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短亏损 放飞利润...................
本帖最后由 gtlb 于 2015-8-1 12:36 编辑真正的交易者,只关心两件事:
1、我买入后走势证明我对了怎么做?
2、我买入后走势证明我错了又怎么做?
未来的行情谁也无法精准预测,你唯一用到的东西就是一致性的交易规则,它让你站在这场概率游戏的大数一侧。
盈利不是靠你预测行情的胜率来获取的,而是依赖“你做错的时候你尽可能少亏,你做对的时候你尽可能多赚”,这就是实战家和分析师的最大差别。
你买入的目的不是为了亏钱,而是为了获利且尽可能的获利更多:
当走势对你有利的时候,必须贪婪、让利润奔跑;当走势对你不利的时候,停止幻想、要截断亏损。
什么时候大盘方向明朗?任何时候都不明朗!任何时候的行情都是拿自己的筹码赌出来的,尽管很多朋友从来不认为自己在赌,那也只是认为概率大,算不上赌而已。
事实上,谁也不知道明天会怎么走,交易就是下赌注,用确定的代价赌不确定的利润,只不过当致命的风险来临时远离;当风险可控的时候,未来值得一睹。
我的交易大部分时候都是“计划我的交易,交易我的计划”:盘后去看走势按规则确定怎样做,交易时间做的就只是按规则去交易。
如果要在交易时间中的波动里,考虑那些哪里买进或卖出问题,相信很多时候,我同意也会让自己不知所措。
我从来就不认为买进的具体点位在交易中占据多大的作用,只有追求微利的买单才追求具体买入点位,非追求微利波段的交易过于注重具体买入点位,会得不偿失,会损失更多的机会和利润。
买入的具体点位不会是我交易的重点,我每天在盘后看看当天及之前的走势,凭借经验判断一个方向,找一个自以为合适的价格区,然后买入持有。
我从来不会花很多精力去研究价格究竟会在几角几分止住,但却有很多朋友强调,在他们的交易里具体买入点位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精确的买点在你的交易中占据了很关键的位置,如果你不是以追求微利波段的操作,那么只能说明你根本不知道交易策略为何物,你甚至不理解行情走势是怎么产生的,更不知道你要操作的是什么。
华尔街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拿出几张走势图,然后让几个小学生和几个做了几年交易的人选择后面的方向,结果小学生的胜率压倒性的高于那些做了几年交易的。
你之所以把精确买点看得那么重,无非就是这几个原因:
1、你总是希望买在最低点位上,买进就有盈利,无法忍受价格的正常回调;
2、你认为止损就是灾难,所以你总是把止损设得很小。
只是你忽略了,一个区域买进,高一点或低一点的重要性远远没买不到更重要。但是,多少人因为在大概率的涨势面前,为了追求精确价格而错失机会。
这个世界上最白痴的人,就是那种自以为发现了别人不能发现的真相的人,我从来不奢望买在最低点、卖在最高点。
很多人之所以在整体上无法实现资金的增加,其中一个关键就在于他无法承受浮盈的回撤,其实浮盈根本不是你的利润,也没有人希望利润回撤。
因为回撤而损失一些利润,但也会因为回撤而把握到更大的利润,这是走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的交易中已经很习惯它了。
亏损额度是自己可以控制的,盈利则需要行情的支持。我的买进或卖出不是自己的想当然,而是让实际走势决定买入还是卖出,任何时候我都不会让自己陷入被动,我也从来不会追求完美的交易。
无论你用任何规则作为交易模式,都要考虑一点,那就是这种规则策略,放在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内是不是能实现资金权益的增长,而不是拿孤立的几个交易日或某次交易的偶然性,来作为你交易的依据!
我不会为特定的行情调整自己的交易规则,唯一的办法就是坚守自己的规则,管它行情怎么走,守住自己的操作底线,保持交易规则的一致性,并不是所有行情在你交易规则下都应该盈利,这点你必须理解、务必接受。
所谓一致性就是你在任何时候都按照自己的规则做:行情和外界对你毫无干扰,除非出现了规则内大幅度的亏损。事后诸葛的多说一句,一致性的定义就是只要你坚持自己的,不被别人和行情的一时迷惑所左右,市场就迟早会奖励的。
在我交易还不能做到“涨跌不惊,闲看盘前花开花落”的时候,交易做得很好的一位前辈曾告诉我,在任何时候只要不让资金出现大幅回撤,同时在自己的节奏内保持盈利,即使是很慢,市场迟早会奖励你的。现在我深以为然,并且不知道这奖励不止一次。
一个成熟的交易者不会认为交易有独到的秘诀,即使最赚钱的交易策略也早就是公开的,烂大街的,能抵御无时不在的诱惑而恪守自己的信仰,是赢家和输家的唯一区别,其它的没有任何秘诀。
前后曾有不少朋友,告诉我各种困难,想要通过交易获取些利润。我把自己的交易策略全部告诉她,我在哪里买她也知道并也在那里买,我的交易对她是完全透明的,但是一段时间下来我们的交易结果却很不一样。
因为她总是诱惑无处不在的行情里迷失自己,忍受不住波动,不是担心买不到而买早了,就是想更低价格而没买上,不是担心卖晚了而卖早了,就是抱太多幻想而卖晚了。
这就是交易,不要总以为赚钱的人有什么独门秘籍关着门数钱。这个市场存在了上百年,任何可行或不可行的盈利方法早就是被研究透的,你再也找不出任何哪怕一丁点前人没有探究到的东西,所以不要认为你有什么新发现,那更多时候是自我编织的陷阱。
如果我说股市风险比期市风险高,肯定有人说期市风险比股市风险高。如果我说股市风险没期市风险高,也肯定有人说期市风险比股市风险高。
波动来自于市场,但风险不是来自市场,而是来自你的交易,来自你对风险控制与否。在风险再低的市场,不控制风险,风险都会无限放大。
在风险再高的市场,懂得控制风险,风险都会大大降低。控制不了市场再控制不了自己的交易,没有比你手的风险更大了。
