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江股份的简单思考
个人的粗浅理解就是,银江股份是个类似的总包工头,跟城市的管理者签定协议,将普通传统城市包装成现代化的智慧型城市。银江股份的主要业务分为智慧城市、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旅游几个方面。包工头最核心的能力在于接单的能力。包工头接到大单以后可以将油水最足的项目留给自己的业务部门,而油水较少或者施工困难、技术繁琐的项目再承包出去。这样实现多方的共赢。
目前,对于银江的核心竞争能力的质疑声比较多。银江已经用事实告诉我们,其异地接单的能力毋庸置疑,既然人能全国开花,自然有它的优势所在。
以一个生意人的眼光来看,易华录与银江都处于相对蓝海的市场。易华录提出毛利30%以下的项目不做,银江股份则BT项目不做。这两点个人认为能说明两个企业有选择客户的余地,若是竞争激烈的红海,企业不太可能挑肥捡瘦。尤其是银江打破了非BT项目不做的政府传统,这一点比较能说明问题。能打破行业传统的经销商,肯定有特别特别吸引客户的地方,否则那么多的承包商,客户为什么会找你呢?
智慧城市的想象空间非常巨大,有报道认为智慧城市的总规模将达到2万亿元。这种预测有些搞笑,智慧城市的未来不太可能预测,或者说难以预计。因为成本与解决方案是一直在变的,而智慧化的标准也难以衡量,城市的智能化水平达到何种地步才属于智慧城市呢?越来越智能的城市是政府们长期追求的目标,这种新型事物实在无法预测其成熟形态。
比较搞笑的一个说法是,智慧城市是个不成熟的初期产品,是概念炒作,不具备长期性。这个说法有些偏激,智慧城市的发展已经有国家的指导方向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智能交通系统早就已经开始实施,并且效果不错。再加上银江股份实实在在的营收增长和不断增长的定单,都说明智慧城市绝不是口头说说这么一回事。
由于定向增发的影响,银江已经调整了半年,从时间和空间上看,调整还是比较到位的。加上下半年业绩的高增长,以及同易华录、金螳螂、东方园林对比下的市值低估,还有渐行渐远的各种利空的逐渐散去,在各种看空资金和筹码都出逃的差不多后,相信银江低迷不会太久了。成长股的低迷期不会像价值股那么长,否则就不叫成长股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