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 发表于 2019-5-6 13:40

价值投资的宿命

文/乐趣
巴菲特的长期集中的企业投资方式(我们姑且称之为“价值投资”),合乎投资逻辑,体现投资本质,却始终不曾流行,大多数情况是叫好不叫座,为什么呢?这是一个现代证券市场之谜。

有一种解释是:股市是针对人性的弱点而设计,正像海洛因是针对人类身体的弱点而存在的一样,芸芸众生很难抵挡市场价格波动的诱惑。号称香港“股市超人”的曹仁超曾经说过:巴菲特之所以空前成功,是因为他没有“人性”。呵呵。。。

对于眼下搞得风生水起的阳光私募基金,巴式的投资方法有着天然的缺陷:

一、对于对投资不甚了了的一般投资大众来说,号称股权投资的私募基金,长年累月总是一直持有着那么几只我自己也能持有的个股,凭什么要收我20%的业绩报酬?况且那些个股在他们的考察期内(一般是在3年之内)的表现也未必出彩。李驰、林园、但斌等价值投资名人,经常受到市场大众的诟病和取笑,原因恐怕就是他们既“私”(自主投资决策)又“募”(利用他人资金)了。

二、对于深刻理解投资真谛的少数投资人来说,他们心里明白:决定股票投资者命运的,不是分析判断的智力,而是坚韧不拔的勇气。但是,他们更加了解,即便再出色的资金管理者,也很难做到长期(比如20年)年复合投资回报超过市场的20%。战胜市场本身就是一个很困难的任务(impossible mission),更何况每年还要超出市场20%!巴菲特曾经这样说过:假如投资伯克希尔的收益比不上标普500,那么我和查理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段话曾经引起包括华尔街在内的整个投资界的喝彩,足见战胜市场的艰难。

根据西格尔教授所著的《投资者的未来》一书的统计,在1957年3月1日-2003年12月31日近47年中,标普500指数股的投资年回报率超过15%的仅有52家,占比10.4%。那么,我们在今后20年的投资回报期望值该是多少呢?如果按照西格尔统计过去200年美国市场的实际年复合回报率6.8%来算,假定年通胀率5%,那么市场的平均复合回报率为11.8%(这就是最简单的采用买进持有策略所能得到的复合回报)。按照眼下的行规,私募基金的年均回报率要达到14.75%(11.8%/0.8),投资人的回报才能与指数持平,这应该是小概率事件吧。

我想说的是,价值投资的宿命是:

1、孤独的个人投资者。
2、单纯的个人自有资金。
3、到老才有钱,越老越有钱。

可是,凯恩斯说:“从长期看,我们都会死。” 这难道就是价值投资的宿命么?呵呵

starlyb 发表于 2019-5-13 15:24

我想说的是,价值投资的宿命是:

1、孤独的个人投资者。
2、单纯的个人自有资金。
3、到老才有钱,越老越有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价值投资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