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kerzhan 发表于 2017-7-9 16:04

炒股心得(86)--评“韩志国: 向松祚涉嫌内幕交易的惊天迷局”


笨人的最可怕之处并不在其笨,而在其自做聪明——6月15日起,我们对向松祚涉嫌内幕交易进行调查,调查的结果令我们震惊和诧异: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个案,而是一个窝案和串案,涉及雪浪环境改制、保荐、审核和内幕交易的整个过程。
    1、雪浪环境造假上市。雪浪环境首发过会的时间是2012年6月15日。2009—2011年,雪浪环境所处行业营业收入的平均增长率为8.60%、3.04%和10.31%,在市场总体份额的80%都被菲达环保和龙净环保垄断的情况下,雪浪环境的增长率竟高达18.22%、29.16%和25.88%。经营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5853.31万元、-1398.44万元和1095.22万元,而同期净利润却分别为2006万元、3301万元和5082万元,两年间净利润增长高达153.34%。在营业收入年均增长27.52%的前提下,存货的年均增长达到56.55%,应收款的年均增长达到44.12%。如此诡异的财务数据,其背后是财务造假的重大嫌疑。
    更为恶劣的是,雪浪环境在《招股说明书》中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公司发行人股东向松祚在2008年7月至2009年9月任太平洋证券研究院院长,以此为向松祚在2011年3月18日突击入股200万股洗地。2014年,雪浪环境面对媒体质疑向松祚突击入股时说:“投资不存在内幕交易,向松祚和老板是朋友关系。”雪浪环境之所以弃自身所处的长三角地区云集的优秀券商,千里迢迢地到云南去找正处于非法上市旋涡中的太平洋证券,其奥秘正在于时任太平洋证券研究院院长的向松祚与雪浪环境老板的“朋友关系”。太平洋证券能成为雪浪环境的保荐机构,正是向松祚从中牵线的结果:向松祚不仅是雪浪环境上市的内幕信息知情人,更是太平洋证券作为保荐机构的最早参与者。雪浪环境之所以给向松祚丰厚回报,一方面是投桃报李,一方面是为了结成利益共同体,以便在其后的上市过程中更有效地利用向松祚和太平洋证券的人脉关系。太平洋证券在2009年2月13日才发布信息:公司已于近期聘请向松祚为太平洋证券研究院院长;直至2010年12月,太平洋证券已入驻雪浪环境时,向松祚仍在担任太平洋证券研究院院长。从2010年5月到2012年2月,向松祚以其最在意的太平洋证券研究院院长身份参加了无数公开活动。太平洋证券作为保荐机构、雪浪环境作为拟上市主体、向松祚与双方的亲密关系,构成了内幕信息、内幕人(内幕交易的行为主体)和内幕交易行为这一完整链条下的内幕交易。
    2、保荐机构助纣为虐。太平洋证券是中国第一家没有经过证监会发审委和重大重组审核委审核而直接上市的“不走门、走烟囱”的证券公司。这件事本身就是中国股市的制度悲剧,更可悲的是,太平洋证券因特殊原因侥幸逃过非法上市的处罚后仍然不思悔改,在作为保荐机构的过程中留下了斑斑劣迹。2013年1月,因其在保荐南大光电时未就南大光电净利润同比下滑事项如实说明被证监会出具警示函;2016年10月26日,又因帮助龙宝参茸涉嫌在招股说明书中做虚假陈述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根据太平洋证券于2014年5月发布的《关于雪浪环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保荐工作报告》,太平洋证券于2010年12月就已入驻雪浪环境做尽职调查,一直到2011年8月30日至31日配合证监会江苏监管局对发行人上市辅导工作的现场检查验收,最后到雪浪环境在2012年6月15日在证监会创业板发审委过会,太平洋证券对雪浪环境的诡异财务状况和向松祚突击入股的真相都在刻意掩饰回避。太平洋证券明明知道向松祚突击入股属于内幕交易,但为了3649.46万元这个诱人蛋糕,还是选择了铤而走险,配合雪浪环境在申报文件和《招股说明书》中更改了向松祚在太平洋证券的工作履历,以达到瞒天过海、尽快兑现利润之目的。
