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失败案例研究
本帖最后由 勒夫 于 2015-12-15 00:22 编辑案例一:弘讯科技
(这个例子比较有研究价值,买卖理由看起来很理性很充分,但大盘和个股的买点和卖点在判断前后出现了严重偏差。)
代码:603015 弘讯科技
买入:12-09 14:19 (31.45)
卖出:12-14 10:14 (31.08)
盈亏:-1.17%
买入理由:1F2买,买入点有标准底部成立。5F位于相对低点,有放量长下影,且靠近前低点,说明有止跌迹象。15F位于箱体下部,有很大上升空间,而且前面有一个次低点,说明下跌趋势已经缓和。
买入时大盘位置:位于一个下降趋势结束后二买(次低点)成立后。
买入点评测:从大盘1F角度来讲,这个买点确实没有任何问题,结构2买,且底分型力度也不小,可以打(65+2)分。但是5F级别就很不耐看了:
位于3卖结束后的向下一笔中,顶底信号都不明显,这种情况至多50分,当时之所以作为买入信号,还是认同了该底的有效性,为什么?就是对这种上下皆可能的情况没有把握好,而又把小级别的重要性看得过高。在15F级别的情况下,其时是有一个标准底部成立的,可以打60分。综合起来就是:59分。
当然这个时间我们也买入了其他股票,第二天在有盈利的情况下都卖出了,说明这个案例主要还是个股的判断问题。
从个股1F角度来说,单从形态和力度来要求也没有任何问题,次低2买,有标准底部成立,且高过半,67分,但从底分型的演变过程来说,这是一个非标准的底部:
一个标准底部的成立显然是一个卖量逐步消弱而买量逐步增强的过程,而该底分型是卖量在底部未见消弱在拉升过程中出现巨量卖单,这种情况伴随着很大的拉高出货的风险,像这种非标准的底部以后只能打60分。5F15F都是可上可下的状态,有放量长下影,55分。综合:57.3分。
这个失误主要体现在对大小级别的重要性以及次低点的判断认识不够,在选择买卖点时,如果大级别的买卖点存在较大问题,应当优先解决大级别问题,如果用小级别长处去遮盖大级别短处,那就会犯一叶障目的错误。而对次低点的判断上,显然是要高于前一笔底部,而低于本笔的所有底分型,否则次低点就不成立。
图中,箭头所指处离该笔的最低点仍有不小的距离,非真正的底部。可见,某级别的买点和卖点一定是该笔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卖出理由:1F标准底部成立,且力度不小,65分。5F出现高点下移,52分。15F出现连续上影,55分。综合:57.3分。
心理层面上,主要受今天大盘低开以及打新资金面影响,对反弹完全失去信心了。
卖出时大盘位置:1F位于上升趋势结束的高点,力度很大,70分。5F满足成顶分型个数,但未出现上影,50分。15F缺少成顶的分型个数。0分。综合:40分。
卖出点评测:从大盘角度来说,受到1F强力顶的影响,没有考虑到15F有成底后继续向上的可能。可以说其人在1F层面和心理层面的双重影响下,对15F级别出现了严重误判。
个股角度,和大盘类似,除了1F有明显顶信号以外,5F和15F级别均为出现明显背离。
总结:这个例子中,买点的判断错误有关大小级别和次低点的技术漏洞,而卖点的判断错误则完全是受到了买入被套后的心理影响。
所以好的心态是需要技术保证的,而技术的确定性则需要在完全理性状态下产生的。
在操作的当下应该时候保持自我观照,是否有贪嗔痴,是否绝对理性,我想这也是“缠中说禅”的缘由之一。
学习一下
{:3_63:}勒哥或许可以灵活点,不一定各个环节全照理论走。如果浮亏时候止损,我不会考虑任何图形包括大盘出没出卖点了,就看自己亏多少,固定亏多少就撤。
{:3_58:}弘讯假设我的话,9号肯定和你一样差不多位置买,理由有点不一样,我是模拟猜猜极端情况的话那买点可能在最上或最下的黄色位置,那么走到大概中间那儿没买点也会先买些(除非1F至30F甚至60F都没一个有买点),弘讯就凑巧买点和行情都走到中间了。
t68q2 发表于 2015-12-15 21:52
勒哥或许可以灵活点,不一定各个环节全照理论走。如果浮亏时候止损,我不会考虑任何图形包括大盘 ...
{:3_62:}折腾好几天发现是选股策略有很大问题。
太深奥还在学习中 有点看不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