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缠师跨越时空的对话(3):中枢水问(六):如何寻找中枢?缠师答:(总论中枢定义一致性)本ID关于中枢等的定义,其实一直没有改变过,因为中枢定义的关键,在于定义的递归性。一般的递归定义,由两部分组成,一、f1(a0)=a1;二、f2(an)=an+1;关于第二条的中枢过程规则,是一直没有任何改变的,而关于第一条,其实,可以随意设置任何的,都不会改变中枢定义的递归性。而且,任何有点数学常识的都知道,f1(a0)=a1之前是不需要再有什么递归性的,也就是,一和二之间的f1、f2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函数。有些人一直还搞不清楚中枢,就是一直都搞不清楚这点。例如,可以用分型、线段这样的函数关系去构造最低级别的中枢、走势类型,也就是一中的a1,而在二中,也就是最低级别以上,可以用另一套规则去定义,也就是有着和f1完全不同的f2。这个问题其实太简单了,有点数学常识都不会有疑问,所以这问题,以后就不再说了。中枢是一个确认的概念,必须两次向一个位置的确认才构成中枢,而两次的确认,必然出现三个或以上的次级别走势,这个随便画画图形就明白了。 (最初定义,递归+3K)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称为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换言之,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是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部分所构成。这里有一个递归的问题,就是这次级别不能无限下去,就像有些半吊子哲学胡诌什么“一分为二”,而“分”不是无限的,按照量子力学,物质之分是有极限的,同样,级别之次也不可能无限,在实际之中,对最后不能分解的级别,其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就不能用“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定义,而定义为至少三个该级别单位K线重叠部分。一般来说,对实际操作,都把这最低的不可分解级别设定为1分钟或5分钟线,当然,也可以设定为1秒种线,但这都没有太大区别。次级别的前三个走势类型都是完成的才构成该级别的中枢,完成的走势类型,在次级别图上是很明显的,根本就不用看到再下面的级别去。最严格去定义,每笔的交易是最低级别的,连续三笔相同价位的交易,就构成最低级别的中枢。有一个最低级别中枢的走势,就是最低级别的盘整走势类型;有两个最低级别中枢的走势,就是最低级别的趋势走势类型,如果第二个中枢比第一个高,那就是上涨走势类型,反之就是下跌走势类型。上面就用最低级别的中枢把走势在最低级别上进行了完全分类,而三个连续的最低级别走势类型之间,如果发生重叠关系,也就是三个最低级别走势类型所分别经过的价格区间有交集,那么就形成了高一级别的缠中说禅中枢。有了该中枢定义,依照在最低级别上的分类方法,同样在高级别上可以把走势进行完全的分类,而这个过程可以逐级上推,然后就可以严格定义各级别的中枢与走势类型而不涉及任何循环定义的问题。笔、线段是为了在实际操作中构成最小级别的中枢,在笔和线段中,连中枢都谈不上,只能用类似中枢以及相应的背驰力度方法去确认笔与线段的结束,但这只是类似,并不是说笔与线段里就真有什么中枢与背驰。而分型、笔、线段,并没有违反中枢的递归意义,只是用一种方法来确认具有操作意义的最小级别中枢与走势类型,其后的一切,依然按照递归的定义来。 (中枢判断)日线的几根K线不可能形成什么日线中枢,日线中枢只能到30分钟图上出现三段完成的有重叠的走势类型中找。形成一个日线中枢,怎么都至少需要10来根日K线。如果一个上涨,连5日线都不破,肯定是形成不了日线中枢的,最多形成30分钟的中枢。所以这就是强势的表现。对日线中枢来说,次级别是30分钟,而次级别的完成,需要再次级别,也就是5分钟图上呈现3段走势类型。日线的中枢,需要的是30分钟的3段走势,而30分钟的走势,需要的是至少有一个30分钟的中枢。30分钟的中枢,至少需要三段5分钟的走势构成,而第三段下来,是一条直线的,在5分钟上也是一段单纯的5分钟的下跌走势,没有三段。其实这一段的30分钟走势,中枢是在下面的。一定要注意,对于30分钟的走势,一定要至少出现5分钟的三段走势构成的中枢,才算是有了30分钟的中枢,一般,在30分钟上看出一条直线下来的走势,是不会有30分钟中枢的。同样的,在1分钟图上,如果K线是连续暴跌的走势,互相不挨着,也不会形成中枢。例如,在30分钟上3段直上直下的走势,不会构成日线的中枢,只能是30分钟的中枢。 水问(七):如何通过中枢研判走势与买点?缠师答:(中枢视角下的趋势与盘整)有了上面的定义,就可以在任何一个级别的走势中找到“缠中说禅走势中枢”。有了该中枢,就可以给“盘整”、“趋势”给出一个最精确的定义。有了中枢的定义后,就不用考虑什么高、低点了,只要向上构成两个中枢就是上涨。中枢和盘整不是一回事情。当然,因为盘整只有一个中枢,所以很容易搞混。某级别的盘整是包含相应级别一个中枢的走势类型,盘整和中枢不是一个概念,像中枢的延伸、扩展等都在盘整里。盘整是一个不精确的概念,一定要用中枢的精确来精确之。盘整哪里有什么方向,只有趋势才有方向,这是最基本的概念。中枢就是中枢,哪里有什么盘整中枢、趋势中枢之分?盘整和趋势的区别只在于盘整只有一个相应级别的中枢,趋势有两个以上相应级别的中枢。 (中枢为走势核心)对于趋势来说,其“延伸”就在于同级别的同向“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不断产生;而对于盘整来说,其“延伸”就在于不能产生新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问题是技术分析中的核心问题,该问题一旦解决,很多判断上的大难题也将引刃而解。(中枢三大定理)“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一”:在趋势中,连接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级别的走势类型。 由定义知道,“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产生原因以及判断标准,也就是其“生”问题已经解决,那余下的就是其“住、坏、灭”的问题。“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二”:在盘整中,无论是离开还是返回“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走势类型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的。有了上面两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定理,不难证明定理三:某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破坏,当且仅当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其后的次级别回抽走势不重新回到该“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内。这定理三中的两个次级别走势的组合只有三种:趋势+盘整,趋势+反趋势,盘整+反趋势。其中的趋势分为上涨与下跌,分别代表从上方突破与下方跌破两种情况。而站在实用的角度,最用力的破坏,就是:趋势+盘整。 (中枢三种运动)注意,中枢有三种运动:延续、扩展、新生。要搞清楚。一、走势中枢以及其延伸。这种情况下,所有围绕走势中枢产生的前后两个次级波动都必须至少有一个触及走势中枢的区间。否则,就必然产生一个新的三次连续次级走势类型的重叠部分离开原来的走势中枢,这与走势中枢的延续矛盾。二、一个走势中枢完成前,其波动触及上一个走势中枢或延伸时的某个瞬间波动区间,由此产生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走势中枢的延伸与不断产生新的走势中枢并相应围绕波动互不重叠而形成趋势,在这两种情况下,一定不可能形成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而要形成一个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必然要采取第三种的方式,就是围绕新的同级别走势中枢产生后的波动与围绕前中枢的某个波动区间产生重叠。缠中说禅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一:在更大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前,该级别走势类型将延续。也就是说,只能是只具有该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的盘整或趋势的延续。缠中说禅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二:更大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当且仅当围绕连续两个同级别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产生的波动区间产生重叠。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一:走势中枢的延伸等价于任意区间,gn]与,ZG]有重叠。换言之,若有Zn,使得dn>ZG或gn<ZD,则必然产生高级别的走势中枢或趋势及延续。缠中说禅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二:前后同级别的两个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GG〈前DD等价于下跌及其延续;后DD〉前GG等价于上涨及其延续。