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或迎供需转折点港股航运行情联动可期
港股航运板块发力2月9日,午后港股、A股航运板块走强,盘中中远海控(601919),中远海特(600428)、宁波海运(600798)等纷纷拉升,涨幅居前。13日,航运股再次跑赢大市,上周飙升逾19%的中远海控势头未见疲态,现升7%,报3.65元,创最少52周新高,成交额2.13亿元。另外,中远海能(600026)升1.3%;中远海发(601866)升0.6%;中外运航运亦创52周高,最新升1.1%;中远海运港升0.2%;东方海外升2.2%。另外,同花顺(300033)数据显示,2月13日,中外运航运现身港股通(深)十大成交活跃股,位居港股通(深)内资成交额第7位,内资总计成交1881.86万。其中,买入881.06万,卖出1000.80万,净卖出119.74万。
从港股盘面看,周期类品种依然是驱动行情的第一主力,前有水泥、基建工程,现有航运、有色等等。板块方面,有色、航运、军工等表现出色。航运与港口涨幅居前,预期航运业今年供需可迎来转折点。
出口数据超预期有望带动航运板块复苏
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中国2017年1月进口同比增16.7%,前值3.1%;出口同比7.9%,前值-6.2%;贸易顺差513.5亿美元,前值顺差408.2亿美元。以人民币计,进口同比增25.2%,前值增10.8%;出口同比增15.9%,前值增0.6%;贸易顺差3545.3亿元,前值顺差2754亿元。1月进出口数据表现亮眼,1月PMI也比较强势。PMI录得51.3,虽低于前值的51.4,但维持高位。宏观经济也带动了海运的复苏。散运市场中,当前干散货船船东投放运力谨慎,新建船订单占现有运力的比例直线下降,BDI在2016年下半年旺季开始反弹,一路突破1,000点,最高在11月到达1,257点。最近两个月由于传统淡季,略有回调。集运市场供需关系改善,景气回升,主要航线的货运装载率几乎都处在爆仓的状态,综合运价指数同样开始回升,截至2017年2月10日CCFI综合指数为874点,较2016年低点增长38%。
BDI指数或适度反弹
近期,波罗的海贸易海运交易所干散货运价指数(BDI)呈下跌趋势,周二继续下跌,触及逾5个月低位,报685点,为去年8月22日以来的最低。盘面上看,此轮下跌周期自2016年11月18日创下高点1257点后便悄然开启,至今已累计下跌572点,跌幅达45.5%。目前中国春节长假虽已经过去,但节日的气氛仍未完全散去。中国作为全球大宗商品最大的需求国,春节假期期间,企业停产放假,需求减弱,航运市场交易冷清,从而使得BDI指数走低。
干散货航运市场有望自2017年起进入一个新的复苏周期,复苏预期主要来自供给端新增运力的明显放缓以及需求端持续缓慢恢复。从供给端看,在干散货市场如此低迷的情况下,船东对新增运力投放更加谨慎叠加旧船拆解力度不减,目前散货市场的订单运力比仅为12%,是过去几年来的低点。而从需求端来看,在房地产调控升级及基建继续保持投资力度的大背景下,预计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仍将维持缓慢增长。美国方面特朗普的5000亿美元基建投资计划将为航运市场带来新的增量;全球来看,根据IMF对于未来三年全球GDP增速的预测,煤炭、粮食等散货品种的海运量增速有望较2016年有进一步改善。
供给端行业集中度提高 需求端迎基建旺季
在航运供给端,2016年班轮公司大面积亏损,韩进破产,行业集中度提升,集运新三大联盟(2M、Ocean Alliance、The Alliance)存在提价动力,协同控制运力,且自律性较强,导致集装箱船队规模增速呈现下降趋势。随着航运新联盟的成立,行业竞争出现新格局。航运联盟运作,将利好行业整合协调运力,提高运价水平。联盟成员的航线互补,舱位互用、增加航班密度,提高客户依赖度,将有利于提高集运公司的议价能力,并在各航线上形成垄断优势。集运行业非理性的价格竞争将得到有效的控制。集装箱运价或将逐步回暖,蓄力下一轮向上周期,利好集运市场复苏。
需求端由于欧美经济复苏状况良好,美国及欧元区制造业PMI已经实现连续5个月增长,前几月,叠加西方圣诞节及亚洲区春节,刺激航运需求上升。2017年2季度,伴随欧美补库存周期开始和中国迎来基建旺季,供需预计边际改善。航运行业的兴衰一般都追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据IMF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1%,低于预期;2017有望恢复,达到3.4%;其中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2016年GDP增速分别为1.6%和4.1%;2017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GDP都将分别提升至1.9%和4.5%。随着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的缓慢提升,也有利于集运市场的需求复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