    3、审核部门藏污纳垢。2012年,排队上市的公司突破700家,从申报到过会的平均时间为18个月;而雪浪环境2011年9月26日才完成申报,到2012年6月15日过会,仅仅用了8个月19天。雪浪环境的《招股说明书》于2012年5月25日公布,其诡异的财务数据和向松祚的突击入股立刻引发狂涛巨澜般质疑,参加雪浪环境审议的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张君、杨建平、王国海、康吉言、谢忠平、黄简、黎东林都是法律和财务专家,对雪浪环境这个家族持股达80%的企业存在的问题却不屑一顾,一次审议就当天过会。雪浪环境与太平洋证券插队与过会的和谐和谐能力如此有效,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4、内幕交易完美兑现。雪浪环境在回应向松祚突击入股时,特别强调向松祚看好公司的前景,但在其持有的股票解禁后,在股灾已经发生、国家队入场救市的情况下立即进行了清仓减持,获利至少上亿。
    向松祚涉嫌内幕交易的案情并不复杂,在整个社会的强烈质疑下,管理层却对此置若罔闻,既不立案也不调查,其深层原因引人深思。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国股市的基本制度已经千疮百孔,一级市场更是黑幕重重。不对股市制度进行刮骨疗毒的根本改造,继续进行疯狂无度的IPO大跃进,庞氏骗局就会不断上演,中国股市也很难获得新生!这个过程必定曲折也注定坎坷,但我们坚信:无论黑夜怎样悠长,白昼的到来都无法阻挡!
【 把大小非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 大小非减持甚至清仓式套现已经成为对中国股市威胁最大、杀伤力最强的正在落下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既是当年错误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留下的恶果,也是近年来股市持续走熊的重要根源。鉴于2015年以来密集发行了大量新股,形成了巨大的数以十万计的大非和小非的“堰塞湖”,一旦这个“堰塞湖”决堤,对本来已经弱不禁风、资金捉襟见肘的中国股市将造成难以估量的巨大冲击,甚至可能导致整个市场的长熊不起。管理层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正在抓紧制定大小非减持新规。我的意见是:1、对大小非减持的约束要从新股IPO做起:凡是发生过股权变动的,如大股东向至爱亲朋分仓以逃避对控股股东解禁约束、或者是在公司上市前由于各种原因突击入股的,三年内一律不得上市。2、大小非减持都要与上市公司业绩挂钩。公司上市后连续三年主业增长10%以上并有现金分红的,小非可以减持;公司上市后连续五年主业增长10%以上并有现金分红的,大非可以减持,每年减持的数量不得超过其持股量的10%;上市后就业绩变脸的,无论是小非还是大非,一律不得减持,只有当业绩达标后才能减持。3、用税收政策激励大小非主动延迟减持。到期后即减持的,征收20%的资本利得税;每推迟三年减持的,资本利得税减征5%。一旦发现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在造假期内减持的大小非都要如数追回,拒不归还的,追究刑事责任,主要责任人永远不得减持,而且还要严刑竣法地加以侍候。这样一来,就可以让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把心思放在经营上而不是减持套现上,更不可能出现清仓式减持。如果IPO企业因此而转到其他市场,那我们对这些企业只须鼓掌欢送而不必有任何惋惜,道理很简单:以套现为主要目标的上市公司不可能成为优质企业,更不可能给投资者创造盈利空间。这样的企业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少越好。中国股市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与国际接轨,只有减持套现这一条必须严格控制,否则,不务正业甚至恶意造假的上市公司就会越来越多,中国股市就会垃圾成堆!这些只是我本人的意见,我将把这个意见提交给中国证监会,以作为制定大小非减持新规的参考。