后ZG<前ZD且后GG〉=前DD,或后ZD〉前ZG且后DD=<前GG,则等价于形成高级别的走势中枢。由定理一,可以得到第三类买卖点定理: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试,其低点不跌破ZG,则构成第三类买点;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下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抽,其高点不升破ZD,则构成第三类卖点。中枢的延续、扩展、新生之间的区别是很细微的,必须严重认真地研究三者对应的数学公式,那是最精确的。在新的中枢形成之前,中枢的这三种可能性都不可能完全从逻辑上排除,而第三类的买卖点的精妙之处,在于不依赖于这种不可确定性而确定了,里面的细微之处请好好理解。一个中枢的完成,是和第三类买卖点相关的。如果一个中枢延伸,就证明没完成。如果跌回中枢里,连回抽都算不上,还是围绕中枢的震荡。第一次回抽不到中枢,这是第三类买卖点,上去再回抽,如果同样不回到中枢里,但这就不是第三类买卖点了。第三类买卖点,和中枢延伸的结束是一回事情,关于中枢的延伸结束,前面都有严格的数学定义,可参考。 (中枢与买点)背驰是制造底部,制造第一类买点的,而中枢扩展、延伸是制造第二、三类买点的。在走势中的任何一个点,必然面临两种可能:走势类型的延续或转折。换言之,例如对于一个必然的买点,必须满足以下的两种情况之一:一个向上的延续或一个由下往上的转折。对于延续的情况,能产生的,只能是在一个上升的过程中,否则就无所谓延续了,对于上升的延续中产生的买点,必然有一个中枢在前面存在着;对于转折,被转折的前一段走势类型只能是下跌与盘整,而无论的下跌还是盘整,买点之前都必然有一个走势中枢存在。归纳上述,无论前面的走势是什么情况,都唯一对应着一个中枢存在后走势的延续或转折,这分析对卖点同样有效。因此,所有买卖点都必然对应着与该级别最靠近的一个中枢的关系。对于买点来说,该中枢下产生的必然对应着转折,中枢上产生的必然对应着延续。而中枢有三种情况:延续、扩张与新生。如果是中枢延续,那么在中枢上是不可能有买点的,因为中枢延续必然要求所有中枢上的走势都必然转折向下,在这时候,只可能有卖点。而中枢扩张或新生,在中枢之上都会存在买点,这类买点,就是第三类买点。也就是说,第三类买点是中枢扩张或新生产生的。中枢扩张导致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而中枢新生,就形成一个上涨的趋势,这就是第三类买点后必然出现的两种情况。对于更大级别中枢的情况,肯定没有马上出现一个上涨趋势的情况诱人,所以对于实际操作中,任何尽量避免第一种情况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只要第三类买点的条件符合,其后都必然要赢利,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对于中枢下形成的买点,但如果该中枢是在上涨之中的,在中枢之下并不能必然形成买点,中枢下的买点,只可能存在于下跌与盘整的走势类型中。换言之,一个上涨趋势确定后,不可能再有第一类与第二类买点,只可能有第三类买点。而对于盘整的情况,其中枢的扩张与新生,都不能必然保证该买点出现后能产生向上的转折,因为其扩张与新生完全可以是向下发展的,而对于中枢延续的情况,中枢形成后随时都可以打破而结束延续,也不必然有向上的转折,所以盘整的情况下,中枢下也不必然产生买点。因此,只有在下跌确立后的中枢下方才可能出现买点。这就是第一类买点。第二类买点是和第一类买点紧密相连的,因为出现第一类买点后,必然只会出现盘整与上涨的走势类型,而第一买点出现后的第二段次级别走势低点就构成第二类买点,根据走势必完美的原则,其后必然有第三段向上的次级别走势出现,因此该买点也是绝对安全的。第二类买点,不必然出现在中枢的上或下,可以在任何位置出现,中枢下出现的,其后的力度就值得怀疑了,出现扩张性中枢的可能性极大,在中枢中出现的,出现中枢扩张与新生的机会对半,在中枢上出现,中枢新生的机会就很大了。但无论哪种情况,赢利是必然的。 (正确操作思路)一个背驰后,无论是盘整背驰还是真正的背驰,理论只能保证其回拉原来的中枢,这是正确的思维方式,那么,回拉之后如何,这涉及预测。正确的思维是,把回拉后出现的情况进行完全的分类,根据每种分类对应的后果,决定你自己的对策。而在日线上出现第二个以上中枢时,就别用什么第三类买点了。那时候完全可以用低级别的第一类买点找到中枢震荡的低点。一般来说,牛市的第一波,一定要出现两个周线中枢后再一次的上涨,这时候才有最后疯狂的可能。那时候,低价成分股会上演疯狂行情,那时候就要小心了。不是中枢的延伸,就是中枢的扩展,也就是产生高级别的走势中枢;或者中枢的新生,就是趋势及延续。下跌中枢对后面的上涨,当然会有影响,所以股市经常会出现所谓的对称性上涨,怎么跌下来的就怎么涨上去,这主要就是因为前面下跌中枢的影响。但在观察时,看上涨,还是只看上涨本身的中枢,前面下跌的中枢只是一个可能阻力的参考。每个中枢的GG、DD都是最重要的位置之一,都会产生阻力或支持,原理以后课程再说了。 (市场直觉与中枢)在某个阶段,你可能会形成这样一种感觉,你如同站在重重叠叠的走势连绵中,而当下的趋向,仿佛照亮着层层叠叠的走势,那时候,你往往可以忘记中枢之类的概念,所有的中枢,按照各自的级别,仿佛都变成大小不同的迷宫关口,而真正的路只有一条,而你的心直观当下地感应着。说实在,当有了这种市场清晰的直觉,才算到门口了。那时候,就如同看一首诗,如果还从语法等去分析,就如同还用中枢等去分析一样,而真正的有感觉的读者,是不会计较于各种字句的纠缠的,整体的直观当下就呈现了,一首诗就如同一自足的世界,你当下就全部拥有了。市场上的直观,其实也是一样的。只要那最细微的苗头一出来,就当下地领悟了,这才算是对市场走势这伟大诗篇一个有点合格的的阅读。 水问(八):如何理解中枢级别、形态、力度?缠师答:(中枢与级别)关键是级别,任何一个回调必然在某级别产生中枢,不谈级别光谈中枢没有任何意义。中枢的级别是逐步加大的,这在调整中十分常见。这就是中枢扩张的意思。连接两同向趋势的盘整中枢,当然要比那两趋势的中枢级别高,否则就归到其中一个趋势去了。搞明白中枢就可以,盘整不用管,只要把中枢的确立、延伸、扩展、新生等搞明白,自然就明白盘整。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最低标准,就要形成一个30分钟的中枢,一旦这中枢形成,该走势类型随时结束都是符合理论的。这样,最弱的走势类型,就是该中枢一完成就结束。中枢扩展不能预先说是某级别的,因为扩展可以不断延续下去。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如果你明白连接的可结合性,就更简单了,其实就是A+B+C=(A+B+C),而后者符合更大的中枢定义,所以就可以说A扩展了,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地方。上涨、下跌当然都是趋势。至于同级别,就是有相同的中枢。至于两个相同的中枢叠加一起,可能就构成中枢的扩张等情况。一个大级别的盘整,同样可以分解成小级别的走势类型的连接。任何级别的图形,如果用该级别的中枢去分类,不到该中枢的,那必然有后面的走势使得中枢的级别达到该级别。超过该级别的,一定能分级别成该级别中枢的组合,这应该不难理解。所以,如果用该级别的上涨、下跌、盘整来看,那就有定理一了。跳空的级别是无限低的,不构成任何中枢中的一段。这和分解定理没有什么矛盾的。上涨、下跌都是完成了的走势类型,是比中枢以及连接中枢的要大的概念,不要搞混了。走势类型的级别只与其中包含的中枢有关。例如,包含一个日线中枢的走势类型,那一定是日线级别的盘整,包含两个以上日线中枢的,那一定是日线级别的趋势。这和连接中枢的走势级别无关。 (中枢形态及交替原则)中枢形成后的走势不一定要超越中枢的范围,例如收敛三角形的走势,就一定一直在中枢的范围内,这有点像空间的压缩,所以三角形的突破都比较迅猛,但回抽与骗线也较多,在波浪理论中更把他当成第四浪的主要形态,其理论的依据都在这里。中枢形成后形成压缩性走势,意味着多空力量的平衡与强硬,即使突破后,反方向的压力也回很大,很容易就构成最后一段的走势。但这最后的走势往往特别疯狂,在期货中更是这样。以后说到趋势中,中枢形态的交替原则,就知道为什么这次的调整如此急促,因为很简单,上次的中枢形态是平台,这以后再说了。这不是绝对的,但成功率特别高,这主要和人的心理有关,所以是重要的参考。中枢,其实就是买卖双方反复较量的过程,中枢越简单,证明其中一方的力量越强大。中枢的复杂程度,是考察市场最终动向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一个超复杂的中枢过后,就算一方赢了,其后的走势也是经常反复不断的。而且,在同一趋势中,相邻两中枢的复杂程度、形态,经常有所区别。为什么?人都有提前量,而提前量,经常就是找最近的模本去抄袭,这样,等于在买卖的合力中,都加了一个提前的变量,从而造成整个结构的变化。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理,所谓不会二次跨进同一条河流,这本质上由人的贪嗔痴疑慢造成的。 (中枢引力)那么任何的走势图,其实就是一些级别大小不同的中枢,把这些看成不同的星球,在当下位置上的星球对当下位置产生向上的力,当下位置下的产生向下的力,而这些所有力的合力构成一个总的力量,而市场当下的力,也就是当下买卖产生的力,买的是向上的力,卖的是向下的力,这也构成一个合力,前一个合力是市场已有走势构成的一个当下的力,后者是当下的交易产生的力,而研究这两种力之间的关系,就构成了市场研究的另一个角度,也就是另一种释义的过程。 (缺口与趋势力度)中枢停留的级别越小,趋势的力度越大,缺口不等于中枢,只是连接中枢的最低级别。缺口表明离开原来中枢的力量比较大,但如果缺口以后出现一个很大级别的中枢,这就证明其力度有限了。最强的当然就是缺口后一个5分钟甚至更短的中枢后就继续趋势,这是最强的。例如,连续直接封涨停是最强的。为什么?因为缺口后的中枢都是1分钟,最低级别的。对于趋势来说,如果真不形成中枢是好事情,证明上涨有动力。
:wanzuixiao:wanzuixiao:wanzuixiao:wanzuixiao
虽没学懂缠论,但也要表达一下敬仰之心!
