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倾斜的大楼越盖越高
为什么倾斜的大楼越盖越高MACD直播室 金融群英会http://bbs.macd.cn/plugin.php?id=macd_chatroom:zhibo&rid=88
群组家园›大盘交流›金融群英会› http://bbs.macd.cn/group-269-1.html
当经济发展事实上已经陷入房地产泡沫陷阱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学界和政府对其危害依然没有足够清醒的认知,大楼已经倾斜,人们依旧在倾斜的楼体上添砖加瓦,试图将大楼盖的更高。
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十年后,人们回顾这段历史,也许后人会问:为什么我们会把已经倾斜的大楼越盖越高?难道仅仅是因为集体愚蠢吗?
中国经济的冰火两重天:实体经济冰冷、房地产价格火热
2016年开局经济有诸多不顺,从经济增长下滑到人民币汇率波动,唯有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表现抢眼。这两个月来,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可以用飞涨来形容。实体经济依然不景气,制造业仍旧在下滑,老百姓(603883,股吧)的人均收入未见大幅改善,凭什么房地产价格就一路高歌?
事实上,房地产泡沫再次吹起是在去年。2015年实体经济非常不景气,一方面,出现了部分工厂倒闭和大幅度裁员等现象,普通居民的收入增加也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房价上涨幅度却呈现与实体经济背道而驰的现象。房地产价格在上涨,全国商品房库存也在创新高,达到了133亿平方米。
以苏州市为例,苏州2015年房价的平均涨幅超过了20%以上,苏州工业园区等优势地段涨幅甚至超过50%,前两年在喊挤泡沫金和去库存,过去好不容易稍微稳定了一点的房价,在2015年一年时间就全部补涨回去。
天量信贷吹大了房价的“泡泡”
央行公布的2016年1月金融数据显示,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51万亿元,创下单月纪录新高;M2增速上升到14%,创18个月新高。根据信贷结构分析,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保障房开发贷、土地一级开发贷、政府平台贷款、交通运输业及批发零售业,是新增贷款的主要投向。其中,前三者均和房地产直接相关。
根据历史经验结合统计数据,我们有理由认为,今年前两个月的新增信贷资金中,大部分的资金流入进了房地产行业。
当然,房地产价格又开始新一轮的大泡沫,这不仅仅是今年信贷政策宽松的结果,在这背后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自2014年年末以来,央行共6次降息,使得购房和开发贷款成本不断降低。此外,在“去库存”供给侧改革的引导下,监管层在2015年出台“3•30新政”和“9•30新政”,今年年初又发文降低非限购城市的首付比例,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等降至2009年之前的最低水平。这不仅刺激了市场成交,也进而促使房地产按揭贷款和开发贷款的大量发放。
谁在买房子?
在一线城市和二线核心城市的房地产价格炒作中,谁是背后的买家或者投资者?是被城镇化的农民吗?是进城打工的几亿农民工吗?是城市的广大蓝领阶层吗?是城市的中低白领阶层吗?尽管我们不能将上述这些阶层完全排除在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购买人群中,但理性分析,他们显然不是中国热点城市的房产购买者。
答案是:中国的有钱阶层在买房子。很大程度上说,他们买房子不是为了解决居住问题,而是为了投资,为了财富增值。换一句话说,这一轮中国房地产价格飞涨不是因为老百姓的刚性需求,而是因为有钱人的投机需求。
有一个投资房地产、买了几十处房子的商人这样说,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为什么暴涨?因为有钱的老板们把公司和工厂关了,把套现的钱投到了楼市里, 理由很简单,做实业累死累活,要冒更大的风险,承担更多的责任,而赚到的利润远不如一线房产的涨幅。为什么不炒房地产?资本总是往利润更高风险更小的地方流动的,不是吗?
有钱人的金融游戏
按任志强的说法,现在的房地产市场的制度设计,就是给有钱人盖房子,让有钱人买房子。
现行的房地产市场表面上看,似乎是想通过房产的商品化,来形成一个市场,满足人们住房的需求,但实际上,这个市场在资本的操纵下,却成了一个金融投机的市场,变成有钱人的游戏,并没有解决百姓的住房需求。这个制度不仅给富人建房子,而且还让富人卖房子挣钱。富人买房子实际上不是用来住的,而是用于囤积待售套利的。
在这个投资和投机需求为主的市场上,住房的刚需不起作用,不管房子是为了自住,还是为了投机倒卖,只要能把房子卖出去,政府就可以获得土地出让收入,银行就获得了利息收入,房地产商就可以获得了利润。但是,这个市场的繁荣必须建立在信贷基础上,只要银行可以源源不断向这个市场提供资金,富人就可以借助银行的支持,玩起小资本套大资本,玩“加杠杆”的资本游戏。所以,本质上,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某种程度上的金融游戏,当然,这只能是有钱人的金融游戏。
房价上涨能去库存吗?
