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你控制好情绪了吗?
巴菲特指出:“你必须控制你的情绪,如果你是一个情绪化的投资者一定是失败的投资者”格雷厄姆曾指出:“无论你在数学方面,财务方面有多深的造诣,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还是无法从投资的过程中获利。”由此可见在投资中控制情绪是何等的重要。相信所有的股民对于股市中,恐惧与贪婪两种情绪并不陌生,1993年至1996年,我买卖股票逐渐发展到无法自我控制的程度,在贪婪的情绪作用下不断的疯狂追高,在恐惧的情绪下不断的割肉杀跌。三年时间亏损的一塌糊涂。充分地验证了大师们的观点是正确的。
怎样才能摆脱情绪对自己的影响呢?情绪化和遗传有关系吗?看看巴菲特的经历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巴菲特1954年至1956年,在他老师格雷格姆纽曼基金工作期间,巴菲特与股市近距离的接触。巴菲特回忆这段经历时指出:“我认为奥马哈是一处更能是人心智健全的地方,我过去常常感到,当我返回纽约去工作时,那儿太多的刺激会使我终日心神不宁。只要你拥有常规量的肾上腺素,你就会对这些刺激感到不适。这样过一段时间可能导致疯狂的行为,想到这一点是很自然的。 ” 这段话生动的说明了,在股市大幅波动的刺激下每个人都会产生强烈的生理反应,从而导致恐惧与贪婪两种情绪的反复发作,这也是导致无数股民疯狂追涨杀跌行为无法自我控制的根本原因。
1956年26岁的巴菲特做出了他一生中最理性、最重要、最与众不同的决定,离开华尔街远离股市回到家乡奥马哈开创自己的事业,一段传奇式的投资故事从此展开。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巴菲特当初不离开华尔街整天看盘,还能有今天的巴菲特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任何投资者都是一样的,要想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被市场所左右,除了远离股市外没有第二条路可走。我20年来的转变就是最好的例证。
20年前我已经发展到股票买卖不能自控的程度,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从没有超过一个星期。1996年接触巴菲特思想以来,我逐渐做到了远离市场不看实时行情的习惯,买了哪些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后,就开始尽量远离市场,既然认为价值被低估,准备持有几年时间,又时刻关注价格变化是不合逻辑的。我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从一年、两年、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均有。这样做的好处是市场的波动对我的情绪不再产生大的影响,感觉获利越来越容易了。这充分说明只要方法得当,每一位投资者都可以掌控自己的情绪,成为股市中长久的赢家。
我都快10年不看实时行情了,一是没时间看,二是真的瞎耽误工夫。
一周看几次收盘即可,也只是因为兴趣。
除了离股市远点,不看实时盘面;还有其它方法吗?
苦恼求解中!
没有什么情绪。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