本帖最后由 springlie21 于 2018-6-20 09:02 编辑
与缠师跨越时空的对话(四):三类买卖点水问(九):何为三类买卖点?缠师答:(均线视角下买点)第一类买点:用比较形象的语言描述就是由男上位最后一吻后出现的背驰式下跌构成。第二类买点:女上位第一吻后出现的下跌构成。如果你已经对背弛很熟悉,最好当然是第一类买点。第二类买点对不熟悉的人好一点,至少可以避免判断错背弛在下跌中买股票的风险。本ID所说的对任何周期都有效。但必须注意,“第一次缠绕不是”是针对趋势中寻找背驰来说的,因为如果是趋势,一定会有两次以上的缠绕,而没有趋势没有背驰。关于如何判断趋势,以后都会说到的。这些问题以后都会详细说到,不用急。对于女上位,除了最后依次缠绕,每次缠绕后买入都会挣钱,但本ID只把第一次缠绕后的定义为第二类买点。ID只建议在图形的底部买,这样风险好控制,这是好习惯。市场里,好习惯是第一重要的。一个坏习惯可能可以让你一度赢利,但最终都是坟墓。股票是一个快乐的游戏,别把自己搞得那么苦。坚持只选择第一类第二类买点进入,就是保持快乐的好方法。(三类买卖点精确定义)一旦能把握下跌走势转化的关节点买入,就在市场中占据了一个最有利的位置,而这个买点,就是前面反复强调的“第一类买点”;而因为无论是趋势还是盘整在图形上最终都要完成,所以在第一类买点出现后第一次次级别回调制造的低点,是市场中第二有利的位置,为什么?因为上涨和盘整必然要在图形上完成,而上涨和盘整在图形上的要求,是必须包含三个以上的次级别运动,因此后面必须还至少有一个向上的次级别运动,这样的买点是绝对安全的,其安全性由走势的“不患”而保证,这,就是在前面反复强调的第二类买点。买点的情况说了,卖点的情况反之亦然。第三类买卖点定理: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试,其低点不跌破ZG,则构成第三类买点;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下离开缠中说禅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抽,其高点不升破ZD,则构成第三类卖点。换言之,一个上涨趋势确定后,不可能再有第一类与第二类买点,只可能有第三类买点。因此,只有在下跌确立后的中枢下方才可能出现买点。这就是第一类买点。第二类买点是和第一类买点紧密相连的,因为出现第一类买点后,必然只会出现盘整与上涨的走势类型,而第一买点出现后的第二段次级别走势低点就构成第二类买点,根据走势必完美的原则,其后必然有第三段向上的次级别走势出现,因此该买点也是绝对安全的。看不出二类、第三类买点,就去看看第二类、第三类的定义,必须自己找,本 ID 可以告诉你对错,但不要光想要现成的答案,这样不是你自己的本事。多数的第二、三类买点,其实都是由盘整背驰构成的,而第一类买点,多数由趋势的背驰构成。所谓超强的股票,主要是他在第一、二类买点的时候你没发现而已,没什么特别的。 (三类买卖点成因)第一类买点肯定是趋势背驰构成的,而盘整背驰构成的买点,在小级别中是意义不大的,所以以前也没专门当成一种买点,但在大级别里,这也构成一种类似第一类买点的买点,因为在超大级别里,往往不会形成一个明显的趋势,这也就是以前回帖曾说过的,站在最大的级别看,所有股票都只有一个中枢,因此,站在大级别里,绝大多数的股票都其实是一个盘整,这时候就要用到这因为盘整背驰而形成的类第一类买点了。这个级别,至少应该是周线以上。当然,在盘整中,一次缠绕后就会有买点,但本ID是不赞成在盘整中买股票的,除非这种盘整是周线或月线级别的,这样才可以弄出大的利润来。背驰是制造底部,制造第一类买点的,而中枢扩展、延伸是制造第二、三类买点的。次级别上涨后,第一次次级别回调构成的第二类买点,其后肯定有利润,但经常会演化成大级别的盘整,特别在一些超级底部里,所以那时候就要看这中枢的演化情况,根据中枢次级别的走势来决定大型中枢的第二类买点。而第三类买点和第二类买点在判断上唯一不同的就是,第三类买点的中枢级别比下面突破那中枢要小。(第二类买卖点意义及分类)第一类买卖点就是背驰点,第三类买卖点就是中枢破坏点,这都是很清楚的。而这第二类买卖点,好象还是有很多不明白。其实,所谓第二类买点,就是第一类买点的次级别回抽结束后再次探底或回试的那个次级别走势的结束点。这个定义在前面说得很清楚。例如,一个5分钟底背驰后,第一类买点上去的1分钟走势结束后,回头肯定有一个1分钟的向下走势,这走势的结束点,就是第二类买点。那么,第二类买点有哪几种可能的情况?一、最强的情况。第二类买点刚好构成原来下跌的最后一个中枢开始的震荡走势的第三类买点,也就是第二、三类买点合一了,这是最强的走势,这情况,一般都对应V型反转的快速回升,是最有力度的。二、最弱的情况。第二类买点跌破第一类买点,也就是第二类买点比第一类买点低,这是完全可以的,这里一般都构成盘整背驰,后面对应这从顺势平台到扩张平台等不同的走势,这在后面的课程里会说到。三、一般性走势。也就是前面两者之间的走势。这种情况下,第一、二、三买点,是依次向上,一个比一个高。站在原来下跌最后一个中枢的角度,第一、二、三类买点都可以看成是中枢震荡的结果,因此,在第二类与第三类之间,可能会存在着更多的中枢震荡走势,不一定如第一、二之间是紧接的。那第二类与第三类买点之间的震荡买点,一般就不给特别的名称了,当然,也可以看成是第二类买点,这样,并没有多大的影响。注意,只有在这回升的中阴状态下才有第一、二类买点,中阴状态结束后,所有的中枢震荡只存在第三类买卖点以及中枢震荡的买卖点,就不存在第一、二类买卖点了。(如何操作三类买点)第三类买点,一定要在第一个中枢后效果最好,如果在趋势的第N个中枢后,这样当然还是有利润,不过没必要了。如果大盘的急跌破坏了内在结构,自然就不会呈现出第三类买点来,当下性是最关键的。所有买卖点,归根结底都是第一类买卖点,只是级别不同而已。没有绝对的规则可以预先区分盘整与趋势的,第三类买点后,必然面对两个选择,就是大级别盘整或一个趋势。问题不是去预测究竟最后走出哪个,这样的思维是有问题的,而是当下走出什么情况立刻采取相应的操作策略。对盘整,就是制定好相应的操作策略,把筹码成本降下来,直到出现第三类买卖点为止。像盘整延伸的问题,根本就无须去预测,只要走出第三类买卖点,自然就结束。至于什么时候走出,这涉及预测,任何涉及预测的,都是或然的。当然,可以有很多配套的手段使得准确率高达90%以上,但这另外的问题。对于超短线来说,最好的就是下午形成第三类买点的,也就是说,上午还是原中枢的延续,后面起来,下午一个第三买点确认,然后在14点后再拉起来。当然,还有很多类型,以后再说了。日线以上的介入中,并不一定都要在第一类买点介入,因为,其后的前戏过程,并不一定是一般的散户可以忍受的,一般地,可以在第二类买点出现后才考虑介入,或者更干脆的,是第三类买点出现再介入。但如果资金有一定规模,需要一定数量的筹码,或者要为以后的猎鲸活动储备经验,一个至少从第二类买点开始利用部分前戏的介入是必须的,其中也要如大资金一样,有利用前戏的震荡降低成本、增加筹码的必要。这有什么好处?最重要的一个好处,就是熟悉其股性,一个前戏都不参与的,怎么可能在后面的N次高潮与不应中得心应手?一般来说,而由于第三类买点后并不必然导致上涨的延续,而是还有第二种选择,就是形成更大级别,也就是5分钟级别的中枢,而一般来说,在走势上,第一个中枢的第三类买点能形成上涨的概率比第二个中枢的要大多了,对于上涨中第二个中枢以后的第三类买点,其后形成上涨继续的概率越来越小,也就是说,这些第三类买点的参与价值越来越小。站在实质操作中,在第一个中枢已经买了,根本没必须等到第二个以后中枢的第三类买点才介入,那是脑子反应慢的表现。一般第二个以后中枢的第三类买点,即使出现,最后演化成更大级别中枢震荡的几率也逐步增加。因此,在操作上一定要坚持以下原则:在第三类买卖点出现之前,必须先卖后买,一旦出现第三类卖点,则坚决等待更大级别中枢出现或下跌完成后才再介入。对于散户,如果通道畅通的,最快的方法就是用第三类买点去操作,杀完一只继续一只,不断干下去,不参与任何的中枢震荡,只搞最强势的。这才是散户该干的事情。当然,如果你没这技术,那就别玩高难度的,就玩简单的,把操作级别弄大点。中枢震荡玩不了,就看5日、5周线,持有到背驰卖点,然后坚决走人,等待新的买点。注意,纯理论上说,一般第二个中枢以后的第三类买点都没有介入价值,你只要持有等到整个走势类型完成就可以,因为根据正确的操作,你必须在第一个中枢的第三类买点就完成最后的介入,以后的都是没多大意义的。
水问(十):如何精确找到三类买卖点?使用三类买卖点需要注意什么?缠师答:(买点定律)缠中说禅买点定律:大级别的第二类买点由次一级别相应走势的第一类买点构成。缠中说禅短差程序就是:大级别买点介入的,在次级别第一类卖点出现时,可以先减仓,其后在次级别第一类买点出现时回补。缠中说缠的 MACD 定律:第一类买点都是在0轴之下背驰形成的;第二类买点都是第一次上0轴后回抽确认后形成的。缠中说缠定理:任何的上涨转折都是由某级别的第一类卖点构成的;任何的下跌转折都是由某级别的第一类买点构成的。买点和卖点是有级别的,日线上的第一类买点,可能两年才出现一次,而5分钟上的,可能两天就出现一次,关键看你想干什么了。 (精确定位三类买卖点)但如果是周线上的,那第三类买点必须是日线级别的回抽,也就是有三段30分钟上的走势类型构成,目前只有一段,现在走第二段。第三段无非就几种构成的可能:三角形、奔走型、之字型、平台型。一般按日线第三类买点进入的,只要你资金不太大,而且判断不出问题,离开也及时,而且够勤奋,每天都选好下一个可介入的品种,那么,一月内至少可以操作7、8次,一月翻倍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当然,前提是你的资金不能太大。以日线的第三类买点。要找这个买点,就看一个30分钟的回抽,而该回抽低点,就看5分钟的背弛。必须三个级别共同来才可以。日线上的第三类买点,只要一个30分钟级别的回抽不破日线中枢就可以了。第三类买点的结束位置不一定是整个回拉的最低位置。因为一个三段回来,C段并不一定创新低。在复杂的回拉中,还有三角形5段回拉的,只要最后一次回拉不回到原来的中枢就可以了。日线级别的第三类买点怎么可能是一天完成的?必须有30分钟上明确的三段走势,这不会一天就能完成。