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化特征,就是一线城市和二线核心城市的价格与其他地区的房地产价格两极分化。这决定了信贷资金将主要流向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而不会流到三四线城市。所以,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泡沫可能会继续吹涨,而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库存很难得到有效去化。
在去库存的问题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鼓励开发商适当降房价”。于是,人民日报跟着喊话,买房“这么大一笔资产投资,开发商没点儿让利的诚意,谁会掏真金白银救你呢?”政府想让开发商割点肉,达到去库存的目的。然而,因为市场区域分化的特点,在降房价割肉这个问题上,一二线城市根本没必要,涨价也能卖出去,何必降价?而在三四线城市,降价压根没空间,但凡不亏,只要有人接盘,三四线城市的开发商决不会把死房子压在手上。
至于说推动农民进城买房,这种想法一厢情愿。中国农民本身在农村有房的人口比例很高,把他们赶入城市买房等于让他们放弃了农村的住房,为地产商解围,造成农村住房资源浪费。况且,农民阶层的购买力微弱,不足以支撑这种被投机需求抬高的房价,让农民当接盘侠很不现实,也不公道。
高房价将进一步困死中国的制造业和现代商业
现阶段我国城镇的房价如同粮食价格一样,属于基础性商品的价格。房价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一系列商品和服务业的价格。
房价上升首先会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在房价和房租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企业不得不提高员工的工资。即便劳动市场上供大于求,如果工资不足以让工人应付城市的生活,企业也一样会陷入招工难的困境。过去十年,这个情况普遍发生在我国的沿海产业带,现在开始向全国蔓延。制造成本的上升使我国产业升级无法取得进展,弱化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加剧了就业压力。
另外,房价过高也会提高商业经营的成本,这表现在,一方面是零售商业的场租费用上升,另一方面是消费的有效需求不足,生意清淡,使商业零售业和服务业的经营陷入困境。这些年不仅一二线城市的商业场租费用过高,导致了直接生产成本低而市场销售价格高的矛盾,而且在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场租费也过高,使大量小本经营的生意难以维持。总体上看,长期的高房价必然会阻碍商业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减少城镇的就业机会,也减少政府的税源。
高房价将堵死中国城镇化的通道
一般认为,是户籍制度阻碍了城镇化发展,其实,这其中更主要的原因是农民难以承受转化为市民的经济成本。
目前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约2000元左右,在务工城市的生活费用平均占月收入的50%,扣除春节期间的返乡路费,他们全年净收入也只有1万元左右,这还要负担在农村老家的妻儿老小。就算他们在原籍的县城买一套每平方米价格在3000元、面积为80平方米的商品房,也至少需要20年以上的积蓄。这是农民进城务工后难以融入城市,不得不继续保留农村宅基地和住房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农村的宅基地难以集约利用和承包土地的流转,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建设用地的短缺。
房贷看似放水,其实是抽血
王健林有一个估计,认为中国房地产业的产值占GDP约15%到20%之间,所以,房地产业是我国不折不扣的支柱行业。既然是支柱行业,政策支持是必须的,也不存在着打压的问题。这个观点并非王健林等房地产商的个别理论,事实上,也是政府的观点。所以,每当房地产价格开始下滑,房地产开始不太景气时,政府总会让银行系统放水。
问题是:一个国家的资本总是有限的,而且归根结底,这个资本主要来源于老百姓的存款。在有限的水量条件上,信贷给房地产开口放水,必然就会减少给其它同样需要喝水的企业的贷款。对于房地产商来说,放水是一场狂欢,是一场消费的绑架,但对于实体经济来说,事实上就等于是某种抽血。
对于中低收入阶层来说,高房价更是对其家庭的消费的“抽血”。高房价下的抵押贷款可能会透支普通家庭30年的消费能力。
去库存不能饮鸩止渴
用货币量化的方式,引导信贷资金进入房市,造成房地产新一轮泡沫,这种去库存本质上是帮助富人掠夺穷人。
在穷人需要消费时候,在穷人希望房价降低的时候,你借钱给富人买房子、炒房子、发大财;在实体中小企业需要资金周转、维持经营的时候,你借钱给房地产商,让中小企业面对更高的经营成本。也许,短期房地产交易活跃貌似去了部分库存,但是这个去库存与大部分人改善经济无关。
政策必须要从根本上改变思路。
第一,国企房地产公司必须站到百姓利益一边,不需要限价,国营房地产公司只需要低价销售,政府低价向国营房地产商供应土地,用低价的供应侧改革来抑制房地产市场的炒作;
第二,把短期去库存变成长期慢消化的策略,在金融政策上,根据家庭收入水平的差异,采用延长房屋贷款期限方式,把目前十五年和二十年贷款变成三十五年到四十年贷款期限,降低每月供款数额,帮助中低收入阶层置业;
第三,政府可以通过发行长期公债来用于平抑房价市场,这不但有益房屋市场的长期平衡发展,而且还能起到某种养老金保值的作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