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疯股 发表于 2016-10-31 10:57

国债期货是分级A的领先指标吗?

上周一股市一举突破3100点并站稳,随后小幅调整,最终于周五收于3104点,周小涨0.43%。风格上仍然以大盘股表现更优,上证50指数涨幅达到0.58%,中证500、创业板指反而收绿。股市成交额略有放大,日均成交额在5000亿元以上,两融余额也增至9160亿元附近。债市方面则出现调整,10国债160017收益率回到2.70%附近,TF1612周跌0.23%。分级A市场则出现更大幅度调整,分级A指数下跌1.11%,其中流动性最好的R+3.0%分级A承压明显,R+3.0%品种指数周度下跌1.35%。个券几乎全线下跌,仅食品A、证券A级等少数收红。
分级A市场迎来较大的调整,令不少投资感到意外。当然调整的成因不难理解,资金面的紧张和债市的调整,以及分级B情绪的回暖是主因,而10月以来分级A的大幅上涨也积累了较多的获利盘。有趣的是,国债期货成为本次分级A调整的最为明显的领先指标(在历史上已经不是第一次)。而在趋势行情下,右侧交易似乎是更明智的选择,国债期货是不是可用于分级A的右侧交易(当然对小资金而言)。本期周报,我们对如何利用国债期货更好的操作分级A进行探讨。
为什么要关注国债期货?实际上,分级A市场与国债期货乃至债券市场有着诸多不同,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是价值驱动力的不同。分级A由于存在类期权价值属性和配对转换价值,因而与股市有天然的关联。但是,随着固收类投资者进入分级A市场并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债市(及债市投资者的情绪)对分级A的影响力显然在强化。而国债期货作为能反映市场预期、情绪的窗口,对分级A市场理应有一定指示意义。以本次调整为例,早在分级A市场调整的前2天,国债期货已经开始大幅调整。同时,国债期货目前已经拥有较为活跃的交易,而作为场内交易品种,其数据上相比于现券等表现显然更加“友好”、易得。在下面的测试中,我们将使用历史更长的TF合约作为择时依据。
不过,实际在使用国债期货走势为分级A的择时依据时,“难题”仍然存在:
1、在实践中,最难掌握的恐怕还是“度”的问题。虽然国债期货交易活跃,数据连续性强,但“噪音”同样不小。尤其对于分级A投资者来说,由于分级A的流动性不及国债期货,也不能T+0交易,很多在期货市场上适用的择时策略对分级A来说并不实用。正如一些投资者所说,“总不能TF一跌就把分级A卖了吧?”;
2、简单的均线交叉同样面临延迟问题。均线策略是解决扰动、把握大趋势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最常见的如M\N日均线交叉策略,例如将“5日均线上穿20日均线”作为看多的信号等等。不过,简单的N日平均必然带来较为严重的延迟性。实践中,在前期累计较大涨幅的情况下,“下穿”信号需要连跌数天方可出现(即便是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经过测试,我们选择了EMA切线法。我们需要的是能敏锐反映短期调整,也不至于过于频繁发出信号的策略。显然,过滤噪声和降低延迟似乎难以两全其美,需要作出折中的选择。EMA(指数移动平均)也是非常简单、常用的“类均线”策略。与简单移动平均稍有不同的是,EMA对过去数日的价格并非等权处理,而是令过去的价格数据的权重随着时间距离呈几何递减。即:EMA(T) = alpha * P(T) + (1-alpha)* EMA(T - 1)。它的优势在于平滑数据的同时,对更近日期的数据做出更为敏锐的反应。同时,由于参数只有一个alpha,更便于我们对参数进行测试。
最后,有一些问题需要说明:
1、模型还应服从于逻辑。之所以国债期货的多空信号能在分级A市场上起到“预警”意义,与背后投资者结构、行情的驱动力有关。而曾经债市并非主要机会成本的时候(如15年打新曾是最主要的机会成本),或者行情主要以类看跌期权价值推动的时候,该策略便失去基础;
2、对大资金而言,分级A流动性不支持进行频发的右侧交易,国债期货给予了信号作用仅适合于小资金或拿出部分头寸进行操作;
3、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当然存在。国债期货本身的择时策略就是一个更大课题,尤其是基于更高频数据的日内量化策略(如日内的均线交叉或者类似均线的各类滤波器策略等等)。不过,就作为分级A市场的参考来说,这一方法更为简单,敏感性也基本已经足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债期货是分级A的领先指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