无论哪类买点,都是在下跌或回试中形成的,一定要养成好习惯。不要回调不敢买,反而追高买。第三类买点只能在中枢之外,三角型最后的买点,只能是次级别的买点。对三角形的操作,只是能高位走了以后低位回补,这样来回弄,一旦接近或突破上沿次级别背弛,就要走,回来下沿次次级别或次级别背弛,就买回来。一旦过上沿没有背驰,就是真突破了,这样就可以不走,等大图形的背驰出现。整个操作很有节奏的,短差也弄了,突破也不耽误,这才是正确的操作方法。所有买点,归根结底都是第一类买点,要找第二、三类,其精确的,都要下次级别以下找第一类。第三类买点还是要按第一类买点的来操作,只是看次级别以下的走势。日线的第三类买点至少是一个30分钟的回拉,不可能是一天完成的。第二类买点的定义很明确,就是例如一个30分钟的第一类买点,一个5分钟次级别上去后,一个5分钟回试不破低点,那就是第二类买点,你说他该在哪一段?用结合进行次级别分解,只能在第二段。(MACD与三类买卖点)一个标准的两个中枢的上涨,在MACD上会表现出这样的形态,就是第一段,MACD的黄白线从0轴下面上穿上来,在0轴上方停留的同时,形成相应的第一个中枢,同时形成第二类买点,其后突破该中枢,MACD的黄白线也快速拉起,这往往是最有力度的一段,一切的走势延伸等等,以及MACD绕来绕去的所谓指标钝化都经常出现在这一段,这段一般在一个次级别的背驰中结束,然后进入第二个中枢的形成过程中,同时MACD的黄白线会逐步回到0轴附近,最后,开始继续突破第二个中枢,MACD的黄白线以及柱子都再次重复前面的过程,但这次,黄白线不能创新高,或者柱子的面积或者伸长的高度能不能突破新高,出现背驰,这就结束了这一个两个中枢的上涨过程。明白这个道理,大多数股票的前生后世,一早就可以知道了。MACD只是辅助,第三类买点是在第一、二类买点的基础上的,除非是新股,没有第一类买点,但第二类是肯定有的。 (利用买点阻击庄家)一般来说,这种阻击,在一个低位的大级别第三类买点进行是比较安全的,首先,第一类买点不适合,你先进去,大家都看着你,找机会吃你,你还找哪里潜伏下来?第二类买点是可以的,但一般都采取比较温柔的办法,慢慢来。第三类买点介入,有点硬来的感觉,这要求有一定的功力,否则给吃了都不知道怎么死的。但这样的安全性在于,第一,时间利用率高,第三类买点等于箭在弦上了,你这样突然进去横插一刀,除非是实力特别强,而且所用资金又没有什么期限,所弄的题材也没到迫在眉睫的地步,这样,他会留下来和你折腾。
与缠师跨越时空的对话(五):背驰与第一类买卖点水问(十一):什么是背驰?背驰研判逻辑是什么?缠师答:(背驰精确定义)背驰也是有精确定义的,但精确定义对一般人来说也没意义,需要用到测度论里很多的知识,用MACD来辅助判断,效果至少95%以上,已经足够好了,对于一般人来说,没必要再去探讨具体的定义。精确的背驰定义已经相关证明,必须用到测度论里的很多知识,一般人只需接受结论就可以。用MACD判断就足够了。至于背驰的问题,背驰就一定转折,这可以严格地证明。没有什么循环的,因为背驰,所以不可能产生走势的延伸,就这么简单。至于为什么,该证明是怎样的,现在还不能说。这个证明用到很高深的数学工具,一般人暂时只需要知道结果就可以。要比较力度,发现背驰,首先要搞清楚是哪两段比较,其实,只要是围绕一中枢的两段走势都可以比较力度。都可以先假设是进入背驰段。而当走势实际走出来,一旦力度大于前者,那么就可以断定背驰段不成立,也就不会出现背驰。 能延续的只能是背驰段,背驰段的延续,最终有可能导致背驰段的失效。所谓的背驰,可以说就是成功了的背驰段,既然成功了,就不存在延续的问题。 (中枢视角下的背驰定义)可以从纯粹中枢的角度对背驰给出另外的释义。对a+A+b+B+c,背驰的大概意思就是c段的力度比b的小了。那么,站在B这个中枢的角度,不妨先假设b+B+c是一个向上的过程,那么b可以看成是向下离开中枢B,而c可以看成是向上离开中枢B。所谓顶背驰,就是最后这个中枢,向上离开比向下离开要弱,而中枢有这样的特性,就是对无论向上或向下离开的,都有相同的回拉作用,既然向上离开比向下离开要弱,而向下离开都能拉回中枢,那向上的离开当然也能拉回中枢里,对于b+B+c向上的走势,这就构成顶背驰,而b+B+c向下的走势,就构成底背驰。对于盘整背驰,这种分析也一样有效。其实,站在中枢的角度,盘整背驰与背驰,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力度、级别以及发生的中枢位置不同而已。如果按最标准的背驰,就是在趋势中两段小级别趋势的比较。而这两段走势的比较,可以推广开。例如,在中枢震荡中,甚至同时向上的两段都可以用类似背驰的方法来比较。这就是背驰方法的推广。所有的买卖点归根结底都是第一类的,第一类归根结底和背驰相关,这是反复说的事情。 (均线视角下背驰)如何判断“背驰”?首先定义一个概念,称为缠中说禅趋势力度:前一“吻”的结束与后一“吻”开始由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相交所形成的面积。在前后两个同向趋势中,当缠中说禅趋势力度比上一次缠中说禅趋势力度要弱,就形成“背驰”。按这个定义,是最稳妥的办法,但唯一的缺点是必须等再次接吻后才能判断,这时候,走势离真正的转折点会已经有一点距离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第一种方法,看低一级别的图,从中按该种办法找出相应的转折点。这样和真正的低点基本没有太大的距离。还有一种方法,技巧比较高,首先再定义一个概念,称为缠中说禅趋势平均力度:当下与前一“吻”的结束时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形成的面积除以时间。因为这个概念是即时的,马上就可以判断当下的缠中说禅趋势平均力度与前一次缠中说禅趋势平均力度的强弱对比,一旦这次比上次弱,就可以判断“背驰”即将形成,然后再根据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的距离,一旦延伸长度缩短,就意味着真正的低部马上形成。按这种方法,真正的转折点基本就可以完全同时地抓住。但有一个缺陷,就是风险稍微大点,且需要的技巧要高点,对市场的感觉要好点。 (背驰研判逻辑)用均线或MACD看背驰都是辅助性的,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把今天的搞清楚,这是最重要的。关于背驰相关的问题,本ID后面会继续说的。先把逻辑关系搞清楚:走势--级别--趋势--前后趋势比较-背驰-用均线等辅助判断背驰。所以先把前面搞清楚,别困在一些某节上,前面明白了,后面自然清楚。难道没有均线、没有MACD就判断不了背驰?显然不是。那只是辅助。最精确的判断应该依据趋势间的比较,如果你觉得日线级别上产生背驰,那至少是两个日线级别的趋势可以比较,而连接这两个上涨趋势的,一定是至少周线上的中枢。要等日线上的大背驰,还要等。但并不意味着它一定不下跌,因为小级别的背驰,意味着小级别上出现第一类卖点,这个卖点也会发挥压力的。所以对于短线来说,这就是打短差的机会。首先要搞清楚是哪段和哪段比,你不能把段里面的自己比,这样制造的只是小级别的背驰。首先呀搞清楚背驰成立的前提条件,一个盘整里怎么会有背驰?必须先早到两段趋势才有背驰可言。如果是盘整中利用MACD判断盘整背驰,那这要看低一级别的。庄家的运转不也在构成走势本身?别把庄家当上帝一样。如果他可以拉抬,自然就不会出现背驰;如果他边拉边出,走势上自然留下痕迹,就是背驰。注意,走势一切力量的综合结果,没必要单独考虑某种力量。请首先要确定你的明明是正确的,事实上,很多所谓明明的背驰,根本就不是。很多人,连中枢、走势类型、级别都没搞清楚,就分析背驰,这有可能准确吗?背驰就是背驰,没有什么假背驰,错了是因为你判断错了,最多错误都是发生在把盘整背驰转化为第三类买卖点给搞成背驰了。能把这关过了,你的水平可以上初中了。背驰和均线没关系。说背驰,你首先要说级别,否则无从说起。你首先要搞清楚如何去判别,课程里都有具体的方法的。看走势的背驰、转折,不过是第一层次的东西,哪天,能看明白社会经济、政治等等结构的背驰、转折,那才是更高层次的东西。 (背驰与转折级别)对于5分钟,就看1分钟的。5分钟的背驰至少制造一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但还可以制造更大级别的,但这都要通过中枢的扩展完成。因此,一个1分钟的背驰,当然也可以构成大顶或大底。5分钟的背驰制造出一个5分钟的三段走势来,也就是说,这个反弹就此结束,在理论上也是成立的。因为已经达到5分钟背驰所能制造的最低级别走势要求。那么,其后反弹的继续依靠什么?就不是背驰的力量了,要靠中枢的延伸与扩展等手段。背驰是制造底部,制造第一类买点的,而中枢扩展、延伸是制造第二、三类买点的。有关这些问题,比较复杂,以后的课程还多着了。 水问(十二):背驰与趋势之间如何相伴相生?缠师答:(没有趋势没有背驰)必须注意:没有趋势,没有背驰。在盘整中是无所谓“背驰”的,这点是必须特别明确的。形成趋势后再谈背驰.对于一段趋势来说背驰只会一次. 记住,没有趋势没有背驰,好好理解这句话。背驰是两个趋势之间比较才有意义,和盘整里比较是没用的。背驰是两个趋势之间比较才有意义,和盘整里比较是没用的。先别判别什么背驰,背驰是趋势与趋势的力度表现出来的,先把趋势找好,趋势的级别找好,才有指出背驰的前提。这个思路一定要清楚!好好理解。首先判别是在哪个级别出现趋势,而且是前后两个趋势,然后才有谈论背驰的可能。再次强调:没有趋势、没有背驰,先把趋势搞明白。背驰是两个前后趋势之间的比较。思维要转过来,这里的思维和其他地方完全不同的。别以为看到绿柱子就知道背驰,那只是辅助手段,首先要搞清楚趋势。第一类买点是背驰后出现的,如果你连背驰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在一个盘整中也找什么第一类买点,那肯定要出问题的。没有趋势,没有背驰,不是任何a+A+b+B+c形式的都有背驰的。当说a+A+b+B+c中有背驰时,首先要a+A+b+B+c是一个趋势。而一个趋势,就意味着A、B是同级别的中枢,否则,就只能看成是其中较大中枢的一个震荡。