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林
发表于 2024-8-7 14:42
3239楼学生讲的都是摆在各位面前的常识知识,要么你没看,要么你选择性忽略。但常识就是常识,不会因为你喜欢就存在,你不喜欢就不存在。
未来的衰退足够大的基础就是这个综合泡泡要吹的足够大,现在看,还是不够大。
桥林
发表于 2024-8-7 14:46
本帖最后由 桥林 于 2024-8-7 14:50 编辑
对市场悲观的各位,其实没有错(过去学生就详细说过,各位不认真看,现在和学生抬杆,学生很无奈。只能安慰各位:“你说的对”),错就错在,各位悲观的太早了。
对市场乐观的各位,更是没有错,因为这个大泡泡正在吹,还没有吹倒足够大的程度。
学生再不厌其烦的第八次说这句话:“快人一步,赔光销户。快人半步,发家致富”
云芸儿
发表于 2024-8-7 17:47
橋老師,棒!:victory
桥林
发表于 2024-8-7 21:55
本帖最后由 桥林 于 2024-8-7 21:57 编辑
金融行业的下线,学生不展开说了。
学生说一点,什么是金融行业的及格线:“金融从业者”转变成“金融队伍”,熊猫家的金融行业才真正走出幼稚期,才真正摆脱西方那一套所谓“成熟”的金融理论体系,构建出熊猫特色的金融理论体系。
证券行业亦如此......
风行0006
发表于 2024-8-8 09:04
转帖:
杨国英观察
发布于2024-08-07 22:42
来自雪球
·
江苏
关注
快了,炮火轰鸣即将开始……
来自杨国英观察的雪球专栏
文/杨国英
关键时刻,继续给大家打气。
今天,市场再次温吞,两市交易额再次回到6000亿下方——这种温吞行情,如果持续两三个交易日,部分散户很容易被震飞出局。
但是,亦如我昨天所讲,之于当下,我们千万不能被杂多的表象信息迷惑,必须紧紧锁定中期市场的逻辑源点——伴随着市场利率的确定性加速下调,更多的更为廉价的货币必将推高极具性价的中国股市。
而且,无论是之于外围流动性扩张的直接和间接利好,还是之于我们内部流动性扩张的时势使然(具体可看7月30日的文章《今天,超预期信号......》),三季度的中期超级大底,必定必将会形成现实,在这个时候,在市场情绪随时可能大反转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被黎明前的灰暗所吓倒,在这个时候,我们必须鼓足精神,全力以赴参与到A股即将必将打响的中期大反攻之战。
现在,市场距离中期大反攻的炮火轰鸣,仅缺一声冲锋号,这个冲锋号超大概率会在8月吹响,而在这个冲锋号正式吹响的前后,市场必定必将迎来中期大反攻的炮火轰鸣。
这一声冲锋号,就是降息,要么是美联储提前至8月降息,要么中国央行8月中旬通过下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引导LPR利率的下调——当然,如果8月中美降息落空,那么,这也没什么,最迟延至9月肯定板上钉钉。
许多人有点疑惑,最近一个月,我为什么反反复复强调“三季度必将迎来中期货币牛市的超级大底”,在这个过程中,甚至个别时点我还因为表述过于带劲而让部分读者产生失落——这其中的根本缘由在于,基于谨慎的逻辑推导,我自认抓住了中期市场的核心逻辑源点(货币创造财富),且近期外围和内围的流动性预期显著符合预期,如此,我为何不坚持我的判断?!如此,我为何不应该反反复复强调预期必将加速到来的中期货币牛市?!更何况,之于宏观大周期的反射性而言,这一轮货币创造财富本质是十年一遇的,普遍人的财富命运又能遭逢几次十年一遇,错过了,那就实在太可惜了!
