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海信电器 疑难杂症研究(乖离率在结构分析中的运用)
本帖最后由 勒夫 于 2015-12-27 21:06 编辑买入逻辑:
1F大资金进入后回调,形成2买,同构5F2买。
买点运行:
买入后继续拉高进行平台整理,次日大幅拉升在高位结束整理。
卖出逻辑:
1F结束高位整理后出现背离,5F有背离开始整理的趋向。
卖点运行:
卖出后有短期的回调,午后大幅拉高后在高位开始窄幅震荡。
1F:
5F:
15F:
30F:
60F:
案例分析:
该例在选择1F买点和卖点时,均出现漂移(即在真正买卖点稍前或稍后),所以研究时将其替换为1F真正的买卖点:1308→1117、1048→1058。
在该例买入时,15F-60F级别均位于同一个上升一笔中间,所以1117只能作为一个5F级别的买点,1FC2同构5FC2,可预期的上涨力度还是很大的。
但在选择卖点时,前后误差很大,难点就在于1F2卖在5F中不能同构卖点时如何去处理?
在上篇《中阴区中寻找真正买点》的回测中,对选择买卖点的原则我们是这样总结的:
其中总结了一种1FC2不能同构5F卖点但可以作为卖点的特殊情况:
对1058卖点的处理也是类似,1FC2在5F中没有同构出卖点的情况下,首先考察它在5F中是否形成整理区,然后再考察该卖点是否和整理箱体有大幅偏离。
1058在5F中仍在中阴位置,没有箱体形成,显然不能满足这一情况,所以不作为卖点。根据上述方法,可以很容易判断1434才是最终的5F卖点。
这一方法的原理类似均线中对乖离率的利用,当股价偏离市场平均成本太大时,都会有一个回归的过程。
用缠论的谚语来说:走势终完美,在大幅偏离整理区后,必然会有一笔回调结束整理的过程。
其中,回调的确认是由1FC2决定的,回调的幅度则是由5F相对箱体的乖离率决定的。
总结:
1F的卖点之所以无法在5F中同构,这是由它本身的震荡幅度决定的,即它在高处震荡的时间不足以形成一个5F级别的卖点。
这种情况下,虽然无法作为该高点背驰的依据,但却可以确认前高点的背驰。
如果前高点恰好处在一个大幅偏离整理区的高处,那么根据乖离率的作用,结合1F结构的确认,就可以将其作为一个5F级别的卖点。
*卖点回测*
a. 1024(18.08)(1FS1)(5FC1)
b. 1048(18.02)(1F~)(5F~)
c.1058(18.04)(1FC2)(5F~)
d. 1107 (18.16)(1FC1)(5FC1)
e. 1128 (18.11)(1FC2*)(5F~)
f. 1342 (18.48)(1FC1)(5FC1)
g. 1400 (18.65)(1FC1)(5FC1)
h. 1409 (18.75)(1FC1)(5FC1)
j. 1434(18.70)(1FC2!)(5F~)
虽不明{:7_317:}但觉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