例如,如果A的级别比B大,就有a+A+b+B+c=a+A+(b+B+c),a与(b+B+c)就是围绕中枢A的一些小级别波动。这样,是不存在背驰的,最多就是盘整背驰。当然,对于最后一个中枢B,背驰与盘整背驰有很多类似的地方,用多义性,可以把b、c当成B的次级波动。但多义性只是多角度,不能有了把b、c当成B的次级波动这一个角度,就忘了a+A+b+B+c是趋势且A、B级别相同的角度。多义性不是含糊性,不是怎么干怎么分都可以,这是必须不断反复强调的。(背驰与三类买卖点)由于所有的买卖点,最终都可以归到某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而背驰与该种买卖点密切相关,所以可以这样说,任何的逆转,必然包含某级别的背驰,以后用严格的方法,可以证明如下定理:缠中说禅背驰-买卖点定理:任一背驰都必然制造某级别的买卖点,任一级别的买卖点都必然源自某级别走势的背驰。要习惯应付一切情况,所有情况都逃不过高位背驰卖,低位背驰买,不预测,有股票的,在短线买点进入,短线卖点出来,这样就可以降低成本。第一类买卖点,就是该级别的背驰点,这足以应付最大多数的情况,但有一种情况是不可以的,就是前面反复强调的小级别转大级别的情况。为什么?因为当小级别背驰时,并触及该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所以就无须操作。对这种情况,就需要第二类买卖点来补充。 (趋势与级别)没有趋势,没有背驰,背驰是趋势与趋势之间的比较,你不先找出两段趋势来,哪里有背驰可言?离开级别,无所谓趋势。级别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过滤器,例如那些快速下跌中,像日线上那些很窄的通道式下跌,难道其中没有高、低点吗?那当然有,就像每条日K线都有上影下影一样,但在日线级别上,这些都必须被过滤掉,整个通道式的下跌只能算趋势中的一段,而不能算是趋势。没有趋势,没有背驰;背驰是前后趋势间的比较,也就是说,在同一级别图上存在两段同方向的趋势是出现背驰的前提。趋势、盘整等,都必须要图上有明显的高低点。没有明显高低点的,只能构成趋势或盘整中的一段。 (趋势转折时机)趋势,一定有至少两个同级别中枢,对于背驰来说,肯定不会发生在第一个中枢之后,肯定是至少是第二个中枢之后,对于那种延伸的趋势来说,很有可能在发生第100个中枢以后才背驰,当然,这种情况,一般来说,一百年见不到几次。第二个中枢后就产生背驰的情况,一般占了绝大多数的情况,特别在日线以上的级别,这种就几乎达到90%以上,因此,如果一个日线以上级别的第二个中枢,就要密切注意背驰的出现。而在小级别中,例如1分钟的情况下,这种比例要小一点,但也是占大多数。一般4、5个中枢以后才出现背驰的,都相当罕见了。(背驰比较段分辨)背驰问题说过多次,但发现还有很多误解。不妨用最典型的a+A+b+B+c为例子把一些经常被混淆的细节进行说明。c必然是次级别的,也就是说,c至少包含对B的一个第三类买卖点,否则,就可以看成是B中枢的小级别波动,完全可以用盘整背驰来处理。而b是有可能小于次级别的,力度最大的就是连续的缺口,也就是说,b在级别上是不能大于c的。例如,如果b是次级别,而c出现连续缺口,即使c没完成,最终也延续成次级别,但c是背驰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就算是,最终也要特别留意,出现最弱走势的可能性极大。 (c段特征)还有,如果a+A+b+B+c是上涨,c一定要创出新高;a+A+b+B+c是下跌,c一定要创出新低。否则,就算c包含B的第三类买卖点,也可以对围绕B的次级别震荡用盘整背驰的方式进行判断。对c的内部进行分析,由于c包含B的第三类买卖点,则c至少包含两个次级别中枢,否则满足不了次级别离开后次级别回拉不重回中枢的条件。这两个中枢构成次级别趋势的关系,是最标准最常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继续套用a+A+b+B+c的形式进行次级别分析确定c中内部结构里次级别趋势的背驰问题,形成类似区间套的状态,这样对其后的背驰就可以更精确地进行定位了。创新高或新低才有背驰或盘整背驰的可能。未创新高的情况,其实可以按中枢震荡的方式去看,等于达不到上次震荡的力度,也可以用MACD等辅助看,但和背驰不是同一样东西,这在关于中枢震荡的力度判断那一课里里都有的。 水问(十三):背驰与级别存在何种关系?缠师答:(背驰级别不大于走势级别)一、背驰级别等于当下的走势级别。例如,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出现一个30分钟级别的背驰,那么这个背驰至少把走势拉向该30分钟走势最后一个中枢,当然就会跌破或升破相应的高点或低点。注意,这种情况包括进入背驰段的情况,例如,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在30分钟级别进入背驰段,当然,这个背驰段并不一定就演化成背驰,因为,小级别的延伸足以使得大级别最终摆脱背驰,这与当下的走势判断相关。二、背驰级别小于当下的走势级别。这种情况下,是走势已经明显没有相应级别的背驰,例如,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明确显示没有出现30分钟的背驰,也就是背驰段最终不成立,但却出现一个1分钟级别的背驰,用一个最简单的形式向上的a+A+b+B+c,A、B是30分钟中枢,在c中出现1分钟背驰,而c对b在30分钟级别并没有出现背驰,这时候并不必然保证c的1分钟转折的最终走势就一定不跌回B里,但即使这个回跌出现,其形式也和第一种情况不同。这第二种情况,必然要先形成一个比1分钟级别要大的中枢,然后向下突破,最终形成回跌到B中的走势。再强调一次,没分清级别之前就别谈什么背驰。所谓背了又背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对应的是不同级别,否则,难道一个1分钟背驰就可以让大盘转向1000年,那不乱套了?本ID理论的基础之一是级别,不学会并完全机械化地精确把握,那还是别背驰了,因为这种水平,除了背还是背,还驰什么?对于趋势,有两个中枢后就可以随时结束,这是最基本的概念。盘中的这种下跌,基本都不会是1分钟级别的,更有可能就是1分钟以下级别的。而背驰的级别与趋势的级别不一定一样,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否则怎么会有小级别转大级别? (背驰级别与实际操作)在该级别不背驰,就面临两种选择:一、形成新中枢。二、小级别转大级别。这很简单,例如你是30分钟级别操作的,一个5分钟级别的背驰是在你操作的忍受范围内的,5分钟背驰,正常情况下只引发对5分钟走势类型的修正,一旦该修正的第一中枢级别大于5分钟,那就要先出来,因为这里至少要形成30分钟的盘整,这也是为什么需要第二类卖点的原因。精细点的以后会说到。还有些人不断地问,为什么1分钟的顶背驰,有时候跌幅很大,有时候很小,究竟什么时候该走?这种问题是典型的垃圾问题。如果你的操作级别是1分钟级别的,那么1分钟的顶背驰你就该走了,至于后面的跌幅是大是小,和你有什么关系?你只要耐心等待市场走出新的1分钟底背驰就可以。反之,如果你的操作级别是月线的,那么1分钟的顶背驰和你有什么关系?你既然已经决定是按月线进出的,那么1分钟级别的所有震荡都是可以接受的,可以忽略的。别说1分钟的,就算这次530所谓的大跌,如果你真是月线级别操作的,看都不用看,这种级别的震荡根本就在月线可忍受的范围内,只有那些如孔男人那样的文科生才会认为本ID的理论只能看1分钟的图,本ID已经多次说过,如果你按年线的级别,那么你比巴菲特还要巴菲特,关键是你有没有这样的耐心。你如果是一个5分钟的第三买点,当然斗不过一个30分钟的顶背驰,如果是日线的,当然就没问题。至于跌停的问题不是一个问题,实际的操作就是你如果没有在第二类卖点走,那么就还要学习或磨练。这和什么卖点之后如何无关。并不是说5分钟的上涨就一定是5分钟的背驰造成的,1分钟的背驰,通过中枢的扩展等最终形成比5分钟、甚至是日线的上涨,都是可能的。 水问(十四):背驰与线段存在何种关系?缠师答:(背驰与线段)一般来说,线段的结束与大级别的走势段是一样的,在趋势中用背驰来确认,其他情况用盘整背驰来确认,如果有突发性事件,就要看第二类的买卖点,其道理是一样的,只是所用到的级别特别小而已。背驰的概念,标准的在最低级别之上用,线段上的,只能是类背驰的判断。因为,在线段里,如果是类小转大的,判断起来就不能光靠MACD了,那时间太短,不够灵敏度。一般来说,小转大都有一个小平台,等小平台确认向上再介入更好,因为小转大的平台,是可以往下突破的。不过还是要强调,除非已经技术很好,不要参与1分钟以下的操作。 (线段并不存在背驰)根据最严格的定义,对背驰等概念,一定要存在最低级别的中枢后,才有最低级别的走势类型,才会有背驰等概念的存在,一般来说,在线段之下讨论背驰概念是没意义的,但可以根据类似背驰的力度比较方法来讨论线段之下类背驰的现象,但这和背驰是两回事情。而用区间套的方法,在定位线段之下的精确买卖点时,实际上用到的就是类背驰的力度比较,一般来说,对于大资金,其精确定位不需要用到线段之下的,例如1分钟甚至30分钟级别的区间,对于大资金就是精确定位了。当然,对于散户来说,用类背驰的方法,甚至可以把定位定到精确的分笔图上某个价位,但这在实际操作中没多大意义,特别对通道不顺的散户,就算你看到那价位,也不一定能买卖到。因此,不要用太低级别去操作,这样太累,特别在交易成本大幅度增加的今天,更没意义。 (线段与类背驰)笔、线段是为了在实际操作中构成最小级别的中枢,在笔和线段中,连中枢都谈不上,只能用类似中枢以及相应的背驰力度方法去确认笔与线段的结束,但这只是类似,并不是说笔与线段里就真有什么中枢与背驰。严格意义上说,把线段当成最小级别走势类型的次级别是不对的,当然,在不严格的意义上,可以类似地这样认为,但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两个图就区分出两者的区别来了。