回看一下A股的历史:
第一个时代是“坐庄时代”,大约十来年,这个市场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神秘又令人痛恨的“庄家”,庄家利用资金优势联合坐庄,庄家的手法无非“吸拉派落”,“养套杀”(跟大多数人没关系,有关的请自行脑补,或留言咨询),这个时代,韭菜虽然被收割,但是并没有因此消失,随着经济发展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在经过2001-2005的熊市后,韭菜又雨后春笋发展壮大了,随着2005年德隆系的资金链断裂,标志就是000676(原名:思达高科)连续十几个一字跌停,“坐庄时代”结束,由是迎来了第二个时代。
第二个时代“重组时代”,大约十来年,这十来年,市场最多就是令人激动的“重组”,和与之类似的整体上市,重组之后,动辄几个涨停,翻倍也不在话下,很多散户赚了钱,原因给大家阐述下,举例来说C市有3个上市公司名额,在十来年前是荣耀,是把酒言欢的“谈资”,但是在经济大潮的推动下,这3个上市公司可能有的跟不上经济发展,有的经营不善出现问题,不能退市啊,上市名额少了,“谈资”就没了,那就拿另一个,中型公司重组小型公司,大型公司重组中小型公司,保住了上市名额,随着十来年扩容,各地市上市公司多的不胜枚举,也不作为谈资了,大型上市公司也大部分上市了,标志就是大银行股都上市了,而且两市总市值超过了Gdp的70%,但是大型公司一旦出现问题很难有更大的公司能重组他了,重组时代行将结束之际,迎来了2015年开始的熊市,在这个熊市中亏的最惨的就是炒壳者,大型公司上市完毕,未上市的就以小型公司为主了,随着新三板、科创板的推出,随着注册制的推进,重组时代彻底结束,熊市结束后迎来了新的时代。
第三个时代“去散户化时代”,这个时代预计会十几年,近几年 CHN经济发展增速换档,从10%左右的高速发展切换到6%左右的中速发展,这个切换导致2018年初,经济发展的明斯基时刻来临,负债率高的企业在市场萎靡、销售不畅的情况下,资金成本过高而左支右绌,在没有其他公司对其重组的情况下,爆雷、退市也就在所难免,一旦某公司退市,其股东数往往数十万,这些散户居多,因为目前a股投资者散户占90%左右,这数十万股东,散户占比也会在90%左右,那每一家公司退市,对其股东尤其是散户股东形成毁灭性打击,很多适应了“重组时代”的散户,也包括散户型投资的机构,他们炒壳,低位买了等重组,套牢之后号称“损失的只是时间”的死多头,但是重组很难遇到了,遇到的只有毁灭性打击,连续毁灭性打击下,就会离开这个市场,逐步形成去散户化时代,未来是机构的时代,这也是我从保险公司的"精算师"转做机构投资者的原因之一。
熟悉我的都知道我大学专业是光电子,怎么做精算师了,又做机构投资者了,不妨谈下我的两次转型:
第一次转型是从电子行业的工程师转做保险行业的精算师,大学毕业来北京工作,我发现一个社会现象,上世纪80年代,很多人每月几十块工资,90年代很多每月几百块工资,2000年后很多人月工资几千了,当然现在来看2010年后很多人月工资,从这个现象得知顺应时代潮流提升个人价值是很重要的,当时看到电子行业的周期转换过快,例如相机、手机、彩电等,我选择了保险行业并开始考精算师,在保险公司工作十来年后,我发现保险公司的发展也不是很快,就有了第二次转型的想法。
第二次转型是基于另一个社会现象,80年代的有钱人叫w元户,2000年的有钱人就百w富翁,当然现在的有钱人叫yw富翁,资产增长的速度不亚于个人价值提升的速度,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顺应潮流的人资产增速远远超过工作所取得的财富,由是资产的增值成为新的转型方向,在十几年投资股市的沉淀后也就有了2016年做私募的想法。并在2017年开始实施。
所谓谋定而后动,每次转型都是在有很多学习和积累的情况下成形,而不是贸然而为之,希望看到的不要盲目跟随,股市投资也是风险重重,不要随意入坑。 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7_317:}{:7_317:}{:7_317:} 狙击时空 发表于 2019-11-9 13:03
水向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一语中的,市场在变,对策就是兄台说的
是被市场消灭的
无论公募私募还是柚子
踩雷的还少吗? 片面的理解与穷困的叫嚣无异,这市场,好大喜功与叶公好龙并存。市场本身就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只是,输赢落地之后,没几人愿意坦然接受自然竞择的结果。 是去牛散,不是去韭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