1.韩志国已经很详细的揭示了向松祚突击入股和解禁期满清仓式减持的过程(向松祚持有的200万股入股价为8.25元),也揭示了太平洋证券的斑斑劣迹,我没有能力调查所以我就不再展开了,我就从技术角度来分析上市公司是如何使用送股套路来配合相关人员高位减持的。我不是在分析雪浪环境一家上市公司,而是告诉大家所有上市公司都是通过这个路径来配合相关人员减持的,这根本不是什么高科技的手段,说白了就是“障眼法”,利用散户投资者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看,什么都不研究,什么都不思考,就剩下贪婪这个性格来做局让散户高位接盘的。
2.我们总是听到证券分析师和经济学家说“高送转是数字游戏,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其实这是站在自己白痴(或者装傻)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其实“高送转是上市公司为了配合相关人员和自己顺利高位减持的唯一手段,是非常有战略意义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上市公司绝不可能做没有意义的事情,你嘲笑上市公司做这种看似毫无意义的数字游戏,而上市公司则在内心嘲笑你很愚蠢幼稚。我们通过雪浪环境的“不复权”“前复权”“后复权”3张周线图,就可以看到一个上市才刚满3年的次新股已经通过1次的10送5股让股价变得面目全非,不要说一般散户看不懂价格变动,就是我有21年技术图形分析能力的老兵都要花费一番功夫来捋清楚脉络主线,稍有不慎就乱了。因为这里面不仅包含价格,还包含时间,还包含股数,这才是整个减持套路的3个关键因素,缺一不可,而这一点所有证券分析师和经济学家都没有谈到,这就是只看现象不看本质,因为他们一不炒股,二不控股,所以他们没有潜心去研究其中暗藏的机关和陷阱,只是一味抨击上市公司做毫无意义的数字游戏。
3.新上市公司在上市后半年或者一年推出高送转,其目的就是为了锁定1年的“小非”锁定期满高位获利出逃。股价通过高送转被除权后,就算你会看复权图,你也忽略了股数这个关键的要素,复权后价格已经混进了股价波动的波峰和波谷中间,最重要的一点是除权之后是大资金卖出为主,所以在除权日这个时间节点的前后是完全不同的大资金战略意图,这一点不要说散户投资者看不懂甚至大户老鸟都会被骗进去,因为除权前股价的上涨最高位摆在那里,非常具有吸引力,现在股价回落了,如果买入,再回到历史高点甚至创新高,那不是短期内赚死了?这就是一般投资者的想法,而这正符合了解禁主力的意图,把筹码在这个位置很容易地倾泻出去,不担心接盘少或者没人接。
4.因为股票K线图只反映价格,并不反映股数,所以大家关注的是股价比原来低了,再经过几个月甚至一年你连股价都忘记了,就看阳线炒股了,所以经过高送转甚至多次高送转,上市公司已经把股价基准彻底搞没了,此时散户投资者已经完全失去了判断股价高低的最初的基准价,就剩下看图追涨杀跌了,这正是大股东和控盘主力希望的局面。我们可以问自己:有谁在买股票之前把标的公司的历史复权图打出来研究?把历次上市公司送配时间节点找出来,以此来分析这个节点前后的主力资金动向?有谁吧F10资料详详细细每个栏目都看一遍?有谁能够把上市公司的送转方案和业绩基本面结合起来综合判断大股东未来几个月甚至1-2年的战略意图?不要说散户,连大户甚至基金都做不到,所以才有那么多基金参与乐视增发,现在陷入泥潭不能自拔。
5.看到这里你还能说上市公司推出的高送转方案是毫无意义的吗?说这话的人不是很愚蠢就是别有用心(因为他知道内情故意表现出不解的样子)。今天如果不是韩志国被向松祚的拍马屁的丑态激怒了,通过调查向松祚给那些“道貌岸然”“指鹿为马”的经济学家一个警告,我们要从雪浪环境的K线图中找出上市公司与保荐机构相勾结来获取暴利的证据是非常困难的。其实中国资本市场的每一个大案都是广大人民群众举报和媒体曝光的,所以证券监管者事中事后的严厉监管和处罚才是减少证券欺诈的有效手段。

tsjd2009 发表于 2017-7-9 20:23

{:7_317:}{:7_317:}

hpcjgz 发表于 2017-7-9 21:42

{:7_317:}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炒股心得(86)--评“韩志国: 向松祚涉嫌内幕交易的惊天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