而分型、笔、线段,并没有违反中枢的递归意义,只是用一种方法来确认具有操作意义的最小级别中枢与走势类型,其后的一切,依然按照递归的定义来。如果对数学有点了解的就知道,两者在递归的形式上是一样的,都是an=f(an-1),唯一不同的就是预先给出的a0,纯理论上的,这a0就是从每一分笔的成交开始的,但这没有实际可操作性;所以,就要用分型、笔、线段来确认这个a0。而站在递归的程序上,这两者没有本质区别。 水问(十五):如何通过MACD辅助判断背驰?缠师答:(MACD判断背驰概述)用MACD判断背驰,首先要有两段同向的趋势。同向趋势之间一定有一个盘整或反向趋势连接,把这三段分别称为A、B、C段。显然,B的中枢级别比A、C里的中枢级别都要大,否则A、B、C就连成一个大的趋势或大的中枢了。A段之前,一定是和B同级别或更大级别的一个中枢,而且不可能是一个和A逆向的趋势,否则这三段就会在一个大的中枢里了。归纳上述,用MACD判断背驰的前提是,A、B、C段在一个大的趋势里,其中A之前已经有一个中枢,而B是这个大趋势的另一个中枢,这个中枢一般会把MACD的黄白线(也就是DIFF和DEA)回拉到0轴附近。而C段的走势类型完成时对应的MACD柱子面积(向上的看红柱子,向下看绿柱子)比A段对应的面积要小,这时候就构成标准的背弛。注意,看MACD柱子的面积不需要全出来,一般柱子伸长的力度变慢时,把已经出现的面积乘2,就可以当成是该段的面积。所以,实际操作中根本不用回跌后才发现背驰,在上涨或下跌的最后阶段,判断就出来了,一般都可以抛到最高价位和买在最低价位附近。上面是一种最标准的背驰判断方法。必须说明的是,由于MACD本身的局限性,要精确地判断背驰与盘整背驰,还是要从中枢本身出发,但利用MACD,对一般人理解和把握比较简单点,而这已经足够好了。光用MACD辅助判断,即使你对中枢不大清楚,只要能分清楚A、B、C三段,其准确率也应该在90%以上。而配合上中枢,那是100%绝对的,因为这可以用纯数学的推理逻辑地证明,具体的证明,以后会说到。C段不一定创新高,没有规定ABC三段,C一定比A高的。无论盘整背驰、背驰,都是比较其力度,如果连新高都创不出,那力度就最弱,当然更不行。这时候,根本连MACD的辅助都没必要。MACD只要是辅助创新高的情况。先把这理解了:一,两段前后同向趋势间的比较;二、如果用MACD辅助,关键是连接两个趋势的走势类型所产生的回抽0轴过程。其后出现的背驰才是有效的。黄白线创新高一般都不会是本级别的背驰。各位一定要把MACD判断背驰的几个条件综合起来,不能光看柱子就完事,这样还不直接看MACD算了,还搞背驰干什么?如果柱子就有效,也不需要什么背驰了。就是因为柱子经常无效,所以才需要综合性的背驰概念。背驰如果用MACD辅助,首先要回拉0轴。用MACD判断背驰首先要有黄白线对0轴的回拉,这个都没有,在该级别就不存在什么背驰,其他级别要相应去看了。例如MACD的黄白线都没回拉0轴,就不存在该级别背驰的可能。用MACD辅助判断,背驰必须有MACD明显的回拉0轴,MACD如果刚上0轴,至少在这个级别上不存在背驰的问题。这就如同MACD在背驰判断的作用。有些人永远整不明白,是走势类型的分解是本,而不是MACD,否则,研究走势类型干什么?还不如直接看MACD就可以。可惜,光看MACD,根本无效。一般来说,最重要的是黄白线,柱子面积之和一般在复杂走势里重要。当其实这都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是要各级别配套地看,才能知道哪个背驰的力度大,否则,每一个1分钟以下的背驰都要动,那就会累死。要搞清楚和哪一段比较,如果1分钟看不清楚,看5分钟的,这种黄白线没回抽的,当然不会是5分钟的背驰,但一定是5分钟以下级别的背驰,很清楚可以看出该是哪两段比较。 (MACD定律)如何判断背驰走势结束,最简单的就是当绿柱子缩短,而股价继续创新低。告诉大家一个缠中说缠的MACD 定律:第一类买点都是在0轴之下背驰形成的;第二类买点都是第一次上0轴后回抽确认后形成的。卖点的情况就反过来。MACD的黄白线还创新低,就不可能背弛了。 (标准上涨与MACD形态)一般来说,一个标准的两个中枢的上涨,在MACD上会表现出这样的形态,就是第一段,MACD的黄白线从0轴下面上穿上来,在0轴上方停留的同时,形成相应的第一个中枢,同时形成第二类买点,其后突破该中枢,MACD的黄白线也快速拉起,这往往是最有力度的一段,一切的走势延伸等等,以及MACD绕来绕去的所谓指标钝化都经常出现在这一段,这段一般在一个次级别的背驰中结束,然后进入第二个中枢的形成过程中,同时MACD的黄白线会逐步回到0轴附近,最后,开始继续突破第二个中枢,MACD的黄白线以及柱子都再次重复前面的过程,但这次,黄白线不能创新高,或者柱子的面积或者伸长的高度能不能突破新高,出现背驰,这就结束了这一个两个中枢的上涨过程。明白这个道理,大多数股票的前生后世,一早就可以知道了。必须注意,MACD在0轴附近盘整以及回抽0轴所形成的中枢,不一定就是相应级别的中枢,而是至少是该级别的中枢。例如日线MACD的0轴盘整与回拉,至少构成日线的中枢,但也可以构成周线的中枢,这时候就意味着日线出现三段走势。 水问(十六):背驰之后走势将如何演绎?缠师答:(背驰-转折定理)缠中说禅背驰-转折定理:某级别趋势的背驰将导致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或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这种只触及最后一个中枢的DD=min(dn)的反弹,就是背弛后最弱的反弹,这种反弹,将把最后一个中枢变成一个级别上的扩展。如果不幸碰到这种情况,在资金利用率的要求下,当然是要找机会马上退出,否则就会浪费时间了。注意,这种情况和盘整背驰中转化成第三类卖点的情况不同,那种情况下,反弹的级别一定比最后一个中枢低,而这种情况,反弹的级别一定等于或大于最后一个中枢的。 (背驰之后转折情况)二、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三、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这二种情况就是发生转折的两种情况,原理是一样的,只是相应的力度有区别。当反弹至少要重新触及最后一个中枢,这样,将发生转折,也就是出现盘整与上涨两种情况,对于上面5分钟下跌的例子,就意味着,将出现5分钟级别更大的盘整或5分钟级别以上的上涨,两段走势类型的连接,就有两种情况出现:下跌+盘整,或者下跌+上涨。注意,这里的盘整的中枢级别一定大于下跌中的中枢级别,否则就和下跌的延伸或第一种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搞混了。而上涨的中枢,不一定大于上跌中的中枢,例如,一个5分钟级别的下跌后反过来是一个5分钟级别的上涨,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是盘整,那就至少是30分钟级别的。以上三种情况,就完全分类了某级别背驰后的级别与力度,也就是某级别的第一类买点后将发生怎么样的情况,而第一类卖点的情况是一样的,只是方向相反。注意,这里说的是最精确的情况,由于第一种情况很少发生且和第二种情况有所类似,所以粗糙地说,也可以说背驰以后就意味着盘整和反趋势。 (三种情况区分)那么,怎么分别这几种情况,关键就是看反弹中第1个前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级别的次级别走势(例如前面的下跌是5分钟级别,就看1分钟级别的第1次反弹),是否重新回抽最后一个中枢里,如果不能,那第一种情况的可能就很大了,而且也证明反弹的力度值得怀疑,当然这种判别不是绝对的,但有效性很大。(实际操作方案)而对于实际的操作,这两种情况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例如是盘整还是上涨,关键看突破第一个中枢后是否形成第三类买点,而操作中,是在第一、二类买点先买了,然后观察第三类买点是否出现,出现就继续持有,否则就可以抛出,因此在操作上,不会造成任何困难。当然,如果是资金量特别小,或者对本ID的理论达到小学毕业水平,那么完全可以在突破的次级别走势背驰时先出掉,然后看回试是否形成第三类买点,形成就回补,不形成就不回补,就这么简单。当然,要达到这种境界,首先要对本ID的理论小学毕业,否则,你根本分辨不清楚盘整背驰与第三类买点的转化关系,怎么可能操作?而且,这种操作,必须反复看图、实际操作才可能精通、熟练的。当然,如果真精通、熟练了,除了同样是本ID小学已经毕业的人,几乎没有人是你的对手了。那么,实际操作中,怎么才能达到效率最高。一个可被理论保证的方法就是:在第一次抄底时,最好就是买那些当下位置离最后一个中枢的DD=min(dn)幅度最大的,所谓的超跌,应该以此为标准。因为本章的定理保证了,反弹一定达到DD=min(dn)之上,然后在反弹的第1波次级别背驰后出掉,如果这个位置还不能达到最后一个中枢,那么这个股票可以基本不考虑,当然,这可能有例外,但可能性很小。然后在反弹的第一次次级别回试后买入那些反弹能达到最后一个中枢的股票而且最好是突破该中枢的而且回试后能站稳的,根据走势必完美,一定还有一个次级别的向上走势类型,如果这走势类型出现盘整背驰,那就要出掉,如果不出现,那就要恭喜你了,你买到了一个所谓V型反转的股票,其后的力度当然不会小。至于如何预先判断V型反转,这就不是本章定理可以解决的问题,必须在以后的课程里才能解决。 水问(十七):何为盘整背驰?与背驰有何异同?缠师答:(盘整背驰含义)如果在第一个中枢就出现背驰,那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背驰,只能算是盘整背驰,其真正的技术含义,其实就是一个企图脱离中枢的运动,由于力度有限,被阻止而出现回到中枢里。那么,背驰在盘整中有用吗?首先,为明确起见,一般不特别声明的,背驰都指最标准的趋势中形成的背驰。而盘整用,利用类似背驰的判断方法,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这种盘整中的类似背驰方法的应用,称为盘整背弛判断。