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必须走出牛市
2018年迎来了开门红,量能温和释放,沪市尚可,深市有所欠缺,不过这样的走势也多少让人气有所回升,今天蓝筹股和题材股算是都有所表现,但是大涨的板块并不明显,因为假期期间消息面偏好,引起来指数集体飘红,但是目前的资金情况还是没有办法预测,不过好一点的就是央文明用语准备金动作,这样春节前的资金流动性问题就得到了保障,所以目前的操作就是继续捂住低位的有量的成长股,明知道是底部还频繁的折腾意义并不大,因为底部阶段无非就是折腾,折腾完了就会上涨,机构吸筹不是为了跌,资本市场是逐利的市场,机构的目的是为了赚钱,另外底部阶段不放量是正常现象,等放量的时候行情一般来讲就开启了一段时间了,毕竟吸引资金进场需要一个过程,社科院预测2018年股市蓝筹股将盛极而衰,中小市值股票将否极泰来,这样的预测与大多数机构背道而驰,社科院的判断或多或少代表了管理层的意志,所以我认为还有一定的参考性,市场是两条腿走路,这一点溪水早就说过,如果市场只涨大蓝筹的话,那么就是残疾的畸形市场,科技创新就是一个笑话,溪水之前说过看看纳斯达克的表现,也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创业板的将来,所以大盘的风格切换一定会到来,如果按照政策逻辑,将来成长股肯定是主导,所以这个时候选择上一定要注意,低位的成长股不可能一直趴着,2014年创业板很惨,看着别人涨,结果呢最后他们涨的最欢,历史总是雷同的,同样的资金肯定把中小盘股翘的更容易更快速更高。从周期上来说创业板是最惨的一个板块,比别的板块多了一次股灾,而中国的创业板就是中国版的纳斯达克,也代表了科技创新,如果创业板都不能走出牛市的话,只能说明中国经济完蛋了,也只有创业板能走牛才能算是中国新经济的成功。以上观点为溪水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买卖依据。如果你赞同溪水的观点,不需要掌声,如果你不赞同的溪水的观点,也祈求勿喷。
投资是一种职业,成功的投资者应该像所有其他行业的专业工作者—律师、医生和科学家一样,在开始赚钱以前,都应对自己的追求和职业进行多年的学习和研究。
操作上,最少要学会一种理念和方法,不要追求快,只追求钱赚的稳就行了,不是股民赚不到钱而是赚到过很多大钱,但是最后却没有了,因为好多人折腾的太厉害,赚的钱不够折腾的。
更多观点欢迎来溪水直播室交流:http://live.macd.cn/room?rid=1
我入市98年,大概是发洪水那一年,那个时候什么都不懂。
我告诉你为什么创业板不涨的原因吧
因为2012-2015年,涨的太凶太凶,透支了未来几年,既然透支了未来的几年,那么未来几年就是调整浪。现在还是C浪中。(也可能Y,Z。。。。)
什么是牛市?牛市就是走三浪了,现在连第一原始浪都没有,怎么走牛呢?
而大盘蓝筹,已经出过第一原始浪,已经走大三大浪了。。。。。。。
我们需要科技,主流是科技,现在是非主流的蓝筹唱戏的时候,下一波就是科技了,等吧 就说近几年吧。
99年:科技
2005年:大盘
2014年:科技
现在:大盘
。。。。。。。。。。。。。。。。。。。。。。。。。。。。。。 {:7_317:}{:7_317:}{:7_317:}{:7_317:}{:7_317:}{:7_317:}{:7_317:}{:7_317:}{:7_317:}{:7_317:} 本帖最后由 XVD 于 2018-1-3 00:22 编辑
zhiliuaabb 发表于 2018-1-2 22:00
就说近几年吧。
99年:科技
2005年:大盘
错!中国股市一直是故事故事故事,翻倍比较狠的哪个不是故事大王。成长股哪个不是在股市上融资融资再融资发展起来的,所谓蓝筹就是融了钱发展起来了,比如平安苏宁之类(包括在国外上市的那几个巨头)。垃圾股就是融了钱发展失败了或者装自己腰包了,比如乐视之流。
不过这个平衡已经在股灾后被打破了,限制再融资限制重组狂发IPO,中国股市很难在再现飞速发展的企业了。不去完善制度优胜劣汰反而大搞平均化,实乃因噎废食的懒政。
这才是创业板失去活力大蓝筹走强的原因,中国股市从未摆脱政策市 :wanzuixiao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