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馋论与残论!------------
本帖最后由 趋势刀客 于 2016-10-10 17:38 编辑国庆无聊,到缠板逛了一下
于是得出三论:缠论、馋论和残论。。。。。。
缠论,就是作者本身就把交易搞得缠绕、交织和复杂,再加上缠徒缠孙的各显其能,本来也就十年搞出的理论,结果比读40多年的江恩还头疼。
馋论,就是缠徒的功夫无论高低,但口气、语言风格极具自相似性,皆以“本ID”自称。似乎搞通了缠论就一通百通了,这就成为了馋论。
残论,就是缠徒太多,各自为政,越解越走样,如同千人千浪,最终成为了残论。有说作者曾经预计只有5人能解其理论,如此看来千万人都属于残论。
如果按年度功夫计(不以膜拜股神计),道氏是鼻祖,45年功夫的江恩、利物默等,再就是仅十余年功夫的缠论、唐能通、殷保华、陈江庭。。等等等。。。。
;TOUXIAO;TOUXIAO;TOUXIAO 那我们这边是什么 本帖最后由 趋势刀客 于 2016-10-10 18:03 编辑
道氏的鼻子,艾略特的浪,江恩的周期,李物默的关键点,唐能通的鸭头,殷保华的八线,缠论的中枢,八毛的太极,独大师的指标。。。
我不知道后面、以及再后面还会有什么理论。。。。至于划线、紫阳、黑三角、等等还算不上理论,基本排不上号。。。
先抛玉引砖,说说中枢,大家可以讨论拍砖。
其实殷保华已经把中枢原理说的很清楚了:线上阴线买,线下阳线卖。这个均线,就是最原始的中枢。所以缠论还有抄袭殷保华理论之嫌。
中枢就是箱型盘整。两个箱型盘整叠加就演变成更大的盘整。就这么简单,别什么笔啊线段啊啥的,整的个复杂。 本帖最后由 趋势刀客 于 2016-10-10 18:40 编辑
最近我又游览了下缠论,发现90%的内容都是多余的废话。连高抛学弟反复唠叨的:不会赚钱的经济人,就不是人。。。” 都是废话。好像自己就已经是人了。
我查了下,是有说过的。但这样的说法有什么意义?多少人拿来引用,这口气让我想起了孔乙己吃茴香豆的霸气。
前面涉及的均线内容,就基本废了一批人。之所以要提均线,是因为名字强调一个“缠”字。只有均线才存在缠绕。
这就属于误导了。从后面看,其理论基本与均线没有多大关系。
缠论就是弯弯绕。比我的太极还绕。作者与唐能通共属阴阳。一位善于把简单搞复杂,一位善于把复杂搞简单。 本帖最后由 趋势刀客 于 2016-10-10 18:54 编辑
再说笔和线段。我曾讲过,缠论的很多理论是得到了MACD指标的引悟。
见指标图:-----------
1、macd 笔(日线)
2、macd线段(30分钟)
按照其道听途说的原理:笔,就是忽略次级波动。再看看上图日线干净清晰的笔。 学习下 继续,众家之长,吐落点绝密行不,多谢。 缠论的核心在那里? 趋势刀客 发表于 2016-10-10 20:37
缠论的核心在那里?
层次不同,关注的内容也不同。所以也就导致了馋论、残论…… 你是关注语气?均线?指标?背弛?三买?结构?笔?线段?……我觉得这些要不就是抄奇,要不就是小儿科,都不是核心问…… {:7_317:}{:7_317:}{:7_317:} 那么问题来了:……艾略特说,二浪简单三浪就复杂。二浪复杂三浪就简单。请问,缠论那里抄袭了艾氏这一条? 那么,缠论引以为荣的那个发明又完整地抄袭了混沌交易法呢? 缠论的3类买卖点,是抄袭了谁的:线上阴线买,线下阳线卖呢? 线上阴线买,就是次级的中枢三买呵…… 还有,唐能通的老鸭头是几买呢?宁俊明以红杏出墙又是几买呢? 李物默的价格关健点,是几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