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27亿元出售非主营业务,多元化亏损累累急刹车?
恒大今早发布公告出售“粮油、乳制品及矿泉水非主营业务”,总代价约为27亿元,预期除税前未经审核收益约人民币57亿元。恒大称,此次出售是为了更加专注于房地产及其他相关业务。受此决定影响,恒大盘前大涨3.35%,报5.55元。作为“买买买”的先锋,停不了收购的中国恒大,今次出售资产的目的为了什么?业内曾表示,恒大搞多元化与许家印性格有关,因为房地产不能满足其野心,而且从长远来看,中国房地产业发展空间有限。因此可以推测,恒大今天宣布回归主业多半是暂时的,未来多元化还会继续,只是方向会有所变化。恒大多元化6年亏损累累
自2010年起步算起,恒大的多元化已经走过6个年头,虽然恒大历年的年报对地产之外的业务并无详细的披露,但随着恒大淘宝足球等业务在新三板发布公开转让说明书,其经营业绩被逐步揭开面纱。
从恒大足球、恒大文化、恒大冰泉三个主要业务看,这几年全线亏损,几乎全靠地产输血,其中,恒大冰泉最糟糕,过去3年间,其亏损高达40亿元,销售额完成销售却不到13亿元。其中,2014年目标100亿,实际销售10亿,仅完成10%,跨界并不成功。
而恒大文化也好不到哪去,旗下业务并无太多起色。不过依靠母公司37亿炒股资金,恒大文化在上一轮牛市中大赚近20亿,不过,去年以来的股灾对公司有多大影响,至今并未披露。
在恒大多元化业务中,结果最好的是恒大淘宝,短短几年跻身国内顶级足球俱乐部,给恒大的知名度和品牌增光不少。同时,恒大淘宝拉来马云入股,估值大幅提升,这种增值也体现在财报,对恒大净利润提升有一定影响。
总体来说,恒大多元化并不成功,其扩张多数与恒大的地产主业并无协同效应,而巨额亏损或是许家印急踩刹车的主因。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恒大在恒大矿泉水、乳业、粮油、健康四大产业累计投入64亿,至今总投入或已上百亿,而如今27亿脱手,恒大止损成本不小,可见许家印的决心。
剥离非主营业务意欲何为?
此前,中国恒大发布了2016年度中期业绩。业绩报告显示,恒大总资产达9999.2亿,较2015年年底上升32.1%,规模全国第一,成为国内首家万亿总资产房企,同时,恒大现金余额2120亿元,达到公司上市以来最高水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恒大上半年净利78.1亿,同比减少46.36%,利润率显著承压。此次剥离非主营业务,对恒大利润率的提升将有显著效果。
目前,在剥离非主营业务后,恒大集中资源发展地产及金融业务。其中,作为业绩想象空间更大的恒大金融板块近期不断发力,近年来,恒大通过大笔资金投入以及收购,相继获得了消费金融、保险、银行等牌照,最近又通过收购获得了支付牌照,恒大做大金融板块的决心已经非常明显。
可以看出,许家印布局金融的野心是为布局互联网金融。今年4月,恒大金融控股集团成立,其中恒大金融投资注册资本高达200亿,旗下主要资产为恒大人寿保险公司,持股50%。数据显示,一年内恒大人寿在全国寿险公司排名已上升了26位,并逐步形成以寿险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从许家印布局来看,恒大并非完全杜绝多元化,而是套路变了,把多元化的实业剥离,强化金融属性,打造地产+金融双引擎模式。
中国恒大回归A股还有多远?
这半年来,恒大动作频频,这或许跟其想私有化回A股有关,恒大为什么要回A股,估值是最大的原因。从资产规模来看,恒大已超过万科,但从估值看,恒大市值只是万科的一个零头,截止目前,万科市值高达2800多亿,恒大仅600多亿,如此大的套利空间,许家印不会不心动,而且从港股投资者喜好看,他们并不了解内地房企,也不看好。所以恒大估值想提升,无疑会困难重重。
今年来,恒大加快了在A股布局的脚步,短短数月时间,许家印投入A股资金约高达160亿。其中,分别持有万科、廊坊发展(600149)及嘉凯城(000918)三家公司5%、15%和52.78%的股权,成为廊坊发展和嘉凯城的第一大股东,这等于,许家印在A股拥有了两大上市平台。同时,通过举牌万科,恒大在A股打开了知名度,积累了人气,还大赚收益,可谓一举三得。
显然,“不差钱”买买买的许家印,不会止步于目前涉足的这十几家A股公司,也不会满足于赚得的几十亿元账面浮盈,既然已经迈出了第一步,许家印或许还能给市场带来更多期待,这种期待或许就是:回A股上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