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时与碟花间走 发表于 2014-9-7 23:15

沪港通不会改变A股市场的基本格局(网络转帖)

本帖最后由 闲时与碟花间走 于 2014-9-7 23:18 编辑

                                                                                     沪港通不会改变A股市场的基本格局    2014-9-1    9:32:58
随着沪港通开闸的日益临近,投资者的情绪再次波动。一个代表性的观点是,沪港通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使得境内估值高企的创业板和中小板市场遭受毁灭性的打击。基于这种担忧,本周创业板指一改上一周的强势,下跌2.55%,跌幅明显大于上证指数和深圳综指的跌幅。

中小板和创业板估值水平远远高于A股市场的平均水平,也高于香港市场创业板。据最新数据,A股创业板整体市盈率为62.96倍,中小板39.82倍,而上证A股只有9.6倍,沪深300只有8.59倍,从A股内部比较创业板、中小板估值水平非常高。

香港创业板平均市盈率11.5倍,市值1738亿,主板平均市盈率11.29倍,总市值250000亿。表面上看,香港市场主板估值水平略高于A股市场,而创业板股票估值水平大幅低于A股市场,其实,这是误解。香港创业板与A股创业板有很多不可比之处。首先在数量上,香港创业板只有206只股票,而A股市场多大379只,数量上远超香港。在质地上,A股创业板盈利股票多达354只,占总数的93%;而香港创业板三分之二的股票均是亏损股,计算市盈率时候均被剔除了,所以显得市盈率很低。如果把香港全部亏损股也加入到统计中,香港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也在50-60倍之间波动,所以,从估值水平上,香港创业板并不比A股市场低。如果从质量上看,A股创业板实际上是小型、优质成长型企业,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创业期企业。而香港的创业板绝大多数处在求生阶段,还没有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按A股市场的标准多数已经退市了。两者比较起来,A股创业板总体上比香港创业板更有竞争力。从历史走势上看,A股创业板从2010年6月以来上涨了42%,而香港创业板同期则下跌了31%。其实,从2008年以后大陆和香港之间的资金一直在加速流动,两地的估值水平已经基本一致,并不会因为沪港通而产生很大的估值调整。如果我们相信市场是有效的,那么最近4年来两地资金向A股创业板估值集中并流出香港创业板的事实则说明,除个别股票外,A股创业板的质地大大高于香港创业板,前者已经成为内地股市的核心资产,而后者则面临日益垃圾化的趋势。

再说A股市场的结构调整。尽管创业板市场阶段性涨幅较大,估值水平是主板的6倍多,板块自身随时存在回调的可能,但这并不表明时常会出现所谓的蓝筹股价值回归。自从2004年设立中小板、2010年设立创业板以来,这两板一直承担着为新兴产业筹集资金,配置资源的使命,除了个别股票外,在主流上,这两小板代表了新兴产业的份量,而主板则基本上反映了传统产业的份量,而这两者之间市值比重的变化则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状况,参见图1.

图1、10年来中小板创业板占比上升
2004年,新兴产业市值占比只有1%左右,2007年6124点时候,新兴产业占比只有3%。此后,无论是金融危机,还是四万亿计划,以及后来的经济持续减速,不管大盘是上涨还是下跌,新兴产业占比持续上升的格局一直没有改变,到今年8月,新兴产业占比已经达到21%。

到了这个水平,新兴产业占比还会提升吗?这是毫无疑问的。首先我们承认,我国经济总规模还会上升,尽管增速有所缓慢,而在增长中,传统产业的弱势依旧在延续,那么加速增长的只能是新兴产业了。传统产业的衰落从商品市场得到提前的反映。尽管今年4月以来政府启动了包括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在内的一系列刺激措施,但是经济增速并没有止跌企稳,反而持续下行,我们看到,大宗商品价格除6月份出现短暂反弹之后,7月和8月都出现了破位下行的走势,从而导致7月份经济数据掉头向下。其实,看到南华商品指数走势就可以预见到,8月份经济数据将继续下行,下滑速度比7月份还大。

