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期货悲壮自残让人惊呆, 从此绝对收益是路人。(转帖)
9月2日中金所发布公告,宣布再出四项措施抑制股指期货过度投机,其中包括单个产品、单日开仓交易量超过10手的构成“日内开仓交易量较大”的异常交易行为;非套期保值持仓交易保证金标准提高至40%,套期保值持仓交易保证金标准提高至20%;日内平今手续费提高至按平仓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二十三;加强股指期货市场长期未交易账户管理。这种震撼到底到了怎样的程度?尽管中金所此前已三番两次出招,但胜利日小长假前夕放出这则消息,还是让整个市场为之震惊。市场人士纷纷表示“股指期货已经没有交易价值”、“股指期货功能基本消失”,诸多文章以“纪念股指期货”为话题进行回顾。专业人士普遍认为,正是近期专家、学者、股民对期指持续不断的舆论轰炸,逼出了监管层的“自残”行为。那么这几项措施到底有多严重,让人震撼到什么程度呢?基金君这里先略作分析:
首先,“10手”限制,每天你不管开多单还是空单,开满10手之后就算违规。中金所8月25日第一次出手的时候,这个数字是“600手”;8月28日第二次出手的时候,这个数字是“100手”,由此可见力度大到难以想象。一个股民每天买上10手股票也是常事,何况期货市场。此招让程序化、高频交易基本告别股指期货。对于规模稍大的机构来说,除了做套保不受限,10手限制使其在期指上的交易也基本上失去意义了。
其次,40%保证金,在世界期货历史上都极为罕见。按照沪深300股指期货2965点的收盘价和40%保证金计算,一手保证金在36万左右,此前正常时期保证金是10%。原来可以做4手的钱,现在只能做1手,资金成本上升了4倍。那些刚凑够50万开户门槛的投资者,现在入场只够做上1手。另外,套期保值保证金提至20%,机构套保成本也大为提高。
第三,当日平今仓万分之二十三的手续费。“当日平今”即为俗称的“T 0”,粗略估算,“T 0”一次手续费为2000多块!即便是只做一手的投资者,对于如此恐怖的手续费恐怕也已望而却步。而8月26日之前的手续费是万分之0.23,8月26日之后的手续费是万分之1.15,万分之二十三的力度大家可以体会吧。沪深300股指期货一个点是300块,投资者必须做对8个指数点,“T 0”才有赚钱的意义,如此一来,日内交易急剧下降几乎不可避免。
第四,如果有人想通过多开几个账户规避,那么“加强股指期货市场长期未交易账户管理”也将堵上这个漏洞。
综上所述,想必读者都已看出,哪怕您仅是个刚够格的投资者,都已经觉得期指“没法做”了。下周一开市后的期指,应该再也不用为“抑制投机”而担忧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今年做到全球第一的中国股指期货,其实已经“废了”。接下去最大的可能,是期指逐渐成为只有零星成交的小品种。从理性上看,世界上任何一个交易所,都做不出如此堪称不可思议的“自残”举动。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压力迫使这个世界第一品种走到如此境地呢?
针对期指的惨烈“舆论战”
6月15日以来的大跌成为了期指命运的转折点。2010年4月16日期指上市后,沪深300股指期货经过5年的发展,基本做到了日成交量100-200万手,日持仓量20万手左右的大品种,用来衡量期指成熟度的成交持仓比也在5比1左右,已经逐渐向成熟市场靠拢。然而股灾的发生,引来了铺天盖地对于期指的指责,其中以刘姝威、叶檀、易宪容等非业内专家的声音最为响亮。当然,也不乏巴曙松等学者的反击,这其中尤以巴曙松的《股指期货,该责难还是该大力发展 》为代表,论证了“股指期货市场始终自身多空平衡,没有给股市施加压力,反而承接了股市抛压。据统计,2015年6月15日至7月31日,股指期货日均吸收的净卖压约为25.8万手,合约面值近3,600亿元,这相当于减轻了现货市场3,600亿元的抛压。”但这一研究公布后,依然遭致了网友们的猛攻。
也就是从6月底开始,由于融券通道关闭、个股大量停牌,期指相对于现货的“贴水”大幅增加,市场指责期指带动下跌的声浪逐渐增大。于是,期指“限制开空”等消息不断传出,外界也将此视为监管层应对舆论压力的动作。然后正是这些非常规的措施,引发了一些参与期指的长线、稳定资金流出,持仓量大幅减少,导致了期指成交持仓比的恶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为外界指责期指“过度投机”提供了佐证。而管控措施的进一步出台,又导致期指流动性的进一步消失,导致期指贴水进一步加大,贴水扩大又进一步加剧了非专业的人士的怒火,将之又视为期指“带动下跌”的证据。由此,期指市场陷入了百口莫辩的恶性循环,直至最后用异常惨烈的方式“自废武功”以求自保。