当然,在反反复复强调“三季度必将迎来中期货币牛市的超级大底”的过程中,部分读者可能因为入局稍早而产生了一定的浮亏,但是,只要标的是相对靠谱的,拉长至未来一年半看,其实完全可以忽略这一心理影响——未来一年半,当一年期定存利率下调至1%上下,当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调至1.6%上下,当由此超大概率将派生A股冲高到4500一线,到那个时候,你肯定会感慨今日之担忧实属为杞人忧天。
更何况,即便入局稍早,但如果你是逢大跌买入的弱周期大消费(中期市场主线之一)的可确认卷王和预期卷王(整体符合我们阐述的核心辨识度),那么,不论近期大盘怎么震荡,到今天事实还是有30%左右涨幅10%以上,超过70%是上涨的。
现在的市场,三季度中期大底仍在震荡仍未夯实的原因,无非是美股半导体和人工智能的泡沫第一波大跌之后是否能够彻底稳住(如果是这样,外围流动性就不会大规模向我们溢出),无非是以此为假设前提之一(还有结构性的经济是否衰退、CPI是否承压、以及就业率等)的美联储预期降息的尺度、以及与之相关联的中国央行的预期降息的尺度。
但是,对此,其实我们短期一周、长则一个月,最终超大概率将验证我的判断,同时,无论是之于美国真实经济数据的因素,还是美国势必要与发达国家盟友(除日本外)保持适度的货币政策协同,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增强这之于中期而言是确认的,由此对于我们的关联性反射以及我们自身的需求,中国央行的小幅多频降息的预期,之于中期而言也是确认的。
注意,今天有个信息,一些农商行开始接到通知,国有大行卖出长债时,不要再大规模买入,并且交易商协会已经开始对4家买入长债的农商行,正式启动自律调查——对此,有些人得出的是悲观结论,监管不让机构大规模买债券了,这反而说明大趋势仍将是债券受追捧股市受冷落。
但是,你只要静心想一想,监管不让机构大规模买债券,有没有不让你去买债券,没有,所以,监管此举的真实诉求,其实是避免部分机构因为追高债券(价格上涨,收益率下降)最终导致巨大的亏损,尤其是核心资本充足率本就堪忧的许多农商行。
所以,稍微拉长一点时间看,监管不让机构大规模买债券,根本原因还在于监管对中期货币牛市的确认、以及中期货币牛市必然会导致债券价格出现一波较大回调,要知道,诸如农商行之类的机构,他们一旦产生系统性风险,最终还是要由财政兜底的。
所以,现在没有必要再计较大盘过于短期的波动了,现在真正重要的是,锁定好中期市场主线,锁定好弱周期大消费的内需卷王、以及各种制造业的出海卷王(制造业的出海卷王,将是我们下一阶段的深度研究重要),当然,这些都要有符合大历史观和全球观的内在价值辨识度。
快了,不需等待太久,炮火轰鸣的大反攻,随时就要开始了。
杨国英观察的专栏
127247608
发表于 2024-8-8 17:54
每过9月JX的可能性极小...
桥林
发表于 2024-8-8 19:03
127247608 发表于 2024-8-8 17:54
每过9月JX的可能性极小...
当一个肥皂泡刚刚吹起来的时候,我们讨论它何时破掉是在尝试做前瞻性的准备工作。当肥皂泡足够大时,即便破裂还需时间,已经没有必要讨论何时破裂,而是把该做的准备工作尽量做好(虽然不会做的尽善尽美)。
学生反而希望鱿鱼和昂撒一条路赌到底(加稀),来一个凌空暴涨,岂不绚丽多彩?
桥林
发表于 2024-8-8 21:00
概率论模型(1)
桥林
发表于 2024-8-8 21:00
本帖最后由 桥林 于 2024-8-8 21:09 编辑
随笔(00004)
(模型在上面,先发了模型)
从数学原理角度理解投资输赢的概率
先做一个简单的游戏,用100元来抛硬币。如果正面朝上就赚80%,如果反面朝上就亏50%。听到这个规则,相信各位一定会觉得最终会盈利满满。因为从各位的认知中认为,抛硬币游戏作为一个概率游戏,随着抛的次数增加,硬币两面出现的结果会无限趋向于一半对一半。在这个状态下,正面朝上赚80%,反面朝上亏50%,两者出现一半的概率再相抵消,可以得出最终结果为赚15%。
写到这里,各位一定认为自己明白了学生想要表达什么,各位是不是认为学生在暗示如果参与市场投资过程中,每次赚的多,赔的少,随着参与次数逐步增加,那么就会最终赚的越来越多了?
