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至繁,方能至简(我的股票交易的两种思路)
文/kalamanyang第一种思路:把自己视为一名小商人——比如自己是一家小型超市的老板。如果某种商品处于消费淡季,进价很低,我就多进点货,等待消费旺季时可以卖个好价。很多人瞧不起一支股票挣个千儿八百的,认为骑上一只伯克希尔这样的大牛,来它个50年2万倍,这才是价值投资。我可不敢这么想。在股市里,我就是个小本生意人,薄利多销,通过股票接力赛,积小胜为大胜。老岳母经常说,沫沫子攒多了也能攒成个锅饼(西北话),此话在理。
第二种思路:把自己视为一名多种经营的小农场主——比如我承包了一片荒野。种点树,种点庄稼,种点菜。因为三类植物的收获周期有长有短,这样一年四季下来,我每天都有点事儿做,生活比较充实。
以前,我把自己称为股票投资者。以后,我也会称自己为股票交易者。我是一名长期投资者,但我认为长期投资并非集中持有伟大的公司如如不动,无为而治。市场波动给了我们许多获利的机会,无视这种机会是很可惜的。
2018年1月我做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卖出,2018年10月,做了一次较大的买入,今年春节前后,再次卖出,一年之内做了3次波段交易。这在 CHN式的价值投资者的眼里显然纯属投机,但我认为挣市场的钱和挣企业成长的钱同样光荣。
目前的现金占比已经接近了30%了,接下来的几个月,随着年报的披露,这笔现金会陆续分配到股息率5%以上的股票。我不管什么“强国牛”还是“注水牛”,我考虑的是:假若我是一个职业股民,又没有其它任何经济收入,我还是要靠股息养家糊口的,尤其是在熊市。
我和特色投资者先生都在勤奋地实践着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原理,只是方式略有差异。我很欣赏老哥儿坦荡无私的人品;失败了,权当买个经验和教训;成功了,给大家提供一个盈利模式。
同时,我还十分赞赏特色投资者老哥儿的观点:某大师持有某支银行股(其它的还有某大师持有某酒股、某药股)无为而治20年,实现了财务自由,这并不意味着你如法炮制,20年后亦能实现财务自由,从而周游列国。
有位网友说得极好:唯有至繁,方能至简。没有10余年乃至更长时间辛苦的劳作,探索,上来就大道至简、无为而治,空喊这些口号是十分危险的。毕竟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也不是每个人都具有费雪那样的禀赋和芒格那样的智慧。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