不论这场巨大的论战中谁对谁错,这一情景都将载入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史册。同样的事件,曾经在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都发生过,并且都成为了后世研究的经典。
先看当年的第二大经济体日本。1990年日本股市崩盘后,舆论纷纷谴责股指期货是下跌元凶,甚至有些学者专门出书论证股指期货导致股市下跌。在此压力下,日本对股指期货实行了提高保证金、征税、增手续费等系列手段,“废掉”了股指期货。不过随着日本股市步入长达20多年的熊市,后来的人们也逐渐看到了是泡沫破灭造成了股灾,对于期指的争议在1995年以后就逐渐褪去,但日本期指的市场已经被新加坡占据了较大份额。
而美国则是在1987年爆发的“八七股灾”之后,迸发出了对于股指期货的强烈质疑,以至于美国财政部长布雷迪出了《布雷迪报告》进行谴责,美国调查机构以卧底形式进入期货公司调查。随着调查深入,以及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国会作证、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顿米勒的独立调查完成,美国股指期货并未像日本那样遭受抑制,反而加快了发展步伐。
从历史经验看,各国股指期货发展,都经历了较大的磨难。中国期指市场能否躲过此劫,是像日本期指一蹶不振,还是像美国期指涅槃重生,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没了股指期货,我们将失去什么?股指期货是股票价格指数期货的简称,是指以股票价格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比如沪深300股指期货,就是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进行指数交易的期货品种。投资者根据自己对股市的走向预期,报出不同的价格指数进行交易,如果认为指数会涨,便买进股指期货,反之则卖出。股指期货的最大作用,是投资者可以拿来做套期保值。
如果一个投资者看好格力电器,想要长期持有获取分红收益,同时又不想在大盘下跌中被迫止损抛售,他就可以做相应的股指期货空单,相当于给持股买了一份“保险”,这就是套期保值。对他来说,大盘下跌风险就被转移到了期指多头身上。很明显,运用期指套期保值的人,其实本质也是多头,而且其目的就是为了不卖掉股票。如果是一家机构运用期指做套期保值,那么也会有利于其长期持股,减少其在股灾中的抛压。这也是前述巴曙松研究的理论基础。
那么,在期指实质上“自残”以后,会出现哪些可能的后果呢?
首先,失去了套期保值这把“保护伞”的机构投资者,其行为将彻底回归散户化,财富管理能力将大幅下降。在股市中与散户完全一样追涨杀跌,接下去的市场波动可能会进一步加大。而刚刚发展起来的中国对冲基金行业,也将因为失去工具而大幅萎缩。不少基金专户、券商资管、理财产品的策略可能将不得不终止。从此绝对收益是路人。
沪上一家私募基金在6月中上旬对市场做出了准确的判断,大幅度降低仓位,只留下了极为看好的部分优质个股并进行了期指套保。由于准确的操作,该基金逃过了6月最初的暴跌。但是随后由于股指期货一再“限空”,该机构不得不在暴跌中大量抛售股票,引发了基金净值的大幅回撤也在事实上形成了对市场的抛压。而就整个市场而言,面临这样局面的私募又何止一家。
因此有业内人士感叹,失去了股指期货,整个财富管理行业都将倒退十年,回到完全“靠天吃饭”的时代。
其次,一个失去了“做空机制”的市场,可能会变得更加情绪化。从成熟市场来看,有做空机制,市场的意见能够得以更好的博弈,价格也会更快更高效地趋于真实。这种真实有时可能也是以泡沫提前一步被刺破为代价,对于情绪高涨的大众来说,也许难以接受。但是在灭掉期指这个“不配合者”之后,市场会不会迎来更为波澜壮阔的大涨和大跌,会不会恢复到从前从998点暴涨到6124点再暴跌回1664点的那种巨幅波动的市场环境?