图1、南华商品指数继续下行预示周期股难堪大任

我们反复说过,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的趋势难以逆转,GDP增速会回落到5-6%的区间,而平衡这种增速的唯一办法就是发展新兴产业,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我们看到,尽管7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下降,但是企业利润还在缓慢回升,这些都得益于新兴产业的增长。我们预期,未来两年经济增速会缓慢下行,但是企业利润增速会逐步加快,新兴产业利润高速增长,传统产业利润逐步下滑,中小板创业板的市值会超过主板,而真正成为中国股市的核心资产,那些傻大黑粗的所谓蓝筹,逐步演变为垃圾股。

所以,不用畏惧大盘,当指数下跌时,果断买入新兴产业股票或是经过重组而诞生的新兴产业股,但沪港通导致的创业板估值下降,不必过于恐惧。(本文作者文国庆系联讯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和讯评论特约专访作者)

股魔至尊 发表于 2014-9-8 10:08

中国经济的未来在于产业转形,从劳动密积形向科技密积形转,看下以前,在世界上只有韩国和日本成功了,产业转形需要很多新技术,而新技术的研究在投入和时间上有多少民营资本可以负担,再说就算是传统行业难到就不能搞创新,到时还是国有资本打先锋,国有资本在融资上本来就有优,创业板在指数上问题不大,因为有退市机制,但具体到个股风险小不了!!!创业这几年出来了多少家能在世界上有独立创新技术的公司,中国能出象苹果,微软这样的创新形公司??中国人太讲权威了,老师教学生,学生就不也挑战老师的论点,在美国不一样,他们讲究思想碰撞,所以,象日本,德国这种技术大国在创新方面也赶不上美国。这些专家的话我已经不敢再信了!~~有些个股几十倍的市盈利还让散户去冲锋,我问候你全家!!

asddsaa1 发表于 2014-9-8 10:38

中国的高新产业的转型一定是要进行的,而且势在必行,香港的发展已经无法和上海比肩了,上海还有大段的上升空间,会接替新加坡,成为亚洲最大的期货实物交割地,新加坡的大段GDP会因此一项转移到上海。为此,中美还会有大量的军事,经济,政治上的冲撞。现在已经大量的靠OEM起家的家电企业在方方面面的紧逼日本和韩国企业,下一步就是要把日韩手里最后保有的芯片制造业逼死。在产业核心技术上,中国还有很多路要走,但是可以看到,一切都在好起来,华为有了自己的手机芯片,TCL准备投产国产的OLED面板,这些都是技术能力的提升带来的,这些在香港做不到。所以大陆的潜力是远超香港的。至于股市,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过程中一定会慢慢规范,退市制度和T+0也会逐步恢复,一切势不可挡。但无论什么时候,不管到什么时候,什么市场里,还是做好当下,我们小散户才能生存立足。

asddsaa1 发表于 2014-9-8 10:56

股魔至尊 发表于 2014-9-8 10:08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中国经济的未来在于产业转形,从劳动密积形向科技密积形转,看下以前,在世界上只有韩国和日本成功了,产业 ...

日韩的成功,有其特殊地理位置和历史时间上的优势,美国的技术支持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日本的技术创新,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让日本开开心心的发展了亚洲市场,石油危机帮日本车开遍了美国大地,中国的改革开放,让日本赶上了上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的一波大行情,一切是顺风顺水,当然,日本人的努力也是必须要看到的。韩国的成功其实远不如日本,2008年,韩国国家处于破产状态,按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是可以将整个韩国买下来的,这恐怕很多人不知道。韩国最强的,应该是造船业,化工业,而不是电子。三星,LG这些电子业也是借了中国市场开放的东风才发财的。不过,造船业,中国正在飞速赶上,这个没问题,中国现在就缺好钢,有好的特种钢,就能造好船,好发动机,好飞机,好汽车。所以上海宝钢被拆除了,要重新造钢铁厂,就是为了出好钢,因为中国已经不再需要太多的傻大黑粗的东西了。不过,中国的化工业还是差很多,新产出的塑料粒子的价格一般都要比LG化工的要便宜,更不要和日本,德国的比了。再新型材料的开发上更是落后很多,这路也很长。不过事情还是要一件件来做的。但最难的还是像至尊说的那样,观念的转变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闲时与碟花间走 发表于 2014-9-8 11:48

本帖最后由 闲时与碟花间走 于 2014-9-8 12:03 编辑

http://player.yinyuetai.com/video/player/765847/a_0.swf

心越 发表于 2014-9-9 11:53

: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沪港通不会改变A股市场的基本格局(网络转帖)