无论是策略还是计划,一旦执行就必须严格执行,因为只有场外制定策略的时候你才处于相对的客观,一旦置身场内你就失去了理性的判断,这个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执行既定的策略。
每天都在行情里随机做出决定,那么你的所有以前付出的代价和交易沉淀的经验都无法帮助你,这个时候一个老手和刚入场的新手没任何区别,都是盲目和心存侥幸的。
让交易简单一些吧,影响行情的因素太多了。谁也不知道究竟哪个因素会发生作用,跟着市场捕风捉影那是被股炒。让自己的交易简单点,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进行交易,这才是炒股,这才是生活! 根据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的二定律:
(1)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人人都变成了冒险家。
(2)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
换句话说,定律一、人们在股票获利的情况下,属于风险厌恶,喜欢锁定利润而倾向过早卖出;而在股票亏损的情况下,则倾向于继续持有,或者进行过度交易和情绪化交易以求弥补亏损。定律二、亏损厌恶心理
在前景理论的基础上,衍生了处置效应(Disposition Effect),所谓处置效应,是指投资人在处置股票时,倾向卖出赚钱的股票、继续持有赔钱的股票,也就是所谓的‘出赢保亏’效应。这意味着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是风险回避者,而处于亏损状态时是风险偏好者。
处置效应的两个推论是:
1、卖出盈利股票的比率超过卖出亏损股票的比率;
2、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长于持有盈利股票的时间。
风险厌恶(risk aversion)的表现是当面对具有相同预期货币价值的投机时,风险厌恶者喜欢结果比较确定的投机,而不喜欢结果不那么确定的投机。所以这可以解释当股票获利时,为何很多人过早卖出,因为他们担心后期的走势会让利润回吐,这存在着不确定性;而卖出锁定利润则是一件相对确定的事。
与风险回避者恰恰相反,风险追求者通常主动追求风险,喜欢收益的动荡胜于喜欢收益的稳定。他们选择资产的原则是:当预期收益相同时,选择风险大的,因为这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效用。
在讨论如何“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再来了解一下心理账户(Mental Accounting)的概念。
心理账户是芝加哥大学行为科学教授理查德•萨勒(Richard Thaler)提出的概念。他认为,除了荷包这种实际账户外,在人的头脑里还存在着另一种心理账户。人们会把在现实中客观等价的支出或收益在心理上划分到不同的账户中。
心理帐户有三种情形,一是将各期的收入或者各种不同方式的收入分在不同的帐户中,不能相互填补;二是将不同来源的收入做不同的消费倾向;第三种情形是用不同的态度来对待不同数量的收入。
心理账户的存在影响着人们以不同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支出和收益,从而作出不同的决策和行为。在现实的问题里,抛售掉的股票亏损和没有被抛掉的股票亏损就是被放在不同的心理账户中,抛售之前是账面上的亏损,而抛售之后是一个实际的亏损,客观上讲,这两者实质上并没有差异,但是在心理上人们却把它们划上了严格的界限。
从账面亏损到实际亏损,后者在心理账户中感觉更加“真实”,也就更加让人痛苦,所以这两个账户给人的感觉是不同的,人们并不能从心理上把二者完全等同起来。当原来的账面亏损不小心成了实际亏损之后,那只股票的账面亏损账户在心里就以最终亏损的状态关闭了,人们一般不能把账户再往回拨,也就是从实际亏损账户再回拨到账面亏损账户。
如何截断亏损?
减少亏损主要需要克服一个心理障碍,就是克服亏损厌恶心理。
一个是要克服前景理论的二个定律的心理,二是在心理账户上要克服此种痛苦,即账面亏损变成实际亏损这种真实的痛苦。
如何让利润奔跑?
让利润奔跑其实是要解决风险厌恶心理,在股票获利的情况下要相信趋势上行的力量之强大。
“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换句话就是一是要在亏损的情况下克服亏损厌恶心理,二要在获利的情况下克服风险厌恶心理。
而达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交易之前做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制定交易计划和操作策略,其中包括评估收益风险比率,止损点、止盈点等。通过预先设定交易计划和策略,以及预想市场各种走势而设定各种应对措施,这样可以减小心理偏差对交易的影响,从而达到“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
建立交易计划的投资者通常比没有计划的投资者亏损得少,因为计划的存在使得投资者能够有一些具体的标准来衡量事实,而减少了心理偏差的影响。而没有计划的投资者通常凭“感觉”投资,等于心理偏差接管了全部投资。 {:7_317:} {:7_317:}
新手表示在慢慢体会及磨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