而第三点,也是非常现实的一点是,期指是没有国界的。中国股指期货消灭了,新加坡、美国的涉中国期指可能会迅速发展壮大。对应国内市场的新加坡A50股指期货,已成为国内股指期货的首要替代标的。近期伴随着国内股指期货的“不断自残”,新加坡的股指期货倒是不断加强宣传,吸引内资出海交易。该做期指的继续做期指,只不过监管会变得更难了。只是,普通基民可能很难再有渠道分享这一“跨国”避险工具了。 没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大家都成为徐翔一样的高手。提前预祝,呵呵 没关系,赚钱的依然会赚钱,亏本的依然还是亏,因为他还不知道自己怎么亏的,以为是股指期货让他亏的。:#DAXIAO:#DAXIAO 总要找个理由,祝贺股指期货成了那只羊 股指期货可以有,但要在股票市场也是T+0的时候可以有
这种不平等就好比开着法拉利绕着自行车玩漂移,或者跟闪电侠赛跑,毫无胜算
记得以前的权证市场吧?在所有品种都是T+1的时候权证是T+0
即使交易的东西毫无价值每天仍然无数人炒
钾肥权证的义庄老股民都记得吧?把无价值的东西从几毛钱炒到8块多
那时候几乎所有权证的末日轮都遭到疯狂爆炒
资本总是喜欢在没有管制(或者管制少)的地方兴风作浪
中国没有熔断,你也不能因为谁“恶意”而去逮捕他,你只能通过违规逮捕他,但这个“规”不健全
股市从5000点调下来是正常的,只是速度快,这种快已经赶超欧美股灾
当开始下跌的时候“股指期货”没有“恶意”
当价格下跌,开始获益,收益竟然超预期的时候这种“恶意”油然而生
这种文章就是标题党,非常时期非常办法而已,就和今年以来查融资一样,融资怎么能没有,但是做的过了就得限制。期指肯定不是下跌的主要因素,但是这几个月下来期指的问题确实暴露出来,这种行情和贴水还什么绝对收益策略啊,完全不分公司基本面一律杀。看后续措施吧,迟早还得恢复正常 allround100 发表于 2015-9-5 15:5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股指期货可以有,但要在股票市场也是T+0的时候可以有
这种不平等就好比开着法拉利绕着自行车玩漂移,或者跟 ...
这位老兄最后一句话是正解,做得过了就得治理,我们这市场就是如此,只能是逐渐完善,苦的就是广大散户了。今年1.19那次不也是如此,骂完娘还不是继续玩,哎!
以后监管是常态,技术手段会完善,市场不会被消灭 本帖最后由 zqx530 于 2015-9-5 17:07 编辑
wh26 发表于 2015-9-5 16:31 http://bbs.macd.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种文章就是标题党,非常时期非常办法而已,就和今年以来查融资一样,融资怎么能没有,但是做的过了就得限 ...
市场矫枉从来都是过正的,涨过头,跌过头都是完全正常的事情,对身边哪些责怪股指期货的人真的感到可悲和可怜。个人认为这其中不能排除管理层有推卸责任,保乌纱帽的嫌疑。 那些叫停期指的都是在股市赔大钱的人,他们不去钻研技术,只会怨天尤人,寻找宣泄出口,这样根本改变不了其在股市中的命运。
而管理层不去深刻反思症结所在,最终选择服从,以此股指成了交易市场的冤死鬼,可悲无奈。 关键是要加强监管,杜绝操控!
相信长期在股市的人们都没有忘记,在中国股指期货出来之前,有个A50砸盘日吧
呵呵,那可是在新加坡啊,按理说和中国没什么关系啊
那个交割日,也叫对赌日!
砸下10%,收益100%!
傻子才不干呢! 本帖最后由 龙城放牛娃 于 2015-9-5 21:42 编辑
终于有个象样点的说法了!
压抑了好几天,竟然有大把的人对期指恶语相加,似乎想置之死地而后快。
可是有什么严密的论证吗?
都是些简单粗陋的推断。
做决策要有科学研究,不能只知顺应“民意”,何况这个民意的民,不定是什么砖家呢。国内现在确有一种不良现象,就是有名的人说什么都是权威,即便他根本不是这个领域的专家.要知道不同领域研究方法是不同的,不能凭感觉吧。
这个社会远未实现精细化管理,原先是一两个人一拍脑袋就决定许多事,现在好象开明了,一团嚷嚷声就能影响许多事,个人以为这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记得我少年时,物质匮乏,大家都是只有两身衣服,一身单一身棉,什么秋装春装哪里知道还要有那个分别?就更别说什么运动装休闲装了。后来稍好点,旅游的时候就西装革履还要打领带而且要有领带夹,穿高跟鞋登泰山的,相信十年前也还能看见吧。社会发展过程中,物质与精神往往并不同步。地区差、阶层差,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这都不是大事,要是有个穿高跟鞋登泰山的同志成了影响决策的人,这就不是社会之福了。
日内平今手续费提高至按平仓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二十三....:#CHUHAN:#CHUHAN:#CHUHAN 日内平今手续费提高至按平仓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二十三....:#CHUHAN:#CHUHAN:#CHUHAN 这次,恶意做多没人管,呵呵。我们的ZZZZZFFFFF就会搞这种文字游戏,恶意做空
中金高层这招是不要脸,但是,这是没办法的事。中金必须摆脱未来的冤枉,这是这帮人机灵,说白了国资背景上面就是最重要的,管你们这些草民骂不骂。
可笑的是,这种违背契约精神的举动,还有很多人叫好。有这次,就有下次。国人清朝时候就喜欢看砍头,至今还改不了,根本不明白刀落到自己头上时候,看官们也只会叫好,可悲!一百年也没长进!!!
说到底,我们也就这阶段,被人笑话就笑话,我们确实落后,这是现实,大家别期望过高咯!
:WX::WX: 实际是国家跌不起了,因为很多上市公司的贷款都是用股权抵押的,如果市值缩水就面临呆坏帐银行出现大面积危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