盘整中往上的情况为例子,往下的情况反之亦然。如果C段不破中枢,一旦出现MACD柱子的C段面积小于A段面积,其后必定有回跌。比较复杂的是如果C段上破中枢,但MACD柱子的面积小于A段的,这时候的原则是先出来,其后有两种情况,如果回跌不重新跌回,就在次级别的第一类买点回补,刚好这反而构成该级别的第三类买点,反之就继续该盘整。 (盘整背驰与背驰关系)背驰与盘整背驰的两种情况中,背驰是最重要的,一旦出现背驰,其回跌,一定至少重新回到B段的中枢里。而盘整背驰,一般会在盘整中弄短差时用到,如果其间突破中枢,其回跌必须分清楚上面的两种情况。对于背驰与盘整背驰,前者是有着最基础意义的,而后者,只是利用前者相应的力度分析方法进行的一个推广用法,主要用在与中枢震荡相关的力度比较中。注意,a+B+c中,a和c的盘整背驰,其实都可以看成是B的中枢震荡,虽然a存在时,B还没出现,但也不妨这样看。 (区分盘整背驰、背驰)必须注意,无论背驰与盘整背驰,只要满足上面相应的标准,其技术上都是绝对的,没有任何的或然。问题不在于这种技术的准确性,而在于操作者判断的准确性,也就是说,必须先把什么是背驰,什么是盘整背驰,他们之间的标准是什么,如果连这些都搞不清楚,那是无法熟悉应用这项技术的。一定要先分清楚趋势和盘整,然后再搞清楚背驰与盘整背驰。盘整背驰里的三种情况,特别是形成第三类买点的情况,一定要搞清楚。 (盘整背驰、背驰技术意义)注意,盘整背驰出来,并不一定都要大幅下跌,否则怎么会有第三类买点构成的情况。而趋势中产生的背驰,一定至少回跌到B段中,这就可以预先知道至少的跌幅。首先搞清楚是否在趋势里。盘整中类似背驰的走势,其回跌力度,也就是在中枢附近,只适合弄点短差。一般来说,小级别的盘整背驰,意义都不太大,而且必须结合其位置,如果是高位,那风险就更大了,往往是刀口舔血的活动。但如果是低位,那意义就不同了,因为多数的第二、三类买点,其实都是由盘整背驰构成的,而第一类买点,多数由趋势的背驰构成。一般来说,第二、三类的买点,都有一个三段的走势,第三段往往都破点第一段的极限位置,从而形成盘整背驰,注意,这里是把第一、三段看成两个走势类型之间的比较,这和趋势背驰里的情况有点不同,这两个走势类型是否一定是趋势,都问题不大,两个盘整在盘整背驰中也是可以比较力度的。这里,先补充一个定义,就是在某级别的某类型走势,如果构成背驰或盘整背驰,就把这段走势类型称为某级别的背驰段。力度是当下的,背驰、盘整背驰只意味着转向,至于力度,是和中枢星球系统的分布与当下的买卖力度相关的,是一个当下的概念。当然,有很多辅助的工具可以预计其力度,这太复杂,以后会有专门的课程。不要跌了再问怎么办,如果在你的操作级别上出现顶背驰,那就卖,那时候还没有跌,跌了,就证明你对背驰判断有问题。当然还要注意小级别变大级别的情况,这以后说。简单说,任何走势的结束,一定由于背驰,某级别的背驰,至少结束该级别的走势,这是没问题。但不一定就由于次级别的背驰,否则研究a`+B这些就没意义了。 (盘整背驰与大级别底部)盘整背驰最有用的,就是用在大级别上,特别是至少周线级别以上的,这种盘整背驰所发现的,往往就是历史性的大底部。配合MACD,这种背驰是很容易判断的。 (区间套)缠中说禅精确大转折点寻找程序定理:某大级别的转折点,可以通过不同级别背驰段的逐级收缩范围而确定。换言之,某大级别的转折点,先找到其背驰段,然后在次级别图里,找出相应背驰段在次级别里的背驰段,将该过程反复进行下去,直到最低级别,相应的转折点就在该级别背驰段确定的范围内。如果这个最低级别是可以达到每笔成交的,理论上,大级别的转折点,可以精确到笔的背驰上,甚至就是唯一的一笔。(当本ID十几年前发现这个定理时,有一个坏毛病,总是希望在实际操作上也精确到笔,因此还发明了其他古怪的看盘方法,不过这些其实都意义不大,1分钟的背驰段,一般就是以分钟计算的事情,对于大级别的转折点,已经足够精确了,对大资金,基本没什么用处。)上面说的是背驰构成的买点,注意,第一类买点肯定是趋势背驰构成的,而盘整背驰构成的买点,在小级别中是意义不大的,所以以前也没专门当成一种买点,但在大级别里,这也构成一种类似第一类买点的买点,因为在超大级别里,往往不会形成一个明显的趋势,这也就是以前回帖曾说过的,站在最大的级别看,所有股票都只有一个中枢,因此,站在大级别里,绝大多数的股票都其实是一个盘整,这时候就要用到这因为盘整背驰而形成的类第一类买点了。这个级别,至少应该是周线以上。首先盘整背驰就不一定比背驰差,例如第二类或第三类买点的盘整背驰,就不会太差。盘整背驰一定要防止变成第三类买卖点,这要配合大级别综合看。例如一个30分钟上的下跌刚开始破位,那5分钟上的盘整背驰就转化为第三类卖点的几率就99%了。所以这种盘整背驰,一般都没必要参与。如果30分钟是刚开始上涨的,5分钟向下的盘整背驰反而是一个好的买点了。盘整背驰就不一定要有趋势,否则当然都要是趋势。如果只是围绕中枢震荡的前后两段,那只有盘整背驰。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况。这个问题其实说过N次了,盘整结束的标志就是第三类买卖点,而趋势结束的标志就是形成该级别的背驰后对最后一个中枢的回拉,为什么一回拉趋势就肯定完成?因为,一回拉,肯定就有更大级别的中枢形成,所以原来级别的趋势肯定就破坏了。这个逻辑关系是极端严格的。A、B、C三段,A、C之间可以比较盘整背驰,C内部又可以看小级别的背驰,两者一配合考察,就很简单了。只要能比较力度,就可以用盘整背驰的方法。而背驰,必须在趋势中,因为背驰意味这一个趋势的结束,而盘整背驰不一定,可能还是同一个走势类型里。站在纯操作的角度,由于任何买卖点,归根结底都是某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因此,只要搞清楚如何判断背驰,然后选好适合的级别,当该级别出现底背驰时买入,顶背驰时卖出,就一招鲜也足以在市场上混好了。背驰、盘整背驰,都是走势分段的依据,所谓第三类买卖对盘整结束的确认,最终也要看其内部结构的背驰、盘整背驰。不是等真跌了才问卖不卖,而是涨的时候一旦进入背驰的区间套里,就要陆续走,当然,资金小的可以等到最后几个价位,资金大的就不可能了。第一卖点没走,就要在第二卖点走。如果等到第三卖点,估计都跌很多了。宁愿卖早了,坚决不要卖迟了,股票都是废纸,有钱还怕买不到废纸。 水问(十八):背驰或盘整背驰出现意味着什么?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什么?缠师答:(背驰技术意义)背驰只是告诉你相应的升势告一段落,但没有承诺一定要调整多长时间与多大幅度,这个问题应该看低一级别的第一类买点回补。背弛了并不是说就跌个没完了,只要次级别再出现买点,就又涨回去,现在关心的就是次级别的下一个买点了。背驰只可能出现一次,怎么可能一次又一次。你认为的一次又一次的,根本就不是本ID所说的背驰,注意,背驰是两个同级别趋势之间对比产生的。背驰后不必然出现 V 型反转,也可以形成盘整后再选择方向。所以为什么抢反弹都是必须跌透的,也就是至少两个以上中枢的原因。这种背驰后走成盘整的,关键是看能否突破上去回来形成小级别的第三类买点,如果行,就冲起来了,否则,最多还是盘整。 (背驰力度与级别)请先搞清楚背驰的条件,还有级别,没有具体的级别,光说背驰是没意义的。先把MACD弄懂,这比均线更有效率点。一旦出现背驰就可以买,或者说可以回补,而量与级别有关,如果资金大而操作又不熟练的,可以用大点的级别,例如30分钟等。一般,从纯短线来看,除非是特别连绵的跌势,对于小资金,5分钟的背驰足以使得买卖间有可以操作的利润了。此外,对背驰的回跌力度,和级别很有关系,如果日线上在上涨的中段刚开始的时候,MACD刚创新高,红柱子伸长力度强劲,这时候5分钟即使出现背驰,其下跌力度显然有限,所以只能打点短差,甚至可以不管。而在日线走势的最后阶段,特别是上涨的延伸阶段,一个1分钟的背驰足以引发暴跌,所以这一点必须多级别地综合来考察,绝对不能一看背驰就抛等跌50%,世界上哪里有这样的事情。要综合地看。背驰走了一定要找机会补回来,没人说背驰了以后一定下跌50%的,特别是大级别上涨里的小级别背驰,很多情况下就一个盘中回档就完成了。30分钟在明显的突破前期,1分钟的背驰制造一个盘中的震荡就可以完成,就像今天下午一样。对背驰的回跌力度,和级别很有关系,如果日线上在上涨的中段刚开始的时候,MACD刚创新高,红柱子伸长力度强劲,这时候5分钟即使出现背驰,其下跌力度显然有限,所以只能打点短差,甚至可以不管。而在日线走势的最后阶段,特别是上涨的延伸阶段,一个1分钟的背驰足以引发暴跌,所以这一点必须多级别地综合来考察,绝对不能一看背驰就抛等跌50%,世界上哪里有这样的事情。第一个中枢后上扬的一段,如果不出现背驰段,那就会形成第二个中枢,如果这中枢的级别比第一个低,那这上涨就厉害了,所以不用急。具体、详细的,以后会说到。补充一句,换句话说,任何能第一、二、三类买点完美出现的,基本比较厉害。次级别背驰后接回来,但必须关照大级别的,一旦有盘不住的倾向,就不要接了,等破位再说。这个问题的精确解决,要等以后的课程。但如果中枢就是5、30分钟的,每次离开都是1分钟的,那1分钟以下的背驰当然就很重要,因为根据中枢的回拉力,1分钟以下背驰就引发大的回拉,这几天大盘的高低点都是由1分钟以下背驰构成的,原因就在这里。不明白级别,永远也不可能真正明白市场,先想清楚是什么级别的背驰。 (背驰与操作时机)用背驰就要在上涨时看力度有问题了就要走,不是等均线都下穿了才反应,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如何看出背驰的,这才是关键,有背驰才有第一类买点,把逻辑关键搞清楚。为什么下跌等反弹?出货永远都是在上涨中出的,一旦出现背驰性的上涨,就要出货,当然,这和你操作的级别有关,如果你是长线的,1分钟图上的背驰当然不用考虑。下跌才出货,都是有毛病的行为。先把什么叫背驰搞清楚。背弛出货都是上涨时出的,一路涨一路出。什么时候开始出?除了看两段趋势之间的力度,还要看第二段趋势内部的背弛,特别两段趋势之间是一个狭窄的平台整理,为什么?因为调整有交替关系,一个平台调整后,下一个调整往往是快跌型的,因此必须要配合第二个趋势的内部背弛看,这个背弛在1分钟或5分钟图上都太明显,根本不用等到下跌时才发现。