学生想说的是,各位所认为的结果是不会出现,反而是绝大多人都会赔钱。
这就是著名的“抛硬币悖论”。
我们继续往下讲,如果按照各位第一次心中想的那样,用这100元参与抛硬币,每一次正反面后,两者相抵会得到15%收益。那么抛硬币100次后,累积收益会得到117431345.07元,一个小目标被各位轻松实现。
就像刚才学生讲的那样,事实上却是亏到低于1元无限接近0!
为了让各位更直观的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我们把抛硬币游戏从100次压缩到6次,这样我们可以把游戏用图像的形式更为直观的画出来,让各位更直观的去理解为什么100元会赔到几乎为0元。
图形的红实线为盈利,黑虚线为亏损。我们可以看到图形中有7个终点。
两个极端情况:
1、一个极端是最上面这根线的六个点,代表6次全对。(100元,6次正确,最终会得到3401.22元。如果玩100次,目前蓝星上所有的马内都会被各位赚到手)
2、另一个极端情况是最下面这根线的六个点,代表6次全输。不管是6次还是100次全输,都意味着他的100元无限趋近于零。
以上介绍的两个极端在概率论中都是极微小概率会出现的结果。下面我介绍一个最常出现的那个概率,也就是中间的那个终点。它出现的正反概率达到20种可能性,如果反复玩6次的话,会得到多少呢?很遗憾,不是盈利,还是亏损。亏损额度达到27.1%,如果玩100次的话,结果同样不出意外是无限接近0元。
讲到这里,各位是不是觉得很懵逼?看着是盈的多,亏的少的游戏,又没有朱莉坐庄,为什么最终还是亏损呢?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这就是概率论要告诉我们的结果。也是客观存在的、残酷的哲学思维告诉我们的一个浅显的常识“失败不是成功之母”。
可能有人会提出异议说,哲理告诉我们是失败是成功之母啊,你这是篡改!
好,我们就从概率论延伸至博弈论中的参与博弈双方的心理承受力。
1、前六把中有五把赢了的人,大多数人会认为第七把还会盈。这里不是概率在起作用,而是参与者的连续盈利的心理优势在起作用。
2、前六把中有五把输了的人,很多人会认为第七把还是会输。这里也不是概率在主导,而是参与者的连续失败的心理在左右他自身。
我们把玩的次数扩大的100次,就会出现前六把盈五把的人群中,会有20%(看到没有,投资市场的二八法则仅仅在这些人,也就是半数人中的五分之一的人身上得到应验)的人最终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盈利(1%—5000%......甚至更多),虽然还是会有80%的人最终出现了亏损。而前六把输了五把的人群中,在反复100次后,毫无意外,全军覆没,无一幸免。
失败带给人的伤害远远大于成功给人带来的奖励,尤其是早期的失败更为致命。说到这里,我们就从概率论、博弈论、哲学,来到了心理学。弗洛伊德:童年的创伤是心理问题的主要来源。也是在表达初次出现的连续失败对人的一生巨大的影响力。
开局的连续盈利给民众心理带来巨大的心理优势,那么即便中间有几次大的损失,在这种心理优势的暗示下,往往会有20%的人挺过低谷期,进入后面的持续盈利期,为最终验证二八法则贡献力量。而开局的连续失败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古人有个说法叫做“惊弓之鸟”。
桥林
发表于 2024-8-8 21:02
本帖最后由 桥林 于 2024-8-8 21:10 编辑
当然,投资之路对于初学者或者在市场中沉浮十几年不得要领的参与者并非一条黑暗之路。
就像有句话说的:当你从野兽横行的丛林中回来时,你就不再是原来的你了。
用熊猫哲学来表达就是“心不死,道不生”。
桥林
发表于 2024-8-8 21:11
本帖最后由 桥林 于 2024-8-8 21:14 编辑
学生的理解就是:当各位意识到这是一个危险时,它成为危险并给你带来伤害的概率快速趋向零,而不再是危险。真正的危险,是身在其中而不自知。
学生把抛硬币悖论写出来,让各位边看边反思自我走过的投资之路,学生相信会有一半人中的五分之二的参与者会明白学生在说什么,想表达什么,并最终走出泥潭。
风行0006
发表于 2024-8-8 22:24
本帖最后由 风行0006 于 2024-8-8 22:55 编辑
桥林 发表于 2024-7-31 15:37
四个交易日,券商整体启动。这不是学生的预测,这是理解。
理解市场,理解证券板块,理解......
