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与谦虚才不会有眼无珠
文/by缠中说禅有人经常说,中国人缺乏科学精神,这一点,其实是有点准确的,至少在秦汉以后垃圾化的儒家文化逐步侵蚀下,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科学精神是少之又少了。科学精神的一个很大方面,就是对知识全人类性的彻底认同,知识是客观普遍属于全人类的,这是最基本的科学底线,但在中国,那种口传心授的传统下,这底线是不存在的,多少好东西因此失传,但制造这些灾难的人大概也不会以此为耻,这就是中国人的最大悲哀之一。其实,科学精神必然要求广阔的心胸,对知识的普遍尊重,决不会因为这知识是自己所把握的就藐视别人所把握的另类知识。但中国人的一个普遍毛病就是,就算不觉得自己天下最厉害,也大概暗地里觉得自己把握的东西天下最厉害,别人的都不行。一旦别人的行了,冒头了,就千方百计去打压制造事端甚至消灭而后快,这种事情在现实中太多见了。例如,这次见那手握秦朝失传秘密的牛人,那牛人是从外地来的,是清华一院长专门为本ID请过来。那院长对这人的水平也不大清楚,只是让试一下,说这人的东西都是祖传的,可能会有用。任何一个见到这人的人,都会失望的,因为这人完全没有任何一点让人信服的外表,反而是一副让人大为减分的神情,进来也不打招呼,就自己坐下来,不断上下打量本ID,然后在纸上写点什么。大概从来没有医生是这样看病的,后来他说,其实他根本不需要来,只要寄个半身相片或网上来个视频就可以。注意,这人可没有任何特异功能,并不会所谓的传感、透视之类的玩意,至于为什么这样就可以,这是一个天大的秘密,本ID暂时不能说。后来,我们就出去吃午饭。我弟对中医也了解颇深,大概起了我慢,边走边私下对此人大加贬斥,称之为骗子。本ID反而没这种想法,临进餐厅,本ID只问了这人一个问题,就知道这人至少水平比我弟高了,至少可以有资格和本ID聊聊中医。本ID的问题很简单,就是如何看《黄帝内经》。其人直说这是一本伪书,竟然和本ID的看法完全一致。然后再问他,如何得之,他说是祖传下来的看法,因为真正的古医书,在秦朝已经基本失传,他祖先刚好逃离咸阳而在那场大灾难中幸存下来。本ID接着就告诉他,之所以认为《黄帝内经》是伪书,最开始是从文体辩识,里面的四六句式太多,显然的唐朝文体。他马上说了他祖传里说是唐朝的谁谁谁搞的,然后谁谁谁又如何的一些掌故,在朝代方面,我们又取得了一致。注意,辨别古书,给各位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先看文体,不过这需要很好的古文功底,否则没戏。后来边吃边聊,互相越聊越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因为能和他如此等水平沟通的人从来没有,本ID这里也一样。不过他的缺点还是视角小了一点,多在中医的范围内了,因此,聊到最后,本ID大概已经知道要在这人身上学点什么了,只要学到那一点,那他的所有知识结构就已经被本ID所消化容纳了。知识的学习,其实很简单,就是首先要真诚与谦虚才不会有眼无珠,如果都像我弟那样大我慢,那就算真佛降世,你也要错过。其次,你还要有相应的消化认识能力,否则你不可能从纷繁中找出真正需要学习的,人生苦短,不能浪费时间做无用功。人生学习最悲哀的不过是:因为无知傲慢错过真正的好东西,又因为无知贪婪在假东西上耗费生命。后来,相约以后一定要找一个超长的时间,连续N天地长谈,然后把人送走。结果晚上回来,本ID用他提点的诊治结果,用了点打坐的小方法,几小时后出现大奇迹,这奇迹终于让我弟信服,那天我们是遇到真正的高人了。注意,他给本ID的处理意见可没说要用打坐的方法,但只要明白了其间各自的原理,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且必须指出,由于目前本ID的打坐水平很低,所以不足以光用打坐的方法彻底根治这病,但那管道已经打通,其实有足够的休养,自己就会慢慢好。当然,为了快点好以及不让拖太长时间再生枝节,所以现在必须要找中医里其中一门的高手来,大概诊治两三次就可以彻底根治。但这门的高手也不是这么好找的,这门的手法,总共有十九种,一般的只会两三种,而且知道总共有十九种的人大概也没几个,本ID只要一问,你会多少种手法,回答总是让人绝望。本ID暂时还没有让只会十种以下手法的人试验的兴趣,所以只好耐心等待,关系已经彻底发动,这次把全国掀一个盖,看看有没有会十五种手法以上的。现在,本ID的病已经为次,通过治疗,结识中医中仅存的牛人,然后把他们失传的东西学到手,反而成为本ID最关心的事情,看缘分如何吧,一切无法强求。周末了,各位好好休息,最终的,让自己的心彻底清洁一下。 重读这篇文章,一是不管水平高低,希望戒骄戒燥,谦虚一点不会死人,人狂没好事,狗狂挨砖头。二是说明一下,本人和论坛上任保人无关,一些人觉得我和另一些搞收费的串在一起,而一些收费的觉得我和一些人在打压自己。真是无聊透顶,本人没时间弄这些玩意,你知道电脑后面坐的是什么样的人? 有缘就交流,无缘也务躁。人类的根本是思想的交流和工具的更新!
咱是来学习的,老师的工作交给上帝去做。
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狂任他狂明月照大江!
缠版快变成道德版和杂烩版了。倒也符合当年缠师的杂烩精神了,什么都懂一些。
个人觉得挺对的 重新学习一遍。 llqbll 发表于 2015-3-20 11:1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缠版快变成道德版和杂烩版了。倒也符合当年缠师的杂烩精神了,什么都懂一些。
只讨论技术,不研究其它问题。
每次读禅师的东西 都能有点感触 特别是很久没读了,又温习一次,感触就又多一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