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策略 发表于 2017-2-21 17:58

这波次新股行情你赶上了吗

年前曾经和大家提到过次新股的行情,三周已经过去了,之前的机会现在来把握还来得及吗?个人认为,次新股短期行情应该会停一停,因为上一波走的挺猛的,很多股票涨了30-40%甚至更多,走完之后有一定幅度的震荡。现在的位置再从整个板块来看,再去关注次新股的话已经有点晚了,而且这周新股发行又开始了。

市场在这个箱体里波动,机会总是跌出来的,大家看,新股里一些高价股的定位,如张家港行,它为什么会有机会呢?因为新股收益率急速暴跌,且它被誉为打新中签收益率最低的一个,结果没想到主力一把就把筹码收足就拉起来了。这个股票挺有意思,它现在的估值将近40倍,就放在次新股里都不便宜,更不要说在银行里,银行5-6倍,它40倍,已经完全炒作过分了。对于主力的思路来说,因为你是新股最低的,所以我就要炒,我一把能收集到筹码。炒作的理由就是,当初上市的可流通股的流通市值只有十几个亿、几十个亿,我一把就收集掉了,所以我就玩呗,到了这个位置,完全是一个资金博弈的态度。

不管是指数也好、蓝筹股也好、次新股也好,目前位置炒作的核心就是便宜。在市场资金很充裕,情绪很高涨的时候,任何的炒作都是基于题材、梦想、投资者情绪,但现在局面中一切都是来源于便宜。当然,便宜有不同的标准,大盘股,10-15倍算便宜,次新股35倍算便宜,你不能要求次新股能达到大盘股的水平。不过你确实需要承认,在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次新股的开板定位是过去几年最便宜的阶段,所以它才会酝酿这样一波行情。

最近有一些好的现象,有些券商在研究所里有专门推出研究次新股定位的,包括追踪的研究报告,不再只是以前每一个新股会发的那个上市定位,而是在整个次新股里面去寻找一些相对低价的股票,寻找一些在同行业里面次新股有行业特色的公司,从基本面的角度去讨论次新股的一些挖掘机会。同时,现在有一些买方机构,如大的保险公司,发布了投资者关系的报告。什么时候发投资者关系报告呢?公司出现买方机构的现场调研时,很多公司会出。所以就是说买方机构现在对于新股、次新股的调研力度开始有所加强,最近两个月表现的特别明显,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买方和卖方机构意识到次新股的定位处于相对合理的位置,有一点调研价值和了解的意义。当然不是说调研了我一定要去买,而是说他开始在里面试图找点机会,要是次新股行业没什么特色,定位80-100倍,我看都不用去看你,浪费时间,但现在值得去看一看,找一找了。


但是说回来,目前的整体市场没有趋势性,没有太多的场外资金,无论什么板块一定有天花板的,它不会独立脱离市场像14年下半年一样走出独立行情,所有板块都是轮动的、波动的、阶段的。这种特性在次新股上同样存在。如果像12、13年创业板的状态,你就拿着就好了,拿个一两年,翻个3、5倍,但不是这样,次新股是阶段性机会。另外,信息爆炸也很明显,可能这边提前个一两周了解到市场的一点风向,然后很快到处都是,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整个机会展开的时间被大大压缩了,很多机会会变得越来越短暂。再次,投资者水平在快速上升,市场不断在进化,除了和投资者本身的能力、学历有所提高相关以外,还有刚才提到的信息的快速普及。信息越来越多的被普通大众接受,市场在不断快速进化,进化过程中你需要更敏感,更快的发现机会,且在机会被大众了解时候去更快的评估现在信息还是不是有很好的性价比。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说,大家要越来越立足于公司基本面的研究,这个无论如何都是真理。如去年低估值行业的,如大盘蓝筹的,重卡、银行、造纸、有色等,出现机会时我们同样不能排斥,不要对某些板块形成太多固定的思维模式,如认为次新股板块就是被高估的,从来不去看。你会发现,机会总是在起起伏伏的过程中出现,这点要好好把握。且大盘股和次新股不是割裂的,是一脉相承的,就是低估值,就是现在整个市场的炒作逻辑,一切从基本面出发,在低估值的过程中,利用投资者情绪做低估值的阶段性行情,这种线路可能未来会持续相当长时间。

sun2752 发表于 2017-2-21 18:01

完美的错过了,做了蓝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波次新股行情你赶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