券业大消息!千亿级券商呼之欲出】“国联+民生”并购整合迎来最新进展。8月8日晚,国联证券发布关于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的公告,这是继5月14日国联证券发布公告称拟发行A股股份购买民生证券100%股份后的又一实质性进展。交易总对价达294.92亿元。
券商整合大戏拉开序幕
山楂叶
发表于 2024-8-9 11:48
都醉死了,还不认那壶酒钱,垃圾公司不可能有牛市的。
山楂叶
发表于 2024-8-9 11:50
桥林 发表于 2024-7-31 15:37
四个交易日,券商整体启动。这不是学生的预测,这是理解。
理解市场,理解证券板块,理解......
这哪里是启动,这是妥妥的除颤结果。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就死掉了
桥林
发表于 2024-8-9 12:54
本帖最后由 桥林 于 2024-8-9 13:00 编辑
山楂叶 发表于 2024-8-9 11:50
这哪里是启动,这是妥妥的除颤结果。吸了一口新鲜空气就死掉了
1、建议好好看看学生过去的发言,才会明白学生关注的方向是科技股,且是科技股中的AI
2、想证明学生说的不对,这没什么。建议想好了再反驳,这种断章取义的评论,学生是第二次回复,以后就不回复了
3、学生认为发牢骚是几乎不可能赚到钱的,学生是想说空仓的人自然喜欢市场更差才能更低的价格再次买入,学生的意思是多思考、多学习、多复盘才有20%的概率赚到钱,学生最终表达的是你们来市场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和别人抬杠,更不是为了刷存在感。
4、即便是为了来赚钱,市场本身并不在乎。何况仅仅是为了和别人抬杠、自己刷存在感?市场本身更是忽略这些毫无价值的行为。
5、断章取义和学生抬杠的人,你不是第一个,学生相信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学生非常理解你们的所思所想,学生就不摊开剖析了,为你们,也为学生自己。
(上次回复你,就说了是学生的肺腑之言。这次还是要提醒你,学生是极为真诚的提醒你,你来市场的目的是什么。)
乐天鸟2016
发表于 2024-8-9 13:02
一定要买A股吗?买合理估值得港股不好吗?玩A股只有等爆跌或融资爆仓后博反弹。科技股100倍PE找鬼接盘。
桥林
发表于 2024-8-9 13:17
乐天鸟2016 发表于 2024-8-9 13:02
一定要买A股吗?买合理估值得港股不好吗?玩A股只有等爆跌或融资爆仓后博反弹。科技股100倍PE找鬼接盘。
有谁阻止你买了吗?
乐天鸟2016
发表于 2024-8-9 13:39
真心佩服,乌鸦嘴可能说对,港股通不能交易是有可能的;南下数据已不给看。;TOUXIAO
乐天鸟2016
发表于 2024-8-9 14:25
丢句话放这,那天富途证券或老虎证券能在内地正常开展业务,A股才有投资价值。:victory
桥林
发表于 2024-8-9 15:00
随笔(00005) 认知越浅越固执。心理学这样描述这种状态“达克效应”。学习知识少,有种莫名的自信感,认知水平有限想法单一,沉浸于自我营造的虚幻优势中。不懂什么叫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当其他人和其沟通时,只要对方讲的不是他希望对方讲的或者说不是他心中想的,就会用否定的态度和其他人互动。达克效应全称为“邓宁-克鲁格效应”,20世纪90年代,邓宁和克鲁格开展研究的心理学效应名称。简单描述:“完成特定领域的任务时个人对自己的能力作出不准确的评价的现象——能力低者会高估自己的能力,甚至显著超过平均水平,能力高者会低估自己的能力。”初学认知浅的人不可怕,学了很久没有突破瓶颈期的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高估自己而不自知的人,他们摧毁自己的同时也摧毁了距离他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