因为一个快速赶顶的股票,最后段的上升往往就是一分钟上的趋势的延伸,这时候,一旦出现背驰,就会急促下跌到延伸的启动位置。看背驰,一定要结合趋势来看。特别在快速的市场变动节奏中,往往一个很低级别的背驰就造成很快速的下跌,因为是和上涨同样快速和幅度大的。背驰出现后,首先会有一个 5 分钟级别的向下走势完成,然后有一个反抽,一个 5 分钟级别的向上走势,注意,这些走势都不一定是趋势,盘整也可以的。第二个 5 分钟的背驰就构成了第二类卖点。因此,对卖货来说,最好还是在上涨中抓住背驰,这样的技巧要求当然很高,但其效益与回报也是最高的。要达到这,必须进行艰苦的学习与实践,没有捷径。 (背驰与多级别区间套)MACD只是辅助,不是全部。你首先要分清楚趋势,如果是趋势造成的盘整,就一定要先确定背驰段,如果30分钟是急剧下跌的,1分钟的背驰又有多大用?关键是先找到大一点级别的背驰段,然后再用小级别的背驰来找精确买点,这才是有用的。像这次大盘,你首先确定目前已经进入5分钟的背驰段,然后再按1分钟找买点,这才精确。当然,最好就是在30分钟的背驰段用5分钟找买点,短线这样就比较安全了。如果是在30分钟跌势的背驰段,那一分钟的背驰可能就构成那精确的底部,这时候就不能够因为是1分钟的而忽视了。对60分钟的精确把握,要在进入背驰段后,关注15、5甚至1的走势,这样才可能把握住精确的位置。还要好好学习。5分钟级别背驰后,肯定出现至少5分钟级别相反的走势类型,不一定是5分钟的。小级别的背驰要发挥大作用,第一种是在大级别走势的背驰段里,否则,小级别的背驰不会引发大级别的反转,当然也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第二种情况,在急促的走势里,小级别的背驰往往反转的幅度特别大,这也是特别值得关注的。30 分钟背驰就制造了一个至少 30 分钟级别的第一类卖点,如果这 30 分钟级别的卖点刚好在日线的背驰段,那就同时也是日线的第一类卖点。已经反复强调,一定要从大级别往小级别看,用区间套的方法。1级别的背驰发挥大威力,是因为在大级别的背驰段里,如果大级别是第二买点开始的初升、甚至是主升段,看小级别的背驰有多大意义?就算卖了,也要马上找位置买回来。否则都光看1分钟的背驰,那不乱套了?本ID的理论是在各级别之间系统、综合应用的,不是光看一个级别的,一定要搞清楚。大级别进入背驰段,然后级别逐步向下进入,这是最标准的状态。除非出现突发事件,使得小级别突然破裂。盘整背驰一般都是中枢震荡时发生的,而趋势背驰,是a+A+b+B+c中,cb间的比较。要搞清楚,背弛必要有调整,但不必然有大调整,如果是盘整背弛,那往往转化成第三类买点。对于小级别的背弛是否产生大调整,必须是从大级别看起,这也是区间套方法所说的。例如5分钟的背弛,你必须先要看30分钟是否进如背驰段的可能,好象这,30分钟在主升段的,那5分钟的背弛往往就是一个盘中的小调整就完成了,这种背驰就没多大操作的意义了。否则1分钟背驰都每个弄一下,又不知道如何回补,那是很累的。一般这种背弛,盘中对冲一下就可以了。但那些符合区间套的背驰,就要充分注意了。进入背弛段,要找精确的卖点的,就看1分钟以及以下的,这叫区间套方法,前面有一个课是专门说这个的。但对小级别的背驰,是否能引发大的调整,必须要看大级别是否进如背驰段。5分钟的背驰是否要走,你要根据当时30分钟、日线的情况来看,如果大级别在主升段,就算走了也要买回来,如果符合区间套的情况,那就不能随便买回来了。所以根本不存在跌回来怎么办的问题,因为那时候,你需要考虑的是买不买,而不是卖不卖。别把节奏搞错了。背驰的级别和上涨的级别没有什么必然的对应关系,要有对应关系,就必须满足区间套关系。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下面的课程会说到的。如何判断背驰只是最基础的,关键是如何明确地根据综合的情况来利用背驰,这才是需要不断实践、提高的。(中枢震荡操作)在中枢震荡中,安全的作法应该是先卖后买、形成节奏。其实这问题很简单,从低位上来的筹码,当发现单边走势结束,进入较大级别震荡时候,其标志就是出现顶背驰或盘整背驰,这就要求减磅,然后等震荡下来,出现底背驰或盘整背驰再回补,这样差价才出来,成本才下降。如果是先买后卖,那唯一可能就是在单边的时候,你的仓位不高,所以才会不卖股票也有资金,这其实是节奏先错了的表现。当然,这些都需要通过练习才能熟练。而且必须注意,一旦震荡的力度大于前面有可能形成第三类卖点时,就一定要停止回补,等待第三类卖点引发的下跌出现买点时再介入,很多人经常出问题,就是心里先假设一个可能的跌幅,觉得肯定跌不深,这都是大毛病。一定要养成只看图形操作的习惯。中枢震荡中出现的类似盘整背驰的走势段,与中枢完成的向上移动出现的背驰段是不同的,两者分别在第三类买点的前后,在出现第三类买点之前,中枢未被破坏,当然有所谓的中枢震荡,其后,中枢已经完成就无所谓中枢震荡了,所以这问题必须清楚,这是有严格区分的,不能搞糊涂了。 (中枢移动操作)如果这个中枢完成的向上移动出现背驰,就要把所有筹码抛出,因为这个级别的走势类型完成,要等待下一个买点了。如果不背驰,就意味着有一个新中枢的形成,注意,小级别转大级别其实并不复杂,一样可以看成一个新中枢,只是该中枢有可能和前面的重合,而趋势中是不可能出现的。该中枢,就可以继续用中枢震荡的方法短差,然后再继续中枢完成向上移动,直到移动出现背驰。(操作注意细节)激进是需要技术支持的,技术达不到,可以采取相对保守的作法,例如,跌破5日线,除非出现特别明显的较大级别背驰,否则还是持币等待。就算重新上涨,还有第二、三类买点可以介入。其实根本不需要精确到分笔,分笔的背驰就用1分钟的柱子面积比较就可以。就算看不到1分钟的,用5分钟的柱子面积比较发现1分钟的背驰。5分钟上的走势要完成的,其精确判断一定需要1分钟图,否则并不是5分钟的一定有5分钟背驰,如果小级别转大级别就没法看了。如果只有5分钟图,那只能把操作级别放大,把5分钟当最小级别的。不熟练的,可以把级别放大点,别1分钟都没背驰就急于操作,甚至可以规定自己,那种5日线都不跌破的调整,可以不管的。另外,卖了是为了买回来,特别对那些大级别在强劲上升的股票,否则,卖了不买,那为什么要卖?这里再说一次,5分钟中枢推移中,其前提就是不能出现5分种中枢,否则这移动就结束了。所以,一个1分钟走势向下后,再一个1分钟向上,如果出现背驰或不创新高,就意味着一定会形成5分钟中枢,所以这时候就可以先出来了。实际的操作,关键是看好各级别的相关性,而不是去究些太细节的东西。如果要看细节的东西,可以看盘口语言,有心人可以去观察,各级别见顶见底时的盘口语言变化,这更有意义。特别是创新高的股票,必须注意有没有大级别背驰,有的,一定要小心,小心中了多头陷阱。如果没有背驰,或者盘整背驰最终转化为第三类买点,才可以介入。不过由于已经有了两个中枢,所以后面即使不背驰,也进入该小心的时候。当然,有一种稳妥的办法,给那些对大级别背驰判断没信心的,就是都在第二类买点介入,当然,实际操作中,你可以完全不管第二类买点形成中的背驰问题,反正第一类买点次级别上去后,次级别回跌,只要不破第一类买点的位置,就介入。一个背驰后,无论是盘整背驰还是真正的背驰,理论只能保证其回拉原来的中枢,这是正确的思维方式,那么,回拉之后如何,这涉及预测。正确的思维是,把回拉后出现的情况进行完全的分类,根据每种分类对应的后果,决定你自己的对策。有人可能会提这样无聊的问题,在背驰的地方让他不背驰继续上涨难道不可以吗?这是一句废话,没有任何地方是该背驰的,背驰是一个合力的结果,如果合力最终的结果把可能的背驰给破坏了,就证明这地方没出现背驰,这也是合力的结果。有些人可能又要问,如果没有周末的利好,那背驰能成立吗?问这话的人,根本就等于没看本ID的课程,背驰成立只保证回到原来最后一个中枢,这点和有没有消息没关系,实际上,上周五收盘前已经达到这一点,而所谓的利好不过是加强其力度而已。
与缠师跨越时空的对话(六):缠师示范判断三类买卖点
稳定从股市抽血,就如同:高考的学生考北大清华,搞学术的要获诺贝尔奖,做实业的要成为行业龙头,当厨子要掌勺国宾宴。。。。难难难!!!!要想知道其中路径,只有细细琢磨、时时思索、刻刻演练。缠师登顶交易之巅,她给我们极好的路径指南。。然而,每个登上珠峰的选手,都必须经过血与火的历练!!!这确实难难难!!!然而,这也是人生中绚烂的风景,你我也在不断突破自我中找到归宿。加油!!!
楼主整理这篇东西花了好多心血,表示敬佩{:7_317:}
:wanzuixiao
七仙银芽 发表于 2018-8-6 15:50
楼主整理这篇东西花了好多心血,表示敬佩
惭愧,也就是把禅师的原话,打包、整理一下。。一来想这样感恩、纪念缠师;二来方便自己和大家看。。希望大家早日稳定盈利
哪支股票?楼主
缠论000 发表于 2018-8-6 16:29
哪支股票?楼主
多谢000君还惦记着,选了如下几只个股:华润三九、海普瑞、宏辉果蔬、康美药业。。。请多指教。。。
线段破坏、特征序列、小转大、中阴身,自激励、走极端、分合力。
springlie21 发表于 2018-8-6 17:55
多谢000君还惦记着,选了如下几只个股:华润三九、海普瑞、宏辉果蔬、康美药业。。。请多指教。。。
楼主
恕我直言
单从技术分析角度来看,那四支票无一具有当下可操作的意义。只是宏辉果蔬有跟踪的价值。
缠论000 发表于 2018-8-8 07:49
楼主
恕我直言
单从技术分析角度来看,那四支票无一具有当下可操作的意义。只是宏辉果蔬有跟踪的价值。
说那四支票无一具有市场当下可操作的意义是指当下市场中有许许多多比这四支更好的机会。
当然上述表述没有考虑技术面以外的如基本面、消息、题材等。
缠论000 发表于 2018-8-8 07:54
说那四支票无一具有市场当下可操作的意义是指当下市场中有许许多多比这四支更好的机会。
当然上述表述没 ...
多谢000君指教,受累了。。。
不说楼盖得怎么样。帖是好帖
1、贴里的资料整理出来非常辛苦,思想确实能穿越时空进行交流,为你点赞{:7_317:}
2、缠师是用数学描述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的完美典范,和你一起,共同缅怀缠师离开我们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